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优秀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 (共52张PPT)优秀课件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 (共52张PPT)优秀课件

简介作者
岑参(约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
诗人。 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来又往来 于北庭和轮台之间。晚年为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由于 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 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放,风格奇峭,想象丰富, 色彩绚丽,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歌行是 岑参最为擅长的诗体,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有《岑嘉州集》
学欣习赏目诗标歌 感受诗情
检查预习
正音句读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 ā)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 dò)u 入,雉( 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ku)í 。 舂(chōn)g 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 y)í 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 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 则表明他中途一直都未回来。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 之久。
创作背景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 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 时间可能会更长。诗中的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 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 匈奴发起战争。于是, 诗中的主人公就“十五 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这四句写送别宴会。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
表现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风雪 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诗
去时雪满天山路。 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
写与朋友告别,诗人伫立 雪上空留马行处。

《十五从军征》 ppt课件

《十五从军征》 ppt课件

累( lěi ) 雉( zhì ) 舂( chōng ) 贻( yí )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1.这句诗中的“十五”“八十”写出了什么?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 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为下文老兵的悲惨遭遇做铺垫。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4.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 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 哀。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 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战 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结合全诗,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结合背景: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 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汉魏战乱之际,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发起了无休无止的战争。
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 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借一个老兵退伍回 家的见闻,表现他的孤独和凄凉,表达了对 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表现 了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
冢:坟墓
累累:众多的样子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
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野鸡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
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来自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井:这里指井台 旅葵:野生的葵菜
空室无人、人亡园荒的凄凉景象
3.说说下面这几句的表达效果。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 累累。” 兔从/狗窦dòu 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PPT【优秀课件】PPT22页

《十五从军征》PPT【优秀课件】PPT22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十五从军征》PPT【优秀 课件】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Thank you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十五从军征》精品ppt课件

《十五从军征》精品ppt课件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舂:放在石臼里把谷物的皮捣掉。 羹:汤 。 持:用,拿来。 作:当作。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贻:送给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沾:洒落
精品课件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 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村里的人,问:“我 家中还有什么人?”
“遥遥望去那就是你的家,已经变 成是松柏树掺杂的一片墓地。"
精品课件
做的: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羮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精品课件
“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 步突出极端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 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 生极度痛恨之情。
精品课件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精品课件
动作、神态描 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 中的悲哀。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 细节,将举目无亲、孤 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 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 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 淋漓尽致 。
这句话极言从军之久,用两个数字 概括了老兵悲苦的一生。“八十”与“十五” 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 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 未能回来。 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 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征”字表明主人公离乡、现在才回 乡的原因----连年战争,被征入伍。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道逢乡里人,“家里中阿谁?” zhǒng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i 。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í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完整版)《十五从军征.》课件ppt

(完整版)《十五从军征.》课件ppt

畅所欲言:
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 一个家庭吗?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 (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 争)
世界需要和平, 人民反对战争!
当堂检测
一:注音:
葵、羹、贻、柏、冢累累、 舂、窦
二、填空:
(1)《十五从军征》 选自———朝———— ,是一 首————诗,诗中描绘了—————————— 的情景, 揭露了————————。
(2)诗中表现老人从征历时之久的诗是————,— ———。
(3)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 是———— ,————,————,———— 。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
(5)表现老兵极度伤心的诗句是————,————。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文峰小学 李引梅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 诗歌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领会诗歌抒 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封 建社会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灾难。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语气词,无实义。

《十五从军征》优秀课件

《十五从军征》优秀课件

合作探究
齐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 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说说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兵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 更是失去亲人,孤独无依的痛苦。
合作探究
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老兵面对着 一切,他又能怎样?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句话写出他或许看到了乡邻,或 许他看到了希望,此时,这位老人无论 看到什么,他都潸然泪下,悲怆茫然。
整体把握
齐读这首乐府叙事诗,概况一下这首 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 的垂暮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 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的故事,读来 令人心酸。
整体把握
这首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四个场面:老兵回家前和乡人的 对话,到家后所见家园荒芜,烧饭做 羹,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并 背诵诗歌。 2、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 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珍 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木兰诗》就出自 《乐府诗集》。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 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乐府诗的 最突出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素自然 。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 古题所作,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它来自劳动 人民中间,所以没有具体的诗人。
读音停顿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ā)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bǎi)/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kuí)。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yí)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PPT优质课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历史源远流长、 浩若繁星,其中有无数优秀的作品。今天我 们学习的这一首诗歌是反映战争的,那么它 是从什么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怎么样的背 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第二节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环境描写,由远望到近看, 写出了屋舍空寂,人亡园荒 的景象,表现了老人的绝望 心碎。
近看
课文研读
5.赏析:“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通过“舂”“ 持”“采”等一系列的动作,以及主人公 不知把饭给谁的心理,表现了主人公举目 无亲、孤独凄凉的状态,令人对不合理的 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从军后从未回来过;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 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课文研读
回家所见
4.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始:才 道:路途 冢:坟墓 累累: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
众多。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野鸡
译文:(我)十五岁就从军去征战了,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回来的路上碰 到一个家乡的人,问:“(我)家中还有什么人?”(家乡的人回答道: )“远处就是你家,(已是)松柏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 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 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 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 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 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 题解。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 南飞》。今天要学习的也是其中一首。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件(共23张PPT)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件(共23张PPT)

指十五岁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作品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专门官署 (自
秦汉时设立,专事配置乐曲、训练乐工 和采集民歌)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 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简称乐府。“乐府诗”大多来自民间,没 有确定的作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现状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文笔自然朴素, 打动人心,有很强的叙事性。后人拟乐府 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 府双璧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为诗歌类著作,是北宋
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乐府诗 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 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 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 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 朴实自然。《乐府诗集》把历代歌曲按 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 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 了很大的方便。
背景链接
《十五从军征》: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 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 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 感愤,催人泣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 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 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 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背景链接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 繁。诗中的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 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 ,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的一生几 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 兵回家后见不到亲人的痛苦经历,于是,文中的主 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梳理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八十始归
十 五 从狗窦兔入、梁上雉飞
中庭生谷、井上生葵 羹饭熟 饴阿谁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东向看 泪沾衣
主旨概括
《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 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揭露 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 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chōnɡ
拿。
ɡēnɡ这里指菜羹。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chǔ jiù
用杵臼捣去谷物的外壳。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做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一会儿。
yí同“贻”,送给。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进一步突出老翁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情,令人对不合理的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景 写出了庭院因无人
居住而荒芜破败的景象, 同时选取象征死亡的坟 墓暗示亲人的离去。
老兵九死一生归来,等待他的却是坟墓相 连的情景,反映了生灵涂炭的现实。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野兔出入其中,暗示 “君家”早已荒废
Zhì野鸡。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 屋脊上飞来飞去。
背景链接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 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一生 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这首诗就写了 一个老兵回家后不见亲人的痛苦经历。
诗词朗诵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zhǒnɡ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zhì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开头两句,统摄全诗,高度的概括了主人公 的一生.
诗词讲解
前缀,用在某些 称谓或代词前面。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路遇一个乡里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 么人?”
主人公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坟墓。 zhǒnɡ
léi 众多的样子。这里 形容坟丘众多。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 片坟墓。”
野生的谷子。旅, 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野葵。葵, 一种蔬菜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屋前的院子。
这里指井台。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边长满了野生的 葵菜。
近 景
侧面 从军时间之久
荒凉破败的景象
回乡已物是人非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白描: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老兵心中的悲哀凄凉。 照应: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与前文乡里人的回 答相照应。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ɡ
ɡēnɡ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题目解说
题目的意思是:十五岁去当兵。原题及作 者均已失传,后人就以诗的首句为题。
诗词讲解
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 才回来。
“十五”和“八十”即可实指,也可虚指。体现 从军时间之长,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 恨之情。
这两句再次突出了主人翁家园荒芜人烟的景象, 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体现出主人翁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 孤独、凄凉之情。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就洒 落在征衣上。
试简要分析结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句的妙处。
运用细节描写,写老兵的行动和内心世界。通 过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 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 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色
1.角度新颖。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 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 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 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2.艺术留白。诗作中“十五”到“八十” 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作者只集中展现年迈老 兵归家时的情景,正是大量的留白,让诗歌意 蕴深厚,惹人联想。
十五从军征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集》及写作背景 2.理清诗歌内容 3.重点赏析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 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 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一部分为文人 所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 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底 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 现了激烈而直白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铺陈, 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