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设计之五.doc
小学二年级《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了解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言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让学生认识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并能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并能描述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地图、录音机、材料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大家都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吗?学生:是的。
教师:那么北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北京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北京》这篇课文。
2.热身活动:教师播放一段北京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舞蹈,活跃气氛。
二、讲解新课(10分钟)1.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等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教师出示材料卡片,上面写着不完整的北京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的名字,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以及自己的常识,补充完整。
2.学生分组讨论自己了解的北京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并做简单介绍。
四、合作学习(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京的人文景观或名胜古迹,通过互相合作,准备一份简短的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进行介绍。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每位代表进行介绍后,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祖国的首都——北京》,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教材通过介绍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表现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对首都北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2.难点: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首都地位对北京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北京的美丽景色和城市风貌,引导学生关注首都北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北京》(优秀版)word资料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北京》(优秀版)word资料《北京》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从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红墙黄瓦,读到了京剧茶馆,读到了胡同四合院。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人海车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的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的画着新的画面。
《北京》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对于二年级的7.8岁的孩子,北京在他们的心中是神圣的,是向往的。
经过了解,有些孩子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即使去过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北京厚重的、灿烂的文化,也是他们一下子难以把握的。
因此感受北京的美丽壮观,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时,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的细读,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与伟大。
因此,在教学《北京》这篇课文时,图片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也方法(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抓住课文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难点是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中天安门的庄严美丽、广场的宽阔、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直,以及它们分别所处的位置,最好以图片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他们在视觉上感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北京》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北京》原文及教案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北京》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北京》原文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北京新建了许多立交桥。
立交桥的四围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小学二年级语文《北京》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北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从而培养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与教学有关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你知道祖国的首都北京吗?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的同学说一说你印象中的北京。
可以结合照片和收集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说一说。
(此环节设计旨在调动学生的积累,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2、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马路上车流和人流不息,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教师浸润着丰厚文化气息的描述,使学生心中的北京更加丰满、神秘。
示范课《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例评析 -完整获奖版

世界降水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课例点评1课程介绍本课从“课标要求的定位和教材处理”、“为学生建构有结构的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资料选取丰富、恰当,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对《世界降水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一课进行了评析。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了要落实的课标要求,教材处理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安排和取舍上也较为恰当。
本课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清晰,教学环节紧凑,活动设计合理,注重地理核心观念提升。
特别是在知识结构的建构上,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特色》课例点评•讲师:吴云,周钰•课程介绍•本课程教材以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的吃、穿、住、行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对当地环境创造性的适应与表现。
也是第一次从“文化”视角解释人地关系。
在本课例中,教师把学生的云南游学体验引入地理课堂,将学生拍摄的当地典型民居建筑和农业生产照片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当地地理环境特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建立地理环境与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从一个地理事物的“记录者”转化为地理环境的“解释者”。
整节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体现了地理课堂教师引导、同伴合作的学习方式。
示范课《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例评析1课程介绍本课准确地把握了要落实的课标要求,教材的处理也能从整体把握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取舍。
教学设计主线清晰,三部分内容衔接自然。
本课以学生“活动”的形式作为导入环节,既对已有知识进行了复习,又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讲练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也有值得讨论的方面,教学实施过程中核心观念的提升不突出,重点落实不到位;提问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也都有待改进和提高。
本课程以“从教师的自主发展出发——关于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为专题,共介绍了五大部分的内容。
分别为:一、校本研修概说二、成就教师的校本研修三、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四、对校本研修管理者的要求五、基于课堂改进的校本研修课程介绍教与学中的微研究本课程属于案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微研究简介、微研究思路、微研究方法、微研究材料积累、微研究问题思考。
《北京》课文原文

《北京》课文原文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北京新建了许多立交桥。
立交桥的四围有绿毯似的草坪与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与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9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部分。
3、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9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难点: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过程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她的首都在哪里?2、播放北京的有关介绍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北京的兴趣。
3、板书课题,揭示本堂所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
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
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3。
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
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shì;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shà;阔:读音为三拼的“kuò”,而不是“kò”。
5。
游戏巩固依照字形组合猜字谜,学生复记生字。
“庄”、“阔"、“周"、“似”、“拼”、“案”、“厦"、“坛”。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1。
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您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您们能把课文也读好不?(2)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老师给她配上音乐。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
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城市职能。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的交通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北京;2.【地理地图】北京部分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动画;3.【知识解析】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4.【活动设计】北京的四合院该何去何从。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呢?说一说你们对北京的印象吧!学生自由发挥,说出他们从各个渠道收集来北京的情况。
学生: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2008年奥运会、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其实北京还有很多方面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北京还有颐和园、中南海、中关村、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等。
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北京。
教师播放资源库视频【课程引入】北京,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知讲解】一、政治文化中心视频展示北京著名景点的景观,如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鸟巢、八达岭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北京天坛、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南海等。
教师: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不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了北京经济的发展。
从这些著名景点和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那么,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呢?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北京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北京的海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教学设计之五-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四、反馈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二、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
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四、实战活动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附板书设计:
10
北京
天安门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名胜古迹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