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试题

合集下载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常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别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别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现在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觉,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因此“新险”“残山”是别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觉。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事实上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如今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还是闲别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A、B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什么?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简答题5.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和霜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抬头和低头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赏析题6. 阅读《登鹳雀楼》并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宏伟景象时的豪迈情怀。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和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积极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对古诗文的赏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③败垣:毁坏的矮墙。

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B.高亢激昂C.恬淡悠扬D.轻快活泼(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古代诗歌赏析题-

古代诗歌赏析题-

第五单元古代诗歌赏析题(二)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此诗的作者是,该诗选自。

2.请将诗歌补充完整。

3.请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发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6.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7.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末尾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8、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请列举一两位。

二、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下列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此诗的作者,他是代的散曲作家。

10、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11、诗中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的关键词是和。

12、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13、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14、诗中“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高考真题解读]1.(2015•新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残春旅舍[唐]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执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答案(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2015•新课标全国Ⅰ,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唐]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_________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_________答案(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分数:120分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唐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一个“_____”字。

(1分)(2)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___________。

(1分)(3)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__________。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4)第四句回应了_______________。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字,写出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色。

(2分)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那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⑤梗犹泛⑥,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西陆:指秋天。

②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③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又黑又光润,缥缈如蝉,故称。

玄,黑色。

这里代指蝉。

④白头吟:乐府曲名。

鲍照等曾以此曲作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⑤薄宦:官职卑微。

⑥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

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喻指四处漂泊。

(1)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②。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③。

①天末:天尽头。

这里指夜郎。

当时李白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②过:经过。

此句说山林鬼怪喜欢有人经过成为它们的食物。

③汨罗:汨罗江。

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1)首句以“凉风”开头,作用是什么?前四句怎样具体表现怀念李白的殷切情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联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有什么普遍意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这首著名的七律为吊古伤时之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三点,每点不超过15个字。

(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②,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①寒蛩:蟋蟀。

②旧山松竹老:指家乡沦陷已久。

(1)结合岳飞身世,谈谈上片“千里梦”,下片“白首为功名”的含意。

(2分)千里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首为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片写梦醒后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尾以鼓琴为喻,表达了哪些意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村①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①江村: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是受安史之乱影响较小的西南富庶之乡。

唐肃宗上元元年,经过四年流亡生活、备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来到这里,终于有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1)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描写了环境、物态和人情,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环境________ 物态________ 人情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不超过40个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意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歌鉴赏训练题参考答案1.(1)早。

(2)凌寒独开的丰姿。

(3)环境;近水。

(4)首句似雪非雪的冰清玉洁。

2.(1)骆诗借秋蝉因露重风高而难飞难鸣,喻指自己忠直高洁而横遭诬陷,身陷囹圄。

李诗以蝉高栖难饱,悲鸣欲绝而无人同情,自喻高洁和因高洁而清贫的困境,暗示环境的冷酷无情。

(解答时注意“在狱”、“白头吟”、“薄宦”等词语的含义和提示作用)。

骆诗尾联写自己高洁而不能取信于人,抒发了强烈的悲愤和不平。

李诗尾联以蝉自励,表明要坚持高洁的操守。

(2)以蝉起兴,以蝉自喻,直抒胸臆。

3.(1)以“凉风”起兴,自然引出对李白的怀念。

“凉风”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

凉风乍起,急切地问远方友人“君子意如何”,表现出关切的心情。

友人遇赦,急盼音讯,所以问“鸿雁几时到”;远涉江湖,风波险阻,所以忧虑“江湖秋水多”。

这几句诗结合眼前景物和李白的处境,具体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前一句是说文才出众者往往遭遇坎坷,后一句隐喻李白流放夜郎是遭小人险害。

这两句诗表现对李白身世的同情。

这两句议论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共同的悲剧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4.(1)①凭吊吴、晋相继灭亡,繁华不再。

②不满玄宗被奸邪包围,国运中衰。

③慨叹忠不被用,报国无门。

(2)暗示只有江山依旧,大自然永恒,反衬六朝的繁华短暂而且一去不复返。

(注意“江自流”一语的提示作用。

)5.(1)千里梦:词人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奋勇杀敌,光复河山。

白首为功名:岳飞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抱负。

(注意,要正确理解功和名的特定含意。

)(2)梦醒后的徘徊和失望情绪,反映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借景物描写烘托内心的孤寂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3)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主战派遭到无情打击和迫害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词人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

6.(1)和平宁静;自由温馨;无忧无虑。

为尾联直抒胸臆作铺垫。

(2)对暂时获得安定生活的欣喜和满足;对一旦失去“禄米”的忧虑,透露出内心深处的悲酸之情。

7.(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解题时注意“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的深远涵义。

诗人表示,朝政令人失望,但自己没有回天之力;既不愿同流合污,只能归隐山林。

“返旧林”喻归隐,化用陶渊明诗句“羁鸟恋旧林”。

)(2)山林生活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解答时注意张少府所问“穷通理”的含意。

渔歌一直唱到河浦深处,可见山林生活之乐。

8.(1)贺诗中的“裁”字用拟人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美丽,而且把“似剪刀”的视之无形的春风形象化地描绘出来。

春风“裁制”出美丽的春色,是对大自然活力的歌颂。

李诗中的“逐”字用拟人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