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传染病学第八版)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传染病学第八版)病名潜伏期(天)隔离期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病毒性肝炎甲型30天15~45天发病日起21天检疫45天,每周查ALT,观察期间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乙型60~90天28~180天急性期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病原携带者处理检疫45天,观察期间可注射乙肝疫苗及HBIG。
疑诊乙肝的托幼和饮食行业人暂停原工作丙型60天15~180天至ATL恢复正常或血清HCV RNA阴转检疫期同乙型肝炎丁型至血清HDV RNA及HDAg阴转检疫期同乙型肝炎戊型40天10~75天发病日起3周检疫期60天脊髓灰质炎5~14天3~35天自发病日起消化道隔离40天,第1周同时呼吸道隔离医学观察20天,观察期间可用减毒活疫苗快速预防免疫霍乱8~14天4小时~6天症状消失后,隔日大便培养1次,3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留观5天,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解除检疫,阳性者按病人隔离细菌性痢疾1~3天数小时~7天至症状后7天或大便培养2~3次阴性医学观察7天,饮食行业人员大便培养1次阴性解除隔离伤寒8~14天3~60天症状消失后5天起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天医学观察23天副伤寒甲、乙6~10天2~15天医学观察15天副伤寒丙1~3天2~5天医学观察15天沙门菌食物中毒4~24小时数小时~3天症状消失后连续2~3次大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同食者医学观察1~2天阿米巴痢疾7~14天2天~1年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查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阴性饮食工作者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者应调离工作流行性感冒1~3天数小时~4天退热后48小时解除隔离医学观察3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早期隔离-1-病名隔离期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麻疹8~12天6~21天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出疹后10天易感者医学观察21天。
接触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风疹18天14~21天出疹后5天解除隔离一般不检疫,对孕妇尤其孕3个月内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水痘14~16天10~21天至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天医学观察21天,免疫力低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流行性腮腺炎14~21天8~30天至腮腺完全消肿且发病后21天一般不检疫,幼儿园及部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3天1~10天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医学观察7天,可作咽培养,密切接触的儿童服磺胺或利福平预防白喉2~4天1~7天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间隔2天,第1次于第14病日)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医学观察7天猩红热2~5天1~12天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医学观察7~12天,可作咽培养百日咳7~10天2~23天至痉咳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医学观察21天,儿童可用红霉素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7天2~21天隔离期3~4周(待定)接触者隔离3周,流行期来自疫区人员医学观察2周流行性乙型脑炎7~14天4~21天防蚊设备室内隔离至体温正常不需检疫森林脑炎10~15天7~30天不隔离不需检疫流行性斑疹伤寒10~14天5~23天彻底灭虱隔离至退热后12天彻底灭虱后医学观察14天地方性斑疹伤寒7~14天4~18d隔离至症状消失不需要检疫,进入疫区被蜱咬伤者可服多西环素预防恙虫病10~14天4~20天不需隔离不需检疫虱传回归热7~8天2~14天彻底灭虱隔离至退热后15天彻底灭虱后医学观察14天肾综合症出血热14~21天4~60天隔离至退热不需检疫-2-病名隔离期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艾滋病15~60天9天~10年以上不隔离日常接触不需检疫钩端螺旋体10天2~28天可以不隔离疫水接触者检疫2周腺鼠疫2~4天1~12天隔离至肿大的淋巴结消退,鼠疫败血症症状消失后培养3次(每隔3天)阴性接触者检疫9可服四环素或SD预防,发病地区进行疫区检疫肺鼠疫1~3天3小时~3天就地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痰培养连续6次阴性同腺鼠疫狂犬病4~12周4天~10年病程中应隔离治疗被可以狂犬病或狼咬伤者医学观察,并注射疫苗及免疫血清布氏菌病14天7~360天可不隔离不需检疫炭疽1~5天12小时~12天皮肤炭疽隔离至创口愈﹑痂皮脱落,其他型症状消失后2次(间隔3~5天)培养阴性医学观察12天,肺炭疽密切接触者可用青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等预防淋病1~5天患病期间性接触隔离对性伴侣检查,阳性者应治疗梅毒14~28天10~90天不隔离对性伴侣检查间日疟10~15天11~25天长6~9月病室应防蚊、灭蚊不需检疫恶性疟7~12天病室防蚊、灭蚊不需检疫三日疟20~30天8~45天病室防蚊、灭蚊不需检疫班氏丝虫病约1年不需隔离,但病室防蚊、灭蚊不需检疫马来丝虫病约12周黑热病3~5个月10天~2年不需隔离,病室防蛉、灭蛉不需检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3天14小时~6天隔离至症状消失不需检疫手足口病3~5天2~10天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医学观察10天-3-。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空气、粪便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和管理办法各不相同。
下面将就常见的传染病进行详细介绍。
1.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4天,最长可达7天。
-传染期:从出现症状前1天就开始传染,症状出现后7-10天内最具传染性。
-隔离期:一般建议患者发病后至少隔离5天,或症状消失48小时(无热、无咳嗽)后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密切接触者如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管理办法:鼓励接种流感疫苗,及早发现患者并给予合适的治疗。
2.麻疹:-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
-传染期:自发病前4天至皮疹消退后的第4天,最具传染性是在出疹期前后3天。
-隔离期:麻疹病例应隔离至发热及出疹后的第4天,或解痉后3天。
-接触者观察:密切接触者如出现发热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管理办法:麻疹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此病的有效措施。
3.结核病:-潜伏期:一般为2-8周。
-传染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至少持续2周具有传染性。
-隔离期:治疗后痰菌阴转,连续三次痰菌阴转后可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劝告接触者就医,接受结核菌感染相关检查。
-管理办法:加强结核病的筛查和治疗,建立有效的隔离措施和感染控制措施。
4.感染性胃肠炎(如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
-传染期:自发病开始至症状消失后2-3天,病毒排出期可长达数周。
-隔离期:密切接触者需在患者病程结束后1周内暂时避免与他人接触。
-接触者观察:观察接触者是否出现相应症状。
-管理办法: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尽量避免食用可能污染的食物和不洁的水源。
以上仅是部分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和管理办法的介绍。
对于不同的传染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早期发现、隔离治疗、个人防护、做好环境消毒等,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常见传染病隔离时间表

东胜区铁西实验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隔离时间表
病名隔离期接触者观察期及管理办法
流感退热后2天在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隔离至出疹后5天医学观察21天,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
猩红热症状消失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
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
医学观察7~12天
水痘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
2周
医学观察21天
腮腺炎腮腺肿退后一周(或自症状出现起两
周)
医学观察21天
手足口自出现皮疹之日起10天医学观察10天风疹出疹后1周医学观察21天。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百日咳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21天。
传染病学Hale Waihona Puke 第七版)阿米巴性痢疾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检未发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传染病学(第七版)
猩红热
1~2天
潜伏期末出现退热时止,传染期约1周
退热后2天
在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
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
10~11天
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
隔离至出疹后5天
医学观察21天,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
百日咳
2~21天
7~10天
潜伏期的最后1~2天至发病2~3周内传染性最大,一般在病后4周即无传染性
发病起40天或自痉咳后30天
医学观察21天
白喉
1~7天
2~4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部分患者在恢复期仍继续排菌
症状消失后鼻咽分泌物2次(间隔2天)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30天可解除隔离
医这观察7天
猩红热
1~12天
2~5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至皮肤脱屑阶段则无传染性
症状消失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12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白喉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伤寒
病临床症状消失后5天起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了解疾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一、潜伏期潜伏期指感染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时间段。
在潜伏期内,患者通常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但已经携带病原体并具备传染性。
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数年不等。
例如,流感的潜伏期短,一般为1-4天。
这也是为什么流感病毒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原因之一。
而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可长达数年。
在这期间,患者可能感觉身体正常,但已经感染了HIV病毒。
潜伏期的长短与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病原体数量、感染途径等因素有关。
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对于早期发现病例、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二、隔离期隔离期是指感染患者被远离其他人群以隔离传染的时间。
隔离期的目的是防止病原体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
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隔离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症状隔离期和无症状隔离期。
1. 有症状隔离期有症状隔离期是指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需要被隔离的时间段。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
在有症状隔离期内,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需要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或隔离场所接受治疗和观察。
举个例子,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患者在发热和出疹期间具有很高的传染性。
因此,在麻疹患者出现症状后,需要将其隔离以防止麻疹的传播。
2. 无症状隔离期无症状隔离期是指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已经感染病原体并能传播疾病的时间段。
这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通常是为了防止潜在感染者传播疾病。
例如,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患病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已经具备传染性。
因此,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疾病。
三、观察期观察期是指对密切接触感染者进行观察和监测的一段时间。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病种
隔离期限
(一)呼吸道传染病
1
麻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
2
风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
3
流行性腮腺炎
隔离至发病后21天
4
水痘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且不少于病后14天
5
流行性感冒
隔离至体温正症状消失后3天,且不少于发病后7天
7
猩红热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8
肺结核
(1)菌阳肺结核患者以及重症菌阴肺结核患者(包括有空洞/大片干酪状坏死病灶/粟粒性肺结核等)经过规范治疗完成全疗程,初治、复治、耐多药患者分别达到其治愈或治疗成功的标准。
(2)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光片病灶明显吸收,后续2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并且至少一次痰培养检查为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13
甲肝/戊肝
隔离至发病后不少于21天,学校/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不少于45天
(三)其他传染病
1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隔离至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二)肠道传染病
9
霍乱
隔离至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2天粪便培养阴性
10
细菌性痢疾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隔日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11
手足口病
隔离至症状消失7天,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12
伤寒/副伤寒
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粪检2次阴性(间隔2天);或症状完全 消失后14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 /L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为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对患者进行隔离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其隔离期也各不相同。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
首先,我们来谈谈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流感患者的隔离期一般从发病开始,到症状完全消失后 24 小时为止。
如果患者症状较重,或者身体恢复较慢,隔离期可能需要适当延长。
麻疹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麻疹患者的隔离期一般从出疹前 5 天到出疹后 5 天,如果合并肺炎,隔离期应延长至出疹后 10 天。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通常需要 2 周左右的时间。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风疹患者的隔离期一般从出疹当天开始,到出疹后 5 天结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患者的隔离期从发病开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 3周左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患者的隔离期通常为症状出现后 2 周,或者症状消失后 1 周。
猩红热是由 A 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猩红热患者的隔离期一般从治疗之日起不少于 7 天。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患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 2 次阴性为止,一般不少于症状消失后 7 天。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患者如果是涂片阳性的患者,应隔离至连续 2 次痰涂片检查阴性为止。
对于涂片阴性但症状明显、X 线检查显示活动性病变的患者,也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明显改善、X 线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一览表

风疹
18日
14-21日
发病之日起至出疹后5日
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
水痘
14-16日
10-21日
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医学观察21日
流行性腮腺炎
14-21日
8-30日
从发病日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
幼托机构密切接触者应检疫3周。
丙型
50日
15-160日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
同乙型
丁型
同乙型
戊型
40日
10-60日
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
同甲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
10-14日
4-21日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
接触者不检疫
流行性感冒
1-3日
数小时-4日
退热后2日
大流行时,集体单位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
8-12日
6-21日
发病之日起至出疹后5日
1-3日
数小时-7日
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2次粪培养阴性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7日
霍乱
1-3日
数小时-7日
停用抗生素后,每日1次连续2次粪便细菌培养阴性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5日,并粪便培养1次阴性可以解除隔离观察。
布鲁氏菌病
14日
7日-1年以上
临床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
不检疫
流行性出血热
14日
7-46日
隔离至发热退
不检疫
登革热
6日
5-8日
起病பைடு நூலகம்7日
不检疫
伤寒、副伤寒甲、乙
伤寒:10-14日
7-23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感冒
热退后2天解除隔离。
麻疹
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至退疹时或
出疹后5天。
猩红热
发病后6天。
急性岀
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风疹
出疹后5天解除
水痘
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 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
14日
手足口病
症状消失后7天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
病名
隔离期
病名
隔离期
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
自发病之日起3周
感染性腹泻
症状消失
霍乱
腹泻停止后2天,隔日送 大便培养1次,连续3次 阴性即可解除隔离。
流行性乙型脑炎
隔离至体温正常。
细菌性痢疾
急性期症状消失,粪检阴 性后,连续2次粪培养阴 性可解除隔离。
阿米巴痢疾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检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