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的实验

合集下载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并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活性,以及影响该酶活性的可能因素。

通过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收集健康志愿者的唾液样本,准备淀粉溶液作为底物。

2. 酶活性测定:采用DNS法对唾液样本中的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

将固定量的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取样,测定样品中的葡萄糖含量,以计算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3.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改变pH值、温度等条件,观察这些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
1. 唾液淀粉酶活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稳定。

2. 在pH值为7左右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偏酸或偏碱环境均会抑制酶的活性。

3.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37°C,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导致酶活性下降。

结论: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高效且特异性较强的酶,其活性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显著。

在接近中性的pH值和人体正常体温条件下,唾液淀粉酶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效率。

本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唾液淀粉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自主实验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共6张PPT)

自主实验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共6张PPT)
根据蓝色的深浅得出未水解淀粉的量。 碘液与未分解的淀粉产生蓝色反应。
▪ 0.1%氯化汞溶液:称取0.1g氯化汞溶于100ml水中即可。
四、仪器:
▪ 三角烧瓶、移液管、洗耳球、水浴锅、分光
光度计、比色杯、擦镜纸、天平、烧杯、蒸 馏水、玻璃棒、吸水纸。
五、实验操作:
▪ 1、取4个50ml的三角瓶,按下表操作:
量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液,在适宜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将部 5ml溶解候混匀,定容500ml,保存在棕色瓶子中以备用。
1N碘贮存液:精确称取1. 1N碘贮存液:精确称取1.
分的淀粉水解。 5ml溶解候混匀,定容500ml,保存在棕色瓶子中以备用。
5g,共至于500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350ml,并加入HCL4. 1g氯化汞溶于100ml水中即可。 从而推算出淀粉酶的活力。
化钾22.5g,共至于500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350ml, 6g淀粉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调匀,转入沸水中,一分钟后冷却,定容至1000ml。
6g淀粉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调匀,转入沸水中,一分钟后冷却,定容至1000ml。
1根N据碘蓝贮色存的液深:并浅精得确出加称未取水1入.解淀粉H的C量。L4.5ml溶解候混匀,定容500ml,保存在 棕色瓶子中以备用。 1%氯化汞溶液:称取0.
淀粉可被淀粉酶水解为糊精和麦芽糖。
出淀粉酶的活力。 16%淀粉溶液(在1000ml烧杯加入800ml的蒸馏水,加热到沸腾备用。
三、试剂:
▪ 0.16%淀粉溶液(在1000ml烧杯加入800ml的蒸馏
根据蓝色的深水浅得出,未水加解淀粉热的量到。 沸腾备用。准确称取1.6g淀粉在50ml烧 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调匀,转入沸水中,一分钟 785g碘酸钾,碘化钾22.

酶学实验实验报告唾液

酶学实验实验报告唾液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淀粉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唾液淀粉酶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唾液中,负责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为后续消化提供能量。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速率,观察酶活性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唾液- 淀粉溶液- 碘液- pH试纸- 温度计- 烧杯- 试管- 移液器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箱- 酶标仪-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淀粉溶液。

(2)用移液器取1mL唾液,加入第一只试管中,混匀。

(3)将第一只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观察淀粉分解情况。

(4)每隔5分钟,用移液器取1mL反应液,加入碘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5)记录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2.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设置不同温度(如25℃、37℃、50℃、65℃)的水浴箱。

(2)重复步骤1,观察不同温度下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3. 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用pH试纸测定唾液的pH值。

(2)调整唾液的pH值至不同水平(如4、5、6、7、8、9)。

(3)重复步骤1,观察不同pH值下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在37℃恒温水浴箱中,淀粉分解所需时间为10分钟。

2.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淀粉分解所需时间逐渐缩短,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在50℃时,淀粉分解所需时间最短,说明50℃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3. 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随着pH值升高,淀粉分解所需时间逐渐缩短,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随pH值升高而增强。

在pH值为7时,淀粉分解所需时间最短,说明pH值为7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

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煮沸,冷却。
搅拌,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
控制好实验变量
本活动对照组的自变量是有或没有 唾液淀粉酶,那么其他的量都必须完全一 致 ,包括淀粉的量、清水和唾液溶液的 量、保温用的温度与时间。
四、实验过程:
收集唾液: 准备2支试管,编号A、B,在试管中各加入
2ml淀粉糊。
在A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在B号试管中加 入2ml唾液,振荡摇匀。
答:制成的淀粉糊如果不经冷却就直接加入唾液, 唾液淀粉酶会因高温而变性,实验当然就不 可能成功。而加入唾液后,放在37℃的温水 中保温,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使催化效果更 明显。因唾液淀粉酶在37℃(与人体内温度 相近)催化效果最好。
3.通过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问题?
答: 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唾液淀粉 酶对淀粉具有催化作用,它能分解淀粉。
温度
实验结果
解释原因
淀粉糊+ 2ml唾液 淀粉糊+2ml水
37℃
不变蓝
淀粉被消化分解
37℃
变蓝
淀粉没有被消化分解
提示:
(1)淀粉未被消化,遇碘 呈现蓝色,当淀粉被消化后 则不变蓝。 (2)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 行,其最适宜的温度为37℃
思考:
唾液淀粉酶在消化淀粉时,它 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大家设 计一个实验来说明。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0
淀粉酶在消化淀粉时是否还有 其它的条件要求,查找一些资 料,如果有试着设计实验说明。
课堂作业:
1. 本实验中,淀粉糊为什么不能太稠?
答:因为如果淀粉糊太稠,那么淀粉含量 相对较多,这在有限的唾液及有限的时间 内,淀粉将很难被完全分解。从而影响实 验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摘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质的酶,其活性可以被观察到并测量。

本实验对不同浓度淀粉溶液和唾液的淀粉酶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将结果图表化。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对于淀粉的消化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本实验为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目的:1.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活性2.测量不同浓度淀粉溶液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水解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活性来决定反应的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大时,酶的饱和度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如0.1%,0.5%和1%的淀粉溶液。

2.将淀粉溶液加入至离心管中,注入相应的唾液分别混合,并在室温下保存10分钟。

3.加入2ml的止血液,并室温下放置5分钟后停止反应。

4.将反应液室温下放置1小时,直到淀粉水解反应结束。

5.分别加入2ml的卡球蓝液,并室温下抖动管子,使卡球蓝充分混合后,观察颜色变化。

6.将各离心管中的反应液,吸取至比色皿中,并读取各样品的OD值。

实验结果:样品编号淀粉溶液浓度(%)OD值1 0.1% 0.1272 0.1% 0.1303 0.5% 0.1904 0.5% 0.1925 1% 0.2406 1% 0.241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溶液浓度越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越高,这与理论原理相吻合。

同时,样品1和2以及样品3和4的数据相近,表明了实验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唾液淀粉酶对于不同浓度淀粉溶液的消化,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这为淀粉酶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salivary amylase activity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3、篇章3: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引言: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为消化系统提供能量。

本实验旨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淀粉溶液2. 唾液样本3. 碘液4. 试管5. 恒温水浴6. 酒精灯7. 显微镜8. 盖玻片实验方法:1. 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加入一滴碘液,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下颜色。

3. 将一定量的唾液样本加入另一个试管中。

4. 将两个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5. 同时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分别取出两个试管中的溶液滴在盖玻片上。

6. 用显微镜观察滴在盖玻片上的溶液,记录下观察结果。

7.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及讨论:在初始状态下,淀粉溶液的颜色为深蓝色,加入碘液后,颜色变为紫黑色。

这是因为碘液与淀粉反应生成了淀粉碘复合物,导致颜色变化。

在观察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滴在盖玻片上的溶液逐渐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这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从而使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减少。

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较低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低,反应速率较慢;而当温度较高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高,反应速率较快。

这是因为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构象和分子振动,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受到pH值的影响。

在中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而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低。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破坏酶的构象,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2.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活性越高。

3.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中性条件下活性最高。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doc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doc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

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变化过程如下: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处理:
1)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2)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3)将馒头快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4)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以上试管中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清水均等量)
其中第1种处理是模拟口腔中的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第2.3.4种处理都是1的对照实验。

回答问题:
①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种处理进行对照实验。

②1与2对照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③在以上三种对照实验中,哪种处理不妥,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设计此探究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了以上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
即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

”你认为这种处理有必要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2:下表表示某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分析说明:
(1)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C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A和B现象都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1----4四组实验的过程和分别出现的现象A---D,经过认真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