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除尘器性能测定报告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⑴ 检查微压计液柱有无气泡,并将液面调至 零点位置。 ⑵ 测定管道流体的全压、静压和动压,标准 皮托管或S型皮托管与倾斜微压计的连接方 法见后附图 ⑶ 皮托管的管嘴要对准气流的流动方向,由 于气流通常使不稳定的,使微压计的液柱上 下波动,读数时,应取平均值。 返回三、测定方法
式中:Q1,Q2,Q3, ……Qn——流经各区域的气体量,m3/s
如图所示的用皮托管测 定,则总压 pi 可根据总压 孔直接求出
㈡ 除尘效率的测定
㈢、除尘器漏风率测定
三、测定方法
㈠ 除尘器阻力测定方法见《管道流体压力 与流速测量 》 ㈡ 除尘器粉尘浓度测定见《烟尘测定方法》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测定给出如下除尘器性能参数: ① 除尘器截面流速 ②除尘器处理烟气量 ③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④ 除尘器的压力损失(阻力) ⑤ 除尘器的漏风率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㈠ 本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如何?存在什么问 题?建议如何解决? ㈡ 本除尘器的阻力怎样?整个除尘系统压 力降是多少?现有风机的功率和全压能满 足要求吗?若提高风机的全压会对除尘器 的除尘效率有影响吗? ㈢ 本实验除尘系统还存在其它问题吗?
四、TH-880Ⅲ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操作步骤
步骤五 按[选项]键,仪器进入自动测量项,显示如下:
烟尘测定方法
一、实验方法及步骤——采样前的准备:
(一)采样滤筒的预处理 测试前先将滤筒编号,然后在105℃烘箱中烘2h,取出 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20min,用分析天平称得初始质量 并记录。
旋风(布袋)除尘

旋风除尘与袋式除尘组合净化装置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除尘设备。
旋风除尘器是在离心的作用下实现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它属于中效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是利用织物过滤含尘气体是粉尘沉积在织物表面以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效除尘器。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定并测量除尘器的处理风量。
2.测定除尘器阻力与处理风量的关系。
3.测定除尘器效率与处理风量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本系统为旋风除尘器与袋式除尘器的组合净化实验装置,旋风除尘器主要对高浓度含尘气体进行预处理,降低粉尘浓度,袋式除尘器是对含尘气体做深度处理,进一步提高粉尘的净化效果。
旋风式除尘器:含尘空气由除尘器的进口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的内外筒之间,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形成外涡旋),逐渐到锥体底部。
气流中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壁,由于重力作用以及向下气流的带动而落入底部集尘斗。
向下的气流到达锥体的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旋转上升的内涡旋,并由除尘器的出口排出。
旋风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设备维护修理方便的优点。
布袋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的一种,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
这种装置主要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常用在工业尾气的除尘方面。
它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
虽然它是最古老的除尘方法之一,但由于它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原理是:含尘气流从进气管进入,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洁气体由排气管排出。
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落入灰斗中。
因为滤料本身网孔较大,因而新鲜滤料的除尘效率较低,粉尘因截流、惯性碰撞、静电和扩散等作用,逐渐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
除尘器性能测定报告

选择压力校零项 将压差传感器置 零
按(状态) 键 开始采
样
测动压自动选嘴 或手动修改采样 嘴
测含湿量操 作
或手动修改
到时后自动停止采样或中 途人为按(状态)键停止
采样
四、TH-880Ⅲ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操作步骤
步骤一
插上交流插头,开机。打印机灯亮,仪器开始自检显示 如下:
请稍候 30
倒计时30秒后,仪器自动进入大气压项,显示如下: 大气压 101.3 面 积 01.000
① 把预先干燥、恒重、编号的滤筒用镊子小心装入采样管的采样头 内,再把选好的采样嘴装到采样头上。
② 采样点控制流量计算、确定采样时间 ③ 采样 (6)采样后的滤筒称重:条件与初处理相同。
三、TH-880Ⅲ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操作程序
开机预热 (5min)
输入现场 大气压
输入采样时 间及采样点 时间
倾斜压力计
是由一个截面面积较大的容器和一个截面面积小得多 的倾斜玻璃管联通组成。以水、酒精或水银作为测压液 体。测压时,将容器开口与测定系统中压力较高的一端 相连,将斜管一端与压力较低的一端相连,作用于两个 液面上压力差使液柱斜管上升,压力P按下式计算:
P 9.807 L k
式中:P——压力,Pa; L——液柱差,mm;
步骤十——采样结束 ⑴ 采样结束后,显示屏有提示,根据提示输入滤筒编号后 贮存此次采样的各种数据,可现场打印,或查图一说明, 人工记下各种测量数据。然后将烟枪转900抽出烟枪。抽出 烟道后,使采样嘴向上,用镊子轻轻敲打采样头并用细毛 刷将管嘴内的尘粒刷到滤筒中取出滤筒。
⑵ 若要继续采样,换上新滤筒后,按一次[状态]键,再按 一次[均值]键,显示屏显示大气压项,按[选目]键两次转换 到压力校零项,根据显示屏提示按[移位]键校零,倒计时5 秒回到动压,观看动压是否为零,如不为零,可继续采零 一次。再按[状态]键,据显示提示按[均值]键,进行第二测 孔采样。
实验除尘器性能测定

试验三: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掌握除尘器性能测定的基本方法。
2. 了解除尘器运行工况对其效率和阻力的影响。
二、 实验内容:1.测定或调定除尘器的处理风量;2.测定除尘器阻力与负荷的关系(即不同入口风速时阻力变化规律);3.测定除尘器效率与负荷的关系(即不同入口风速时除尘效串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原理:含尘气流由切线进口进入除尘器,沿外壁由上向下作螺旋形旋转运动,外涡旋气流到达锥形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向上旋转,最后经排出管排出。
向下的外涡旋和向上的内涡旋的旋转方向是相同的。
气流作旋转运动时,尘粒在惯性离心力的推动下,要向外壁移动。
到达外壁的尘粒在向下气流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四、实验装置:静压测孔静压测孔进灰口发尘器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台354整流栅毕托管测孔高速风机支架灰斗静压测孔浓度采样口五、实验方法:(1)风量的测定风量的测定采用毕托管测量,其原理是利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定风管断面的流速,从而确定风量,即:L=F*V式中:L ——风量,m 3/s ;F ——测量断面面积,m 2; V ——断面空气平均流速,m /s 。
由于气流速度在风管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同一断面上必须进行多点测量,然后求出该断面的平均流速V 。
毕托管所测量的断面为ф103mm 的圆形断面,故可划分为两环,微压计测出动压值P d ,相应的空气流速ρdP V 2=式中:P d ——测得的动压平均值;Pa ; ρ——空气的密度,kg /m 3; (2)小旋风除尘器阻力的测定:小旋风除尘器阻力△P=△P q -P l -Z式中:△P q ——小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空气的全压差(Pa); P l ——沿程阻力,即静压孔4与5的静压差×1.3(Pa) Z ——局部阻力,Z=∑ξρV 2/2,( ∑ξ=0.52)(Pa)。
由于小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管段的管径相等,故动压相等,所以△P q=△P j式中:△P j ——小旋风除尘器进出口空气的静压值,即用微压计测得的静压3和4值.于是:△P=△P j -P l -Z(3)小旋冈除尘器效率的测定除尘器效率测定可采用重量浓度法,即按下式η=(Y- Y 2)/Y 1×100%式中:Y――除尘器进口处平均含尘浓度,(mg/m3);1――除尘器出口处平均含尘浓度,(mg/m3)。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实验二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意义和目的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袋式除尘器性能与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子有关。
本实验是在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已定的前提下,测定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指针,并在此基础上,测定运行参数Q 、v F 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 )和除尘效率(η)的影响。
(一)处理气体流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和计算1.处理气体流量的测定和计算(1)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Q ),应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2121Q Q Q += (m 3/s ) (1) 式中:Q 1、Q 2——分别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m 3/s 。
除尘器漏风率(δ)按下式计算:100121⨯-=Q Q Q δ (%) (2)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
(2)过滤速度的计算若袋式除尘器总过滤面积为F ,则其过滤速度v F 按下式计算:F Q v F 160= (m/min ) (3)(二)压力损失的测定和计算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 )为除尘器进出口管中气流的平均全压之差。
当袋式除尘器进、出口管的断面面积相等时,则可采用其进、出口管中气体的平均静压之差计算,即:21S S P P P -=∆ (Pa ) (4)式中:P S 1——袋式除尘器进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 ;;P S 2——袋式除尘器出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与其清灰方式和清灰制度有关。
本实验装置采用手动清灰方式,实验应在固定清灰周期(1~3min )和清灰时间(0.l ~0.2s )的条件下进行。
当采用新滤料时,应预先发尘运行一段时间,使新滤料在反复过滤和清灰过程中,残余粉尘基本达到稳定后再开始实验。
实验5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2.将除尘器进出口断面的静压测孔13、14与 U型管压差计12连接 3.将发尘工具和滤筒的称重准备好。 4.将毕托管、倾斜压力计准备好,待测流 速流量用。毕托管的原理和使用见实验一。 5.清灰
6.启动风机和发尘装置,调整好发尘浓度, 使实验系统达到稳定。 7.测量进出口流速和测量进出口的含尘量, 进口采样1分钟,出口5分钟。 8.隔5分钟后重复上面测量,共测量三次。 9.采样完毕,取出滤筒包好,置人鼓风干燥 箱烘干后称重。计算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 气体含尘浓度和除尘效率。 10.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用的仪表、设备。 计算、整理实验资料,并填写实验报告。
Q 1 2 (Q 1 Q 2 ) Q 1 2 (Q 1 Q 2 )
除尘器漏风率()按下式计算: Q1 Q 2 100 (%) (2) Q1 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 (2)过滤速度的计算 若袋式除尘器总过滤面积为F,则其过滤速度vF 按下式计算: (m/min) 60 Q
实验5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 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袋式 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了解过滤 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 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一)处理气体流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和计算 1.处理气体流量的测定和计算 (1)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 体流量(Q),应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 管道中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 处理气体量: (m3/s) (1) 式中:Q1、Q2——分别为袋式除尘器进、出 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m3/s。
#1除尘器性能试验报告

技术文件编号 GL-ZDO103XNB-2007准大2×300MW直接空冷机组工程1号机组锅炉布袋除尘器效率试验报告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有限公司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1.概述准大I期2×300MW直接空冷机组工程采用具有在线检修功能的,固定式管喷清灰技术的XLDM—40000型长袋低压脉冲布袋除尘器。
除尘器的过滤方式为外滤式,即含尘气体在滤袋外、过滤后的洁净气体在滤袋内部,并通过排风总管排放。
整套除尘设备采用一炉一套独立的系统,即所有的工艺、电气、控制均为一炉一套。
除尘器采用四列并行布置(即4室组合形式,保证在锅炉80%负荷运行中能够进行在线检修,在线检修期间除尘器的过滤风速≤1.2m/min,避免因检修时风速、阻力过高,影响锅炉、引风机的运行。
)。
每个除尘室按2×3的方式设6个过滤区,每个过滤区内按14个/排×31排的矩阵排列方式布置434条滤袋(即每个过滤区安装31个3″电磁脉冲阀,每个电磁脉冲阀连接一根喷吹总管,负责14条滤袋的清灰).单台除尘器总滤袋数量为91×2×4×14=10192条(91代表一个室一面挂有6个分气包一共是12个气包,每一面气包里有91个电磁阀,两面共182个)。
滤袋采用聚苯硫醚(PPS)滤料,质量为550g/㎡,规格为Φ160×8000mm (单条滤袋的有效过滤面积为 4.019㎡),单台除尘器总过滤面积为40961。
65㎡。
布袋除尘系统设备规范:2。
试验标准本试验依据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污染物采样方法〉〉、DL/T414-2004《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T13913《布袋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和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测试和计算。
3。
试验目的测试准大I期2×300MW机组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出口粉尘排放浓度、本体阻力、本体漏风率,对布袋除尘器的设备性能状况进行评价。
布袋除尘器性能测试实验

(布袋除尘器性能测试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布袋除尘器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室1166 实验时间2012年 4 月13 日13:00时~16:20 时实验环境温度:19.1℃湿度:64% 同组人数人本实验报告由我独立完成,绝无抄袭!承诺人签名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2.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方法;3.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仪器:1.微压计;2.毕托管;3.秒表;4.天平分度值为1g l台实验试剂:滑石粉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流程图(图在上页)1一粉尘定量供给装置;2一粉尘分散装置;3—喇叭形均流管;4一静压测孔;5一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6-袋式除尘器;7一微压计;下图为袋式除尘装置实物图:三、实验原理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高效除尘器,它是利用纤维编制物制作的袋式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物的除尘装置。
含尘气体从袋式除尘器入口进入后,由导流管进入各单元室,在导流装置的作用下,大颗粒粉尘分离后直接落入灰斗,其余粉尘随气流均匀进入各仓室过滤区中的滤袋,当含尘气体穿过滤袋时,粉尘即被吸附在滤袋上,而被净化的气体从滤袋内排除。
当吸附在滤袋上的粉尘达到一定厚度电磁阀开,喷吹空气从滤袋出口处自上而下与气体排除的相反方向进入滤袋,将吸附在滤袋外面的粉尘清落至下面的灰斗中,粉尘经卸灰阀排出后利用输灰系统送出。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主要靠粉尘初层的过滤作用,滤布只对粉尘过滤层起支撑作用。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捕集机理:1.筛滤作用2.惯性碰撞3.散作用3 / 11动压=0.5*空气密度*风速^22.皮托管的测压机理是什么?使用中要注意什么?测量原理:皮托静压管(以下简称皮托管)是由一个垂直在支杆上的圆筒形流量头组成的管状装置。
本装置在侧壁周围有一些静压孔, 顶端有一个迎流的全压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1、实验目的及意义
袋式除尘器又名过滤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
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的袋式除尘器,在工业废气除尘方面应用广泛。
本实验主要研究这类除尘器的性能。
袋式除尘器的性能与其结构型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
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和计算是袋式除尘器选择、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是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实验要求学生在认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方法、内容和实验要求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行完成实验方案步骤设计和实验测定记录表设计,独立完成本实验。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提高对除尘技术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原理和方法
本实验是在除尘器结构型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一定的条件下,测定袋式除尘器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处理气体量Q、过滤速度U f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η的影响。
2.1处理气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与计算
(a) 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Q,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肿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量。
漏风率的计算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44式,pp141。
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
(b) 静压法测定:采用静压法测定袋式除尘器进口气体流量(Q1N),根据在除尘器入口管道系统的测口测得系统入口管道处的平均静压P s,具体计算公式见流
体力学教科书。
(c) 过滤速度u f的计算在已知袋式除尘器的总过滤面积F,则可计算过滤速度。
(具体计算公式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6-66式,pp221)。
2.2压力损失的测定与计算
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由通过清洁滤料的压力损失(△P f)和通过颗粒层的压力损失(△P p)组成。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P)为除尘器进、出口管中气流的平均全压之差。
当袋式除尘器进、出口的断面面积相等时,则可采用其进、出口管中的气流的平均静压之差计算,即
△P=△P s1--△P s2 (3-1)
式中:△P s1:袋式除尘器进口管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
△P s2:袋式除尘器出口管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与其清灰方式和清灰制度有关。
当采用新滤料时,应预先发尘运行一段时间,使新滤料在反复过滤和清灰过程中,残余粉尘基本达到稳定后再开始进行实验。
考虑到袋式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压力损失随运行时间产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在测定压力损失时,应每隔一定的时间,连续测定5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2.3 除尘效率的测定与计算
除尘效率采用质量浓度法测定,即用等速采用法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气流的平均含尘浓度C1和C2,按下式计算(具体计算公式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p142,(5-47)式)。
由于袋式除尘器效率高,除尘器进、出口气体含尘浓度相差较大,为保证测定精度,可在除尘器出口采样中,适当加大采样流量。
2.4 压力损失、除尘效率与过滤速度关系的分析测定
脉冲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速度一般为2~4m/min,可在此范围内确定5个值进行实验。
过滤速度的调整,可通过改变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按静压法确定。
当然,应要求在各种实验中,保持除尘器清灰制度固定,除尘器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1)基本不变。
为保持实验过程中C1基本不变,可根据发尘量S、发尘时间t和进口气体流量Q,按下式计算除尘入口含尘浓度C1。
C1=S/(tQ) g/m3
3、实验装置、流程和仪器
本袋式除尘器实验装置选用脉冲袋式除尘器,实验流程图见下图3-1所示。
图3-1 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装置流程图
为在实验过程中能定量地连续供给粉尘,控制发尘浓度,实验系统设有粉尘定量送料装置1和粉尘分散装置2。
粉尘定量供给装置通过改变刮板半径位置及圆盘转速调节粉尘流量从而实现定量送料。
粉尘分散装置将定量供给地粉尘分散成实验所需含尘浓度地气溶胶状态。
通风机为实验系统的动力装置。
清灰方式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方式,利用空气压缩机11的压缩空气反吹。
除尘系统入口的喇叭形均流管3处的静压测孔4用于测定除尘器入口气流流量,也可用于在实验过程中连续测定和监控除尘系统的气体流量。
在实验前应预先测定确定喇叭形均流管的流量系数,通风机入口前设有阀门9用来调节除尘器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
实验所需的以下仪器。
干、湿球温度计一支、气压表一个、钢卷尺、压差计、倾斜式微压计、毕托管、烟尘采样管、烟尘测试仪、真空泵、秒表、光电分析天平、干燥器皿,滤筒若干。
4、实验内容参数测定
4.1 实验内容
a、室内空气环境参数的测定:空气干湿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当地大气压力等环境参数的测定。
b、袋式除尘器实验装置的测定。
固定袋式除尘器清灰制度,包括选择适当压力的压缩空气、适当的清灰周期和脉冲时间。
测定除尘系统入口喇叭形均流管流量系数(фV)。
c、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和计算。
在固定袋式除尘器实验系统进口发尘浓度和清灰制度的条件下,测定和计算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Q、漏风率δ,过滤速度u f、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η。
d、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
认真记录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压力损失、除尘效率等性能参数测定实验数据,分析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和过滤速度的关系。
4.2 实验要求
a、内空气环境参数测定,除尘系统入口喇叭形均流管流量系数测定、风管中气体含尘浓度测定等实验。
b、为了求得除尘器的u f~η和u f~△P的性能曲线,应在除尘器清灰制度和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1相同的情况下,测出除尘器在不同过滤速度u f下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η。
c、除尘器进、出口风管中气体含尘浓度采样过程中,要注意监控均流管3处的静压值,使之保持不变,并记录之。
考虑到出口含尘浓度较低,每次采样时间不宜少于30min,进、出口风管中含尘浓度测定可连续采样3~4次,并取其平均数值作为含尘浓度。
d、在进行采样的同时,测定记录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压力损失也应在除尘器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进行,每隔一段时间,连续测定并记录数据5次,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e、本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综合应用前述基本知识和技能,自行编制上述各项参数的测定方案和实验步骤。
并要求学生能独立设计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除尘
效率和过滤速度的关系的测定记录表和除尘器的u f~η和u f~△P的性能曲线图。
5、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
5. 1、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
按表3-1记录和整理数据(供参考),按下式计算除尘器处理气体量、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主编,高教版)5-44式,pp141)计算漏风量,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主编,高教版)6-66式,pp221)计算除尘器的过滤速度。
当地气象参数测定见表3-4(供参考)。
5. 2、压力损失
按表3-2记录整理数据(供参考),按公式(3-1)计算压力损失,并取5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当地气象参数测定见表3-4(供参考)。
5. 3、除尘效率的测定
除尘效率测定数据按表3-3记录整理(供参考),除尘效率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5-47)式,pp142)计算。
当地气象参数测定见表3-4(供参考)。
5. 4、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和过滤速度的关系
本项是继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和过滤速度测定完成后,自行设计记录表整理不同过滤速度u F下的压力损失与除尘效率,并独立设计设计分析图,绘制u F~△P、u f~η实验性能曲线。
6、实验后的讨论
1、用动压法和静压法测得的气体流量是否相同?哪一种方法更为准确?为什么?
2、如何确立袋式除尘器进口均流管的流量系数(фV)。
3、用发尘量求得的入口含尘浓度和用等速采样法测得的入口含尘浓度,哪个更准确?为什么?
4、测定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为什么要固定其清灰制度?为什么要在除尘器稳定运行状态下连续五次读数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
5、试根据实验性能曲线u f~η和u f~△P分析锅炉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和除尘效率的影响。
表3-1 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及过滤速度的测定记录表实验日期:天气:实验测定人员:
表3-2 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测定记录表测定日期:天气:测定人员:
表3-3 袋式除尘器净化效率测定记录表测定日期:天气:测定人员:
表3-4 当地气象参数及实验参考系数测定日期:天气:测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