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足够的水汽、剧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聚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变更地表径流的季节安排,,削减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变更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爱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削减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削减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削减,降水量削减;降雨时,下渗削减,大量地表径流汇聚,简单发生洪涝灾难。
➢围湖造田削减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减弱了其防洪抗旱实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四周地区气候的调整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削减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削减,易造成城市内涝。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水圈水循环知识点总结1. 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等不同环境,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2.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1)蒸发和蒸腾:太阳能的照射使得地表水和植被上的水分发生蒸发和蒸腾,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2)凝结和降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发生凝结,形成云和雨。
降水会使得水重新回到地表,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
(3)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部分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等水系;另一部分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3.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水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大气环流、地表覆盖情况等。
(1)气温:气温直接影响蒸发和凝结的速率,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会影响水蒸气的输送和降水的分布,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表覆盖:地表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等都会影响水的渗透和径流情况,进而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4. 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而地球的生态系统也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1)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能够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蒸腾作用,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的比例。
(2)水循环对生物的影响:水的供给对生物生存至关重要,水循环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繁衍。
5.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对水循环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工业生产、城市化和农业活动。
(1)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大量的地面硬化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影响地表水的径流和地下水的渗漏。
(2)农业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农业用水的方式和量会影响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供给。
6. 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对维持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水循环,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大家对于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重要性,以及我们自身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影响水循环的环境因素及其调节措施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影响水循环的环境因素及其调节措施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的循环流动。
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环境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水循环的过程和效率。
因此,了解这些环境因素及其调节措施对于保障人类水资源供应、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降雨量降雨量是影响水循环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它决定了水的赋存量和分布区域。
在不同地区和季节,降雨量的变化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降雨量过大会引发洪水,水循环过程剧烈而短暂,水不易被地下水层吸收,容易造成地表水污染和水质变差。
而过度干旱的地区,则会导致水循环过程缓慢,地下水层的补给减少,造成水资源不足。
为了调节降雨量对于水循环的影响,需要实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降雨量充沛的地区可以考虑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调水河等,把多余的水留存起来并储备有水资源。
而干旱地区,可以通过开展节水种植、强化水资源保护等方式,提高利用率和保障水资源。
2.气温气温对于水循环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气温的升高会引发不同区域的蒸发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水循环的速度和过程。
气温的升高,地表水蒸发增多,地下水补给增强,有利于确保地下水层的水位,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太阳辐射的热能会加速水体的蒸发作用,并影响热带和赤道地区的降雨量。
为了调节气温对于水循环的影响,应考虑开展节能降温技术应用,例如绿化建设、遮荫工程、水体降温、动植物栖息地的改善等。
3.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对于水循环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山地和高原地区雨水较多,山体的水源可以补给河流和地下水体,同时也可以作为自然蓄水库。
平原地区降雨少,可以通过河流、天然湖泊和水库等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并保证市民生活和人工灌溉系统正常进行。
为了调节地形和地貌对于水循环的影响,可以通过开展良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森林保护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滞留时间和补给,同时达到防洪抗旱和保持水资源持续供应的目的。
水循环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因素
蒸发
人类活动 硬化地面等活动不利 于蒸发
水域面积 水域面积大,蒸发 量大
湿度 空气越干燥越容易蒸发,湿 度大(空气湿润)蒸发弱
气温 气温高,蒸发强烈
光照 光照强,蒸发量大
风速 风速大,蒸发旺盛
05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促进水体不断更新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 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 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在 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 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 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2.杭州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度融入亚运工程项目,广泛使用雨 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措施,增加下渗,过滤污水,可以改善水环境质 量,消减雨水初期径流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②③④正确;不 能直接为场馆提供饮用水源,①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若图示山坡森林植被遭破坏,则( ) A.④增多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⑤增多 C.⑥增多 D.②增多 4.图示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采用透水地砖代替不透水 的硬质地面,其对水循环的有利作用是( ) A.增加③ B.增加⑤ C.增加② D.加速①
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从总体来看,水循环使海洋水、陆 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 少。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①水循环作为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 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 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 矛盾得以缓解。 ②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 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 ③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 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初中生物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水循环知识点总结水循环,又称为水的循环或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不断运动和变化状态的一个自然循环过程。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各个阶段对于理解生物圈中的水资源分布、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生物水循环知识点的总结。
一、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循环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 蒸发: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地表水(如海洋、湖泊、河流等)和植物体内的水分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
2. 凝结:当水蒸气上升到较高的大气层,遇到较低的温度,就会凝结成为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
3. 降水:云中的水滴和冰晶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会以雨、雪、雹等形式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这称为降水。
4. 径流: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水会流过地表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5. 渗透:另一部分降水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在土壤和岩石的孔隙中流动,最终也可能流入河流或湖泊。
6. 植物蒸腾: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水蒸气到大气中,这个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这些环节构成了水循环的基本框架,水分子在这个循环中不断地循环往复。
二、水循环中的生物作用1. 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有助于调节气候,减少地表温度,并促进水循环的进行。
2. 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蒸腾作用。
3. 人类活动:人类通过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方式,改变了水的自然分布和循环路径。
此外,森林砍伐、土地开发等活动也会影响水土保持和水循环的平衡。
三、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水循环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它影响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流量、湖泊和湿地的水位,以及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栖息。
水循环的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
四、水循环的影响因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蒸发和降水模式的改变,进而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含答案)

3.1 水循环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能够通过示意图,说明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2.理解影响水循环不同环节的主要因素,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3.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0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一)海陆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2,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3,通过这种循环,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陆地内循环1,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落在陆地上。
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三)海上内循环1,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知识拓展】1,水有三种形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体就是水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其中海洋水是主体。
陆地水还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冰川水是陆地水体的主体。
3,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等;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等;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等;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流域面积、植被、地质条件、蒸发、人类活动等。
【知识拓展】河流补给【知识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即学即练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硬度、土质疏松状况
续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1.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
3.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水循环过程与人类活动
(3)内流区域(闭合流域)水量[4]______,说明该流域的蒸发量与降水量是平衡的。
不变
稳定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水量平衡原理与流域水量变化
[湘教选必1-P99知识变式]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地区的内陆湖,有多条河流注入,伊犁河是其最重要的水源。1970年,位于伊犁河干流的卡普恰盖水库建成。下图示意1960—2019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1—3题。
蓄水变化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蒸发量
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陆地
降水量
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
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
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
蒸发量
2.流域水量平衡
(1)闭合流域水量平衡闭合流域与相邻流域之间没有水量交换,因此在任一时段内的收入水量只有大气降水;支出水量有蒸发量和(地表、地下)径流量,故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为: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从多年平均情况来看,蓄水变化量趋于零,即降水量 蒸发量+径流量。内流区,因无径流注入海洋,则径流量 ,故内流区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为:降水量=蒸发量,即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
D
A.植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裸露坡面 B.灌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植草坡面C.降雨强度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早 D.相同坡面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水循环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同时由于水域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利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
影 从而增加降水量。
响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1) 加强宣传教育,实行“梯级 水价”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2) 重视和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培育作物新品种, 种植耐旱作物。 (3)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 ,如工业废水回收利用; 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
地面性质(地质、土壤)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 河流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强
人类活动
沿岸生产、生活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
岩石缝隙 地下水埋藏条件 补给量 地形、地质构造 人类活动
注意: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 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 下暗河众多,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水量少。
地形 洋流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少。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4)影响下渗的因素
第一种情况: 植被
A
B
C
说明:植被条件越好,越_有__利__于___下渗。 植被有_涵__养__水__源__、__保__持__水__土__作用。
4)影响下渗的因素
第二种情况: 坡度
A
B
C
说明:地表坡度越小,越_有__利__于__ 下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 •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 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 .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 .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2.
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
发无关的是 ( )
A .空气湿度大
B .风速大
C .光照强
D .气温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 收集到的
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3〜4题。
3.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下渗
B .径流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4.
该类房屋的雨水
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
A .补充城市地下水
B .减缓城市内涝
C .缓解城市缺水
D .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
图中I 、n 、
川、w 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
11 【
【 [
.
i
1
\
降水强度
卜遍
ilk ①
②
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
集水槽
岳水池
蓄水池
坡度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6. 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n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F 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
据此,完成7〜8题。
7.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 .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 .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 .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
A .修建水库
B .植被覆盖率下降
C .降水强度增大
D .上游河道采砂
F 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
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 回答9〜10题。
卜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 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10.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对c 环节影响最大 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
9 . 图 示 流 域 内,
匡3海洋 川、等
流时线(町
C >流域范国
|c
b r
L —卫 海洋A
)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
f 4地段流速最快 C .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f i 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d 的大小与a 无关 C .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
a '、
b '、
c '、
d '
人类对b 环节影响较小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 ,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 .蒸发、 降水、
污水 降水、
污水 C .降水、 污水 D .降水、
污水
1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行。
由于历
降水
2
冠层戡流
土堀调幕
地下调善
坡咼流
壤屮流
Ci
③加强
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
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
人口达2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 和________ ,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 和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 和________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 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14•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
续6年呈递增趋势。
监测显示的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321.07平方公里,水位为3193.8米。
与2005年相比,青海湖水
0.35米。
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
体面积扩大了70.82平方公里,水位上升了
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布塔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
的原因。
7檬度m a南邑茶
斤盐湖山
a 0倒淌何
答案解析
1.B 2.A 3.B 4.B 5.D 6.C 7.D 8.A 9.B 10.D 11.D 12.B
13.(1) 蒸发降水甲(或陆上内循环) 乙(或海陆间循环)
(2) 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 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 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 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14.(1)陆地内循环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 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少,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3) 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入湖水量增加;流域内实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