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
拉萨哲蚌寺

陆 琦LU Qi拉萨哲蚌寺Drepung Monastery, Lhasa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更培乌孜山(增善山)南坡的山腰上,白色为主调的建筑错落重叠,远望犹如米堆,遂以“米堆”为寺名,音译汉语为“哲蚌”,所以称哲蚌寺。
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论规模,哲蚌寺为三大寺之首,喇嘛定额达7 700人,僧众最多时超过10 000人,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也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成功地创办了传昭大法会,同年他亲自倡建格鲁派祖寺甘丹寺,至此标志着他苦心创立的新教派格鲁派已经形成,得到全藏僧俗群众的信奉。
格鲁派势力日益强大,信徒与日俱增,哲蚌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建起来的。
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嘉祥曲吉在大贵族朗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全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
在藏语里“白登”意为祥瑞庄严,“哲蚌”意为大米堆积,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
哲蚌寺建成后,很快发展为格鲁派寺院中实力最雄厚的寺院。
明万历六年(1578年),蒙古可汗俺答汗邀请索南嘉措到青海传教时,赠三世达赖索南加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之称谓即此于始,达赖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喇嘛为藏语“上人”之意。
索南嘉措得此尊号后,追认其前两世分别为一、二世达赖喇嘛。
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清朝册拉萨哲蚌寺总平面图封之前,一直住在该寺,1642年,其在寺内的甘丹颇章宫建立地方政权,是宗教正式参与政治的开始。
顺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福临正式册封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与宗教地位,五世达赖从此掌领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由于历世达赖喇嘛皆以哲蚌寺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中地位最高。
哲蚌寺与拉萨甘丹、色拉两大寺一样,类似于佛教大学。
寺内有教学、教仪、教务、杂务四大部。
寺内原有七大札仓(经学院),后合并为四大札仓,其罗赛林、果芒和德央札仓以学习显宗理论为主,阿巴札仓则研习密法,藏区众多的名僧大都曾在此学经。
五当召简介介绍

五当召简介介绍汇报人:2023-12-15•五当召的历史背景•五当召的建筑特色•五当召的文化内涵目录•五当召的旅游价值•五当召的保护与传承01五当召的历史背景五当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与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齐名。
初创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蒙古王公却尔吉·特巴尔捐赠给格鲁派高僧阿嘉活佛作为主寺而形成。
五当召的起源蒙古王公捐赠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乾隆年间扩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为管理西北边疆,赐名“广觉寺”,并赐予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匾额。
嘉庆年间再次扩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五当召再次扩建,形成了现今规模。
民国时期衰落民国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五当召逐渐衰落。
五当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五当召不仅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蒙古地区重要的宗教中心,对蒙古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地区重要的宗教中心02五当召的建筑特色五当召是以藏传佛教建筑风格为主的寺庙,这种风格融合了蒙古、汉、满等民族元素,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藏传佛教建筑风格五当召的建筑风格不仅保留了传统特色,还结合了现代元素,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
传统与现代结合五当召的建筑结构以木结构为主,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抗风能力,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砖石结构辅助在一些重要建筑中,五当召也采用了砖石结构作为辅助,增强了建筑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精美木雕五当召的木雕装饰非常精美,多用于梁、柱、门窗等部位,雕刻内容多为宗教故事、祥云、莲花等具有深刻寓意的图案。
壁画与彩绘五当召的墙壁上绘制有大量的壁画和彩绘,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如佛像、佛教故事等,为整个建筑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
建筑装饰03五当召的文化内涵藏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是五当召的文化核心,五当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也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中心。
到西藏旅游不能错过的10大佛寺,香火旺盛又灵验,各有各的特色

色拉寺始建于15世纪初,由宗喀巴的弟子“大慈法王”释迦耶歇建造,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 之一。寺内藏有世界上第一部用藏文书写的佛经,更有诸多珍奇异宝。色拉寺所有屋舍均为石 木结构,屋顶覆阿嘎土,白色外墙的上部装饰紫黑色贝玛草,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格。
8、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由宗喀巴弟子喜饶桑布创建于1444年,是历世帕巴拉呼图克图的驻锡寺。寺庙主供强 巴大佛,寺外是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该寺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 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3、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创建于1447年,是日喀则市最大的寺庙。整个寺院依山坡而 筑,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其中措钦大殿为该寺最早建筑,又称显宗大殿,历 时12年建成。殿前有一处600多平方米的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
4、桑耶寺
桑耶寺是藏传佛教的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始建于公元8世纪中叶。寺内建筑按佛教的 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乌孜大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 寺。寺内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各类壁画题材广博,绘工精湛。寺内还珍藏众多木 雕石刻、唐卡等文物瑰宝。
5、昌珠寺
昌珠寺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殿,相传文成公主进藏初期曾居住于 此。寺院前部是一个小庭院,后部拉康大院是昌珠寺的建筑精华所在。大院前有高大的门廊, 门廊两端转经回廊相界,回廊南北西三面墙壁上均有壁画。院寺门道上部挂着一口闻名西藏的 铜钟,上有藏文铭文两圈。
6、甘丹寺
甘丹寺始建于1409年,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的宗巴喀亲自筹建。寺庙傍山而立,寺院建筑 巍峨、群楼重叠,极为巍峨壮观。寺内文物众多,存有宗喀巴静坐的禅床及纯金汁书写的全套 藏文《大藏经》,并保存宗喀巴和历代甘丹赤巴遗体的灵塔90多座。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宗教文化)-试卷2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宗教文化)-试卷2(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下列少数民族中,信仰多神的东巴教的民族是( )。
[2014年云南真题](分数:2.00)A.白族B.纳西族√C.彝族D.土家族解析:解析: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多神的东巴教,又信仰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
A项,白族信仰的是大乘佛教;C项,彝族信奉的主要是原始宗教;D项,土家族从原始宗教信仰逐步演变为多神崇拜,其中包括鬼魂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多种形式。
3.正中药师佛、其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合称( )。
[2012年浙江真题](分数:2.00)A.横三世佛B.竖三世佛C.东方三圣√D.西方三圣解析:解析:“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包括正中的东方净土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其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
A项,“横三世佛”即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左边为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右边为阿弥陀佛(掌管西方极乐世界);B项,“竖三世佛”即正中为现在佛一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一燃灯佛,右侧为未来佛一弥勒佛;D项,“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三圣,包括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4.在元代,王重阳七大弟子分别开创了全真七个支派,其中以( )最为隆盛。
(分数:2.00)A.遇仙派B.南无派C.龙门派√D.华山派解析:解析:“全真七子”分别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
“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后分为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龙门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见北七真),其中龙门派发展最为兴盛。
西藏十大寺庙排名

西藏十大寺庙排名1.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座落在海拔3700米的市中心的红山上,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
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宫形成了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红宫高达115.703米的巨型宫堡。
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详细2.大昭寺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由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是拉萨古老的寺庙,也是各教派共尊的寺院,是藏传佛教的中心,更是西藏神圣的地方,在藏族同胞们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主殿“觉拉康”内,供奉着唐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觉阿”佛——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成了藏传佛教的圣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信众们前来朝拜,被大家公认为是佛地,所以将这里称为“拉萨”,“拉”在藏语中是佛的意思,“拉萨”即意为“佛地”。
详细3.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的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规模较为庞大的寺院。
公元1447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弟子根敦珠巴主持创建,历时12年方才建成。
自四世班禅之后,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驻锡之地。
扎什伦布寺占地15万平方米,僧侣房舍57间,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间,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藏族传统工艺和建筑特点,将藏传佛教的佛法艺术,班禅灵塔的庄严肃穆表现得较好。
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
详细4.山南桑耶寺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美称。
黄教(格鲁派)六大寺庙

黄教(格鲁派)六大寺庙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大的一个宗派,是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在藏语里是善律的意思,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所以叫格鲁派。
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
黄教在西藏有六大寺庙,它们是:1. 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佛教格鲁教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
清世宗就是雍正皇帝。
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这是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
可见该寺僧侣信奉“弥勒净土”。
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士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
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九十余座,并藏有许多明代以来的文物和工艺品。
甘丹寺位于拉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萨57公里。
旺波日山犹如一头卧伏的巨象,驮载着布满山坳、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充分体现出传统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因地制宜,寺庙傍山而立,群楼重叠,巍峨壮观。
整座建筑群由佛殿、喇章宫殿、僧院扎仓和米村及其附属建筑单元组成。
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灵塔内尚存宗喀巴的肉身灵塔。
宗喀巴修行的山洞位于寺庙东头的制高点上,这也是一处著名的古迹。
在它下面是宗喀巴的寝宫,宫内尚存有宗喀巴的经书、法衣、印章等遗物。
甘丹寺中藏有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赐予该寺镶满金银珠宝、书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盔甲,国家特级文物、纯金汗书写而成的藏文《大藏经》中的整套《甘珠尔》佛经,由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等组成的整套二十四幅的缂丝唐卡“唐绣”,这些文物都展示出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间的亲密关系。
其中二十四幅要展示三周,形成了该寺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甘丹绣唐节”。
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
全盛时期有近4000僧侣。
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甘丹寺,全称直择为喜足尊胜洲,简称甘丹寺。
西藏的古代景点

西藏的古代景点
西藏的古代景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景点:
1.古格王国遗址:这是吐蕃王朝王室后人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的建筑遗址群,是著名的历史遗址,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西藏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
2.吉堆吐蕃墓群:位于西藏洛扎县,是吐蕃时期古墓,大约建于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布达拉宫:是世界著名的宫堡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4.大昭寺:又称“祖拉康”、“觉康”,位于拉萨市中心,是拉萨三大寺之一。
5.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是历代班禅喇嘛冬宫之所在,也是全国著名的黄教六大寺之一。
6.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奔波山下的土林环抱之中,是中国著名的萨迦派寺院,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藏品丰富而著称。
7.哲蚌寺: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规模最大的寺院。
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供养会”。
8.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9.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湖面宛如一弯新月,静静地躺在绿色的群山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那曲的古象雄遗址、日喀则的卡若拉冰川、扎达土林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展现了西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值得一游的旅游目的地。
这几十个藏传佛教寺庙,遍布藏、滇、川、青、甘等省区

这⼏⼗个藏传佛教寺庙,遍布藏、滇、川、青、⽢等省区藏传佛教的寺庙作为佛教三⼤⽀派的藏传佛教,由于地处地域⼴阔辽远的青藏⾼原等地,因⽽其寺庙规模庞⼤,宏伟壮丽,再加上周围的雪⼭、荒原,远远望去,让⼈感觉仿佛天上的城市,神秘莫测。
脑海中深深残留的只是那⼀刻的印象,⽆法⽤任何的词语来表达⼼灵的震撼。
这些年来,⾛过了西藏、青海、四川、⽢肃、云南等许多藏传佛教传播的地⽅,也拍摄了数⼗个有名或者⽆名的寺庙,有些寺庙是专程前去探访,有的只是路边惊鸿⼀瞥,留下⼀张影像,到现在也不知道寺庙的名字。
也就这样吧,不管有名还是⽆名,在这⾥展⽰⼀下。
⽂图/⼤狗熊1布达拉宫布达拉宫虽然不是⼀座纯粹的寺庙,但它是藏传佛教的中⼼,藏族⼈民朝圣的终极⽬的地。
2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寺之⼀,也是班禅活佛住锡之地。
3⼤昭寺拉萨市中⼼⼋廓街的⼤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上的地位。
4⽢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寺。
是格鲁派的祖寺。
5哲蚌寺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寺庙之⼀,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公⾥的根培乌孜⼭南坡的⼭坳⾥,是藏传佛教最⼤的寺庙。
6⾊拉寺⾊拉寺是格鲁派六⼤寺之⼀,位于拉萨北郊3千⽶处的⾊拉乌孜⼭麓,其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7塔尔寺塔尔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是格鲁派六⼤寺之⼀。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是青海省⾸屈⼀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8拉⼘楞寺拉⼘楞寺,位于⽢肃省⽢南藏族⾃治州夏河县,是格鲁派六⼤寺之⼀。
拉⼘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9桑耶寺桑耶寺位于西藏扎囊县桑耶镇境内,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座剃度僧⼈出家的寺院。
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布局,中⼼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
10孜珠寺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孜珠⼭上,海拔4800⽶左右,是西藏海拔最⾼的寺院之⼀,也是雍仲苯教最古⽼、最重要的寺庙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蚌寺——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
哲蚌寺是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有僧侣一万余人。
该寺位于拉萨西郊培邬孜山南坡,占地20多万平方米。
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
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
哲蚌寺由宗喀巴的弟子绛央却杰·扎西贝丹建于公元1416年.宗喀收曾亲往亲持了开光仪式。
初建的哲蚌寺规模很少,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殿堂和七个僧人。
17世纪上半叶,五世达赖扩建了该寺,逐渐发展成七个扎仓。
哲蚌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甘丹颇章及50全康村。
[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的中心占地4500多平方米,经堂内有190多根柱子,可容纳七千到一万名喇嘛,是全寺僧人集中诵经和举行仪式的场所。
沿廊前石阶而下是宽敞的辩经场,各扎仓的喇嘛要在此立宗答辩,获胜后方能参加传昭大法会的格西资格考试。
供奉的主佛是大白伞盖佛母像和无量胜佛9岁身量像。
后殿正中供有一尊二层楼高的鎏金"弥旺强巴佛;左边配殿是三世佛殿,供有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强巴三尊佛像;右边配殿内供有各种佛经。
佛殿回廊的出口处有一方清朝同治皇帝的御笔匾额上书"输成向化"。
大殿西侧的"龙崩康"是灵塔殿,其中三座银塔格外引人注目,中间一座即二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左右两塔为哲蚌寺的祖师塔。
大殿三楼的祖师殿有藏经阁和强巴通真佛殿,供奉着强巴8岁铜像,铜像上的法螺据传是释迦牟尼的遗物,为镇寺法宝。
四楼主殿供有释迦牟尼说法像,两旁还有13座银塔。
侧殿为罗汉堂,内供佛教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并供有哲蚌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
[四大扎仓]哲蚌寺扩建时有七个扎仓,后来逐步合并为四大扎仓,分别为果芒、洛色林、德央和阿巴扎仓。
其中洛色林扎仓的规模最大,主经堂由108根圆柱组成,面积11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0名僧人同时诵经。
后殿为强巴拉康,主供强巴佛。
果芒扎仓主经堂由102根木柱组成,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设吉巴拉康、敏主拉康及卓玛拉康,并列于大经堂最后面。
德央扎仓主经堂由56根圆木柱组成成,面积500多平方米,主佛为维色强巴佛,意为破除一切穷困的强巴佛,是僧俗信众对未来美好幸福的向往和寄托。
阿巴扎仓为密宗学院,大殿由48根大柱组成,面积480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9头34臂的胜魔饰畏金刚像,是黄教密宗三大本尊之一。
传说该佛是大法王宗喀巴亲手塑建的。
怖畏金刚右侧的宗喀巴像,据说也是宗喀巴亲自塑制的,其塑像的鼻梁端直挺拔,与其它寺院供奉的宗喀巴像有明显不同。
[甘丹颇章]该殿是达赖喇嘛在哲蚌寺的寝宫。
在重建布达拉宫以前五世达赖喇嘛一直住在这里,并在那一时期执掌了西藏的政教大权,甘丹颇章也就成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同义语,史学界故称其为"甘丹颇章政权"。
甘丹颇章生活费哲蚌寺第十任堪布、即二世达赖喇嘛郭嘉措于公元1530年时兴建,宫室共7层,分前、中、后三幢建筑。
前院系地下室的各类仓库。
二层院落面积达400多平方米,四则皆为僧舍游廊。
达赖喇嘛生活起居主要在7楼,设有经
堂、卧室、讲经堂、客厅等。
7楼还有两个殿,卓玛殿和护法神殿。
殿内供奉有一个少女干尸,据说她原是旦巴林一个农民的女儿,后被寺庙以妖女为由处死,并将尸体风干后塑为吉祥天女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