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黄南忠
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探讨

一、当前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探讨1. 普通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几点共识:由于普通混凝土是最大宗的建筑材料,故必须实现和易性、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协同,若只是小宗材料,对经济性就不至于成为四要素之一,仅仅是三大技术性能的协同要容易得多。
在实验室条件下,单一技术功能的实现没有任何难度,即使是最差的原材料,仅单单让和易性或强度或耐久性满足要求并不难。
在原材料性能完全确定和稳定的前提下,在实验室条件下协同实现也没有任何困难,甚而可以优化优化再优化。
即使在某一原材料性能发生变化,且知道其变化量或变化规律时,调整一下配合比也没有任何困难。
如水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探讨泥强度从48降到43、水泥温度从70℃降到20℃度、或砂细度模数从2.3增大到3.0、或粗骨料空隙率从40%增大到48%、或外加剂减水率下降几个点等等,现有技术能力基本才能保障。
当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应用时,若能提供性能合格且稳定的原材料,即便增加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结构部位的变化、运输距离的变化……等等变量,那怕是部分原材料的性能有欠缺,但只要稳定,相信我们的技术人员在积累了足够经验时,也能轻松应对。
但我们目前的生产应用面对的是原材料性能的快速随机变化,又不知正负变量,而且往往来不及系统测试就要投入生产,这时你就无所适从,若要保证质量的底线,则只有加大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的设定,放弃经济性,要不然定有湿鞋时。
所以才有貌似最简单的混凝土,变成了最复杂。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大家对JGJ 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多有争议,但该规程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是经验的总结,原理明确,对采用合格原材料配制真正的普通混凝土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是基础;但有局限性:他采用的是一种简化了的中值原理,提供的是一种粗犷的简易计算方法,因而具有通用性,但定然失去部分精确性;虽然也可以根据原材料性能通过计算来实现,但更多的是提供了简便的选择性参数:如骨料系数、单方用水量、拨开系数和胶凝材料富余系数等等;其实分析总结一下近年来世界各国发展起来的“系统化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英国的Domone PLJ等提出的设计方法”、“美国混凝土协会(ACI )的设计方法”、“法国国家路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钱晓倩:这只是作者的一点思考,与大家共榷,不成论文,故而省却了格式、引文等等,对事对人,共争鸣,守底线,辩是非,谋发展。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1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之一: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廉慧珍 李玉琳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北京中宏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摘要: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的大量使用,使用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时,由于矿物掺和料与水泥的密度相差较大,计算混凝土配合比的假定容重法不再适用;现行以砂子绝干密度为基准的方法造成较大的质量管理难度;骨料质量成了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改变矿物掺和料掺量时,应当保持浆骨比不变,以保持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 假定容重法 砂石饱和面干状态的密度 骨料级配 等浆体体积 自从1918年美国的D. Abrams 经5万多次试验,,在“混凝土配合成分的设计”一文中提出混凝土的水灰比定则,认为可塑性混凝土的杭压强度完全受水灰此的控制,而与其他因素无关[1]。
1932年I.Lyse 提出灰水比定则,认为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和水灰比的倒数成正比,设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为y,水灰比倒数为x ,则ax b y +-=其中系数a 、b 需根据原材料及工艺经试验确定。
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使用Bolomy 经大量实验数据统计拟合的公式:⎪⎭⎫ ⎝⎛-=B w c A R R c 28 该式试验时的条件是使用硅酸盐水泥、级配良好而清洁的河砂、粒形匀称的石子,系数A 、B 依石子品种而异;该式适用于坍落度为30mm ~90mm 的塑性混凝土,因施工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我国在使用该式时要求水泥强度c R 和混凝土强度28R 的关系为28)2~5.1(R R c =。
根据强度要求计算得出的水灰比与试配验证的结果相差可达20~30%。
由于水泥标准的变化,JGJ 55 -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修改了Bolomy 公式中的系数A 、B 。
但是,我国自1970年代引进高效减水剂,直到1980年代末至今得以大量使用后,混凝土强度不再依赖于水泥强度,用GB175-77水泥标准的425#水泥(相当于现行水泥标准的32.5等级)已能配制出C60的泵送混凝土。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与设计

设计方法依据 流动性和抗离析性的平衡 通常 , 用调整单方用水量和外加
剂的方法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 性 。用水量和外加剂增大时流动性随 之增大 , 而抗离析性则随之下降 。自 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特点是高流动 性而无离析 , 因此流动性和抗离析性 是互相矛盾的 。达到用水量 、外加剂 用量和流动性 、抗离析性的平衡 , 使 矛盾得到统一 , 是自密实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的关键 。流动性和抗离析性的
图 2 砂浆中砂的体积含量对砂 浆堵塞几率的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宜采用固 定石子体积和砂浆中砂体积含量的 计算方法进行设计 。
3
关 ,与胶凝材料浆体浓度有关 。
2. 2. 3
胶凝材料和水
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步骤
( 1)
胶凝材料浆体包括胶凝材料和水 两相 , 其关系即水胶比 。水胶比大则 浆体浓度小 , 混凝土有较好的流动 性 , 但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下降 。 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 高性能混凝 土水胶比应低于 0. 4 。可用矿物掺合 料调节混凝土强度和拌合物的粘度 。 试验研究表明 , 不同的配合比设 计方法对高流动自密实混凝土性能 有明显的影响 , 如表 1 中 25 号 、 26 号
1
系高效减水剂的不同厂家产品按比 例复合后 ( 命名为 SN) 用于混凝土 , 可 收到既具有高减水率又不离析的效 果 。这是因为不同萘系高效减水剂的 产品 , 原材料来源不同 , 使其分子结 构中有杂环存在 , 还由于磺化程度或 中和剂的差别 , 影响了产品组分 、分 子结构和杂质存在的方式 。将两种萘 系高效减水剂按比例配合使用 , 会使 掺合后的产品各组分间的作用相互 调节 , 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 这也就是 吴 中 伟 教 授 称 之 为 “超 叠 加 效 应 ”
论高速公路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和应用

3 优质经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3.1 配合比设计方法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为体积法和质量法,两者
场,检测数据见表 3。
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检测数据见表 5。
(4)水:饮用水。
表 2 碎石各项检测数据
针片状颗粒
表观密度 / 堆积密度 /
检测项目
含量 / % 压碎值 / %
(kg/ m3)
(kg/ m3)
坚固性 / %
SO 3/ %
泥块含量
含泥量 / %
/%
实测值
4.7
15.3
2616
1450
2
普通水泥混凝土是指以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等为胶凝 材料,砂子、石子为骨料,适当添加外加剂,经加水搅拌、浇筑 成型,凝结固化成有一定强度的,表观密度约为 2350~2450kg/m3 的“人工石材”。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按单位 工程分一般用于桥涵,隧道,路基及附属工程。水泥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对施工工艺、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有较大影响。 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好的配合比各材料用量,再考虑现场原材 料的含水率,换算为现场的施工配合比后,就可以进行搅拌, 在浇筑地点测定坍落度,满足要求后,即可使用该配合比拌 制的混凝土,因此一个优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工程质量有 较好的影响。
定性作用,是配制优质经济配合比的前提,而这都离不开试 验,并依据相应的试验规程和标准的控制。配合比设计规程 控制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使设计有据可以依,并结合经验,设 计出一套完善的配合比。施工技术规范则控制现场的施工, 使施工过程得到规范控制,从而使配制的配合比得到有效的 应用。只有设计前,设计过程,设计后均有据可依,才能使配 合比全程可控。
杜拉纤维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杜拉纤维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但其自身的脆弱性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振动、温度变化等,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纤维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裂性能和耐久性,降低混凝土的裂缝和板裂的数量和程度。
杜拉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被广泛用于混凝土中。
在混凝土中加入杜拉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且可以减少混凝土的裂缝和破坏。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配合比试验,探究杜拉纤维塑性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并进一步分析杜拉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混凝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1. 研究内容(1)对不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杜拉纤维塑性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2)测定杜拉纤维塑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裂性能;(3)分析不同杜拉纤维掺量对杜拉纤维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2. 研究方案(1)材料准备水泥、细砂、碎石、杜拉纤维、水;(2)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选取不同杜拉纤维掺量和水灰比的配合比,制备杜拉纤维塑性混凝土试件;(3)试验方法抗拉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抗裂性能试验;(4)数据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配合比的性能参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最佳配合比。
三、预期效果和意义本研究将探究杜拉纤维塑性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并进一步分析杜拉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混凝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为混凝土的耐久性、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研究可为杜拉纤维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摘要:通过结合施工图纸设计的条件要素,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三个方面,阐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试配应注意的问题和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调配是在经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过程。
关键词:混凝土;设计;试配;调整;配合比设计引言: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石和水组成。
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还常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
主要的参数为水胶比,砂率,用水量。
混凝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一、混凝土配合比简介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
(1)选用合适的材料①水泥水泥是决定混凝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起到粘结、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选用格外重要。
水泥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
水泥的品种繁多。
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虑当地水泥的供应情况作出选择。
其中以硅酸盐系列水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② 粗骨料粗骨料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人工破碎而形成的石子成为碎石。
天然形成的石子称为卵石。
施工中一般采用碎石,粒径4.75-37.5mm,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度。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对混凝土的实心板,粗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③ 细骨料细骨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通常称为砂。
施工中一般采用中砂。
④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隧道混凝土配比实验研究

隧道混凝土配比实验研究隧道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混凝土是隧道建设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为了确保隧道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的配比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项隧道混凝土配比实验研究,旨在寻找最佳的配比方案。
在隧道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关键指标。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混凝土的配比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水泥、砂、石子、水的比例以及添加剂的使用等。
为了确定最佳的配比方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我们选择了不同比例的水泥、砂和石子进行混凝土配比实验。
通过改变水泥的用量,我们分别制备了多个混凝土试块。
然后,我们对这些试块进行了强度测试,以评估不同配比方案的强度表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随之增加。
然而,当水泥用量超过一定比例时,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趋势逐渐减缓。
因此,在确定配比方案时,需要权衡强度和经济性的因素。
除了水泥用量,砂和石子的比例也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对不同比例的砂和石子进行了配比实验,并测试了相应的混凝土试块。
实验结果显示,适当的砂石比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如果比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
在混凝土配比实验中,添加剂的使用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我们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添加剂,并将其分别加入到混凝土配比中。
实验结果显示,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过量使用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
隧道混凝土配比实验研究是为了确定最佳的配比方案,以确保隧道工程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对水泥、砂、石子和添加剂等因素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的配比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隧道工程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为隧道工程提供更可靠的混凝土配比方案,从而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验研究的深入,隧道混凝土配比方案会越来越完善,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某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推荐配合比试验研究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6期试验与研究某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推荐配合比试验研究王娅鸿(贵州黔水科研试验测试检测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0)摘要:混凝土推荐配合比是面板堆石坝建设实践中,混凝土浇筑所依据的最重要技术参数之一。
面板混凝土原材料的强度、性状及成分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原材料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
为此,选取某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混凝土推荐配合比展开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从混凝土原材料的研究入手,选用满足工程及规范要求,经济实惠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拌、再进行混凝土性能研究,选定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
再经大坝面板各方案混凝土配合比复核试验及相应的性能复核试验,最终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面板混凝土施工推荐配合比。
这一试验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供类似水利工程借鉴参考。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推荐配合比;试验研究中图分类号:TV6;TU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3)06-0116-02Experimental Study on Recommended Mix Ratio of Concrete of a Rockfill Dam PanelWANG Yahong(Guizhou Qianxi Water Scientific Research,Test and Testing Engineering CO.LTD.,Guiyang550000,China)Abstract:The recommended concrete mix rati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concrete pou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face rockfill dam.The strength,character and composition of raw materials of panel concrete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and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raw material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mix. Therefore,the recommended face concrete mix ratio of faced rockfill dam is selected to carry out an experimental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starting from the study of concrete raw materials,the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and specifications and as well as economical for the test mixing of concrete.Then,th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is studied,and the optimal concrete mix is selected.of concrete,and the optimal concrete mix ratio.After the concrete mix tes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erformance review test of the dam panel,the recommended mix ratio of the panel concrete that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s finally determined.This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and its result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simila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rockfill dam;panel concrete;recommended mix ratio;experimental study1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概述1.1工程概况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由水源、供水和骨干输水等三大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黄南忠
发表时间:2019-07-26T17:10:08.80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作者:黄南忠
[导读] 通过结合施工图纸设计的条件要素,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三个方面,阐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试配应注意的问题和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调配是在经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过程。
珠海市成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519000
摘要:通过结合施工图纸设计的条件要素,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三个方面,阐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试配应注意的问题和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调配是在经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过程。
关键词:混凝土;设计;试配;调整;配合比设计
引言: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石和水组成。
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还常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
主要的参数为水胶比,砂率,用水量。
混凝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一、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
(1)选用合适的材料
①水泥
水泥是决定混凝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起到粘结、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选用格外重要。
水泥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
水泥的品种繁多。
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虑当地水泥的供应情况作出选择。
其中以硅酸盐系列水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②粗骨料
粗骨料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人工破碎而形成的石子成为碎石。
天然形成的石子称为卵石。
施工中一般采用碎石,粒径4.75-37.5mm,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度。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对混凝土的实心板,粗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③细骨料
细骨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通常称为砂。
施工中一般采用中砂。
④粉煤灰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应经试验室多次试配确定其最佳掺量。
⑤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可分为四类: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的外加剂。
包括(减水剂、引气剂、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缓凝剂,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膨胀剂,一般在梁板管道压浆使用,能让管道内的水泥浆饱满)。
(2)按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水胶比、选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砂率;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计算出每立方米的胶凝材料、砂、石用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对混凝土抗压性、抗折性等基本性能的保障,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时也对施工路面的质量提供了质量保证,由此可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是进行路面施工的主要环节。
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涵盖了明确弯拉强度、选择混凝土坍落度、确定水灰比以及选择砂率等几方面内容。
(一)明确配制弯拉强度混凝土的配置强度是能够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受设计强度、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两方面影响,传统的强度配置是在设计强度数值乘1.10~1.15之间富余系数,选择系数时以大数值为宜,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很难达到规定系数。
计算配置强度时要立足于施工设备的性能、人员的水平,强度不宜过低。
(二)明确碎石级配根据调查研究得知,碎石级配对混凝土强度形成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在选择碎石级配时也能够以混凝土的类型与施工具体操作位置为主进行选择,如果调配钢筋混凝土,那么适宜选择4.75~19mm或4.75~26.5mm的连续级配碎石;除此之外,也能够在配制前度的基础上进行碎石选择,通常配制强度为3.5~5.0MPa的混凝土,适宜选择4.75~26.5mm或4.75~31.5mm的连续级配碎石。
(三)确定水灰比能够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水灰比,然而影响水灰比的和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工作性要求与减水剂的减水率两点,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得知,当水灰比增加到0.44时,这时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将减小9%左右,所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前提下,水灰比尽量较小,据相关规定要求,水灰比最好小于0.44。
(四)确定单位水泥用量单位水泥用量也十分重要,其大小是否合理对耐久性能以及施工成本造成影响,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水
泥用量过高,但混凝土的强度却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下降趋势,那么混凝土自身工作性能则会进行完善。
在路面施工时,按照要求规定单位水泥的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最大值不宜超过400kg/m3,通常情况下,单位水泥的用量一般位于340~380kg/m3之间,并且当混凝土强度与工作性能达标的状况下,要求的单位水泥用量较小为好。
如果用量过小,那么将会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强度造成影响,相反,如果过高,那么混凝土的经济性能将会下降,容易出现裂缝。
(五)确定砂率砂率的选择会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混凝土的泌水性造成直接的影响。
当砂的细度模数在2.6~3.0之间变化时,最佳砂率为34%~38%。
本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为水泥:砂:大碎石:小碎石=380:673:479:718,水灰比0.40,砂率36%,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混凝土配制强度为5.75Mpa,实际设计28天抗折强度6.24Mpa。
三、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结构的全部要求,重点是各种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及结构件截面的大小、钢筋布置的疏密,以考虑采用水泥品种及石子粒径的大小等参数。
(2)了解是否有特殊性能要求,便于决定所用水泥的品种和粗骨料粒径的大。
(3)了解施工工艺,如输送、浇筑的措施,使用机械化的程度,主要是对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的要求,便于选用外加剂及其掺量。
(4)了解所能采购到的材料品种、质量和供应能力。
(5)基本配合比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
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放人拌和机内的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含有适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盖拌和筒的内壁而不降低拌和物所需的含浆量。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
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
混凝土应使用机械搅拌,零星工程的塑性混凝土也可用人工拌和。
用机械搅拌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应按设备出厂说明书的规定。
四、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方法宜与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
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试验室成型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1、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
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
2、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
应采用三个不同的
配合比,其中一个为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拌合物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每个配合比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并应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压。
3、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根据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绘制强度和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胶水比;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各种原材料用量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作相应调整。
五、生产配合比的调整及施工中的控制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2)调整生产配合比时,应准确测量生产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量;(3)砂、石材料应准确计量。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结束语:
通过阐述的试验,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良好的试验经验和耐心的去按步骤试验,否则达不到设计混凝土标号的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要求,既浪费了材料又耽误了时间,更加严重的是如果按照不符合要求的配合比制作出来的混凝土结构物,可能将酿成悲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秉纲.公路工程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技术手册 2011.7 (2)龙铁军.活化掺合料混凝土的研究 2012.9
(3)江石山.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011.2
(4)张孟.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2014.7
(5)温树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