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传染病隔离时间表

合集下载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工作计划怎么写一、工作计划的概念工作计划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所使用的文种。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

二、工作计划的特点(一)严肃性。

工作计划作为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工作的规划安排,往往会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工作计划的严肃性不可或缺。

(二)方向性、指导性。

工作计划往往是对本机关、本单位的发展或者工作的要点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三)战略性。

工作计划往往是机关单位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

(四)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关机关单位在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往往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讨论,这就决定了工作计划先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特点。

三、工作计划的分类工作计划的分类多种多样,大致可以按照紧急程度、时间、制订计划的主体和任务的类型四个方面来分。

(一)工作计划按紧急程度可分为正常的、紧急的、非常紧急的工作计划。

(二)工作计划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工作计划、中期工作计划和短期工作计划,或者是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计划。

(三)工作计划按制订计划的主体可以分为自己制订的工作计划、上司下达的工作计划或者是同等职位请求协助完成的工作计划。

(四)工作计划按任务的类型可分为日常的、计划的和临时的工作计划。

四、工作计划的写作格式工作计划的写作格式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一)开头。

工作计划的开头一般都是阐述依据、概述情况或者是直述目的,要求简明扼要。

(二)主体。

主体是计划的核心内容,一般都采用“并列式结构”的写法,主要是阐述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办法等内容,要求既统筹全面,又突出重点、清楚明了。

(三)结尾。

工作计划的结尾可要可不要,如果写了就要突出重点、强调有关事项或者是提出简短号召。

五、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工作计划的写作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切实可行的原则。

工作计划的目标、任务、标准等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既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盲目冒进。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临床表现
1.前驱期:从发病至出疹前3~5天。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2..出疹期:发病3—4日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出疹,2~5日布及全身。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嗜睡或烦躁不安。查体: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3.恢复期:3~5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
防疫措施
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2.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环境消毒,管理幼儿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疫区。
3.增强人群免疫力
预防接种
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
(六)肺结核
病原体
(五)麻疹
病原体
麻疹病毒
潜伏期
潜伏期约10天(6~18天)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班级隔离期
医学观察18天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流行特点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38~39℃),伴有咳嗽、流涕、倦等症状。2.口腔粘模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者咀嚼时疼痛,拒食3.及少数病例可出现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并发症。

校园常见传染病风险及隔离复课时间

校园常见传染病风险及隔离复课时间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周内,同一学校30例及以上。 (红眼症) 登革热 1周内,同一学校发生5例及以上。
同一班级10例及以上;同一学 校15例及以上。 班级首次发生确诊病例。
1
校园常见传染病风险及隔离复课时间
提示: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标准,进行逐级上报,并启动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须作结案报告。 提示:向属地疾控部门和 教育主管部门做好首次报 提示:做好传染病事件的进程报告(即每日报告),加强健康筛 告;同时做好传染病病例 查与监测。在属地疾控部门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停课 或疑似传染病病例的追踪 补课等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以 、隔离工作,关注(筛 及心理疏导工作, 查)同班级(宿舍)人员 的健康情况。 提示: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复 课时间,需凭医疗机构出具的 病愈证明到医务室(保健室) 由疫情报告人核实确认后方可 返校。
6-21
14-21
同一班级10例及以上;同一学 校15例及以上。 班级首次发生确诊病例。
1-2 5-7
1周内,同一学校发生5例及以上。
3
校园常见传染病风险及隔离复课时间
提示: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标准,进行逐级上报,并启动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须作结案报告。 提示:向属地疾控部门和 教育主管部门做好首次报 提示:做好传染病事件的进程报告(即每日报告),加强健康筛 告;同时做好传染病病例 查与监测。在属地疾控部门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停课 或疑似传染病病例的追踪 补课等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以 、隔离工作,关注(筛 及心理疏导工作, 查)同班级(宿舍)人员 的健康情况。 提示: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复 课时间,需凭医疗机构出具的 病愈证明到医务室(保健室) 由疫情报告人核实确认后方可 返校。 提示:潜伏期短,提 示病例短期集中出现 的可能性大;潜伏期 长,提示病例发生时 间可能不集中,如控 制不当,疫情易反复 出现聚集病例的情况 。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传染病学(第七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WS217-2008)
风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
手足口病
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水痘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红眼病:直到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一般为自发病之日起7~12天
原则上不医学观察
学校甲型HlNl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发现甲型HINl流感暴发疫情,病人隔离同上。另:学校有停课标准。
H7N9禽流感
隔离治疗,无人间传播证据
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流行性腮腺炎
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至少隔离14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病后21天。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
甲型HlNl
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后2天
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实施细则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百日咳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21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阿米巴性痢疾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检未发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传染科的消毒隔离

传染科的消毒隔离

7. 2.2. 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 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 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 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3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消毒剂使用管理规定
临床科室使用消毒剂应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 对于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时间: ✓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 含酒精手消毒液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 ✓ 不含酒精手消毒液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60天 科室自配的消毒剂,如用于物表消毒的含氯制剂,应现配现用,并监
被服多久更换?
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应每周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
知识点
病人安置原则?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护士查房护理顺序?
普通病人、感染病人、隔离病人
隔离的方式及标识颜色主要有?
接触(蓝色)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空气(黄色)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飞沫(粉红色)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测浓度
卫生部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7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7.1 隔离原则 7.1.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
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7.1.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隔离医学观察是指对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和观察,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在医院中,隔离医学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和制度。

1.病房分区:医院会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根据传染性和病史进行分区。

例如,将患有相同传染病的患者分配到同一个病区,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个人防护措施:对于与传染病接触的医务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的风险。

3.空气传播控制:对于患有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医院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疫情的扩散。

例如,在隔离病房内安装空气过滤器或使用负压隔离室,以保持空气的清新和无菌。

4.暴露者管理:医院会对与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管理。

这些人员需要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并接受相关的医学检查,以确保他们没有被感染。

5.卫生消毒:医院会定期进行病房和设备的消毒工作。

对于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都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6.健康宣教:医院会向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以加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正确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导他们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源等。

除了以上的措施,医院还会制定一系列隔离医学观察的制度,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疫情的控制。

1.隔离观察时间:医院会根据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性确定隔离观察的时间,一般为传染潜伏期加上疾病传播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隔离观察。

2.隔离观察周期:隔离观察一般为14天,这是因为大多数传染病在此期间内会出现症状。

但有些疾病的潜伏期较长,如艾滋病、肺结核等,可能需要更长的观察周期。

3.隔离医学观察流程:医院会制定具体的流程和步骤,包括患者的接收、隔离观察期间的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以及观察结束后的复查和解除隔离等。

4.隔离期间的康复服务:医院在隔离期间会提供相关的康复服务,包括心理疏导、营养指导以及相关药物的使用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儿童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

儿童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
细菌性痢疾
症状消失粪检阴性后连续2次粪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
伤寒、副伤寒
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停药1周后粪检2次阴性(间隔2-3天)
流行性出血热
隔离10天
儿童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
疾病名称
隔离期(天)
流感
热退后2天解除隔离
麻疹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风疹
出疹后5天
水痘
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但不得少于病后14天
猩红热
咽发病后10天
流脑
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乙脑
隔离至体温正常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隔离至症状消失,至少7-10天
手足口病
至疱疹全部干燥结痂
甲型病毒性肝炎
不少于40天
乙型病毒性肝炎
有HBV复制标志的患者应调离接触食品、自来水或幼托工作,不能献血
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
丁型病毒性肝炎
同乙型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自发病之日起3周
霍乱
腹泻停止后2天,隔日送大便培养1次,连续三次阴性即可解除隔离

法定传染病一览表

法定传染病一览表
14~21天
患者
空气飞沫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普易,儿童、青少年易感,娠早期的妇女
全年可见

隔离至出疹后5天
3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肠道病毒70型
2~3天
14小时~6天
患者
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夏秋季

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
法定报告传染病基本信息参阅一览表
疾病分类编号
病种
疾病名称
感染病原
潜伏期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高发季节
疫苗预防
病人隔离期
一般
最短——最长
1


鼠疫
腺鼠疫
鼠疫杆菌
2~8天
1~12天
鼠间鼠疫传染源
鼠-蚤-人
人群普遍易感
多在6—9月份

就地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或腺、皮肤、败血性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肺结核
结核杆菌
2周~2年
2周~长期
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呼吸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冬春季

隔离至痰涂片检查至少连续2次阴性为止
17
伤寒和
副伤寒
伤寒
伤寒杆菌
12~18天
5~39天
患者及菌者
消化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全年可见
夏秋季最多

症状消失5天后联系2次(间隔3~5天)粪、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14天解除隔离,出院后医学观察1年。
19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病名 麻疹
病人隔离期限 隔离至出疹后5 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疹后1间不少于1 周。
流行性腮腺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细菌性痢疾
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至少隔离14 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 病后21天
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21 天 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大便培养2-3次阴性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12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医学观察至少23天(从停止接触起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风疹 手足口病 水痘
隔离至出疹后5 天 隔离时间不少于10 天,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结痂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 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 天,不少于病后7 天
百日咳 阿米巴性痢疾 猩红热 白喉
伤寒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症状消失后连续3 次粪检未发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 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
病临床症状消失后5 天起大便培养2 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 天可解除隔离
接触者应隔离/观察期限 易感者医学观察21 天
接触者进行观察,不需隔离,疫情的 追踪应至少持续到事件结束后一周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 天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45 天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0天 接触者观察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 天(自最 后接触之日算起) 接触者观察21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