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合集下载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最新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并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活性,以及影响该酶活性的可能因素。

通过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收集健康志愿者的唾液样本,准备淀粉溶液作为底物。

2. 酶活性测定:采用DNS法对唾液样本中的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

将固定量的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取样,测定样品中的葡萄糖含量,以计算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3.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改变pH值、温度等条件,观察这些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
1. 唾液淀粉酶活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稳定。

2. 在pH值为7左右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偏酸或偏碱环境均会抑制酶的活性。

3.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37°C,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导致酶活性下降。

结论: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高效且特异性较强的酶,其活性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显著。

在接近中性的pH值和人体正常体温条件下,唾液淀粉酶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效率。

本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唾液淀粉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唾液淀粉酶的纯化与活性测定实验研究

唾液淀粉酶的纯化与活性测定实验研究

唾液淀粉酶的纯化与活性测定实验研究摘要:目的是利用基因工程将淀粉酶 (RSAA)转化为人类唾液,并利用它来代替唾液中的SAA来处理淀粉。

通过热休克法对大肠杆菌DH5进行改造,在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皿中筛选抗逆转录病毒,培养、提取、消化和质粒测序抗逆转录病毒。

重组质粒转化为大肠杆菌BL21。

用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皿筛选抗体b -ps1,培养bl-ps1。

细菌在pH值为6.8的磷酸酶缓冲液中被收集和重新激活。

顶部的浮油通过离心和超声离心来检测其淀粉的活性。

结果是,SAA cDNA的PS1原始细胞核表达载体已经建立。

RSAA可以在主BL21 (DE3)中溶解,RSAA可以有效地溶解淀粉。

结论用RSAA代替唾液中的SAA唾液淀粉是安全、方便和环保的。

关键词:唾液淀粉酶A;pET-28a质粒;淀粉ABSTRACT:The purpose is to use genetic engineering to convert amylase (RSAA) into human saliva and use it to replace SAA in saliva to treat starch. E. coli DH5 was modified by heat shock method. The antiretroviral was screened in LB culture dish containing kanamycin, and the antiretroviral was cultured, extracted, digested and plasmid sequence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BL21. The antibody b-ps1 was screened by LB culture dish containing kanamycin and bl-ps1 was cultured. Bacteria were collected and reactivated in phosphatase buffer with pH 6.8. The activity of starch was detected by centrifugation and ultrasonic centrifugation. As a result, the PS1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SAA cDNA has been established. RSAA can be dissolved in main BL21 (DE3), and RSAA can effectively dissolve starch. Conclusion it is safe, conven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o replace SAA salivary starch with RSAA..KEY WORDS:Salivary amylase a; PET-28a plasmid; starch影响酶反应的因素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

酶学实验实验报告唾液

酶学实验实验报告唾液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淀粉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唾液淀粉酶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唾液中,负责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为后续消化提供能量。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速率,观察酶活性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唾液- 淀粉溶液- 碘液- pH试纸- 温度计- 烧杯- 试管- 移液器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箱- 酶标仪-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淀粉溶液。

(2)用移液器取1mL唾液,加入第一只试管中,混匀。

(3)将第一只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观察淀粉分解情况。

(4)每隔5分钟,用移液器取1mL反应液,加入碘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5)记录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2.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设置不同温度(如25℃、37℃、50℃、65℃)的水浴箱。

(2)重复步骤1,观察不同温度下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3. 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用pH试纸测定唾液的pH值。

(2)调整唾液的pH值至不同水平(如4、5、6、7、8、9)。

(3)重复步骤1,观察不同pH值下淀粉分解所需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在37℃恒温水浴箱中,淀粉分解所需时间为10分钟。

2.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淀粉分解所需时间逐渐缩短,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在50℃时,淀粉分解所需时间最短,说明50℃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3. 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随着pH值升高,淀粉分解所需时间逐渐缩短,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随pH值升高而增强。

在pH值为7时,淀粉分解所需时间最短,说明pH值为7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摘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质的酶,其活性可以被观察到并测量。

本实验对不同浓度淀粉溶液和唾液的淀粉酶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将结果图表化。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对于淀粉的消化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本实验为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目的:1.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活性2.测量不同浓度淀粉溶液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水解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活性来决定反应的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大时,酶的饱和度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如0.1%,0.5%和1%的淀粉溶液。

2.将淀粉溶液加入至离心管中,注入相应的唾液分别混合,并在室温下保存10分钟。

3.加入2ml的止血液,并室温下放置5分钟后停止反应。

4.将反应液室温下放置1小时,直到淀粉水解反应结束。

5.分别加入2ml的卡球蓝液,并室温下抖动管子,使卡球蓝充分混合后,观察颜色变化。

6.将各离心管中的反应液,吸取至比色皿中,并读取各样品的OD值。

实验结果:样品编号淀粉溶液浓度(%)OD值1 0.1% 0.1272 0.1% 0.1303 0.5% 0.1904 0.5% 0.1925 1% 0.2406 1% 0.241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溶液浓度越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越高,这与理论原理相吻合。

同时,样品1和2以及样品3和4的数据相近,表明了实验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唾液淀粉酶对于不同浓度淀粉溶液的消化,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这为淀粉酶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自主实验——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自主实验——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耳球、水浴锅、分 光光度计、比色杯、擦镜纸、天平、烧杯、 蒸馏水、玻璃棒、吸水纸。
五、实验操作:
1、取4个50ml的三角瓶,按下表操作: 、取4 50ml的三角瓶,按下表操作:
2、结果计算:
单位定义:1ml唾液中的淀粉酶,在37° 单位定义:1ml唾液中的淀粉酶,在37°、 30min水解淀粉10mg为 30min水解淀粉10mg为1个淀粉酶活力单位 淀粉酶活力(U)= (空白管吸光度淀粉酶活力(U)=【(空白管吸光度-测定 管吸光度)*240】 管吸光度)*240】/空白管吸光度
三、试剂:
0.16%淀粉溶液(在1000ml烧杯加入800ml的蒸 0.16%淀粉溶液(在1000ml烧杯加入800ml的蒸 馏水,加热到沸腾备用。准确称取1.6g淀粉在 馏水,加热到沸腾备用。准确称取1.6g淀粉在 50ml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调匀,转入沸水中, 50ml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调匀,转入沸水中, 一分钟后冷却,定容至1000ml。) 一分钟后冷却,定容至1000ml。) 碘液(0.1N碘贮存液:精确称取1.785g碘酸钾, 碘液(0.1N碘贮存液:精确称取1.785g碘酸钾, 碘化钾22.5g,共至于500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碘化钾22.5g,共至于500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350ml,并加入HCL4.5ml溶解候混匀,定容 350ml,并加入HCL4.5ml溶解候混匀,定容 500ml,保存在棕色瓶子中以备用。 500ml,保存在棕色瓶子中以备用。 0.1%氯化汞溶液:称取0.1g氯化汞溶于100ml水 0.1%氯化汞溶液:称取0.1g氯化汞溶于100ml水 中即可。
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定量测 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定量测定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综述

唾液淀粉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综述

唾液淀粉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综述摘要: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最为灵敏的指标,有理想的应用研究价值。

本文总结介绍了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常见因素,以及五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对于临床实验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唾液淀粉酶,酶活性影响因素,淀粉酶活性测定一、引言生物酶几乎参与了生物体内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并且酶是生命运动、细胞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1]。

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是唾液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唾液总蛋白的40% ~ 50%[2],常用作唾液蛋白分泌的主要指标。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协调作用于唾液蛋白的分泌[3],而唾液淀粉酶活性是交感神经最灵敏的指标。

随着技术发展,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测定的准确度及可靠性日渐增加,且常被运用于中医脾虚证的临床辩证、治疗等方面[4]。

而唾液淀粉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的同时,它相较于常见的化学催化剂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导致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为临床研究造成困扰。

本文就对常见的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与其活性测定方法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与整理,便于进行实验验证与探究。

二、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1)温度大多数生物酶的化学本质都为蛋白质,其抗热性较差。

在0℃~40℃的温度范围内,酶催化作用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温度超过60℃时,绝大多数的酶都会失去活性。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7℃。

(2)pH值酶对环境中的pH十分敏感,只有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失活了。

一般酶的最适pH在4~8之间。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约为6.8。

(3)AMY1基因拷贝数及多态性唾液淀粉酶的编码基因AMY1位于染色体1p21上,不同个体之间该基因的拷贝数存在差异,变化范围为2至15倍,研究显示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含量与AMY1基因拷贝数正相关[5]。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引言: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为消化系统提供能量。

本实验旨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淀粉溶液2. 唾液样本3. 碘液4. 试管5. 恒温水浴6. 酒精灯7. 显微镜8. 盖玻片实验方法:1. 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加入一滴碘液,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下颜色。

3. 将一定量的唾液样本加入另一个试管中。

4. 将两个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5. 同时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分别取出两个试管中的溶液滴在盖玻片上。

6. 用显微镜观察滴在盖玻片上的溶液,记录下观察结果。

7.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及讨论:在初始状态下,淀粉溶液的颜色为深蓝色,加入碘液后,颜色变为紫黑色。

这是因为碘液与淀粉反应生成了淀粉碘复合物,导致颜色变化。

在观察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滴在盖玻片上的溶液逐渐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这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从而使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减少。

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较低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低,反应速率较慢;而当温度较高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高,反应速率较快。

这是因为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构象和分子振动,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受到pH值的影响。

在中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而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低。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破坏酶的构象,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2.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活性越高。

3.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pH值的影响,中性条件下活性最高。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它在我们的口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变化,以增进我们对唾液淀粉酶功能的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收集一些新鲜的人类唾液样本,并使用无菌容器储存。

b. 准备一些淀粉溶液,浓度为1%。

c. 准备一些碘液作为指示剂。

2. 实验步骤:a. 取一定量的唾液样本,加入到不同的试管中。

b.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的淀粉溶液。

c. 在不同的试管中设置不同的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

d.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

3. 实验结果观察:a. 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b. 记录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a. 在较低温度下,唾液淀粉酶活性较低,颜色变化时间较长。

b.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时间最短。

c. 在过高的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可能被破坏,导致活性下降。

2. 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a. 在中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

b. 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下降。

3.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个体差异:a. 不同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可能存在差异。

b. 个体差异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等条件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中性的环境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最佳活性。

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符,因为我们通常在温暖的环境下进食,而我们的胃酸度也处于中性范围。

此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

不同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可能取决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以及其他个体差异。

这一发现对于了解人类消化系统的个体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实验观察了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变化。

温度和酸碱度是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中性的环境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最佳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石渊渊.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周锦兰,张开诚.实验化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10-311.
[3]许冰,原媛,赵文献.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0):35-35.
[4]冯攸科.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质疑[J].《中等医学教育》1996(03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
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
向上面的剩余溶液中加2mL班氏试剂,放入沸水中加热10分钟左右,观察现象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0.4%盐酸、0.1%乳酸、蒸馏水与1%碳酸钠各2mL,再向以上四支试管中各加2mL1%淀粉溶液及2mL淀粉酶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根据生成红棕色沉淀的多少,说明淀粉水解的强弱。
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取3支试管,各加3mL1%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各加1mL淀粉酶液。将此6支试管分为3组,每组中盛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液的试管各1支,三组试管分别置于0°C、37°C与70°C的水浴中。5分钟后,将各组中的淀粉溶液倒入淀粉酶液中,继续维持原温度条件5min后,立即加2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低浓度的Cl-离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是它的激活剂。Cu2+等金属离子能降低该酶的活性,是它的抑制剂。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恒温水浴锅、量筒、冰浴、玻璃棒、试管夹、白磁板、试管架、铁三脚架、唾液淀粉酶
2、试剂:1%淀粉溶液、碘液、班氏试剂、0.4%HCl溶液、0.1%的乳酸溶液、1%NaCl溶液、1%CuSO4溶液、0.1%淀粉溶液
3.温度对酶的影响:1号显紫红色,2号为淡黄色,3号为深蓝色。当温度为0度时,蛋白质分子的热运动减慢,即酶分子的活性受到了抑制,使酶的活性降低了,淀粉分解减慢,生成紫红色的糊精;2号处于37度,接近人体温度,酶的活化性能较高,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就越快,所以是淡黄色,而当温度为70度时,由于酶是蛋白质,遇到高温时会失活,所以淀粉没有被分解。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淀粉与糊精无还原性,或还原性很弱,对班氏试剂呈阴性反应。麦芽糖与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班氏试剂共热后生成红棕色氧化亚铜的沉淀。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C,最适pH为6.8.偏离此最适环境时,酶的活性减弱。
4.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影响:3号作为对照实验组,显红棕色,1号显浅黄色,2号显深蓝色。因为在1号溶液中,NaCl对酶的活性在增加作用,激活了淀粉酶,淀粉酶迅速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滴加碘液时,溶液显浅黄色,而对照组显示红棕色,表明淀粉被分解成了糊精,在1号中,溶液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通过对比1和3号,2和3号,由颜色的变化,判断淀粉水解程度为1<3<2,说明了NaCl具有激活作用,CuSO4具有抑制作用。
4、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取3支试管,按下表加入各种试剂。混匀后,置于37°C水浴中的保温。从1号试管中用玻璃棒取出1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1号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立即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解释之。
管号
1
2
3
1%NaCl(mL)
1


1%CuSO4(mL)

1

蒸馏水(mL)


1
淀粉酶液(mL)
1
1
1
0.1%淀粉溶液(mL)
3
3
3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加入班氏试剂后
2.PH值对酶活性影响:1号深红色,2号为红棕色,3号为砖红色,4号为偏蓝。因为PH=1时,超出了淀粉酶有效PH范围,使得酶完全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2号是因为PH=5时,不是淀粉酶的最适范围。3号是因为PH=7时,为淀粉酶分解的最适PH,淀粉被酶迅速分解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而4号则是因为PH=9超出了淀粉酶的适宜PH,活性受到或者是部分失活,使淀粉分解较慢。
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变化过程如下:
(四)操作步骤
1、淀粉酶活性的检测:取一只试管,注入1%淀粉溶液5mL与稀释的唾液0.5-2mL。混匀后插入1支玻璃棒,将试管连同玻璃棒置于37°C水浴中。不是的用玻璃棒从试管中取出1滴溶液,滴加在白磁板上,随即滴加1滴碘液,观察溶液呈现的颜色。此实验延续至溶液仅表现碘被稀释后的微黄色为止。记录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5]杨玉萍.几种环境条件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6]陈电容.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28 .
[7]尚渤程(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6s0031)黎一苇(云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心650091)《生物学教学》2009年(第34卷)第12期.
结论: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PH可以影响酶蛋白的结构、酶的活性部位的解离状态、辅酶的解离以及底物分子的解离,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以及对底物的催化效力。温度升高是通过对酶结构破坏,从而抵消了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PH和温度都通过影响了酶的结构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抑制剂和激活剂也均是通过影响酶的结构来影响酶的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