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复习课
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

沪教版初三化学《O2、CO2的制备原理,装置和仪器和选用》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及氧气的检验方法。
2.理解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3.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了解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基础知识:(一)工业制氧气(物理方法)要求:原料价廉易得,产品产量高以降低成本。
工业制氧气的原料:空气制取原理是:先把空气液化,然后升温,利用氧气与氮气沸点的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空气中其它气体含量较低不考虑)。
已知氮气沸点为—196℃,氧气沸点为—183℃,推测:先从液态空气中气化逸出。
(二)实验室制气体(化学方法)四、氧气的制取: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反应物状态:固(白色粉末)+固(黑色粉末)●反应条件:加热●反应原理:在实验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制取氧气的实验一般步骤:(查、装、定、收、移、熄、验)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装入试管中。
③“定”根据酒精灯的高度来确定试管的固定位置。
④“收”收集得到的气体(待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⑤“移”将导管移出水槽(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⑥“熄”最后熄灭酒精灯;⑦“验”: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实验装置(固、固加热制气体)●气体收集方法以及运用气体的性质①排水法:利用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气法;利用的性质: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注意事项:1.固定试管方向: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2.如何判断排水法氧气已收集满:集气瓶内无水,且水中气泡向集气瓶外逸出证明已收集满4.在对固体进行加热前,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在对固体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3.当反应结束时:应先,后原因是:Ⅱ、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物状态:固体粉末和液态●反应条件:常温进行●反应原理:,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装置图:实验步骤:1、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着氧气流通过试管进入水中,使水变紫色。
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原因: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点燃酒精灯为什么要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酒精灯?原因:使试管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使试管炸裂。
5、收:收集气体排水法:氧气难溶于水,不跟水发生反应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满。
检验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6、移: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7、熄:熄灭酒精灯为什么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原因: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原理:2H2O2 === 2H2O + O2↑装置图:活塞的作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装置图:实验步骤:1、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3、收:收集气体方法: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4、满:进行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满。
5、验:检验气体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实验室也可以用以下装置图制取二氧化碳。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为背景,旨在通过高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常见气体制取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方法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内容,陌生是因为他们在长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可能会遗忘一些细节和关键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2.强调气体制取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气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气体制取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制取方法、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气体制取的原理和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气体制取原理的讲授:通过讲解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及步骤。
2.气体制取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的气体制取方法,如分解法、置换法等,并进行举例讲解。
3.气体收集方法的讲授:讲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4.气体检验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氢气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氧气助燃实验、二氧化碳灭火等实例引出气体制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气体的制取专题--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气体的制取专题—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班级:姓名:【复习回顾】1.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反应:一般考虑反应条件是否简单,反应是否容易进行,反应的速率是否适中等。
2.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来确定。
应注意,即使是制备同一种气体,实验装置也会随选用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不可死记硬背。
3.气体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取决于气体的性质。
如果气体既不与水反应,又难溶于水,则可用法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明显大于空气,则可用法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明显小于空气,则可用法收集;当排水法和排气法均可选用时,常用法收集。
4.气体的净化原则: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因溶解而损失,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净化的顺序一般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题型一: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物质的制备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知识基础。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此部分知识以气体的制取和性质验证为考查的核心内容。
例题: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完成下列问题:(1)请写出在装置B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______________。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4)装置A 和C 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 和C 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二: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中考的命题走向常趋向于: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方案,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并改进实验方案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专题复习(共29张PPT)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反 2KClO3M=n=O=2 2KCl+3O2↑
应
原 2KMnO4 === K2MnO4+MnO2+O2
理 方
2 H2O2 =M=nO=2 2H2O + O2 ↑
程 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把手拿开,过一会儿,可 看到水沿导管上升,形成水柱, 说明装置不漏气。
先往锥形中加水浸没长颈 漏斗下端,然后夹上止水夹, 再往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的水, 静止一会,如果漏斗液面没下 降,证明气密性良好。
趁热打铁
? 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
A
B
C
D
装置内液面下降, 导管内水柱上升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发生装置பைடு நூலகம்
B
C
A
D
E
反应物状态:固体+固体、固体 固体+液体、液体+液体
反应条件: 加热
不加热
可随时添加液体
止水夹
有孔塑料 板或橡胶 片
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 .收集装置
A
B
A装置适宜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
C
的气体;
B装置适宜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
C装置适宜收集 不易或难溶于水 的气体;
(4)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会导致实验失败,请分析下列实 验出现异常的可能原因。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广口瓶内出现白雾,导气管导 出的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味。
使用浓盐酸制二氧化碳 ;
考点34运用谢芳简单的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昌宁县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复习学案运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耈街民族中学谢芳一、复习目标1、记住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基础知识。
2、能积极思考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思路、一般规律。
3、能根据反应的需要,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4、能够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
二、复习过程(一)、考点知识梳理归纳1、三种气体的制备原理(1)、氧气(O2)2KMnO4 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2H2O2 MnO22H2O + O2↑(2)、二氧化碳(CO2)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3)、氢气(H2)Zn+H2SO4=== ZnSO4+H2↑(不用Al反应速率快,而Fe2、制取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为两种类型(1)、固+ 固△气体制取氧气: 2KMnO4 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注意事项:①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③管内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导出气体。
④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
⑤酒精灯加热要用外焰加热(2)、固+液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图:△△MnO2①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H2O22H2O + O2↑②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③制取氢气:反应原理:Zn+H2SO4=== ZnSO4+H2↑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④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3、收集装置,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A: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
氧气复习课课件

知识回顾二:
02
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密度
水溶性
三态
氧气
_无__色_无__味气__体__ 密度略_大__于_空气
_不_易__溶于水
液氧\固氧均为 淡__蓝__色
二氧化碳
无__色无__味气__体__ 密度_大__于_空气
_能__溶于水
固态称为”干__冰__”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3、铝粉在空气中燃烧 4、铜在空气中加热
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自己制取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
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
因 铁丝生锈
.(写出一条即可)
知识回顾三:
03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基础知识过关
1.氧气的产生与消耗 (1)产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消耗: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6、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7、木碳在空气中燃烧 8、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氧气的化学性质
32FMe+g2+OO2点2=燃点点=点=燃燃=燃====F2Me3OgO4 42ACl+u3+OO22点==燃加==热====22AClu2OO3 4P+5O2=点=燃==2P2O5
①图中A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光合作用 。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
②请各举一例实现图中所示的物质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氧气、二氧化碳)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氧气、二氧化碳)课型:新上课时间2011年4月2日主史正红审核:化学备课组班级姓名组名第号辩手组长签名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复习目标]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检验方法;归纳制取气体的方法、思路和实验注意事项。
[复习导航]一、经典回顾,清晰网络[活动1] 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表示)制氧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实验装置(结合图1装置回答问题)⑴写出图1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 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⑥_______。
⑵用图1装置代号填下表:气体药品名称发生装置收集装置O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CO2大理石和稀盐酸图1[活动3]实验操作1.步骤:制氧气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制二氧化碳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取氧气操作中的追问⑴气体发生装置组装好后,为什么先要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如何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为什么要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⑶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为什么要先预热,再定点加热有药品的部位?⑷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⑸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试管内的导管为什么不宜过长?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⑻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⑼为什么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上?3.制取二氧化碳操作中的追问⑴实验室制CO2气体为什么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制出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浊?⑵为什么不能用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碳酸钠代替块状的石灰石?⑶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⑷为什么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⑸实验室要制备干燥的CO2气体,应选择用什么做干燥剂?⑹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备CO2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活动4] 实验检验(验满和证明)验满:⑴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是否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是否收集满?⑶使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如何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证明:如何证明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证明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自评1]通电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MnO2 A.通电使水分解:2H2O2H2↑ + O2↑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2H2O + O2↑MnO2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2KMnO4K2MnO4 + MnO2 + O2↑D.氯酸钾加热分解:2KClO32KCl + 3O2↑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和升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整理分析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氧气的
方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3.通过相关习题的检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
供给呼吸
o2
o2
支持 燃烧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及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表示其反应原理的化
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为 。
表示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为
。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些什么?
气体收 集方法
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不与水反应)
A
B
E
C
D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实 验 装 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
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 制取
复习课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实验室二氧化碳、氧气的制备、收集及检验方法。 2.能找出各种气体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能触类旁通的解
决其他气体的制备、收集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复习,
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还需要
灭火 人工降雨
纯碱
尿素
汽水
CO 工业原料 2
致冷剂
温
光合作用度计 Nhomakorabea小结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药品
气体
O2
CO2
药品
KMnO4(固)紫黑色
} KClO3(固) 白色 MnO2
H2O2溶液(液)无色
大理石 或石灰石 (固)与 稀盐酸
(液)
二、反应原理
△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H2O2MnO2
2 H2O + O2↑
2KClOM3△nO2
2KCl + 3O2↑
CaCO3+2HCl==CaCl2+H2O+CO2 ↑
实验室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
1.发生装置设计的思路要考虑那些方面因素? 固体+固体
反应物状态 固体+液体
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
液体+液体
是否需要加热
是否加催化剂等
2.收集装置设计一般要考虑那些方面因素? 气体的的密度、水溶性。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 需要改正的一点是 ,请你写出用石灰 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试验:
① 实验(Ⅱ)中溶液变 色;
② 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 色
,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