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及汉译

合集下载

论英语成语的汉译

论英语成语的汉译


识。
二、 成语 的 范 围 、 分类 和 来 源
( ) 一 英语 I i 的 范 围 do m
小部分固定词组和 比较古老的谚语、 俗语 , 这便涉及到了旧时 的一些风俗习惯 、 神话传说, 还有历史、 文学Fra bibliotek的典故 。这类成

1 的固定词组, . 占成语中的最大多数。这种词组 以具有 固 定的形式和 比较特殊的意义 为特点, 句子中的作用常相 当一 在 个属于某一词类 的单词。 其中占重要位 置的是动词词组组成的 以动 词 为 中心 的词 组( cr u-x ct 。 次 是 名 词词 组 或 如 ar o te eue 其 y - - ) 以名 词 为 中心 的词 组( f s d Io :e t n) 再 次是 定 语 如 l h n o d rl i s。 e a b ao 词 组 和状 语 词组 ( a aga l a emo n r etec c) 如 s h n ebes t o a r k: c h ow h o 作 用相 当于 连词 、 词 等 的虚 词 词 组 ( a la;o esk 介 如 s l sfr h ae we t o) f等等 。 外 在英 语 里 还有 常 用 的 若 干外 来语 固定 词组 , 如 此 例 cu ’ ’ t 变 : 自法语 ) 。 opd et ( a政 来 等 2 完整意思的各种谚语、 . 俗语 、 格言和引语 (rvrs s . po eb ,a y i smai , u t i sec , n , x g ms qoa o ,t. 它们的特点是形象生动、 tn ) 意义概 括 。 多有 特 殊 的 隐喻 作 用和 逻 辑 重 点 。 如 B e i e o l 大 例 rvtit u y sh s o iS aep a ) f t hkser ( w( e 简洁是机智 的灵魂) 。 3 有特殊意义或用法的单词, . 主要 是由转义成分组成 的复 合 词 。例 如 Wh ’ o 名 人 )g oe eh 鸡 皮 疙 瘩) s ya. oS wh ( , o sf s ( l ,t .t a h m ( 爱 出 门 的人 ) 等 , 中有 许 多是 由前 两 类 成语 缩 合 或 o e不 等 其 派生而来的。 例如 t l h i s 线, o ul e r ( p w e牵 t 幕后操纵) 就产生 w r. i e p ln , r-ul 等许 多复 合 词 。除 了复 合 词 , 些用 于 特 殊 u i wi p lr lg e e 有 意义的简单词 , 也常被当作 iim看待 。如 s t( do le批评得一文不 a 值)cr( 趣 的人 , ,ad有 活宝 )da ( , 了极 点 , 和 ba, r , ,ed十分 到 常 ette id

浅析成语汉英翻译对文化的传播作用——对比分析《四世同堂》及其英译本TheYellowStorm

浅析成语汉英翻译对文化的传播作用——对比分析《四世同堂》及其英译本TheYellowStorm

ENGLISH ON CAMPUS2018年01期总第389期浅析成语汉英翻译对文化的传播作用——对比分析《四世同堂》及其英译本The Yellow Storm文/李杨惠子【摘要】成语,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文化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显得绚烂多姿,光彩夺目。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认识成语翻译的重要性,通过成语的汉译英来对比分析其与中华文化传播的相互包容、共存和互动的关系。

主要以《四世同堂》英译本The Yellow Storm(《黄色风暴》)中的翻译为例进行中英对比分析。

从对成语翻译进行直译和意译的技巧处理,以及文化差异产生的成语“误译”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成语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词】成语翻译;文化传播;《四世同堂》;《黄色风暴》【作者简介】李杨惠子(1988.07- ), 女,汉族,陕西宝鸡人,贵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笔译。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翻译中的社会学研究——以《四世同堂》英译本为例”(编号贵大人基合字201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成语,凝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厚的含义,是汉语中最具有代表特色的语言词汇。

不计其数的名家名篇中都擅长引用成语来为其增添文学色彩,可见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对于文章中所出现成语的翻译采取直译、意译得翻译技巧,以及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误译”,笔者将简单的做一些分析。

而这些成语翻译以后所带来的文化传播是否能够让读者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笔者想要简单进行探究的。

一、成语的定义《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成语为:“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语文化的一大特色,发展至今,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因为成语概括性强、比喻生动形象、意义含蓄,其内涵实为其附加或隐含意义,所以不能仅对成语各部分单词意义的叠加,还需结合上下文、融会贯通地对成语意义进行解释。

毕业论文选题-英语

毕业论文选题-英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试论《失乐园》中Satan的形象On the Image of Satan in Paradise Lost ★Fielding小说的现实主义意义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Henry Fielding’s Fiction★《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The Economic Influence on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桑提亚哥——海明威笔下的硬汉Santiago: A typical Hemingway’s Hero★论Robert Frost的诗歌创作On Robert Frost’s Poetry★《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On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alism★论叶芝诗歌中的宗教思想On Religions Thoughts in W. B. Yeats’ Poetry★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On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D. H. Laurence’s Fiction★试析哈代对英国诗歌之贡献On Hardy’s Contributions to English Poetry★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色彩The Tragic Color of Ernest Hemingway's Novels★欧内斯特??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分析On the Humanism in Ernest Hemingway's War Stories★亨利·詹姆斯作品中的心理描写On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s in Henry James’ Novels★D. H. 劳伦斯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An Analysis on Women Images in D.H. Lawrence’s Novels★爱米丽·迪金森的诗歌艺术特色On Artistic Features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欧·亨利短篇小说主题分析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杰克·伦敦《海狼》的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of Jack London’s The Sea Wolf★杜拉斯小说中的中国情结The Chinese Complex in Marguer ite Duras’ Fiction★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论卡夫卡的《变形记》The Distort and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On Kafka’s the Metamorphosis★《廊桥遗梦》的弗洛伊德主题Freudianism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西奥多??德莱塞《嘉利妹妹》中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 in Theodore Dreiser’s Sister Carrie★《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从《秀拉》的男性人物形象看托妮??莫里森的女权思想Toni Morrison’s Feminist Vision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ula’s Male Characters★论马克吐温小说的黑色幽默On the Black Humor in Mark Twain Novels ★埃兹拉庞德诗歌的意象主义分析Imagism in Ezra Pound’s Poetry★从功能语法角度分析演讲词的语境和衔接Analysis on Textual Context and Cohesion in Speech Writing★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研究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agmatic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境再现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英汉致使动词的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ausative Verbs★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A Contrastive Study of Lexical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and Chinese Advertisement★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的研究Study of Culture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后置形容词初探A Tentative Study of Post-posed Adjectives★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外语多媒体设计的语言学思考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on Design of Foreign Language Multi-media★文化语境与词汇内涵意义( Context of Culture and Connotative Meaning of Words)★论新闻英语中的连贯问题On Coherence in News English★论语篇中的英语习语On English Idioms in Text★论形体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Functions of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英汉拒绝语的对比研究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Expressions in Refusing or Declining★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The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Deriv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hrasal Literary Quotations★论as…as…的用法与翻译On the Use and Translation of “as…as…”★浅析汉英翻译种的中式英语On the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试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冲突A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s in E-C Translation★英汉翻译中修辞手段初探On Rhetorical Methods in E-C Translation ★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Culture Teaching in an EFL Class★论交际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衔接On the Cohesiveness between Activities in a Communicative English Class★论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试谈如何使用模拟辩论英语口语教学法The Teaching Methods by Means of Simulating Debate on Spoken English★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Culture Consciousnes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交际性语言与英语课堂语境构建Communicative langu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Classroom Context★网络英语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English Teaching★语境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On Theory of Context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如何有效地利用母语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On Effectively Applyin g First Language to Improving Students’ Writing Proficiency ★作文评阅中的困惑与自主学习理念的切入Evaluation on Compositions in ELT: Facilit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学会学习——中国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Learn How to Learn——A Study on Chinese EFL learners’ Learning Strategies★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能力的影响Influenc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upo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教学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ELT★减少焦虑:从英语课堂活动做起 Decreasing Anxiety Through ELT Classroom Activities★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情感与认知 Interaction in EFL Classroom: Affection and Cognition★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冲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之良方 Cultural Shock in ESL Classroom ——An Approaching to Encourag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法”与“过程法”之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Product Approach〞and〝Process Approach〞★元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Metacognition and EFL Learners’ Vocabulary Learning★意识培养: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思路The Awareness-raising Approach: A New Prospective on Grammar Teaching★语言学习任务和自主性学习On Language Learning Tasks and Learner Autonomy★课堂焦虑与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关系Correlations between Anxiety and College Students’ Oral Performance★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及其教学思考Developing Interactiv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Classroom Teaching★论外国文化知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On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Culture Knowledge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翻译教学法之我见On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影响EFL课堂互动的情感因素研究 A Study of the Affec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EFL Class Interaction★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A Survey to the Lexicon AcquisitionStrategi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EFL课堂互动中教师的中介作用 A Study of the Teacher as Mediator in EFL Classroom Interaction★EFL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 A study to the role of question in EFL Classroom interaction★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的交际策略研究 A study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in English Major’s Writing★EFL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调查与分析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th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of EFL Class★英语专业与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风格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to the Learning styles of English Majors and Non-English Majors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策略调查研究A Survey to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f English Majors★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A Study to Native Language Transfer in English Major’s Writing★元认知策略在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Majors★EFL课堂互动模式研究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Patterns of EFL Class★EFL课堂互动中的错误纠正 A Study of Error Correction in EFL Classroom Interaction★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 A Survey and analysis to the Motivation of English Majors★英语教师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习动机相关研究 A Stud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Behavior in classroom and Students’ Motivation★互动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地位 The Role of Grammar Teaching in Interactive Teaching★听力理解中的形式逻辑问题研究On Formal Logic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听力能力培养与词汇教学 on the cultivation of listening and teaching of vocabulary★刍议外报外刊阅读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On Reading Foreig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nd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怎样组织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How to Organize Linguistic Seminars in China★怎样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与运用能力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Extra Curricul um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their Applying Ability★阅读技巧与阅读能力培养Reading Skills and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 ★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及对策Major Interferences in Listening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英语语调教学探讨English Intonation Teaching Research★试析英语写作汉式英语产生的根源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hinglish in English Writing★英汉语篇阅读模式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ntext Patterns on English Writing★自我监控策略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策略研究Self-monitoring strategy and EFL Writing: A Strategy-base d study on Chinese Learners’ writing★影响中国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Teacher Talk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论泛读与词汇习得On the Role of Extensive Reading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An Inquiry into Teaching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试论英美文化课程在英语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On the Cours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Its Fun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mpetence for English Majors★EFL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研究 A Study of Group Work in EFL Class★怎样组织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How to Organize Linguistic Seminars in China★试论英语专业人才如何突出专业优势The English Specialty: Ways Out ★英语流行语的文化因素Cultural Factors of English Catchwords★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Body Language in Non verbal Communication ★英汉语中称谓的差异及其成因★英汉姓名的文化阐释Cultural Interpreta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In Different Cultures★英语语调在口头语篇中的意义The Communicative Value of Intonation in Spoken Discourse★On the politeness and cooperation used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学习中的礼貌和合作原则★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Functions of Non-verbal Behaviou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ourteous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中西方不同思维模式在宗教文化中的体现The 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Religious Culture赠送论文选题思路:毕业论文选题思路一、毕业论文选题思路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工作。

英语成语故事作文

英语成语故事作文

英语成语故事作文English: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diligent and hardworking farmer who had a very fertile piece of land. However, he was always discontented with what he had and constantly envied his neighbor's larger farm. One day, a wise old man passed by and noticed the farmer's unhappiness. He decided to teach him a lesson and told the farmer about a magical bean that could make his farm even more productive. The farmer, eager to acquire this special bean, immediately went to the market and traded all his belongings for it. However, when he planted the bean, nothing happened. The old man then revealed to him that the magical bean was just a normal one, and that all the farmer needed to do was to appreciate and make good use of what he already had. The farmer realized the wisdom in the old man's words and stopped comparing his farm with his neighbor's, focusing instead on working hard and making the most of his land. In the end, his farm became even more productive, and he lived a happy and contented life.中文翻译: 从前,有一个勤奋努力的农夫,他拥有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

关于成语的英语作文

关于成语的英语作文

关于成语的英语作文English:In Chinese culture, idiom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representing historical stories, traditional values, and philosophical ideas. They are concise expressions that often carry deep meanings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Learning and using idioms not only enriches one's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helps to enhanc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For example, the idiom "一帆风顺" (yī fān fēng shùn), which literally means a smooth sailing journey, conveys the idea of smooth progress and good fortune. By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s and meanings of idioms,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eritage.Translated content:在中国文化中,成语在语言和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代表着历史故事、传统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它们是简洁的表达,通常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能够给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深刻的见解。

浅谈英语中的典故及其汉译

浅谈英语中的典故及其汉译

下文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1)“wolf in sheep’s clothing”汉译成“披着羊皮的狼”。
这个英语典故来源于《伊索寓言》,它与寓言本身的故事一样, 已经为国人所熟知,因此完全可以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即 直译,这样既不会产生误解,又保留了原文的特色。
(2)“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 mile.”汉译成“得 寸进尺”。这是直译与意译的兼用,用汉语中原有的典故加 以翻译,避免了文化不同(此处为度量衡不同)而产生的误解, 又较为忠实地诠释了原文。
170
8 2 0 1 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学科园地
府的非法活动引起的政治丑闻。此类典故还有“cold war”(冷 战),“D-Day”(预定进攻发起日,喻预定的日子),“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喻极为不顺利的日子)等。
(6)源于其他 英语典故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来源外,人类生活的其他 方面也都可能成为典故的来源。例如,“Dominoes”(多米诺 骨牌) 是一种西洋游戏,即把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 行,轻轻推倒第一张牌后,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于是 “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还有来自谚语 的“the last straw”(最后的稻草,喻最后的希望),来自体育术 语的“marathon”(马拉松,喻长期艰苦的工作或活动),来自民 情风俗的“honey moon”(蜜月)等。 三、英语典故的汉译 典故是人类文化的积淀,闪耀着人类在创造精神财富时 的智慧。英汉典故在形成和运用中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 两者植根的文化差异也使得其异大于同。英语典故体现的 是欧美文化的精髓,而汉语中的典故则深深地打上了博大精 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 英汉典故的差异性使得两者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能完全 对应的很少,这给英语典故的汉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考虑原语的文化特色,又要兼顾目 标语的接受程度。因此,翻译者必须采取多种翻译手段,该 直译时须直译,该意译时须意译,有时需要直译与意译兼用。

汉语四字格式成语和英语成语的来源和特点

汉语四字格式成语和英语成语的来源和特点

汉语四字格式成语和英语成语的来源和特点号级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四字格式成语和英语成语的来源和特点院(系)名称:留学生教育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O一二年六月中文摘要语言是文化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因此语言与文化是同存,而分不开.成语也是如此,它是语言的关键部分之一.成语有能力表达人类的深刻思想,想法和观点,而且成语能表现不同文化,语言和社会的特点和异同.语言学家们把它称为语言的精髓.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成语,成语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成语的来源.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汉英成语的差异比较与分析做出对汉英成语比较深刻的领会.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引言,成语的定义,成语的特点.第二章:汉英成语的来源.第三章:结束语.关键词: 成语英成语的特点汉英成语的来源Abstract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Languag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ure which coexists side by side with culture and is inseparable with it. Similarly, idioms are the key part in every language. The idioms has the ability to express one’s profound thinking, ideas, perspectives, it also projects the uniquenes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societies and countries. Well respected linguist’s call idiom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idioms,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 and its origin.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idiomatic system of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This research consists of three parts:Chapter 1: Introduction, Definition of idioms,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Chapter 2: The origi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Chapter 3: ConclusionKeywords: Idioms Idiom characteristics Idiom origin目录第1章引言 (1)1.1成语的定义 (1)1.1.1汉语成语的定义 (1)1.1.2英语成语的定义 (1)1.2汉英成语的特点 (2)1.2.1“源远流长” (2)1.2.2 “定型不变” (2)1.2.3 “意义上整体化” (2)1.2.4 “四字格式” (3)1.2.5“声调“ (4)第2章汉英成语的来源 (5)2.1地理环境 (5)2.2风俗习惯 (6)2.3信仰体系 (7)2.4历史背景 (8)2.5传说,神话和寓言 (9)2.6文人作品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第1章引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它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等等.语言之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方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成语.成语是语言的关键部分之一,而且成语会表达各人的想法,沉思或观点.在各种语言的文化发展中成语收到巨大的影响.因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成语吸收人民日常生活的种种特点.因此每一种语言的成语都体现出该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介绍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中国和英国是两个遥远的国家,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很大.本文研究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存在的异同.1.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长期使用的言简意赅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成语的意义不是单个词的意义总和,而是一定的概念,一定的意义.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使用成语,为了描述一个简单的意义或表达自己的深刻思想.比如:汉语成语“水落石出”①,它比喻某事情的真相显露出来.英语成语“Truth will out”②跟汉语成语“水落石出”意思相近,它比喻某事情的真相早晚会显露出来.1.1.1汉语成语的定义汉语当中的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汉语语汇里有大量的成语大多数为四字格.汉语成语不包括习语,谚语,俗语等.1.1.2英语成语的定义英语成语的基本需求跟汉语成语相同,也要被人类长期使用,语言简洁生动,寓意深刻和词型要固定.但英语成语还包括俗语,俚语,谚语等等.①“水落石出”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②“Truth Will O ut”出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1.2汉英成语的特点汉英成语主要有这几个特点:1.2.1“源远流长”成语形成和出现以后,要符合几个要求,才能成为成语.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源远流长”.成语要长期被人们使用才能成为成语.比如:汉语成语“画蛇添足”①(英语说法“Gild the Lily”)②,“三思而行”③(英语说法“Think T wice”)④至今至少有千年以上的使用历史.再如英语成语“Apple of My Eye”⑤(汉语说法“掌上明珠”)⑥,“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 tone”⑦(汉语说法“一箭双雕”)⑧至今也有千年的历史.1.2.2 “定型不变”“定型不变”指的是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例如:汉语成语“不三不四”⑨不能改成为“不四不三”,也不能把“患得患失”⑩减缩为“患得失”.英语成语也一样,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结构.例如:英语成语“Ash es to Ashes, Dust to D ust”11不能改成为“Ashes to Dust,Dust to Ashes”, “The Best Defense is a Good Offense”12也不能变成“The Best Offense is a Good Defense”.①“画蛇添足”源于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②“Gild the Lily”源于Shakespeare《KingJohn》Act IV, Scene II, Lines 11-16③“三思而行”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④“Think T wice”源于《圣经》⑤“Apple of My E ye”源于《圣经·旧约·生命记》⑥“掌上明珠”出自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⑦“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源于希腊神话《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⑧“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⑨“不三不四”源于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⑩“患得患失”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1“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源于《圣经》Genesis 3:1912“The Best Defense is a Good Offense”源于Karl von Clausewitz(普鲁士将军和军事战略家)的引用句:“The Best Form of Defense is Attack”1.2.3 “意义上整体化”“意义上整体化”是指成语的意义不是在字面上,为了理解成语的正确意义要透过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它的意义是特定,先要了解它的来源故事才能理解它的本义.比如:“胸有成竹”①并不是在胸里长竹子的意思.它来源于苏轼的作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事讲得是有一位著名画家,叫文同,他是画竹子的高手.他很会画竹子因为他对竹子做了长时间的细微的研究和观察,所以很了解怎么画竹子.现在“胸有成竹”比喻对事情有十分把握的意思,做事情之前已经做好了充满的准备.再如,英语成语“Rain ing Cats and D ogs”②它的直译是从天上下猫和狗,一看就不明白猫和狗怎么能从天上而下呢?这个成语源于北欧神话故事,俗话说神众之王奥丁是暴风大神,他身边常见狗或狼,所以他们象征大风.暴风的时候巫婆骑扫帚,扫帚上陪着黑猫,所以猫象征大雨.因此,在西方国家下大雨的时候说“Raining Cats and D ogs”,它跟汉语成语“倾盆大雨”③一样的意思.1.2.4 “四字格式”汉语成语最显出的特点是汉语成语大多数由四个字构成的.目前在网上查询结果为例:“汉语成语四个字组成,占成语的95%以上.有人已经对《中国成语大辞典》做过统计,结果:收条目17934个.其中由四音节构成的有17140个,约占总数的95.57%基本上书面上用四个汉字来记录都是四个字的格式.”④汉语成语大多数为四字格式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语言习惯和传统方面.汉语成语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古典书和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而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四字句.这当然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语言习惯.比如:“捷足先登”⑤(“Early Bird Catches the W orm”)⑥,“以攻为守”⑦(“The Best Defense is a①“胸有成竹”源于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②“Raining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③“倾盆大雨”源于宋·苏轼《雨意》:“烟拥层恋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④“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⑤“捷足先登”源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⑥“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源于John Ray 《A Collection of English Pro verbs”》1670年⑦“以攻为守”源于宋·陈亮《酌古论·先主》:“且吾又闻之,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用兵之常也;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Good O ffense”)等等.第二个原因是成语不能过长或过短.成语过长就失去精炼的要求了,显得太复杂,而且不好记住.如果成语太短就不容易清楚地表达意思,又不易深刻思想.而四字句符合容易记住,意思完整,表达精炼的要求.比如:“入乡随俗”①(“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 o”)②,“打铁趁热”③(“Strike The Iron While I t’s H ot”)④等等.1.2.5“声调“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语言.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成语的四个音节大多数是二二对应的,匀称整齐,而且节奏鲜明.比如:“十全十美”(“To Be Perfect in Every Way”),“百战百胜”(“Victorious in Every Battle”)等等.第二个是平仄相间,能构成和谐的声调美,一个常用的修辞手段.例如:“山清水秀”⑤(“Picturesque View”),“暗箭伤人”⑥(“Stab in The Back”)⑦等等.①“入乡随俗”源于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②“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源于St. Ambrose的一句话:“Si Fueris Romae, Romano Vivitomore; Si Fueris Alibi, Vivito Sicut Ibi" "If you are in Rome, live in the Roman way, if you are elsewhere, live as they do there"③“打铁趁热”源于骆宾基《胶东的暴民》④“Strike The Iron While It’s Hot”源于民众口头语,铁匠们常用的说法.⑤“山清水秀”源于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⑥“暗箭伤人”源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⑦“Stab in The B ack”源于第一个世界战争,德国将军Erich Ludendorff的引用句:“We were stabbed in the back”1919年第2章汉英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有很多,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古典书,历史事件,古代故事(传说,神话,寓言)等等来源.成语反映着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概念,因为影响成语的因素很多.每一个国家对某事情,情况,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还有不同的教育,宗教,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等等.成语跟人类的行为思想和生活环境也有密切关系,连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到成语方面.2.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当然很大.在高中学我们都上过地理课,上课时老师已经讲过英国是一名渔业国家.古时候英国人的生活都赖以与海洋.因此,英语里常用于海洋,水,鱼等等词有关的成语.比如:“To Take The Wind Out of O ne’s Sails”①它的直译是“采取别人帆的风”,但意思是由控制对方争取主动,跟中国成语“先发制人”②意义相近.“Neve r Offer To Teach a Fish How To S wim”③(不要教鱼怎么游泳)它的意思跟“班门弄斧”④一样,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意思.古时候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面积大,土地多,人民都依靠土地而生存.所以汉语也收到了许多农业方面的影响,汉语成语中经常用“土地”,“收”“丰富“等词.例如:“五谷丰登”⑤(“Produce Good Harvest”)比喻年成粮食丰富,“挥金如土”⑥形容吧金钱如泥土一样挥霍,过分的浪费钱.它跟英语成语“Spend Money Like W ater”⑦一样的意思,因为英国是岛国到处都是大海,所以英国人说“挥金如水”.接着说,英国位于海洋性气候带,所以英国是经常下雨的国家.因此英语有很①“To Take The Wind Out of O ne’s S ale”源于民众口头语,英国的水手者先开始使用的说法②“先发制人”源于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③“Never Offer to Teach a Fish How to S wim”源于民众口头语,英国水手者常用的简单知识,日久天长就成了成语④“班门弄斧”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⑤“五谷丰登”源于《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⑥“挥金如土”源于宋·周密《齐东野语·符离之师》:“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⑦“Spend Money Like W ater”在英国经常用的比喻多跟“雨”有关的成语.比如:“To Rain or Shine”①直译为无论下雨或晴朗,意译为“无论如何”②,“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③它的意思跟汉语成语“祸不单行”④一样,比喻不幸的事情不单独来,而二连三地发生.中国位于大陆性气候带,还有中国的面积很大,所以中国东西南北的气候丰富多彩.因此汉语中有跟四季有关的成语.比如:“春花秋月”⑤(直译:“Spring Blossoms, Autumn Moon”,意译:春秋的美景),“冬日夏云”⑥(直译:“Sun in winter, Cloud in summer”,意译:人态度好,使人接近)等等.2.2 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两个民族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中国和英国人对某事情,事物,情况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一样.先来看两个民族对动物的看法.西方的国家特别喜欢狗,他们看做狗一个好朋友,是个伙伴.在西方国家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养狗.因此,西方人常用关于“狗”的成语,比如:“As Faithful As Dog”⑦(像狗一样忠诚),“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 ricks”⑧(老狗学不了新东西)等等.但在中国人们看不起狗这种动物,所以理解“狗”词为贬义词.比如:“狗仗人势”⑨(“To Bully People Under Protection of Powerful Master”),“人面狗心”⑩(“To Have Face of a Man, But The Heart of a Dog”)等.再如:中国人都崇拜巨龙,因为巨龙是中华人的权力,力量和好运的象征。

浅谈《汉英词典》和《汉英辞典》中汉语成语谚语等的英译处理

浅谈《汉英词典》和《汉英辞典》中汉语成语谚语等的英译处理

浅谈《汉英词典》和《汉英辞典》中汉语成语谚语等的英译处理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那么成语、谚语便是这镜中的明珠,是语言中最为闪光的部分。

它们经过世代相传,经过千锤百炼,凝成了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汉语的精华。

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特征,机智和精神,都可以在这个民族的谚语中发现。

”汉语中的成语典故、警句格言异常丰富,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洗炼,是了解我国社会风貌、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把钥匙。

但有些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要理解其含蓄深奥的内涵,对于无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外读者就难于从字面意义来理解了。

因此,怎样处理成语、谚语等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有效地反映汉语的文化特色及其风貌,是汉英词典编纂的难点亦是重点。

虽然翻译的原则要求尽可能在目的语中找到源语的对应词和对应释义,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系统的构词形式、搭配方式及词汇语用意义、比喻形象不同,往往会形成对应空缺。

因此,有相当大一部分汉英成语、谚语处于内容和形式的不完全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的情况。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有办法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到各种手段,把成语、谚语的外延、内涵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充分地传达给读者。

《汉英词典》修订版(危东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词典》)和《汉英辞典》(吴光华,上海交大出版社,下称《辞典》)在这方面均作了巨大的努力。

作为一部汉外词典,《词典》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反映中国文化传统,对中国特有事物的释义特别详细”。

这一“特有事物”自然包括了成语在内的文化特色词,而《辞典》所收录的成语、谚语等也极为丰富。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两本词典是如何进行成语、谚语等的(1) 直译正如英语某些成语可以直译成汉语,且已被我们接受一样,汉语的某些成语、谚语也完全可以直译成英语,这样不仅保留了汉语成语的色彩和生动形象,还可以丰富英语语言,让英语读者更好地感受汉语文化。

“由于一国语言中的习语最能集中反映该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等各种特点,民族色彩很浓,习语的直译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海斯特白兰的自救与霍桑的宗教观2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的命运3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5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6 美国C标准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影响7 An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9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10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11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1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性格分析13 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和女性语言的发展——以《纯真年代》为例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⑧ 0 ⑤⑨⑨ 0⑦④⑨15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16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西方商业广告语的差异17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18 关于《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研究与探讨19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20 论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21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22 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23 Comparison of Chinese Lunar New Year and Western Christmas D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ys of Celebrations2425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26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27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28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29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30 浅析《俄狄浦斯王》和《红楼梦》中俄狄浦斯王和贾宝玉的悲剧命运31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32 Foreignization as a Translation Approach--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ei-ch’eng33 浅析《飘》中人物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34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35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3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37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38 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用语39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1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42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43 《高老头》主人公人物性格分析44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45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46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47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48 从《阿甘正传》中看美国梦49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50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51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52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53 从欧亨利笔下的小人物探寻人生的真正价值54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55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56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57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58 《夜莺与玫瑰》和《快乐王子》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59 中西方礼仪差异60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61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现实主义特征62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63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广告翻译64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65 商务函电中礼貌用语的词汇特征分析66 官方语言中的中国英语分析--从目标人群接受性角度谈起67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68 托尼莫里森《秀拉》中的女性主义69 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冲突和不确定性的体现70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71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72 色彩在《隐形人》中的应用及其象征意义73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74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5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76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77 《虹》的象征主义及其生态意识78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79 《围城》英译本衔接研究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1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82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83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的应用84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85 出人意料的结局和夸张-基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86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87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88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89 魔鬼之子:论《呼啸山庄》和《呼唤》中的男主人公形象90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91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92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93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94 从文化视角看部分英汉习语的异同95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96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97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98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99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100 从诗歌分析威廉.华兹华斯的人生观和自然观101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102103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艺术家莉丽的女性意识104 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105 An Analysis of Racism in Of Mice and Men106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107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108 苔丝悲剧形成原因研究109 论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关系110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111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112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13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114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115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16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117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谈品牌翻译118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119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120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21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122 对中式菜名英译的试探性研究123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124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125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126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127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128 The Translation of Puns12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好汉两个半》的幽默字幕翻译130 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商标名称翻译131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132 意象美,声响美,节奏美--评济慈《希腊古瓮颂》133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134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135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13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137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138 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139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14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141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42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143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144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145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146 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147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148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149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150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151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15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153 《红楼梦》杨霍两译本建筑名比较154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155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156 《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死哲学157 《傲慢与偏见》书名误译分析158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59 浅析《独立宣言》中的美国自由主义160 A Feministic Study of the Theme of “The Chrysanthemu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61 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162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63 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动物习语的理解策略研究——以“狗”的习语为例164 高中生对语法态度的研究165 英美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研究166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167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168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169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lcohol in Angela’s Ashes170 英汉网络缩略语对比研究171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岛》中的人生观分析172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17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4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175 A Cultural Analysis of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176 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177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178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179 浅谈中国古词的色彩美在英语中的重现180 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析《没有指针的钟》J.T.马龙的救赎181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82 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183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184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85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186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187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88 《瓦尔登湖》生态批评视角分析189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90 衔接理论在科技语篇英译汉中的应用191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192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193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194 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195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19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97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98 从酒文化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199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200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