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薄层色谱及纸色谱

合集下载

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实验目的
1. 学习色谱法的原理 2. 掌握使用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对化合物进 行分离和鉴定
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平衡常数 的差异进行分离。当带有样品的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 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
力较弱获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速度较快,
5、要求在原始记录中画出板的真实展开情况并计算Rf值
TLC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非常多实验操作,常常
用来检测反应和柱色谱前药品: 偶氮苯,苏丹红,混合物(自配),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仪器: TLC板,毛细管,广口瓶,铅笔
1. 准备TLC板
0.5cm
0.5 cm
2. 展开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经过多次反复平衡,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常用TLC表示,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
一般是将固定相,如硅胶和三氧化铝,负载在一张薄层 板上,将样品置于固定相之后,流动相通过毛细管效应 从下往上流动而使样品分开。
的影响,产生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流动相中分配的多,
移动速度快。
纸色谱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
甘氨酸,亮氨酸,混合物(自配),展开剂(水/正丁
醇/醋酸 5:4:1,取上层液体)
仪器: 滤纸,大试管,带钩塞子,铅笔
实验操作类似于TLC
两张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 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 使用茚三酮乙醇溶液进行显色 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 组分。
3. 干燥、显色
自身有颜色 有共轭体系的使用紫外灯 各种显色剂
4. 计算Rf值

纸色谱与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有何不同

纸色谱与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有何不同

纸色谱与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有何不同
纸色谱与薄层色谱是常见的色谱分离技术,它们在分离原理和应用方面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这两种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纸色谱的分离原理。

纸色谱是一种以纤维素纸为固定相的色谱技术,它利用纸张的毛细作用和吸附作用来进行物质的分离。

在进行纸色谱分离时,样品溶液被吸附在纸张上,然后通过溶剂的上升或下降来进行分离。

不同成分在纸张上的吸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了它们的分离。

纸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依靠物质在纸张上的吸附和分配来实现。

与纸色谱不同,薄层色谱是一种以薄层为固定相的色谱技术。

薄层色谱利用薄层板的吸附作用和分配作用来进行物质的分离。

在进行薄层色谱分离时,样品溶液被涂抹在薄层板上,然后通过溶剂的上升或下降来进行分离。

不同成分在薄层板上的吸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了它们的分离。

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也主要依靠物质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和分配来实现。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都是依靠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和分配来实现的。

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固定相的不同,一个是纸张,一个是薄层板。

由于薄层板比纸张更薄,因此薄层色谱的分离效果更加明显,分离速度更快。

此外,薄层色谱还可以承受更高的压力,适用于更多类型的样品。

总的来说,纸色谱与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有一些不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和分配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分离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技术,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希望本文对纸色谱与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实验1-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实验1-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 TLC 表
示,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一般是将固定相,如硅
胶和三氧化铝,负载在一张薄层板上,将样品置于固定相之后,流 动相通过毛细管效应从下往上流动而使样品分开。
TLC 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非常多实验操作,常常用来检测 反应和柱色谱前判断使用展开剂的极性。
干板 薄层板 平铺法—简易平铺法
湿板
浸渍法 (1) 二块 15×3cm 玻片,洗净,控水 (2) 调糊:3g硅胶G和8mL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在小烧杯中搅匀 (3) 用小勺取适量于玻片上粗铺平,手指轻弹玻片,反复数次,使糊
状物均匀地铺在玻片上于室温下晾干,每人铺二块
(4) 活化:将晾干的薄层板放在烘箱中,待烘箱温度升至 105-110oC,
计时30分钟
Rf = D1/D2
5. 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 Rf 值,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别是什么物质
纸色谱
(Paper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法是以纸作为载体的色谱法。按分
离原理属于分配色谱法的范畴。固定相一般为滤纸纤维上吸附的水 分,流动相 (展开剂) 为有机溶剂。
纸色谱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一 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杨俊
致知楼 #1574/1531 Email:junyang@
实验目的
1.学习色谱法的原理 2.掌握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分离和鉴定化合物操作
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平衡常数的 差异进行分离。当带有样品的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 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获溶 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速度较快,经过多次反复平 衡,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按操作分: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按原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薄层色谱法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 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合适的 溶剂展开,实现组分的分离和
分析。
纸色谱法
将固定相吸附在滤纸上,然后 用合适的溶剂展开,实现组分 的分离和分析。
气相色谱法
适用于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分 析,通过气体流动相将样品带 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色谱方 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
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会以不同
的速度在薄层板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点样
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 板的起点处。
显色
在紫外灯下观察各组分的斑点, 或者用显色剂进行染色。
制备薄层板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塑料 板或铝箔上,形成一层均匀的 薄层。
展开
将薄层板放入展开槽中,用适 当的流动相展开。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目 录
• 色谱法简介 • 薄层色谱法 • 纸色谱法 •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比较 •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发展趋势
01 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不同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配平衡实现分离。
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吸附 、溶解等分配平衡的差异,使不 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移动速度不同 ,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率高于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使用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板 上的固定相,能够快速、有效地分离复杂的混合物,而纸色谱法则需要较长的 时间进行分离。
分辨率
薄层色谱法的分辨率也更高,能够更好地分离出组分相近的物质,而纸色谱法 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操作难度的比较
操作简便性

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2[重点]

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2[重点]

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一、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柱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原理;2.掌握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我们有机实验过程中经常要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纯度相对较低,要进行下一步反应必须进行提纯,通常的提纯手段(可先问学生,再总结):重结晶、萃取法、色谱法、减压蒸馏、蒸馏、水蒸气蒸馏、分馏等,色谱法就是其中之一,通常用来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 ,使混合物溶液流经过该种物质,进行反复吸附或分配等作用,分开各组分。

按照操作条件不同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今天介绍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操作薄层色谱。

柱色谱:利用色谱柱 (1)色谱柱(2)吸附剂(3)溶剂(1)色谱柱(拿根柱子介绍)(2)吸附剂:吸附剂: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常用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活性炭等:(3)溶剂,先考虑被分离各组分的极性和溶解性,非极性化合物用非极性溶剂,先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从柱顶加入柱中,再用稍有极性的溶剂使谱带色,再用极性更大的溶剂洗脱被吸附物质简单介绍操作(1)装柱(2)装样,将待分离各组分的混合物溶液从上端装入色谱柱,流过吸附柱时,停在上端(3)洗脱 利用吸附能力不同,流下去的洗脱速度不同,形成不同层次(即有若干色带),再用不同的洗脱剂洗下不同组分分开收集;纸色谱:主要用于多官能团或高极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等的分析分离(1)固定相:特制滤纸(2)溶剂: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3)展开剂:含一定比例水的有机溶剂简单介绍操作(1)选择固定相特制滤纸(2)溶解待分离各组分(3)划线:在滤纸一端2~3cm 处用铅笔画好起始线,(4)点样:将待分离组分溶液用毛细管在起始线上点一点样点,(5)展开:将滤纸划好的线前端的滤纸接触到展开剂,展开剂利用毛细管作用沿纸条上升,当有机相沿滤纸经过原点时,即在滤纸上水与流动相多次分配,流动相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随溶质移动速度较快,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则随溶剂移动速度较慢,则达到分离目的,展开剂前沿接近滤纸另一个端点时取出,标出展开剂位置。

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关于薄层色谱的一点体会总结: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一、应用: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制备。

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经适宜的工艺来取舍处方中各药材的各类成分,从而达到保持或改变药物作用性质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目的。

而薄层色谱法具有分离与鉴定的双重功能,通过薄层图谱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的图谱相比较,除了能鉴出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外,还以完整的色谱图作为一个整体对制剂加以鉴别,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尤其当有效成分尚不确切时,更显示出薄层色谱法的实用性。

薄层色谱分析法由于适合国情、简便、快速,能有效地、直观地反映药品地真实性、稳定性,现已成为中药制剂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操作二、操作要点:(一)薄层层析1、铺制薄层板:将吸附剂1份和水2.5-3.0份(或加入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颠板,于室温下,置水平台上晾干,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于100-110℃烘30分钟,冷却后立即使用或置干燥箱中备用。

2、点样: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cm,样点直径一般不大于2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注: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

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

3、展开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密封,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8~15cm),取出薄层板,晾干,待检测。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cai前言:色谱法事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等,根据操作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

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最常用于TLC的吸附剂为硅胶和氧化铝。

展开剂常用石油醚、CH2Cl2、CHCl3、CH3COOC2H5、CH3OH 、HCOOH,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一般合适的展开剂能使Rf值在0.3~0.6之间。

1、实验部分1.1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仪器:烘箱,广口瓶,载玻片,镊子,量筒实验药品:偶氮苯的苯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硅胶G,样品液1.2实验装置点样装置层析装置1.3实验过程1.31薄层板制备:将硅胶G和CMC溶液调成均匀的糊状,用滴管涂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取下涂好薄层板,置水平桌面上于室温下晾干,在110℃烘30分钟。

1.32点样:距薄层板底边1cm处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在起始线上点样,点样直径不应超过2mm,点间距离约为1.5cm,在起始线左侧用毛细管吸取光照后的偶氮苯溶液点样,右侧用未光照的反偶氮苯溶液点样。

1.33 展开:待样点干燥后放在盛有15ml 3:1的环己烷—苯作展开剂的广口瓶中展开,待展开剂上行离板上端约1cm处取出薄层板,立即几下展开剂的位置。

1.34 样品点样展开:用毛细血管吸取少量样品液于薄层板中,分别用石油醚—CH2Cl2作展开剂,混合比例分别为9﹕1、4﹕6、2﹕8 、1﹕9,计算Rf值,探究最适合的展开剂。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应用:精制样组品,分鉴定化合物,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色谱的摸索最佳条件等。
吸附竞争
固定相
流动相
吸附剂 (固定相)
比 由 样移于品值吸中R附各f :剂组(分硅吸胶附、能氧力化不铝同等(,极强性极强性的)组对分
被R 吸= 附能斑力 点的越 最 强高 )浓 ,度 当中 展心 开至 剂原 (点 中常 心常 的是 距具离 有
一f定极性的有展开机剂溶前剂沿)至流原 经点吸中附心的有距样离品展的开吸剂 比 性同比附 产 吸 分移能的移剂生较从值有 。 值时竞易吸R但关 是,争,附f 对, 一在展吸随剂同不 个一开附展上一同 特定剂,开解溶的 定条与极剂吸质溶 的件在质 常样性较较下相在 数和品小快难同色 (溶中的地,条谱定质的组移随件分性(各分动展下离分组组从;开进过析分分吸极剂行程的)对附性移色的依的(谱比据吸剂大动分流分移)子附上的较动离值。结剂解组慢相时是构。),不、
> 卤代烃、醚 > 芳香烃 > 烯 > 环烷烃 > 烷烃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展开剂的选择:
选择展开剂时,要考虑样品各组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活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溶剂的展开能力与溶剂的极性成正比。
溶剂的极性大
溶剂对化合物的解吸能力强
Rf 值大
常用展开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仅对硅胶和氧化铝适用):
《有机化学实验》
色谱法
(薄层色谱、柱色谱)
一. 实验目的
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掌握用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
操作技术。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 色谱法: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 色谱法基本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 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 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 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简述纸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色谱滤纸在展开前为什么要进行饱和?
【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是检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常用方法。薄层色谱一般情况下是吸附色谱,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天然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化合物的纯度检查,寻找柱色谱分离的最佳条件及检识柱色谱分离结果等。
纸色谱是一种以滤纸为支持剂,滤纸上吸着的水分为固定相的分配色谱,在分离鉴定水溶性化合物时应用较多。其原理是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
【实验内容】
一、薄层色谱
(一)硅胶板的制备
(二)点样
(三)展开
(四)Rf值的计算方法
二、纸色谱
(一)滤纸的选择
(二)点样
(三)展开
(四)显色
【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铺制薄层板用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浓度为0.5%~0.8%,一般预先配制,静置,取其上清液或用棉花过滤后应用,则所制得的薄层板表面比较光滑细腻。
5.展开时,薄层板和色谱滤纸的两边不能与展开容器接触,起始线不能浸在移动相中,展开用的容器应密闭以及选择灵敏度高的显色剂。
6.移动相(正丁醇-醋酸-水)在放置过程中会发生酯化反应,故应提前配制,使其充分反应完全,以免影响分离效果。
【思考题】
1.简述薄层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各成分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并说明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薄层色谱制板前,应将薄层板洗净并干燥,待吸附剂与黏合剂混合均匀后,立即铺板,振荡均匀后水平放置,振荡时间不宜过长。
3.滤纸的裁剪应注意其纹路的方向应与展开方向垂直,滤纸应保持平整、洁净,不能折叠和污染。
4.点样时,应防止污染薄层板面和滤纸,点样应少量多次(一般为2~3次),且样点的直径不可过大,否则斑点过于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实验一 薄层色谱及纸色谱
【实验目的】
1.掌握制备硅胶和氧化铝薄层板的制备方法。
2.掌握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的操作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课型:实验课 课时:4学时【实验材料】
硅胶(或硅胶G)粉、0.5%~0.8%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2%罗丹明B与2%二甲基黄的乙醇混合溶液、2%罗丹明B乙醇溶液、2%二甲基黄乙醇溶液、95%乙醇、精氨酸和脯氨酸的混合溶液、精氨酸溶液、脯氨酸溶液、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0.2%茚三酮溶液、薄层板(6cm×12cm)、中速色谱滤纸、色谱缸、色谱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