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检测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人教版2019年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湖南株洲二中高二检测)“‘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
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B.甲乙都正确C.甲错误,乙正确D.甲乙都错误解析:选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传统的小农经济的阻碍等,四大发明并未在古代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故甲、乙的观点均正确,本题应选B项。
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 A.印刷术B.天文历法C.指南针D.儒家学说解析:选A。
培根的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历史的革命性影响,它们分别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3.(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高二检测)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
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解析:选B。
由材料关键信息“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可知“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不符合材料的描述和史实,C项错误。
由“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可知B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必修3第三单元检测题姓名班级成绩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2道题,每题4分,共48分)1.《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下面对《诗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为精华B.《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全方位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C.《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D.《诗经》成书于3000年前的西周2.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书法的种类依次是()A.草书篆书行书楷书B.行书隶书草书楷书C.隶书楷书小篆行书D.行书篆书草书楷书3. 五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造纸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⑤印刷术与新教的传播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⑤4.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下列书法家中不属于这方面的大家的是()A.颜真卿B.欧阳询C.王羲之D.苏轼5.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精辟地指出学习必须经过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为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为第二境界也。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为第三境界也。
我们要了解他所引用的语句的含义,可以查找()A.《楚辞汉赋选注》B.《唐诗三百首》C.《全宋词》D.《元曲鉴赏》6. 下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此画以释迦牟尼诞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都穿着唐代服装。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A.唐代绘画艺术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绘画艺术逐渐从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C.三教合流成为潮流D.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7. 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在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B.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C.在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是豪放派的又一著名词人D.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8、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堂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史学界一般认为,纸X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
下列各项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 A.民间传说B.某家族的家谱记载C.官方史书记载D.汉代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X残片解析:民间传说、某家族的家谱记载、官方史书记载都有一定的主观性,而遗址和墓葬里出土的文物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史实。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
这一记载(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火药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葛洪《抱朴子》,根据题意可知,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书面认知,故D项正确。
答案:D3.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解析: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
答案:A4.下面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东汉的《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形成B.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传播C.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中国近代科技形成D.针灸疗法——我国古代中医理论的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解析: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故B 项正确。
答案:B5.王敏同学参加文化综合素质测试时,主考官让他指出下面连线中不正确的一项。
_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复习训练--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复习训练一、选择题1.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
这一现象的出现()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2.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
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战争和地区冲突B.宗教或部族矛盾C.自然灾害的发生D.国际人才的交流3.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4.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令,西行出使西域,其主要目的是联合某民族合击匈奴人。
这里的“某民族”最有可能是()A.印欧人B.日耳曼人C.凯尔特人D.大月氏人5.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共同点是()A.他们有共同的祖先B.他们生活的区域相同C.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同D.《荷马史诗》记录了他们的历史6.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黑奴贸易B.殖民屠杀C.工业污染D.商业战争7.哥伦布日”,此节日是为了纪念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A.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B.到达印度,开辟了亚洲新航线C.到达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D.进行环球试航,证明地圆学说8.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
材料表明北人南迁()A.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B.导致南北风俗习惯趋同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南北文化融合9.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徙始终没有停止过。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D.由南方流向北方10.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
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90年代解析:选B。
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
2.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选A。
“开眼看世界”主要内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B、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主张,D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3.1839年的《澳门新闻报》曾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
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材料中“林总督行事”指的是()A.主持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者C.编译《四洲志》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选C。
材料反映当时中国官府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与此相反,林则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A.西学东渐B.中学西传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
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产生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镇压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C.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解析:选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做好每一份试卷的练习,是对知识的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
今天,你的知识巩固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两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错误解析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合理利用会造福社会;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对科技的认识和利用不当,会限制或危害社会的发展。
甲乙从不同角度对四大发明的评价都有各自的道理。
答案 C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 )A.印刷术B.天文历法C.指南针D.儒家学说解析培根的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历史的革命性影响,它们分别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答案 A3.康熙帝在其所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序言中写道:“天文算术之学,我中土讲明而切究者,代不乏人。
自明季空谈性命,不务实学,而此业遂微。
”这表明康熙帝的认识是( )A.中国的天文算术在清朝时领先于世界B.清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学东渐C.明朝出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D.明朝以后天文算术开始衰落解析康熙帝的意思是:我们中国研究天文算术人才辈出,但自从明朝以后人们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才导致了其衰落。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1·福建莆田)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②政治发展的需要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一位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英文资料,发现了一位古代哲学家提出了“know yourself”的哲学命题,影响该哲学家提出这一命题的是( )A.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B.欧洲的文艺复兴C.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D.法国的启蒙运动3.右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C.都重视道德的作用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4.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雕塑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A.民主政治的发展B.人文精神的影响C.工商业高度发达D.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5.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A.《圣经》B.《大卫》C.《九十五条论纲》D.《论法的精神》6.(2011·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
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7.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他借“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之口赞美“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 A.苏格拉底B.莎士比亚C.亚里士多德 D.但丁8.(2011·沈阳联考)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3第三单元检测题
姓名班级成绩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道题,每题4分,共48分)
1.《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下面对《诗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为精华
B.《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全方位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D.《诗经》成书于3000年前的西周
2.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书法的种类依次是()
A.草书篆书行书楷书B.行书隶书草书楷书
C.隶书楷书小篆行书D.行书篆书草书楷书
3. 五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造纸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⑤印刷术与新教的传播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D .①②③⑤
4.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下列书法家中不属于这方面的大家的是()
A.颜真卿
B.欧阳询
C.王羲之
D.苏轼
5.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精辟地指出学习必须经过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为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为第二境界也。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为第三境界也。
我们要了解他所引用的语句的含义,可以查找()
A.《楚辞汉赋选注》B.《唐诗三百首》C.《全宋词》D.《元曲鉴赏》6. 下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此画以释迦牟尼诞生为中心,画中诸
神鬼都穿着唐代服装。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A.唐代绘画艺术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绘画艺术逐渐从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C.三教合流成为潮流
D.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7. 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在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B.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C.在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是豪放派的又一著名词人D.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8、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杜甫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在宫廷画与宗教画方面造诣极深
9. 某古代科技书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这本书是()
A《齐名要术》B《授时历》C《农书》D《农政全书》
史实结论
A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B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商品销往国外英国已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C 《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九章算术》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与农耕生产密
切相关以及注重理论研究
D 《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本草纲目》被誉为“万世宝典”
11. 京剧是我国的传统名剧,它形成的时间是()
A.清朝雍正年间
B.清朝乾隆年间
C.清朝嘉庆、道光年间
D.清朝咸丰同治年间
12.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
中人物的脸谱说明了()
A.真实地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仅是与客观历史脱节的艺术产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第Ⅱ卷
二、主观题:(共两道大题,共52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材料二: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地。
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的祥瑞!——张鸣善的小令《咏雪》材料三:
(1)以上材料各属什么文学体裁?(6分)
(2)材料三所代表的时代文学体裁有哪些特征?(7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原因。
(12分)14.(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1)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分别发明于哪个朝代?(6分)
(2)请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这句话的含义。
(9分)
(3)请结合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中国的三大发明在中国与在西方所取得的作用相差甚远。
(12分)
必修3第三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5:DADBC 6—10:ADCDB 11—12:CB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5分)
(1)宋词、元曲、小说(共6分,每答对一点2分)【易】
(2)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封建,要求个性解放,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4分);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全面展现世俗生活(3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中等难度】
(3)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人民的智慧、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
其他合适答案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共12分,每答对一点得2分)【难】
14.(27分)
(1)唐代;战国时期;唐代。
(共6分,每答对一点2分)【易】
(2)①新式火药武器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力量。
②罗盘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印刷术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为新教运动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共9分,每答对一点3分)【中等难度】
(3)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答题:
一是从古代中国方面找原因
①经济上自然经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发展,科技发展受到抑制
②政治上封建制度的高压统治,严厉控制各方面的发展
③思想上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的传统思想阻碍科技的发展
④统治者的忽视
二是从古代西方方面寻找原因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海洋经济的开放性使得人民敢于尝试新事物
②政治上各国间战争频繁,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军事力量
③思想上重视科技研发,重视实验,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共12分,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难】
必修3第三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5:DADBC 6—10:ADCDB 11—12:CB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5分)
(1)宋词、元曲、小说(共6分,每答对一点2分)【易】
(2)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封建,要求个性解放,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4分);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全面展现世俗生活(3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中等难度】
(3)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人民的智慧、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
其他合适答案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共12分,每答对一点得2分)【难】
15.(27分)
(1)唐代;战国时期;唐代。
(共6分,每答对一点2分)【易】
(2)①新式火药武器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力量。
②罗盘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印刷术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为新教运动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共9分,每答对一点3分)【中等难度】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答题:
一是从古代中国方面找原因
①经济上自然经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发展,科技发展受到抑制
②政治上封建制度的高压统治,严厉控制各方面的发展
③思想上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的传统思想阻碍科技的发展
④统治者的忽视
二是从古代西方方面寻找原因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海洋经济的开放性使得人民敢于尝试新事物
②政治上各国间战争频繁,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军事力量
③思想上重视科技研发,重视实验,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共12分,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