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塔尔寺的导游词5篇
青海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青海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青海的几个著名景点。
首先,我们来到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
这里水草丰茂,水鸟栖息,景色十分优美。
我们可以尽情地拍照,欣赏湖光山色。
接下来,我们来到塔尔寺。
塔尔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主要寺庙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如泥塑、壁画、经文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然后,我们来到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境”。
这里的风景非常壮观,大片
的草原、高山雪峰、蔚蓝天空让人心旷神怡。
不少珍稀动物在这里生活,如藏羚羊、野驴、雪豹等。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露营等户外活动,感受自然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到青海民俗文化博物馆。
这里是青海藏族文化的重要展示地。
馆内陈列了各种民间艺术品,如唐卡、毡房、宗教器具等。
游客可以了解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等等。
总之,青海是一个自然生态资源非常丰富、人文历史底蕴极为厚重的地方。
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谢谢!。
塔尔寺导游词怎么写(2)

塔尔寺导游词怎么写(2)塔尔寺导游词怎么写左手的3个开间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左右两厢的坐像分戴黄帽和戴红帽的2种。
戴黄帽者为宗喀巴的2大弟子嘉曹杰和克珠杰以及三世**索南嘉措和四世**云丹嘉措。
戴红帽者为古印度2大戒律师“二胜”及古印度6大佛学家“南赡部洲六庄严”。
因为在藏传人佛教的创立过程中他们的学说曾起到很大的作用。
殿内两侧各有一造型怪异,面目狰狞的猛相护法神像。
右侧一尊为怙主,藏语称“公保”,左侧一尊为法王塑像。
弥勒殿建于明万历五年,就是公元1577年,藏语称“贤康”,殿内主供弥勒佛像。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座镀金的坐像。
它是弥勒佛12岁时的等身像。
大概现在各位心里已经有了疑问:为什么今天在塔尔寺看到的弥载佛像包括这尊在内都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同?因为我们常识中的弥勒佛总是那位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胖和尚。
其实这位好脾气的和尚据说并不是“正宗”的弥勒佛,而是南宋末年浙江的一位叫契此的和尚,他在世时常手提一只布袋在集市上走,人称“布袋和尚”,圆寂后人们认为他是弥勒化身,降临凡间警示世人,但传说毕竟是传说。
而因为佛教曾从印度和中原2个地区传入藏族地区,佛像在面貌上直接受到印度佛像造型造型的影响。
这尊弥勒像就具有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遗风,或者换句话说,也就是更“正宗”一些。
塑像内藏有宗喀巴爸爸鲁木格的额骨、头发、僧帽和如来舍利、阿底峡尊者的灵骨等。
佛像左、右分别为塔尔寺第一任法台和塔尔寺创建者的灵骨塔。
殿内右侧圆柱下的这尊双手合上,食指向上的铜佛像,是观音像的1种,据说是件出土文物。
九间殿前这个规模颇大的院子被称为“社火院”,除了平时被寺中僧人用作“辩经”场所之外,每逢塔尔寺的几个重要宗教节日,都还在这里跳大型宗教舞蹈,如马首金刚舞、法王舞、怖畏金刚护法舞等等。
舞蹈的内容多取自藏传佛教教义,还包括一些藏族的民间传说,大意不过是消灾免祸,保佑平安。
舞蹈中的角色均由寺中僧人扮演,舞蹈动作经过几百年时间已基本程式化。
塔尔寺:青海湖畔的佛教圣地

塔尔寺:青海湖畔的佛教圣地塔尔寺,位于中国青海省、青海湖畔的一个小山谷中,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圣地。
这座寺庙建于1560年,是黄教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之一。
塔尔寺不仅以其壮丽的建筑与景观而闻名,更因其丰富的宗教文化和独特的藏传佛教风格而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
进入塔尔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袤的院落。
这里有高耸入云的佛塔和庙宇,也有布满供奉物的香火间。
无论是佛教的信徒还是盛行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聆听经文的吟唱,参与僧侣的念经仪式,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塔尔寺的建筑被称为“窑洞式”,这是一种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风格。
它由一系列以白杨树为主材的建筑物组成,这些建筑嵌在山体中,融入了自然环境,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
这些建筑的特点是雄伟壮观,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寺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高达四十多米的“佛塔”,由金色的琉璃瓦覆盖。
这座佛塔是塔尔寺的象征,也是信众们虔诚祈愿的地方。
每天,信徒们会围绕佛塔绕几圈,念诵经文,祈求佛祖的保佑和庇护。
塔尔寺还拥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遗产。
在寺庙中,可以看到许多价值连城的佛教壁画和雕塑。
这些壁画和雕塑以其细腻的技艺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反映了佛教教义和宗教传统的精髓。
除了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艺术品,塔尔寺还因其丰富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每年夏季,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佛教庙会,吸引着无数的信众和游客。
这些庙会上演示着世俗世界和宗教世界的结合,参与者可以欣赏到寺庙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
此外,塔尔寺附近还有壮丽的自然景观。
青海湖的湖水湛蓝清澈,湖畔的草原连绵起伏,给人一种恢弘壮丽的感觉。
游客可以在寺庙游览之余,欣赏到这些绝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总之,塔尔寺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不仅可以欣赏到宏伟的佛教建筑和珍贵的艺术品,还能亲身体验到佛教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尘嚣,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所以,无论你是信仰佛教的信徒,还是对文化遗产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的游客,塔尔寺都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体验的地方。
塔尔寺介绍300字

塔尔寺介绍300字
塔尔寺在青海西宁湟中区,那可是超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从1379 年就有啦!为啥叫塔尔寺呢?就因为大金瓦寺里有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它在咱西北的佛教界那可是“老大”,东南亚都知道它。
以前的皇上也都特重视,又是封名号,又是赐匾额的。
我去塔尔寺那次,正赶上他们做酥油花。
好家伙,那场面可太震撼了!僧人们就用酥油一点点捏出各种造型,花朵娇艳欲滴,人物活灵活现,我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直了。
这酥油花和壁画、堆绣并称“艺术三绝”呢。
寺里还有好多佛教典籍和各种学术专著。
每年的“四大法会”,人山人海,热闹得不像话。
塔尔寺是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还是青海的宝贝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入围“神奇西北100 景”那是实至名归。
这塔尔寺啊,真的是去一次就忘不了,满是独特的魅力。
青海塔尔寺导游词5篇

青海塔尔寺导游词5篇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
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海塔尔寺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青海塔尔寺导游词5篇(一)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金塔。
14世纪,藏传佛教开始向东亚和中亚地区传播。
与此同时,青海省和整个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塔尔寺在鲁沙尔镇建立。
汉族、藏族、回族、土族人在这里或信奉佛教,或信奉伊斯兰教,或皈依儒道,或拜金拜神,彼此包容、和睦。
佛说,“众生皆平等”。
塔尔寺,就是坐落在这块“众生平等”的宝地上的一朵美丽莲花。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
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
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
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
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
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全寺占地600余亩,僧舍房层9300多间,殿堂52座,僧人最多时达3600余人。
全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
青海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

青海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青海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青海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东部多山,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地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4大水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海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青海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
塔尔寺占地六百余亩,它的数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莲花山坳里依山势起伏,交相辉映。
雄距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金顶辉煌,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塔尔寺的主建筑。
它与明柱素洁、气象壮严的大经堂,以及各具特色、错落排列的弥勒佛殿、金刚殿、释迦殿、文殊殿、长寿殿,以及四大扎仓等,吸取了青海同仁热贡木刻艺术的精华和甘肃河州砖,雕艺术的特点,并采用了青海居民建筑布置的方式,及藏族固有的传统风格,成为形式独特、布局严谨、汉藏相结合的宏大艺术建筑群。
寺内宝塔林立,古树参天,景色十分壮丽。
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
“格鲁”是藏语译音,意思是“善规”。
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
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
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
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着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以及我们现在参观的塔尔寺。
塔尔寺的导游词(通用5篇)

塔尔寺的导游词(通用5篇)塔尔寺的篇1这是小金瓦寺,又称护法神殿,是塔尔寺用以供奉“家神”的地方。
进院之后让我们首先看一看四周2楼回廊上陈列的动物标本。
大家请看,有野牛、岩羊,还有狗熊、猴子等。
由于是用真的动物皮毛剥制,填充而成,所以形态逼真,它们象征被佛教征服的外道恶魔。
大殿中神龛中供奉的是各种护法神像,它们护佑着寺庙的安宁。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匹白马标本,相传,九世班禅曾骑着这匹白马从日喀则赶往塔尔寺,近20__公里的路程1天1夜就到了,到了塔尔寺后白马不吃不喝,最后死去。
当地信徒为了纪念这匹有灵性的白马,就将它制成标本保留了下来。
小金瓦寺内的壁画具有藏传佛教壁画的代表性,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形象奇特,外行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这些壁画很大一部分描绘了藏传佛教在形成过程中佛教大师,如莲花生,降服恶魔的故事。
壁画中的动作常被寺庙僧人在宗教节日中加以模仿。
而其狰狞的面目形象则用对犯规僧人在心里上形成压力,因为塔尔寺中处罚犯戒僧人的地方即在这个院落。
出门之前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像筒一样的器具。
这叫嘛呢经筒,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是最常见的,筒用木头或金属做成,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经书。
筒的侧面雕有文字,均是梵文发间的“掩嘛呢叭咪哞”,即观世音菩萨的6字真言。
对这六个字有很多种解释,从字面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
但藏传佛教徒普遍认为常念这六个字,平时则可以消灾免祸,死后就可以以升入天堂,免下地狱。
信徒和僧从用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筒,口中默念着6字真言,这样既念了经书,佛祖又会保佑自己。
藏族地区的牧民信徒很多从小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很难诵读经文,但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诵经念佛又是必要的,所以他们采用了这种一举两得的办法。
各位朋友不妨也可试着转一转经筒,念一下吉祥的6字真言。
但请注意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千万不要转错了方向。
青海塔尔寺导游词3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小巧幽静的院落,它叫祈寿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进门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前山墙上的两幅砖雕,左手的这一幅叫“鹿鹤同春”,右手的一幅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这两幅即是明证。
青海精选导游词作文

青海精选导游词作文青海精选导游词青海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拥有着广袤的草原、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作为一名青海的导游,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精选的导游词,希望借此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第一站:塔尔寺塔尔寺是青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中国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这里保存着许多世界级文化遗产和国宝级文物。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宝殿和金字塔式的塔楼,还有精美的唐卡、佛像、经文等陈列,吸引了广大信徒及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第二站: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这里的景色变化多样,可以看到湖面上的浩浩荡荡的波涛、湖畔的各色花卉、还有远处的崇山峻岭。
夏季青海湖周边还有大片的油菜花地,开花时节牧羊人在花海中放羊,别有一番乡野风情,乘船游览青海湖,感受原汁原味的别样体验。
第三站:茶卡盐湖茶卡盐湖是一个独特的盐湖地貌景观,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海西州。
茶卡盐湖碧水如墨,蓝天白云映照在湖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
这里的风光独特,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深深体味一份宁静与幸福。
第四站:玛旁雍错玛旁雍错,又称“瑪蓬鍾離”、“玛布扎泽”,意为“神秘圣湖”。
这是一个圣洁的地方,是藏族人民朝圣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这里的风景美丽,是自然和人文相互交织的典型代表。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雄伟壮观的巍峨雪山,欣赏到迷人的湖光山色,感受到浓厚的藏文化氛围。
来到这里,仿佛漫步仙境,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感。
第五站:青海民俗文化博物馆青海民俗文化博物馆是青海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藏族民间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博物馆内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民族文物、手工艺品、石器等,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藏族文化与历史。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青海精选导游词。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个神奇的地方,探寻这里的美景和历史文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共同感受这个世界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青海塔尔寺的导游词5篇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
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
三世__、四世__、五世__、七世__、十三世__、十四世__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
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青海塔尔寺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青海塔尔寺的导游词5篇(一)亲爱的各位朋友:茫茫人海中,您与我因为缘分而相遇在这美丽神奇的青藏高原!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距省会西宁27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塔尔寺!我们环顾四周,会发现我们已经身处层峦叠翠、秒如八瓣莲花的莲花山之花蕊当中。
在这雪域佛国的圣境中不但拥有如意八塔之守护、护法神殿之神秘、祈寿殿之花香、大经堂之静谧、大金瓦殿之花香、菩提大银塔之庄严、九间殿之径深、酥油花馆之奇幻外,更诞生了第二佛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
相传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之化身降凡人间,在大师诞生时,其母剪断脐带滴血出长出了一棵菩提树。
在公园1379年以这棵菩提树、大师自画像、十万狮子吼佛像为塔藏修筑了一座佛塔,后来大修士仁钦宗哲坚赞于1560年在旁边修筑了一座佛堂。
因为先有塔后有寺,故有塔尔寺之美名流传于世!塔尔寺因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所以在全国3600多座格鲁派寺院中名声显赫。
于甘肃夏河的拉卜楞寺、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并成为格鲁派六大丛林!佛缘无性、万物有灵,塔尔寺信仰的灵魂若是留恋与大金瓦殿、则会让无数信徒僧侣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塔尔寺的艺术灵魂若是游走于佛国艺术,更会让世人麻木的心灵为之震撼—因为世人惊叹他们为“三绝”!用颜料盒画笔那无形的文字书写着历史沧桑的壁画是一绝,用刺绣与绘画那无声的对白演绎着民族智慧的堆绣也是一绝,用酥油和虔诚那无我的融合感悟着灵魂升华的酥油花更是一绝!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小金瓦殿!您现在看到的就是三绝之一的壁画,壁画用它丰富鲜艳的色彩、多姿的形象、高超娴熟的画技、别具一格的画面;在墙壁、布面、木板上动情的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在经过处理的洁白的墙上,打上底色绘制图案,最后上一层清漆的这种壁画叫壁面画。
像这位游客问的这种画在布画上的称之为布面画。
因为在画的四周定一个木框,所以又称间堂壁画。
在被干燥抛光后的板上用胶和石膏粉合成的白浆打底,再绘上图案的叫木板壁画。
壁画的巧妙不仅仅是风格精湛古朴、线条细腻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画面流畅舒展,而是它丰富鲜艳的色彩!这以天然矿物质再配以动物的胆汁调合而成的颜料,很轻易的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又无意间隐瞒了壁画的年龄。
虽是一抹色彩却承受着400余年的风雨变迁,沧海桑田。
让我们丝毫看不透岁月在上面留下的痕迹,胜似一位出水芙蓉的少女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壁画之绝——绝于色!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塔尔寺的显宗学院—大经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塔尔寺又一绝堆绣。
堆绣分为两种:平面堆绣和立体堆绣。
平面堆绣:是绘画与刺绣的巧妙结合。
它既有绘画的色彩之鲜艳,又有刺绣的细腻之精巧,可以说将两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融合为了一件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宝。
立体堆绣是浮雕与刺绣的完美结合,既有浮雕的立体质感又有刺绣的细腻之巧,可谓粗狂中显细腻,平凡中见绝妙的艺术奇葩!这堆绣之绝——绝于巧!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步入了酥油花馆。
将雕塑艺术推向极致的酥油花雄踞“三绝”之首的宝座。
关于酥油花的起源有个动听的传说。
在公元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大昭寺发祈愿法会的一天夜里做了个怪梦,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变为鲜花。
梦醒后为了再现美妙的梦境,立即组织艺僧用酥油塑造了各种花卉树木,还有珍宝连同酥油灯一同供奉佛前。
酥油花的原料是从20斤牦牛牛奶或羊奶中反复搅拌后才能提炼出一斤黄白色的油脂。
它的特性是:光滑细腻、可塑性极强,经过僧人灵巧之手虔诚之心的酥油仿佛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只用手指、指甲、小木棍这些极为简单的工具的灵巧之手却给予了酥油花之身形,而将双手插入冰水之中直到麻木的虔诚之心更赐予了酥油花之灵魂!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酥油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佛国艺术的精华!蓓蕾初绽的酥油花芬芳馥郁。
我们仿佛可以闻到那沁人肺腑、淡雅清新的花香。
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我们仿佛听见它们在窃窃私语,从他们多情的眼神中仿佛可以读懂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雄伟壮丽、气宇轩昂的亭台楼阁,我们仿佛与佛国净土只有举步之遥,酥油花的绝妙让所有语言都失去了形容它的资格,这就是佛国的艺术、艺术的佛国!酥油花之绝——绝于真!如果灵巧的双手、虔诚的心让佛国艺术绝于色、绝于巧、绝于真的话!那么乐观的信念、善良的心也一定会让您的人生绝于善、绝于美、绝于爱!各位朋友:佛说:“五百年的善缘,方修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您与我如同缘分天空中的蒲公英一般短暂的相聚后,您将会扬起您远行的风帆,去那属于您远方孕育您光辉的未来。
看!灿烂的夕阳已经染红了天边的云朵,希望我今天的服务也能染红您满意的笑脸。
如果本次行程中,小何的服务没能贴到您心坎上,希望您能把宝贵的意见或建议当做辞别的礼物赐送于我。
最后祝福您一路平安,扎西德勒!关于青海塔尔寺的导游词5篇(二)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
塔尔寺占地六百余亩,它的数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莲花山坳里依山势起伏,交相辉映。
雄距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金顶辉煌,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塔尔寺的主建筑。
它与明柱素洁、气象壮严的大经堂,以及各具特色、错落排列的弥勒佛殿、金刚殿、释迦殿、文殊殿、长寿殿,以及四大扎仓等,吸取了青海同仁热贡木刻艺术的精华和甘肃河州砖,雕艺术的特点,并采用了青海居民建筑布置的方式,及藏族固有的传统风格,成为形式独特、布局严谨、汉藏相结合的宏大艺术建筑群。
寺内宝塔林立,古树参天,景色十分壮丽。
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
“格鲁”是藏语译音,意思是“善规”。
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
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
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
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着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以及我们现在参观的塔尔寺。
塔尔寺的着名完全在于它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关于青海塔尔寺的导游词5篇(三)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金塔。
14世纪,藏传佛教开始向东亚和中亚地区传播。
与此同时,青海省和整个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塔尔寺在鲁沙尔镇建立。
汉族、藏族、回族、土族人在这里或信奉佛教,或信奉伊斯兰教,或皈依儒道,或拜金拜神,彼此包容、和睦。
佛说,“众生皆平等”。
塔尔寺,就是坐落在这块“众生平等”的宝地上的一朵美丽莲花。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
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
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
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
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
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全寺占地600余亩,僧舍房层9300多间,殿堂52座,僧人最多时达3600余人。
全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
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经堂为全寺主体建筑。
大金瓦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墙面用琉璃瓦砌成,图案精美,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誉为“世界一庄严”,殿堂正门上方悬有清代乾隆皇帝亲题的“梵教法幢”匾额。
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遭火焚后重修,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经堂内长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制地毯包裹,地上铺设地毡坐垫,可供3000僧人集体诵经,正西方供有无数佛像、藏文经典,设有0、班禅以及寺院法台座,柱间满挂各种堆绣的卷轴画。
此外,尚有弥勒殿、九间殿、三世0灵塔殿、释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仓、丁科尔扎仓、曼巴扎仓、如来八塔、过门塔、菩提塔、时轮塔、印经院、大喇让以及各-府邸等。
除各种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轴画,还保存有宋代的哥窑瓷坛、玉雕、明代的龙瓷瓶、清代的龙鱼瓶、竹雕寿星、玉雕观音等珍贵工艺品,藏有历代统治阶级赐赠的各种匾额和汉藏文碑刻。
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
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三、四世0-的倡导下,塔尔寺首建显宗学院,建立讲经开法制度,系统学习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等显宗经典。
以后又相继建成密宗、时轮、医明学院,形成正规的学经制度,学习生圆次等方面的密宗经典和天文、历算、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现存有数以万计的有关佛学、藏族历史、文学、语言方面的文献图书,是研究藏学的珍贵资料。
此外,该寺的酥油花、壁画(唐卡)、堆绣。
被誉为艺术“三绝”,誉满藏区。
塔尔寺每年于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4次观经大会,招徕不少香客游人。
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
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跳欠、转金佛等活动。
四月观经的农历四月十五日上午和六月观经的六月初六日上午,在寺院东侧的莲花山坡展开所藏巨型堆绣佛像1幅,称为“晒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