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定界作业流程
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和方法(参考模板)

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和方法摘要: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土地勘测界工作的经验,就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的技术流程和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供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土地分类、权属 1. 引言土地勘测定界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农用地转用、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它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
它在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勘测定界总体工作程序依据《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勘测定界的程序为:首先接受委托组织协调工作收集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实地放样界址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成果检查验收―提交资料 3. 勘测定界过程 3. 1 组织协调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在接受用地单位的委托书后,项目负责人就安排人员进行工作的前期组织协调。
协调工作包括与用地单位及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协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等。
组织工作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大型项目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三个工作组,在项目实施前还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技术设计书。
只有做好前期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好相应的计划,才能降低工作难度,使土地勘测定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最终成果的客观准确。
3. 2 收集资料 3. 2. 1 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及用地批准文件收集相关政策性文件如《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等作为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政策与技术保障。
3.2. 2 收集相关的图件对于一般项目勘测定界工作应尽量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用地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地籍图、地形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作为现场调查核实权属及地类的主要图件资料;用地范围图及项目用地工程总平面图作为勘测定界时放样测量的基础图件;土地利用现状图还用于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土地报批勘测定界工作流程

土地报批勘测定界工作流程土地勘测定界系指对各类建设项目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以供审查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的测绘技术工作。
市土地管理事务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流程。
一、勘测定界主要工作程序委托组织协调工作提供图件外业调查(现场踏勘、调查确权、实地放样、界址测量等)内业处理(绘制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书等)成果资料成果检查验收提交、勘测定界过程1. 委托市土地管理事务所对具体的项目采取摇号方式从备选库中随机选取 1 家测绘单位作为作业单位。
市土地管理事务所下达《测绘通知单》,告知作业单位项目任务指令要求,包括:项目实施地点、项目类别要求、完成期限等。
2. 组织人员测绘单位接受委托后,项目负责人安排人员到市土地管理事务所进行工作对接,商定工作的具体时间、了解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状况、收集相关资料等。
市土地管理事务所协调区征收局或相关单位,通知属地乡镇或相关单位配合测绘单位到现场指界。
3. 提供图件市土地管理事务所提供用地范围电子版资料、用地批文的电子版勘界图和相关政策性文件等给测绘单位使用,并签订《保密协议》。
(1 )用地范围电子版由用地单位提供;( 2 )如测绘单位没有用地批文的电子版勘界图,由市土地管理事务所发函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供。
4. 外业调查(现场踏勘、调查确权、实地放样、界址测量等)测绘单位在约定时间到达现场后,应先咨询用地单位及村组干部,了解用地范围和村组情况,是否和用地红线图一致。
如果一致,则按双方指定的界址进行测绘;如不一致,则在双方统一意见后进行测绘,也可先测绘成图后,请双方确认。
测绘完毕后,测绘单位请到场人员在《测绘现场人员确认表》上签字。
5. 内业处理(绘制勘测定界图、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书等)测绘单位套合历史征地范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核实相关权属单位,根据图斑进行面积量算,再与上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作比对调整,最后出具勘测定界图、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和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书。
天津规资局核定用地图勘测定界和地籍测绘流程

天津规资局核定用地图勘测定界和地籍测绘流程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对于用地规划和土地登记等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具体流程如下:
1.用地图勘测定界的流程:
(1)申请:用地单位向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申请用地图勘测定界服务。
(2)审核: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申请资料进行初审和审核,如资料不齐或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用地单位完善或修改资料。
(3)现场踏勘:确定用地范围后,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派员进行现场踏勘。
(4)测量:根据踏勘结果,选调专业测绘单位进行用地图勘测定界测量。
(5)审核: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测量成果进行审核,如存在问题,要求专业测绘单位进行修改完善。
(6)备案: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用地图勘测定界成果备案,并颁发相应证书,用地单位可凭证书到房地产登记机构登记备案。
2.地籍测绘流程:
(1)申请:用地单位向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申请地籍调查或更新地籍档案。
(2)审核: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申请资料进行初审和审核,如资料不齐或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用地单位完善或修改资料。
(3)测量:选调专业测绘单位进行地籍测量,并在原地籍档案基础上,进行地籍调查和更新。
(4)审核: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地籍调查和更新成果进行审核,如存在问题,要求专业测绘单位进行修改完善。
(5)备案: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地籍调查和更新成果备案,并颁发相应证书。
勘测定界详细步骤

勘测定界详细步骤Ⅰ、前期准备⼯作Ⅱ、处理数据⼀、绘制项⽬线⼆、制作界址点坐标成果表1.在cass中⽣成界址点2.⽣成界址点成果表3.检查界址点间的距离4、⽣成⾥程桩三、现状图、规划图制作1、⽤mapgis⽣成标准图框2、数据处理:3、⽣成⼗字丝步骤4、⽣成注记5、符号化四、绘制⼟地勘测定界条幅图(或者分幅图)1.使⽤MapGIS转换⽂件格式2.制作并显⽰标注3、输出标注并转换成CASS格式4、添加项⽬线5、绘制平⾏线6、绘制⽅格⽹并裁剪、添加坐标7、提取⽅格⽹区域中的地类图斑界线、⾏政界线、线状地物8、在CASS中填充地类图斑9、基本农⽥界线要和地类界线区分标注10.cass设置当前地图⽐例尺11、拉平前添加指北针12、拉平平⾏线13、拉平后修改指北针14、拉平后的每条前⾯单独附图例,单独出的⽅块图不⽤附图例15、标明地块编号、地类编号、⾯积五、勘测定界表和⼟地分类⾯积表1.计算项⽬⽤地⼏何⾯积2.计算线状地物⼏何⾯积3.计算净项⽬⽤地⼏何⾯积4.填写勘测定界表和⼟地分类⾯积表5、填写勘测定界表6、填写⼟地分类⾯积表7、制作技术说明及封⾯Ⅰ、前期准备⼯作验证所给数据准确性,是否能⽤。
检查拓扑错误(重合,悬挂等)Ⅱ、处理数据⼀、绘制项⽬线1、如果已给项⽬中线和中线公⾥桩的图,明确可研报告中的总⾯积、路长、路基宽度、路⾯宽度等信息。
如果路基宽度*路长约等于占地总⾯积,则将项⽬中线向两侧各偏移路基宽度的⼀半,根据CAD统计⾯积对偏移进⾏微调,直⾄图中⾯积与可研报告中的总⾯积⽐较吻合为⽌,得到项⽬线范围。
如果路基宽度*路长得到的⾯积与可研报告中的项⽬占地总⾯积相差很远,要注意可研报告中公路是否同时存在⼆级、三级公路,有⽆桥梁、互通区、服务区等信息。
根据可研报告中的总⾯积除以路长,得出项⽬线⼤致宽度,并将项⽬中线向两侧各偏移得到宽度的⼀半,根据报告中的项⽬总⾯积进⾏微调,直⾄⾯积⽐较吻合报告中的总⾯积,得到项⽬线范围。
勘测定界作业流程

土地勘测定界一般工作流程土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1.接受委托:具备勘测定界资质的单位持有用地单位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进行作业。
2.查阅有关文件:查阅由用地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批准的施工设计和有关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
3.搜集勘测定界资料及图件:由用地单位搜集辖区内用地管理图、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地形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及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
4.实地调绘: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界线,将其测绘或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现状利用类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5.外业调绘:准备工作底图(地籍图、地形图或标准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查阅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资料,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其他权属由当地国土资源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共同现场指界、并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具体操作如下:(a):工作底图的准备: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勘测定界作业流程

土地勘测定界一般工作流程土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1.接受委托:具备勘测定界资质的单位持有用地单位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进行作业。
2.查阅有关文件:查阅由用地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批准的施工设计和有关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
3.搜集勘测定界资料及图件:由用地单位搜集辖区内用地管理图、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地形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000 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及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
4.实地调绘: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界线,将其测绘或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现状利用类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5.外业调绘:准备工作底图(地籍图、地形图或标准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查阅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资料,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其他权属由当地国土资源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共同现场指界、并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具体操作如下:(a)工作底图的准备: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勘测定界工作流程

勘测定界工作流程
勘测定界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勘测目的、范围和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结合相关文件收集、勘查资料,分析地质和地理条件,确定勘测目的、范围和要求;
(2)勘测资料收集:收集有关气象、地貌、地质、环境及影像资料等,形成资料收集资料库;
(3)fieldwork:进行检查实地勘测,收集绘制当地地形状况、地表地貌和地下特征的勘测资料;
(4)初稿绘制:根据收集的勘测数据和资料,使用图形技术手段,进行初稿的绘制;
(5)现场检查:专家现场检查初稿是否准确,有无必要的修正、优化和完善;
(6)最终制图:根据实地勘测和专家修改,最终绘制出具有代表性的定界图。
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基本流程和方法

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基本流程和方法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土地的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
本文着眼于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土地勘测定界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1、术语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是指有资质的勘测单位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下,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土地补偿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确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坐标、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并计算土地分类面积和编制相关报表,为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工作。
2、建设工程土地勘测定界一般工作流程及方法2.1 收集资料和制定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用地范围内的交通(铁路、公路)、水系(河流、湖泊)以及行政界线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用地范围内及周边的土地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使用权证及附图、大于1:2000的地形图以及平面控制等相关资料。
根据收集资料的情况,经踏勘后,编制技术设计书。
2.2权属调查权属调查是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权属调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收集并核实已有的权属资料。
若已有的权属资料未发生变更,且与实地一致时,利用原有资料,不需要重新进行土地权属调查;若经核实原有权属资料存在明显错误的,即进行重新确权。
2.现场指定确权。
当已有的权属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或者存在明显错漏时,进行现场重新确权。
重新确权,一般由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相关人员主持,用地范围内权属双方(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和专业调查人员必须到场,进行指界确认。
指界时,调查人员跟随指界人,采用界桩和红色油漆现场做记,并沿界线走向将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上。
调查结束后,当场请双方的指界人进行签字确认。
当实施界址点的测绘后,及时整理成图,并请权属双方(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签章确认。
集体土地和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如森林、荒地、水流等)的界线,由集体土地权属主进行签章,并按照有关法规进行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勘测定界一般工作流程
土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1.接受委托:具备勘测定界资质的单位持有用地单位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进行作业。
2.查阅有关文件:查阅由用地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批准的施工设计和有关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
3. 搜集勘测定界资料及图件:由用地单位搜集辖区内用地管理图、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地形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及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
4.实地调绘: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界线,将其测绘或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现状利用类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5.外业调绘:准备工作底图(地籍图、地形图或标准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查阅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资料,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其他权属由当地国土资源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共同现场指界、并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具体操作如下:
(a):工作底图的准备: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b)权属界线的调绘: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如果项目用地范围行政隶属不同,应在用地界线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的行政界线交点上加设界标。
基本农田界线与用地界线的交点、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分界线同用地界线的交点应加设界标。
界
址点编号原则上应以用地范围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编号。
铁路、公路等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编号可以采用里程+里程尾数编号。
界标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为150米,明显转折点应设置界标。
(c) 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
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解析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也可以采用几何图形法、求积仪法量算面积。
坐标法计算面积须采用下列公式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检核
p ——面积,m 2
;
(i X i Y )——界址点坐标,m ;
n ——界址点个数。
图解法量算面积须进行两次,较差在限差之内时,取两次量算的均值。
两次面积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
式中:
P ——量算面积m2;
M ——勘测定界图纸比例尺分母。
6.勘测定界图
(a)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
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
(b)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
(c)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或1:1000,图幅较大采用分幅)
(d)勘测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 的圆圈表示;基本农田界线使用绿色绘制,并注明基本农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范围线使用黄色绘制;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用直径、点间距的点线表示及地类界。
(比例尺为1:1000的表示)
(e)勘测定界图上用地范围内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的位置注记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号和面积。
其注记方式如:
公顷2356.0131
01 分母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编号,分子表示该地块的编号,右侧表示该地块的面积勘测定界图图式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对以上两个规程未作规定的图式,应按照国家颁布的现行比例尺图式执行。
各种图式请参)(21111
-+-=∑i i n
i Y Y X P
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 。
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界址点或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平面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表2 规定。
表1 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
单位:mm
(f)项目用地范围涉及多幅图纸,应编绘图幅接合表。
(g)将用地范围展绘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大型项目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勘测定界图(样图)说明
——若同一块用地由多幅图纸拼接,面积数字应注记在较大一块的图幅内,其他图幅内只注记权属单位名称等文字。
定界范围窄长或范围太小无法注记时,可用引线(黑
色)标柱在空余处。
加盖勘测定界专用章,应加盖在“××土地勘测定界单位”处。
每张图纸加盖一个勘测定界专用章。
——图名:“xx工程用地勘测定界图”,字体为黑体,字高5 mm;
——“用地总面积: m2”,字体为楷体,字高为4 mm,颜色为红色;
——权属名称:如“粮食局”等,字体为楷体,字高为 mm;“国有”为楷体,字高为4mm;
——“
3368.067
241
04
m2”中,分子代表地块号,分母代表地类号,右侧为地块面
积,字体为楷体,字高均为;
——图中界址点号字体为楷体,字高为 mm。
注: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