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催化剂表征技术-第03章
固体催化剂及其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筛催化剂,尤其是ZSM-5分子筛的表征方法,介绍了分子筛物相表征、形貌表征、孔结构表征、酸中心表征。
介绍的方法为X 射线衍射法、电子显微镜观察、程序升温脱附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并对每种分析方法列出了具体实例。
关键字:分子筛,物相,形貌,孔结构,酸中心,表征目录第一章分子筛催化剂表征方法1.1分子筛简要介绍1.2分子筛表征方法1.2.1分子筛的物相分析(XRD)1.2.2分子筛的形貌分析1.2.3孔结构的表征1.2.4酸中心的表征第二章评价与总结第一章分子筛催化剂表征方法1.1分子筛简要介绍分子筛是结晶型的硅铝酸盐,具有均与的孔隙结构。
分子筛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水,加热时可汽化除去,故分子筛又称沸石。
分子筛的构型可分为四个方面,三种不同层次:1.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它们构成分子筛的骨架;2.相邻的四面体由氧桥联结成环;3.氧环由氧桥相互联结,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的多面体,也称为笼,主要有α,β,γ笼;4.笼通过氧桥连在一起。
分子筛有五种同的结构:1.A型分子筛结构,类似于NaCl的立方晶系结构;2.X 型和Y型分子筛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密堆立方晶系结构;3.丝光沸石型分子筛结构,这种沸石的结果和A型和八面沸石型的结构不同,没有笼,而是层状结构;4.高硅沸石ZSM型分子筛结构,这种沸石有一个系列,广为应用的是ZSM-5,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这种分子筛的表征;5.磷酸铝系分子筛结构,是第三代新型分子筛。
由于分子筛具有明确的孔腔分布,具有极高的内表面积,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故广泛的用作工业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在炼油工艺和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尤其广泛,这就有了表征的要求。
1.2分子筛的表征方法1.2.1分子筛的物相分析(XRD)分子筛的物相分析一般是采用X射线衍射仪,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布拉格方程,揭示了在一定波长下发生衍射时,晶面间距d同入射角θ之间的关系。
例如,采用Philips X’pert型X射线衍射仪进行Nu88分子筛样品的XRD分析。
固体催化剂的几种表征手段

黄
-11.35
与某pKa相当的硫酸的质量分数
对-硝基氯苯
无
黄
-12.70
2, 4-二硝基氟苯
无
黄
-14.52
1, 3, 5-三硝基甲苯
无
黄
-16.04
用于测定酸强度的碱性指示剂:
N=N N(CH3)2 + A = N=N N(CH3)2 A
Ni/SiO2脱氢催化剂
固体酸性质的测定
酸位类型的鉴定 —— 吸附探针分子(NH3或吡啶的红外光谱法 NH3 B酸位 : NH3与表面H+作用生成 NH4+;其吸收谱带 3120 ㎝-1 或1450 ㎝-1 L酸位:NH3以孤对电子配位键合于L 酸位的吸收谱带 3300 ㎝-1或1640 ㎝-1 吡啶 B酸位 :吡啶与表面H+作用生成 吡啶正离子,其吸收谱带 1540 ㎝-1 L酸位:吡啶配位键合于L 酸位的吸收谱带 1450 ㎝-1或1490 1610 ㎝-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透射电子显微镜
形貌分析
图1 产物的SEMa)及TEM(b)图像
HRTEM分析
水热时间对产物形貌的调控
b
c
d
a
0.50CaO-ZrO2固体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形貌及其尺寸分布
a
b
c
SEM images of ZnSe nanocrystal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100 OC ; (b) 140 OC and (c) 180 OC
XPS原理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根据Einstein的能量关系式有: h = EB + EK 其中 为光子的频率;EB 是内层电子的轨道结合能,EK 是被入射光子所激发出的光电子的动能&实际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中的能量关系。即 SP和S分别是谱仪和样品的功函数 。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一、催化剂的表面积 一般说,催化剂表面积越大, 其上所含的活性中心越多,催 化剂的活性也越高。
但催化剂表面活性随催化剂表面积增加而提高的关系仅出现在
活性组分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而大多数情况下: 1、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活性组分可能不是均匀的分布; 2、催化剂微孔的存在可能影响到传质过程,使表面不能充分 利用; 3、有时催化剂的活性表现是由于反应机理不同,而与表面积 无关。如杂多酸催化剂的还原反应: 以异丁酸(IBA)还原时,遵循体相 还原机理,还原速率正比于催化 剂的重量; 以甲基丙稀醛(MLA)还原时,遵循 表面还原机理,还原速率与催化剂 表面积成正比。
i
i
cx (1 x )( 1 x cx )
s 0 (1 c x )
i0
x = 1时,V = 。当吸附质压力为饱和蒸气压时,即P = P0,将 发生凝聚,V = 。因此,x = 1与P = P0相对应,故x = P/P0,
V Vm (1 c ( P / P0 ) P P0 )( 1 ( c 1 ) P P0 )
在IV型吸附等温线上,在一定相对压力下,脱附支上的吸附量 总是大于对应吸附支上的吸附量。滞后现象的出现与催化剂中 细孔内凝聚有关。
模型一-McBain墨水瓶模型: 假设细孔形状如右图,瓶口处半径rn, 瓶体处半径rb。根据Kelvin方程,瓶口 和瓶体处发生凝聚的蒸气压分别为
Pn P0 exp( Pb P0 exp( ~ 2 V ~ 2 V rb RT rn RT )
墨水瓶模型的 毛细管凝聚
)
因为rb > rn,故Pb > Pn。
模型二-Cohan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模型:在 孔内,气-液间不是形成弯月面,不能直接 用Kelvin方程,而是形成圆筒形液膜,随压 力增加,液膜逐渐增厚。 Cohan给出凝聚所需的压力为 ~ 2 V
第三章催化剂的表征

颗粒密度由汞密度计测定;骨架密度用氦比重计 测定;床层密度测定:在体积适当的锥形量筒中 ,逐步加入催化剂,在加入的间隔拍打量筒使之 装载至一定体积,然后换算。
3.1.3 担载金属—金属的表面积、分 散度和晶粒大小
• • • • • 一、金属的化学吸附和表面积 1.用氢的化学吸附测定金属表面 2.用co的吸附测定金属表面 3.担载型金属催化剂的金属表面积测定 (1)铜催化剂:一氧化二氮在90℃的吸附 分解测定 • (2)铂催化剂:氢的化学吸附测定 • (3)钯催化剂:氢的化学吸附测定
3.1.1 固体催化剂的形态—孔、孔分 布、表面积和密度
• 固体催化剂在形态上有意义的特征包括表面积、 孔体积、孔大小的分布和密度。 • 绝大多数固体催化剂上孔性固体,根据大小, 孔可以分为多种: • a 微孔(孔径<2nm); 超微孔(孔径<0.7nm) • b 介孔 (2nm<孔径<50nm) • c 粗孔(孔径<50nm)
P 1 c 1 P 一般形式的 BET等温方程 V ( P0 P ) cV m cV m P0
BET方法测比表面:从吸附等温线中读取对应的P和V,计算
出P/V(P0-P)和P/P0,以P/V(P0-P)对P/P0作图,所得直线的斜 率为I = (c-1)/cVm,截距为L = 1/cVm,则 1 Vm I L 每克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Vm S 1 Sg ~ N ASm W W V 其中,Ṽ为吸附质的摩尔体积,NA为Avogadro常数,Sm为一 个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W为催化剂质量。 常用吸附质为惰性气体,最常用是N2,其Sm = 16.2 Å2,吸附 温度在其液化点77.2 K附近以避免化学吸附,对多数体系,相 对压力在0.05 0.35间的数据与BET方程有较好的吻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催化原理(3-8)章复习整理

2)微孔吸附能力强,反应物的有效浓度高 4)可作为固体酸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载体
四、 固体超强酸(Ho<-11.9,酸强度超过 100%硫酸的酸强度) 主要可分为含卤素和不含卤素两大类 1. 卤素促进剂类:原料价格高,稳定性较差,腐蚀设备 SbF5、TaF5、BF3、AlCl3、AlBr3 等担载在 SiO2、Al2O3、SiO2-Al2O3、SiO2-TiO2 载体上 2. SO 4 2- 促进剂类:SO 4 2- /M x O y 型(锆系、钛系、铁系) 3. 氧化物促进剂类:金属氧化物(WO3、Mo O3 )/M x O y 型 4. 酸性: •载体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 OH(B 酸中心) ,裸露的金属阳离子(L 酸中心) •受到促进剂卤素或共轭 S=O 的强烈诱导效应 ① 体表面羟基的 O-H 更松动(超强 B 酸) ②载体表面金属离子更缺电子(超强 L 酸) 5. 失活:促进剂流失、配位方式多样化、积碳 五、 杂多酸:杂多酸由不同的无机含氧酸缩合而成,如磷钼杂多酸 •杂多酸(盐)的催化特点: (1) 强酸性:适用于异构化、烷基化、醇脱水 (2) 氧化还原性:用于多相或液相的氧化 (3) 特殊的选择性: 用于均相或多相催化
第三节
固体酸的种类、结构及性质
种类:1)负载于 SiO2、Al2O3 上的液体酸(H2SO4 、H3PO4) 2)天然粘土:高岭土、活性白土、天然沸石 3) 金属氧化物、复合氧化物 4)金属盐 5)杂多酸 6)固体超强酸 一、金属氧化物的酸碱性 1、金属氧化物的 B 酸中心为表面羟基,M-O 键越强,羟基酸性越强 L 酸中心为裸露的金属离子 2、氧化铝的表面酸性 •氧化铝表面存在配位不饱和 Al3+(L 酸)和 O2-(L 碱 ) •室温下表面吸附水(羟基)OH 邻近没有 O2-的为 B 酸,OH 与四个 O2-相邻为 B 碱
第3章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测试和表征

一般说,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其上所含的 活性中心越多,催化剂的活性也越高。
Hale Waihona Puke BET方法测量固体表面积BET理论模型:多分子层物理吸附模型,假设(1)固体表面是 均匀的;(2)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3)分子可以同时在固体 表面进行多层物理吸附,而且每一层的吸附和脱附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
1. 表面积的测定
3.2.4 评价与动力学试样的流程和方法
选择适宜的催化反应器,最普遍使用的为管式反 应器 采用流动法测定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必须排除 内、外扩散的影响,且在反应区间的高温区进行 催化剂在反应器中呈均匀密堆积
反应管直径和催化剂颗粒直径之比一般为6-12之 间,避免反应气体的轴向和径向离散及沟流发生
FR
循环泵
尾气流速及 组分分析装置
B 反应器 ci A ci,f
F0ci ,0 FR ci , f ( F0 FR )ci
1 1 ci ( )ci , 0 ( )ci , f 1 FR / F0 1 F0 / FR
FR / F0循环比
FR / F0 1, ci ci , f
但催化剂表面活性随催化剂表面积增加而提高的关系仅出现在
活性组分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而大多数情况下: 1、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活性组分可能不是均匀的分布; 2、催化剂微孔的存在可能影响到传质过程,使表面不能充分 利用; 3、有时催化剂的活性表现是由于反应机理不同,而与表面积 无关。如杂多酸催化剂的还原反应: 以异丁酸(IBA)还原时,遵循体相 还原机理,还原速率正比于催化 剂的重量; 以甲基丙稀醛(MLA)还原时,遵循 表面还原机理,还原速率与催化剂 表面积成正比。
催化剂的颗粒度一般用平均粒径和颗粒度分布来表示。金属晶粒 在载体上的分布及大小,强烈影响金属组分的催化性质。如Pt/C 催化剂催化2,3-二甲基丁烷的脱氢。
固体催化剂表征技术-第01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ASM200型振动筛分仪
三次元振动筛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 • •
>300μm的颗粒用金属网筛 10~300μm的颗粒用电蚀的微孔筛 微球样品的湿度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干燥样品往往 因静电效应而结团或粘筛,因此需先将催化剂120~150℃干 燥,然后增水10~17%,摇匀后测定。
ln( I / I 0 ) =
•
π
4
L ∫ d N (d ) E (m, λ , d )d (d )
2 a
b
测量不同波长下的消光度I/I0,反推颗粒的粒径分布函数
Dr. 黄星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激光粒度仪
原理:根据光的散射现象,即颗粒越小散射角越大的现象(可 称为静态光散射) 理论测量范围:0.05~2000μm,2~1000nm 优点:动态范围大、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缺点:分辨率低,不宜测量粒度均匀性很好的粉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第三节、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1) 总表面积、比表面积: BET方程 (2) 孔径分析:凯尔文(Kelvin)方程【N2吸附法测小孔: 1.5~20nm,大孔用压汞法】 (3) 活性表面、分散度、晶粒度 A)活性表面积的测定是利用化学吸附的选择性(吸附位数 ,也叫化学吸附计量数) B)分散度:表面金属(组分)占总金属(组分)的百分比。 晶粒度:晶粒大小(可用谢乐公式和透射电镜法)
•
0
0
0.2
0.4
0.6
0.8
1
P/P0
在等温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压力下材料对气体的吸 附量, 获得等温吸附线,应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推算材料的 比表面积, 多孔材料的孔容积及孔径分布,多组分或载体 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散度。
【大学】催化剂性能的评价、测试和表征

三、催化剂的宏观物理性质测定
工业催化剂或载体是具有发达孔系和一定内外表面的颗粒集合体。 若干晶粒聚集为大小不一的微米级颗粒(Particle)。实际成形催化剂的颗 粒或二次
粒子间,堆积形成的孔隙与 晶粒内和晶粒间微孔,构成 该粒团的孔系结构(图3-5)。 若干颗粒又可堆积成球、条、 锭片、微球粉体等不同几何 外形的颗粒集合体,即粒团 (Pelet)。晶粒和颗粒间连接 方式、接触点键合力以及接 触配位数等则决定了粒团的 抗破碎和磨损性能。
18
.
3.3.4.1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测定 催化剂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多孔物质内外表面积的总和,单位为m2/g。 有时也简称比表面。 对于多孔的催化剂或载体,通常需要测定比表面的两种数值。一种 是总的比表面,另一种是活性比表面。 常用的测定总比表面积的方法有:BET法和色谱法,测定活性比表面 的方法有化学吸附法和色谱法等。 1.BET法测单一比表面 经典的BET法,基于理想吸附(或称兰格缪尔吸附)的物理模型。假 定固体表面上各个吸附位置从
一般而言,衡量一个工业催化剂的质量与 效率,集中起来是活性、选择性和使用寿命
这三项综合指标。
.
活性
指催化剂的效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能力)的高低, 是任何催化剂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选择性
用来衡量催化剂抑制副反应能力的大小。 这是有机催化反应中一个尤其值得注意的性能指标。
.
机械强度
即催化剂抗拒外力作用而不致发生破坏的能力。 强度是任何固体催化剂的一项主要性能指标, 它也是催化剂其他性能赖以发挥的基础。
表征:常着眼于从综合的角度研讨工业催化剂各种物 理的、化学的以及物理化学的诸性能间的内在联系 和规律性,尤其是着眼于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 稳定性等与其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问本质上的内在 联系和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晶面
晶面:是三维晶体在各个取向上的截面。 通过三维晶体或三维点阵中的一个晶格点(即点阵 点)可以得到的不同取向的晶面; 如果通过三个以上格子点可得到有确定取向的晶面。 每个晶面上的晶格点(原子或分子)排列方式是不同 的,因而晶面的性能也有差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简单立方晶格(SC)中的几个晶面:
第三章 X-射线衍射与荧光光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目 录
第一节 X射线分析与X射线 第二节 晶体 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三节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第一节 X射线分析与X射线
一、X-射线分析
X-射线:波长0.001~50nm; X-射线的能量与原子轨道能级差的数量级相同; X-射线光谱 X-射线吸收光谱 X-射线荧光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
ν Kα
=
4 3R ( Z − σ ) 2
不同元素具有自己的特征谱线 — —定性基础; 谱线强度——定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四、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折射和反射
折射率 全反射
n = 1-δ
Ne 2 λ2 δ= 2 8π ε 0 mc 2
θi < θc
临界掠入射角: θ
c
= 2δ
z y x
图中dhkl为晶面间距,是指一组平行晶面(h.k.l)中两个 相邻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在立方晶系中晶面间距dhkl的计算公式如下:
d hkl =
a (h 2 + k 2 + l 2 )1 2
下图是面心立方晶格(fcc)、一些晶面和晶面距: z y x
面心立方晶格(fcc)
下图是体心立方晶格(bcc)、一些晶面和晶面距:
z y
体心立方晶格(bcc)
x
晶体中晶格点是周期性有规则的排列。 相同Miller指数的晶面:相互平行,排列方式相同, 晶面之间的间距相同。 这就是晶体产生X射线衍射的原因。 问题是:如何通过X射线衍射图案、数据获得晶面距; 晶面点的排列(平面单元)数据; 晶体晶胞的参数。 所以,首先必须在理论上建立X射线衍射图案、数 据与晶体结构参数之间的方程,这就是著名的Bragg (布拉格)方程。
就是指图形或点阵以某一点、或面、或线经过某种操 作,在不改变其中任意两点空间结构的条件下,能够使图形 中的一部分或点阵与余下的图形或点阵完全重合。这种操作 就称为对称操作。其中的点、线、面称为对称单元,也称对 称元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简单的对称操作有四种,分别为例反(I)、反映 (M)、旋转(L(α))和平移(T); 复杂的对称操作是四种简单动作的组合,如旋转例反 L(α) I、滑移反映MT等。
hc
λ 0 = E e = eU
λ 0 = hc eU
I(E)=P0KZn(E0-E)/E0
I(E) - Intensity E – x-ray energy (Delta = 1eV) W/eV K - constant P0 – incident power (W) Z - target atom number n≈1 E0 – incident electron energy(KeV)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均匀性 各向异性 自发地形成多面体外形 有明显确定的熔点 有特定的对称性 使X射线产生衍射
Dr. 黄星亮
二、晶体
1、晶体及其结构特征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 、周期重 复地排列所构成的固体物质。 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按周期性规律排列的结构, 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使晶体具有下列共同特性: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Dr. 黄星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X-射线的性质 ① ② ③ 肉眼不能观察到,但可使照相底片感光、荧光板 能透过可见光不能透过的物体; 这种射线沿直线传播,在电场与磁场中不偏转,
发光和使气体电离;
在通过物体时不发生反射、折射现象,通过普通光栅 亦不引起衍射; ④ 这种射线对生物有很厉害的生理作用。
Dr. 黄星亮
元素的X射线吸收光谱
吸收限(吸收边):一个特 征X射线谱系的临界激发波 长; 在元素的X射线吸收光 谱中, 质量吸收系数发生突 变;呈现非连续性;上一个 谱系的吸收结束,下一个谱 系的吸收开始处; 能级(M→K)↓, 吸收限(波长)↓, 激发需要的能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衰减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路程 (cm)、单位质量(g)、单 位截面(cm2) 遇到一个原子时,强度的相对变化(衰减); 符合光吸收定律: I = I0 exp(- μl l ) 固体试样时,采用 μm = μl /ρ ( ρ:密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X射线的吸收
X射线的强度衰减:吸收+散射; 总的质量衰减系数μm :
μ m = τ m + σm τm :质量吸收系数; σm :质量散射系数;
NA μ m = kZ λ Ar
4 3
NA:Avogadro常数;Ar :相对原子质量;k:随吸收限改变的常 数;Z:吸收元素的原子序数;λ :波长;
X射线的λ ↑; Z ↑,越易吸收; λ ↓,穿透力越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3、 X射线的衍射
相干散射线的干涉现象;
λ 相等,相位差固定,方向同, nλ 中n不同,产生干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第二节 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
一、晶体X射线衍射
劳厄斑
1912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实验物理学教授冯•劳厄用晶体中 的衍射拍摄出X射线衍射照片。由于晶体的晶格常数约10nm, 与 X 射线波长接近,衍射现象明显。
4、结构单元---晶格
用结构基元取代晶胞所形成的空间,称为晶格。
The 14 possible BRAVAIS LATTICES {note that spheres in this picture represent lattice points, not atoms!}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X射线 X--ray
晶体 crystal 劳厄斑 Laue spots
在照相底片上形成对称分布的若干衍射斑点,称为劳厄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二、晶体
1、晶体及其结构特征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 、周期重 复地排列所构成的固体物质。 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按周期性规律排列的结构, 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使晶体具有下列共同特性: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2、衰减和吸收
I x = I 0 e − μ x x = I 0 e − μ m ρx
3、X射线散射 a. 相干散射(或弹性散射) 瑞利散射 b. 非相干散射(非弹性散射) 康普顿散射 4、X射线衍射 通过排列有序物质 ,由相干散射叠加而产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1、 X射线的吸收
dI =-I0 μl dl dI =-I0 μm dm dI =-I0 μn dn μl:线性衰减系数; μm:质量衰减系数; μn:原子衰减系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二、X-射线衍射与荧光光谱分析
1、x-ray的衍射
问题:产生?单色?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晶体的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2、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问题:样品产生二次X-射线?规律?与物质含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三、 X-射线发现与应用的历史和基本概念
(1) 主量子数Δ n≠0 (2) 角量子数Δ L=±1 (3) 内量子数Δ J=±1,0 J为L与磁量子数矢量和; Δ n=1,2,3,α线系, β线系, γ 线系; L→K层Kα; Kα1 、 Kα2 M→K层Kβ ; Kβ1 、 Kβ2 N→K层Kγ ; Kγ 1 、 Kγ 2 M→ L 层Lα ; Lα1 、 Lα2 N→L层L β ; L β1 、 L β2 N → M层 Mα ; Mα 1 、 M α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均匀性 各向异性 自发地形成多面体外形 有明显确定的熔点 有特定的对称性 使X射线产生衍射
Dr. 黄星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线点阵、面点阵和空间点阵的结构描述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2)非相干散射
Comptom 散射、非弹性散射;Comptom-吴有训效应;
λ ,方向,变
X射线 非弹性碰撞
波长、周相不 同,无相干
反冲电子
Δ λ = λ′ - λ = K (1-cosθ)
K 与散射体和入射线波长有关 的常数;
Z↓,非相干散射↑; 衍射图上出现连续背景。
B – Constant F(x) – Target material Cons. Ec – Critical energy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特征光谱产生: 碰撞→跃迁↑(高) →空穴→跃迁↓(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Dr. 黄星亮
特征谱线的频率:
ν n →n =
1 2
En1 − En2 h
⎛ 1 ⎞ = cR( Z − σ ) ⎜ ⎜ n2 − n2 ⎟ ⎟ 1 ⎠ ⎝ 2
2
R =1.097×107 m-1,Rydberg常数;
σ核外电子对核电荷的屏蔽常数;
n 电子壳层数;c 光速;Z 原子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