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doc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是刑法中两个重要且密切相关的概念。
它们都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设立的法律规定,但在具体适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概念、适用条件以及适用范围。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与适用条件紧急避险是指当人面临即将受到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合理手段采取的一种避险行为。
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法侵害的发生,避免由此造成的危害。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 即将受到不法侵害:紧急避险适用的前提是面临即将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
这种不法侵害可以是危害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行为,例如遭遇抢劫、暴力袭击等。
2. 合理手段:紧急避险需要采取的手段必须是合理的,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即在遭遇不法侵害时,只能采取符合法律规定和人类道德的方法进行避险,不能过度伤害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
3. 无过当行为:在紧急避险过程中,行为人的行为不能过当。
过当行为指的是在进行紧急避险时,采取的行动超过必要范围,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明显不相称的损害。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情况下,为了防止正在被不法侵害的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种合法防卫行为。
它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和财产免遭不法侵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 合法情况下:正当防卫只有在合法情况下才能进行。
合法情况包括在法定权利范围内、履行公务、依法执法等正当情况下的防卫行为。
2. 正在被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的前提是行为人正在受到不法侵害。
这种不法侵害可以是违法犯罪行为,例如被他人攻击、抢劫等。
3. 必要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时,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即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只能采取符合法律规定和人类道德的防卫行为,不能过度伤害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
三、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都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设立的规定,但在具体适用上有一些差异。
刑事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刑事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在刑事法领域中,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是两个常被提及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
它们在处理紧急情况下个人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概念、原则和适用条件,并分析其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情况。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及原则紧急避险是指在遭遇紧急危险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紧急避险原则的核心要素包括紧急、避险和必要三个方面。
首先,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处于紧急状态下,即危险威胁突然出现,且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思考和考虑。
这种紧急情况下的行为属于主观上的正当紧急避险。
其次,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是达到一定的避险效果的。
也就是说,为了规避危险,采取的行为必须具备避险的实质特点,能够有效减少或阻止危险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是必要的。
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是相对合理的、理性的,并且在避险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他人的伤害。
在进行避险行为时,不可过度或过渡地侵犯他人利益,否则就会逾越正当避险的界限。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原则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与紧急避险类似,正当防卫也有主观上的正当性以及客观上的必要性要求。
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包括被侵权人的正当性、不得过度反击以及保护的忍耐义务。
被侵权人的正当性要求他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合理行使正当防卫权。
不得过度反击意味着被侵权人只能采取必要、适度的防卫措施。
此外,被侵权人还应当尽量遵守保护的忍耐义务,即在可预见侵害时,寻求和平解决纠纷的方法。
正当防卫的客观要件包括遗漏正当行为要求以及房屋占有性要求。
遗漏正当行为要求指的是被侵权人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且反击行为应当在侵权行为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
房屋占有性要求指的是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发生在被侵权人的住宅、办公场所或所有权范围内。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是刑法领域中涉及个人权益保护的两个重要概念。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非常危险情况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利益而采取紧急行为。
正当防卫则是指基于合理自保目的,经过必要的限度,对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人采取必要的抵抗行为。
在正当范围内的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行为是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
紧急避险的特点在于情况紧急、危险性、自愿性以及较短的持续时间。
而正当防卫的特点则在于被侵害行为的非法性、自卫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刑法中,对于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合法性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对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进行探讨。
紧急避险是一种在面临危险时为了自身或他人的利益采取的自愿行为。
紧急避险行为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其中的三个要素:存在非常危险的情况、行为的自愿性和采取行为的必要性。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紧急避险是在危险前或正在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的行为,而正当防卫是在正在受到侵害时采取的行为。
紧急避险的法律效果通常是免责。
也就是说,在满足紧急避险的要求下,如果行为人无法提前得到法定的允许或采取其他手段避免危险,他的紧急行为将不构成违法,并被认为是合法的。
当然,紧急避险的合法性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自身或他人的保护而采取的必要限度内的抵抗行为。
正当防卫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被侵害行为的非法性、自卫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正当防卫必须在现实威胁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即不能是预防性的。
而且,正当防卫的手段和限度需要考虑到侵害行为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卫行为的合理性。
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是使行为人免责。
也就是说,在正当防卫的范围内,行为人采取的抵抗措施是合法的,不应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然而,正当防卫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应当在依法予以必要限度的范围内进行。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和法律效果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具体规定和解释,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法律制度进行理解和适用。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解析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解析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含义、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案例。
一、正当防卫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当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合法防卫对象、合理防卫手段和必要防卫限度。
合法防卫对象是指防卫行为的对象必须是非法侵害自己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例如,当某人被盗窃威胁时,采取防卫行为是合法的;而当某人主动攻击他人时,对方采取的防卫行为就不属于正当防卫。
合理防卫手段是指防卫行为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即不能采取明显过度的手段。
例如,当某人受到轻微的侵害时,不能采取过度的暴力手段进行防卫,否则就不属于正当防卫。
必要防卫限度是指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例如,当某人受到攻击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进行还击,但不能采取过度的手段造成对方严重伤害。
二、正当防卫的相关案例1. 某市民在夜间回家途中,被一名持刀抢劫犯威胁。
市民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使用自己携带的防身器械将抢劫犯制服,并报警。
经法院审理认定,市民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符合合法防卫对象和合理防卫手段的要求。
2. 某人在家中发现有陌生人闯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安全,使用枪支将闯入者击伤。
经法院审理认定,该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符合合法防卫对象和必要防卫限度的要求。
三、紧急避险的含义和适用条件紧急避险是指在遭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非人为因素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而采取的紧急行动。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紧急情况、合理行为和必要限度。
紧急情况是指遭遇的威胁必须是紧急的、无法预见的,并且存在着危及生命安全的可能。
例如,当地震发生时,人们为了逃生而采取的行动属于紧急避险。
合理行为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行动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即不能采取明显不合理的行为。
解读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解读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法律概念,用以规范人们在自我保护和紧急情况下的行为。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解读,并探讨它们在刑法中的适用条件和限制。
一、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合法权益的保护而采取的合理手段,当遭受非法侵害或即将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防卫,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和限制。
1.适用条件(1)非法侵害:正当防卫要求存在非法侵害行为,即他人对个人、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实施非法侵害行为。
(2)必要性:正当防卫要求采取的防卫手段必须是合理、必要和属于紧急情况下的一种反击手段。
(3)当时防卫:正当防卫要求防卫行为必须与非法侵害行为同时发生或紧接其后。
2.限制(1)过当防卫:正当防卫原则上应当以必要的力度进行,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的程度,造成了对侵害人的过度伤害,就构成过当防卫,不再享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2)主动进攻:如果受害人主动进攻了非法侵害人,就不能再借用正当防卫的名义进行反击。
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紧急危险情况下,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合理行动,排除或减轻危险,属于一种紧急而必要的行为。
为了能够充分理解紧急避险,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1.紧迫性紧迫性是紧急避险的基本条件之一,即面临的危险是当下即将引发的,无法通过其他手段加以解决或减轻。
2.必要性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是合理、必要且不违背法律法规的。
紧急避险行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例如在火灾中破坏他人财物以逃生属于紧急避险的一种行为。
3.效果紧急避险的行为必须能够排除或减轻危险,只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行为才能符合紧急避险的要求。
总结起来,紧急避险是一种面临危险情况下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的紧急行为,其适用条件包括紧迫性、必要性和效果。
与正当防卫相比,紧急避险更注重保护自身的安全,并且没有必要与非法侵害行为同时发生。
需要明确的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并非可以无限制地适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法律责任。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在刑法中,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涉及到人们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如何行使自卫权利,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本文将详细探讨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概念、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案例。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与适用条件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危险威胁时,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紧急避险是一种对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其合法性与必要性成为判断的关键要素。
紧急避险行为合法的适用条件包括:存在危险威胁、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危险、行为人的方式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被满足,紧急避险行为才能被认定为合法。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配送员,某天在工作中突然遭到歹徒的袭击,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他使用自己的快递包裹里的水果刀进行反击,并成功将歹徒制服。
根据情况,小明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因此是合法的。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超市保安员,她目睹一名顾客窃取商品并试图逃离超市。
为了阻止窃贼逃跑,小红使用腿部绳索绊倒窃贼,导致其受伤。
根据情况,小红虽然符合紧急避险的存在危险威胁和目的是为了解除危险的条件,但使用腿部绳索绊倒他人的方式并不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因此其行为不被认定为合法。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防卫措施。
正当防卫是对非法侵害行为进行自卫的一种合法权利,但其行使需符合一定的条件。
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适用条件包括:存在非法侵害、行为人的防卫行为仅限于必要范围、防卫行为的方式符合正常合理人的行为标准。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被满足,正当防卫行为才能被认定为合法。
案例一:小明正在路上行走,突然有一名陌生人拿刀冲过来欲抢劫其财物。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小明立即对陌生人进行了推搡,并及时报警,最终成功防止了抢劫。
根据情况,小明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因此是合法的。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商店店主,她发现一名顾客偷走了商店里的商品。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资料讲解共55页文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事先防卫 事后防卫
乙听说之后到甲 家杀了甲。 甲杀乙时,搏斗 中乙将甲杀死。 甲逃跑时乙从 后面追上去将甲 杀死。
(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 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 减轻或免除处罚。
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郑某的行为不符 合紧急避险的条件,以玩忽职守罪判处 郑某有期徒刑六年。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 1.危害来源不同 • 2.损害对象不同 • 3.实施条件不同 • 4.限度标准不同
薛某案
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危险可能来自四个方面:
a:来自人的危害。
b:来自自然界的力量。
c:来自动物的侵袭。 d:来自人的生理、病理原因。 饥渴的旅行者私取饮食≠偷窃
为抢救重伤员强行拦截汽车送往医院≠抢劫
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损害的利
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利益。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 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 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 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起 因 条 件
紧 急 避 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 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 免受正在进行的的危险,不得已 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权益以保护 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
时间 条件 限度条件 状况 条件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 人的合法利益免遭危险而采取 必须是面临着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 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
试分析薛某是否负刑事责任。
要点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9.00)
1.不法侵害尚处于预备阶段或犯意表示阶段,对于合法权益的威胁并未达到现实状态时,就对其采取某种损害权益的行为的,是( )。
(分数:1.00)
A.事前防卫
B.假想防卫
C.紧急避险
D.防卫过当
2.避险过当的,( )。
(分数:1.00)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 )。
(分数:1.00)
A.已经为实施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B.已经着手实施侵害行为
C.已经造成危害结果
D.不法侵害的预备行为已经结束
4.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
(分数:1.00)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大于或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5.某日,韦某被杜某打了一顿,韦某回家后找了他的两个朋友商量对杜某进行报复。
次日,韦某带上他的两个朋友将杜某打成重伤。
韦某的行为是( )。
(分数:1.00)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伤害
D.故意伤害
6.某农村少妇只身居家,深夜12时,一男子闯入其家中,以暴力相威胁欲行强奸,少妇口头答应,男子正做准备,她从炕头上抓起一把剪刀,反身猛刺男子胸腹部两下,致男子死亡。
少妇捅死男子的行为属于( )。
(分数:1.00)
A.防卫过当
B.正当防卫
C.故意杀人
D.故意伤害致死
7.不属于正当防卫成立的合法性条件的是( )。
(分数:1.00)
A.必须有犯罪行为发生
B.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使本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
C.防卫行为一般应当是针对不法分子本人实施
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8.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
(分数:1.00)
A.过失
B.故意
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9.避险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
(分数:1.00)
A.过失
B.故意
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18.00)
10.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下列人员( )。
(分数:2.00)
A.职务上负有义务的人
B.业务上负有义务的人
C.家庭中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D.负有抚养义务的人
11.对下列哪些犯罪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 )(分数:2.00)
A.杀人
B.暴力取证
C.绑架
D.投毒
12.下列情况不适用紧急避险的是( )。
(分数:2.00)
A.来自自然灾害的袭击
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为避免本人危险
C.来自动物的侵袭
D.损害另一合法权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
13.对下列哪些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分数:2.00)
A.合法行为
B.正当防卫行为
C.紧急避险行为
D.意外事件
14.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
(分数:2.00)
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
C.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服
D.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15.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
(分数:2.00)
A.目的相同
B.行为对象相同
C.前提相同
D.危害来源相同
16.因不满足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是( )。
(分数:2.00)
A.防卫挑拨
B.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
C.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
D.对意外事件实行的防卫
17.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分数:2.00)
A.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危险的威胁
B.危险必须是即将发生的
C.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是合法权益免遭损害而实施
D.避险行为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时实施的
18.在下列情形中,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有( )。
(分数:2.00)
A.对精神病人的暴力侵害的反击
B.假想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前防卫
三、{{B}}简答题{{/B}}(总题数:1,分数:6.00)
19.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B}}辨析题{{/B}}(总题数:1,分数:8.00)
20.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规定采用的是基本适应说。
(分数: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B}}法条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
21.《刑法》第21条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何理解本条的含义?(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
22.被告人甲,男,17岁,无业。
曾两次因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某日,甲去看晚场电影,怕被打,借了一把三棱刮刀带在身上。
电影散场后,见乙(19岁,与被告人素不相识)正在拦截一女青年,被告人上前劝阻,女青年趁机脱险。
乙认为甲阻挠了自己的“好事”而恼怒,一把将甲揪住,持刀向甲连刺两刀,均被甲躲过。
在乙向甲刺第三刀的时候,甲向乙还刺一刀,刺中乙的腹部。
乙某的同伙丙、丁、戊一拥而上殴打甲,甲又刺丙腿上一刀后逃跑,丁紧追而来,甲又刺丁一刀后继续逃跑,最后甲被戊等人追上。
戊等人将甲按倒在地后扎了四刀,甲也刺了戊两刀。
乙、丙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丁受重伤,戊受轻伤,被告人受轻伤后经治疗痊愈。
问:对被告人甲的行为如何定性,并请简述理由。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