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

合集下载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中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医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和处理,以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

一、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应该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

2. 肺部影像学检查:x光片、CT等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病变情况,通过检查肺部阴影的性质、分布、大小、形态等因素,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

3. 实验室检查:对于病情较重或有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支原体抗原检测、支原体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存在。

二、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

由于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抗生素不敏感,因此常用的药物包括利福平、阿奇霉素等。

治疗时间通常为2-3周左右。

2. 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可以使用退烧药、止咳药等缓解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持性治疗。

3. 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室内通风等。

总之,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全面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肺炎,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起病突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咽痛、喉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下面将为您介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

1. 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咽痛等。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胸痛、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肺炎或细菌性肺炎相似,因此在确诊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2. 诊断要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

在实验室检查中,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肺炎支原体来确认诊断。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常规、血培养、胸部X线或CT等检查,以帮助诊断和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

3. 治疗原则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有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祛痰、止咳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患者还需要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4. 预防和控制为预防和控制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和流行,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预防措施:4.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等;4.2 增强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4.3 在公共场所使用口罩,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4.4 定期进行相关疫苗接种,如肺炎球菌疫苗等。

5. 注意事项在诊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5.1 对于有高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5.2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个体化用药,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5.3 对于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转入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和监护。

临床医嘱支原体肺炎

临床医嘱支原体肺炎

临床医嘱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发热、胸部不适以及肺部感染等。

它通常在秋季和冬季高发,且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它常驻于人体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中。

支原体肺炎通常由两种支原体菌株引起,分别是支原体肺炎株和非特异性支原体菌株。

支原体肺炎株是一种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包括药物治疗、休息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药物治疗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方式,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支原体菌株的生长和繁殖来消除感染。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避免剧烈活动,以加快康复进程。

此外,适当的摄入维生素和蛋白质,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对身体康复也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临床医嘱还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建议。

例如,患者应该避免与其他患者过于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病情恶化期间。

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避免与正常人群接触,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该遵循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患者还应该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以减少病毒在身体表面的滋生。

此外,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我们需要特别重视他们的康复需求。

儿童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特别小心。

我们应该确保他们获得充足的休息,并监测他们的症状变化。

老年人则需要更长时间的休养和恢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衰老并且对药物可能有更大的耐药性。

总结来说,临床医嘱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

此外,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儿童和老年人的康复需求。

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并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状况,并随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护理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护理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护理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

本文将重点讨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护理措施。

一、临床治疗1. 病原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因此首要的治疗措施是抗菌治疗。

针对该病原体的常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四环黄霉素等。

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和耐药性情况,医生会针对个体化情况进行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和疗程安排。

2. 对症治疗除了针对病原体的治疗,还需要对症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充足的休息,并适当控制体温。

对于高热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擦浴、冷敷等。

此外,可以辅助应用支持疗法,如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 康复治疗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加强身体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康复治疗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营养调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调整。

二、康复护理1. 病情观察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护理措施为了促进康复,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鼓励患者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做简单的体操等,有助于增加肺部活动量和提高呼吸功能。

此外,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3. 心理支持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康复护理中,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倾听患者的情绪和困扰,并给予积极的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

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重在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以消除病原体和减轻症状为主要目标。

康复护理则强调康复治疗和综合护理的配合,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为咳嗽、喉痛、鼻塞等呼吸道症状。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该疾病。

一、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喉痛、发热、流鼻涕等。

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比,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较轻,一般不会出现胸痛、气促等严重症状。

2.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包括支原体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支原体抗原检测可通过检查患者鼻咽分泌物中的支原体抗原来确定感染情况,核酸检测则能够检测支原体的基因序列,更为准确地确定感染情况。

3. 影像学检查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部散在性渗出灶,多呈斑片状分布。

在胸部X线或CT扫描中可以观察到肺炎灶的存在,提供了确诊支原体肺炎的重要参考。

二、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抗生素是常规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具体的抗生素种类和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决定。

2.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症治疗也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治疗手段。

包括休息、补充充足的水分、口服退热药物等。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预防与控制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

首先,要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其次,应加强卫生环境的管理,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此外,定期检查和治疗患者的慢性鼻咽炎、鼻窦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有助于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总结起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抗生素治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要对症治疗和加强预防与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有效地控制支原体肺炎的发展,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指南和临床指南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指南和临床指南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指南和临床指南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根据临床调查统计,该疾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疗支原体肺炎,制定一份详细的治疗指南和临床指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并发症的预防等内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一、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怀疑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确诊并开始治疗。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的进展。

2. 抗生素治疗:目前,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广谱抗生素是首选的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注意药物的耐药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3.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可以通过补充液体和营养,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二、药物选择1. 抗生素选择: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广谱抗生素是首选。

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它们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2. 药物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耐受性,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通常情况下,治疗持续7-14天为宜。

3. 药物联合治疗:对于症状较重或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

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三、并发症的预防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等,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接种疫苗:目前,有针对支原体的疫苗可供使用。

对于高危人群,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 加强免疫力: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运动和合理休息等方式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随访和评估对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随访和评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随访,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由支原体感染引起。

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评价治疗效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进行探讨。

一、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是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估,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1. 症状缓解情况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乏力、发热等。

治疗效果的评价首先要关注患者症状是否有所改善。

通过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临床医生的观察和检查,来评估治疗的疗效。

2. 体温控制情况发热是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

治疗效果评价需要关注患者的体温控制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热消退。

3. 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通过检测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来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检测血清中的支原体抗体水平等,观察治疗后是否有所改变。

二、药物治疗评价药物治疗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手段,因此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治疗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的选择在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评价治疗效果时,需要评估所选择的抗生素对支原体的敏感性,以及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2. 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评价治疗效果时,需要关注治疗方案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指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3.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效果时也需要关注药物是否引起了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辅助检查评价除了临床疗效评价和药物治疗评价外,辅助检查评价也可以为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辅助检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支原体核酸检测支原体核酸检测是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手段之一,治疗效果评价时可以通过核酸检测来观察治疗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

2. 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者CT检查可以观察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病变情况,评价治疗后病变的吸收情况,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床医嘱支原体肺炎

临床医嘱支原体肺炎

临床医嘱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在临床上,医生常会给患者开具医嘱,以指导患者在康复期间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医嘱中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和预防的要点。

一、诊断与评估1. 临床症状: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咳血、发热、乏力、头痛、喉咙痛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的询问和观察,以确保正确的诊断。

2. 确定诊断:医生可以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支原体PCR等。

二、治疗方案1.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生素为巴罗米星、阿奇霉素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来调整剂量。

2.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药物、止咳药物等。

3. 密切观察:治疗期间,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后的48小时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咳嗽、呼吸等症状。

三、预防措施1. 高危人群: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其是学生宿舍、军营等群体易发。

在高风险人群中,采取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2. 避免近距离接触:支原体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因此患者应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咳嗽、打喷嚏时。

3. 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支原体肺炎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经常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4. 环境清洁:对于容易受到支原体污染的环境,如学生宿舍、军营、公共场所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四、注意事项1. 饮食:支原体肺炎患者宜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充足的饮食和水分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2. 休息:患者在康复期间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有利于身体康复。

3. 定期复诊:治疗期间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均经过MP-IgM抗体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

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以及咳嗽,肺部体征与胸部X线检查结果明显不一致。

肺外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的多个系统。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痊愈88例,占92.63%;好转7例,占7.37%。

结论阿奇毒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支原体肺炎;肺炎;治疗;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获得性肺炎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肺外并发症较多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笔者对本院儿科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95例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其中,男64例,女31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7.86±2.64)岁;其中,10例为3个月~13岁,占10.53%,22例为1岁~3岁,占23.16%,30例为4岁~6岁,占31.58%,33例为7岁~13岁,占34.74%。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患儿有明显的发热以及持续性的咳嗽,胸部X线检查较体征更为显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略升高;青霉素类以及头孢类药物治疗无效;肺炎支原体检查呈阳性。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具有明显的发热以及持续性的咳嗽症状,发热多为中高热,部分患儿伴有喘息症状,少数患儿伴有明显的胸痛,肺部无明显的体征,少数患儿可以伴有局限性的水泡音,但肺部X线检查结果较严重,与临床体征明显不一致,肺部体征与检查的不一致是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主要区别之一。

1.4 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沉(ESR)检查、C-反应蛋白(CRP)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心肌酶检查等,同时给予胸部X线片、心电图以及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检查。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初期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主要使用羟苄青霉素以及头孢菌素等治疗,效果不明显。

在经过MP-IgM抗体检查结果为阳性,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后,改为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用量为20~30 mg/(kg·d),给予2~3周的序贯治疗,当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时,改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

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止咳、化痰药物的治疗,痰液过多的患儿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并根据患儿的病情适当给予保肝药物以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

1.6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儿恢复正常体温、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好转:患儿恢复正常体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均接近正常或有明显的改善;无效:用药72 h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的改善。

总有效为显效与好转之和。

2 结果
2.1 肺炎支原体肺炎IgM抗体检测及MP痰培养
95例患儿的MP-IgM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并且抗体滴度≥ 1∶160;其中8例患儿的MP痰培养结果为阳性,占8.42%。

2.2 肺外表现
本组95例患儿中,10例伴有明显的肺不张;9例伴有渗出性胸膜炎,其中,6例为右侧,3例为左侧;其中,6例为少量胸腔积液,2例为中等量,1例为大量;6例患儿的心血管系统受累,其中,4例心肌酶明显升高,2例心电图发生异常;18例消化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其中,2例伴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6例血液系统受累,其中,3例轻度贫血,2例血小板增多,1例血小板减少;3例患儿的皮肤受累,其中,2例表现为斑丘疹,1例表现为荨麻疹;5例患儿的泌尿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并且尿检镜下可见血尿以及蛋白尿;1例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惊厥以及脑电图异常;2例患儿的骨骼及肌肉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轻微的短暂关节痛。

2.3 治疗与转归
全部患儿在确诊为肺炎支气管肺炎后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用量为20~30 mg/(kg·d),7 d后改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用量为10 mg/(kg·d),序贯治疗2~3个疗程(1个疗程为服药3 d+停药4 d)。

72例患儿的体温在治疗3 d后开始下降,咳嗽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3例患儿的体温在治疗3 d后开始下降,咳嗽较治疗前明显减轻;3例患儿合并有军团菌感染,高热状态持续15 d后体温逐渐下降并恢复正常。

18例患儿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考虑可以伴有其他细菌感染,给予患儿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治疗。

所有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痊愈88例,占92.63%;好转7例,占7.37%。

平均住院时间为(12.76±2.48)d。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

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秋冬季为高发病季节[2]。

患儿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咳嗽,肺部的体征出现较晚或不明显,需要与胸部X片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进行诊断[3]。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金标准为MP-IgM抗体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的特点。

但是由于MP-IgM抗体多在感染发生1周后才开始升高,因此,给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4]。

阿奇毒素是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较红霉素具有更好的穿透能力,并且药物的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少,患儿比较容易耐受。

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药物[5]。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比较多,但各系统的并发症均无特异性,并且实验室检查不明显,一般无需要治疗,多数症状随着肺炎的治愈而治愈。

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重要脏器的保护,以免造成脏器功能的损伤[6]。

综上所述,阿奇毒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04-1205.
[2] 赵凤清.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8例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51-154.
[3] 庞菊川,谈意隽,刘英,等. 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儿科杂志,2002,18(12):752-756.
[4] 董宗祈.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3-245.
[5] 刘雪舫.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24-125.
[6] 郝凤芹.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8例诊治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701-1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