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人类

太阳与人类
太阳与人类

11、太阳与人类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准备

1.投影仪、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烧瓶、酒精灯、方座支架、玻璃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等模拟水循环实验的器材。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问: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3.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4.指导学生将大家汇报的成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下面的空白处。

5.提问: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6.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光和热这两种形式反映太阳对人类的影响进行总结。

二、认识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1.提问: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是怎样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能量转换是太阳与人类活动联系的重要方面。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了太阳与动植物、水和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些事物或现象与能源矿产、与电能、与人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人类活动复杂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7页的方框里。

6.教师简要讲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

第二课时

一、认识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

3.教师从能源矿产的形成、流水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深层次的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没有太阳人类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7页下面的空白处。

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各种能量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实证研究1.谈话: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过程吗?

2.学生思考并提出各自开展模拟实验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想法。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在思考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积极肯定。

3.提问:如果这节课以水为例来做相关的模拟实验,这个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实验的模拟现象应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后,教师介绍实验模拟的方法:

(1)在烧瓶里装三分之一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朝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待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4)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满小水滴,由小水滴又形成大水滴,从玻璃杯口一滴滴地滴下来。从而说明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积聚成大水滴时就下落,形成“雨”。

5.学生分组实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6.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其在实验中的发现及思考。

7.教师总结水循环到底有什么意义,指出水循环不仅为人类带来电能,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能食用的淡水和生产用水;陆地上有了水,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给了我们吃的、用的;水循环形成的江河给我们提供了水力资源和航运之便,水循环能改善气候……当然,如果这一切缺少了太阳,其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糟糕。

选修课 太阳能与人类生活考试资料

太阳能与人类生活 1.1 能源(energy source) 能源:是指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的形式:机械能、光能、声能、热能、电能…… 物质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 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经上述资源加工可得到一些 更符合使用要求的能量来源,如煤气、电力、焦炭、沼气等。 1.2 常规能源的有限性 1.3 环境污染 空气质量等级24小时PM2.5平均值标准值 优0~35微克(ug)/每立方 良35~75微克(ug)/每立方 轻度污染75~115微克(ug)/每立方 中度污染115~150微克(ug)/每立方 重度污染150~250微克(ug)/每立方 严重污染250及以上微克(ug)/每立方 PM2.5:这是一种对空气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第二节太阳能概述 内部构造 (1)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行,也就是公转。(2)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态球体,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 (4)它的直径约为1.39×106km,是地球的109倍,质量约为2.2×l027t,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体积则是地球的130万倍,平均密度为地球的1/4。 (5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 内部构造 太阳内部有“里三层”。从中心向外,依次是核反应区,这里是太阳热能产生的基地。辐射区,太阳能先通过这里传播出去。对流区,太阳能经过这里向太阳表层传播,它们是“输送带”。 太阳外部有“外三层”。依次为光球层(光球上亮的区域叫光斑,暗的黑斑叫太阳黑子)、色球层(日珥、耀斑)和日冕层(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人们肉眼可见的明亮表面就是光球层,我们所见到太阳的可见光,几乎全是由光球层发出的。光球层厚约500千米,平均温度

太阳与人类

11、太阳与人类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准备 1.投影仪、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烧瓶、酒精灯、方座支架、玻璃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等模拟水循环实验的器材。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问: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3.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4.指导学生将大家汇报的成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下面的空白处。 5.提问: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6.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光和热这两种形式反映太阳对人类的影响进行总结。 二、认识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1.提问: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是怎样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能量转换是太阳与人类活动联系的重要方面。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了太阳与动植物、水和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些事物或现象与能源矿产、与电能、与人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人类活动复杂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7页的方框里。 6.教师简要讲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 第二课时 一、认识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 3.教师从能源矿产的形成、流水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深层次的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没有太阳人类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7页下面的空白处。 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各种能量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实证研究1.谈话: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过程吗? 2.学生思考并提出各自开展模拟实验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想法。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在思考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积极肯定。 3.提问:如果这节课以水为例来做相关的模拟实验,这个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实验的模拟现象应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后,教师介绍实验模拟的方法: (1)在烧瓶里装三分之一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朝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待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4)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满小水滴,由小水滴又形成大水滴,从玻璃杯口一滴滴地滴下来。从而说明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积聚成大水滴时就下落,形成“雨”。 5.学生分组实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6.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其在实验中的发现及思考。

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

太阳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 画面上大家看到的是高山上壮丽的日出。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曾经到高山或者大海,去看壮丽的日出或者是温馨的日落。我这里收了一些日出和日落的图片。大家看到,当桔红色的光焰把天空照亮,另外又浓墨重彩,把大地涂成金色的时候,那么你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欢乐,它给人一种欢乐、辉煌,甚至有几分庄严的感觉,使你体会到一种大自然或者宇宙的这种永恒的美丽。 这就是我们的太阳,它以稳定的光热来孕育着地球上的万物,包括智慧生命,我们人类本身。但是太阳它如果在地球大气外的话,那么你会看到每平方厘米、每分钟,大概能够接受到太阳的能量是1.97卡,那么会使1.97克的水升高一度的温度,那么这个被称为太阳常数。大家知道太阳常数在世纪时标内,变化小于百分之一,只有千分之一和二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地球上能够有生命繁衍。那么人类得以发展的原因,因为太阳确实以自己稳定的光热来孕育了我们的地球、孕育我们太阳系,包括这里智慧的生命。但是太阳有的时候也会有暴怒的时候,这个时候太阳会以激烈的活动,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空间环境。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

的就是太阳风暴,也就是说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这里看到的是太阳上观测的一个真实情景,但是后面的太阳风暴却是模拟的图景,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太阳上局部区域发生剧烈的这种太阳活动现象,或者日冕物质抛射的形式,把大团的带着磁场的等离子体,抛向行星际空间,那么它大概花三天左右的时间来到达地球,撞击地球的磁层,这样在地球的两极,出现高能粒子辐射,那么接着影响了我们整个地球的环境,这种情况就叫做太阳风暴。大家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到、开始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我们的地球,或者我们人类是生活在太阳这颗普通恒星扩展的大气内。这边是大家看到的太阳,太阳不停地通过太阳风,把磁化等离子体输入到行星际空间。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是地球,那么地球的磁层会响应这种太阳输出的变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就是我们意义上的太阳风暴,或者太阳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我今天要讲的大致包括太阳和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周、太阳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太阳研究中的科学机遇,还有中国

《太阳与人类》教学设计

《太阳与人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从客观上讲,太阳对人类的影响很多,从提供光明到提供热量,从间接制造燃料能源到创造提供非燃料能源的条件,从影响人类的无线电通讯到影响人类的生老病死……随着科学的进步,太阳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并掌握和利用。 讨论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首先可以从教材上的图片开始。教材上的这幅图片涉及了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各方面的能源使用情况。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的使用。从交通方面来说,汽车的行驶,飞机的飞行,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离不开对石油的依赖。而石油形成与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储存起来,为人类和各种动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实质上是地质历史时代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图片中人们正在使用电脑在工作,这只是人们使用电能的影子。由此可以拓展开引导学生说一说人们使用电能的情况。电能的来源主要是火电(煤)、水电,火电需要的煤和水电需要的水流也与太阳有关。还有核电,而核电只是电能供给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其次还有风力发电,图片上有风力发电的风车。其实风力发电需要的风,风的形成也是与太阳有着密切联系。风就是水平运动的空气,空气产生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再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应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 图片的右下角有一个做小吃的师傅,旁边就有一个煤气罐,煤气生火才可以做出美味好吃的小吃。看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归根结底都与太阳关系密切。 图片的左下角,花儿在竞相开放,小猪正在吃食。这里代表着植物的花和代

太阳与人类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太阳与人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二、教学准备 1.投影仪、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烧瓶、酒精灯、方座支架、玻璃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等模拟水循环实验的器材。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1.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提问: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3.学生汇报,并阐明其依据,教师将那些有依据的现象简要板书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将大家汇报的成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下面的空白处。 5.提问: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6.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从光和热这两种形式反映太阳对人类的影响进行总结。 (二)认识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1.提问: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是怎样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后,教师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同学的阐述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能量转换是太阳与人类活动联系的重要方面。

3.谈话:我们已经弄清了太阳与动植物、水和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些事物或现象与能源矿产、与电能、与人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指导学生归纳太阳与人类活动复杂的联系,并指导大家把这种联系填写在教材第37页的方框里。 6.教师简要讲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 第二课时 (一)认识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 3.教师从能源矿产的形成、流水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深层次的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没有太阳人类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7页下面的空白处。 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 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各种能量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实证研究 1.谈话: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过程吗 2.学生思考并提出各自开展模拟实验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想法。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在思考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积极肯定。 3.提问:如果这节课以水为例来做相关的模拟实验,这个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实验的模拟现象应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后,教师介绍实验模拟的方法: (1)在烧瓶里装三分之一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朝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待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4)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满小水滴,由小水滴又形成大水滴,从玻璃杯口一滴

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与人类第二课时

xx 与人类第二课时 一、认识xx 对人类的重要性。 1.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 2.学生汇报各自观点,教师适时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完善和统一认识。 3.教师从能源矿产的形成、流水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深层次的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推测,即进行三层或三层以上关系的推测,推测没有太阳人类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 4.学生推测,并将推测表达记录在教材第37 页下面的空白处。 5.在学生自行推测记录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统一认识。 6.教师小结,将观点落脚到让学生认识到,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各种能量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进行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实证研究1.谈话:你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过程吗? 2.学生思考并提出各自开展模拟实验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形式的想法。 教师就学生的发言在思考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给予积极肯定。 3.提问:如果这节课以水为例来做相关的模拟实验,这个模拟实验该怎样做?实验的模拟现象应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各自想法后,教师介绍实验模拟的方法: (1)在烧瓶里装三分之一的水,用带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朝下,正对玻璃弯管出口;(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待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

气”;(4)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满小水滴,由小水滴又形成大水滴,从玻璃杯口一滴滴地滴下来。从而说明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积聚成大水滴时就下落,形成“雨”。 5.学生分组实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6.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其在实验中的发现及思考。 7.教师总结水循环到底有什么意义,指出水循环不仅为人类带来电能,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能食用的淡水和生产用水;陆地上有了水,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给了我们吃的、用的;水循环形成的江河给我们提供了水力资源和航运之便,水循环能改善气候??…当然,如果这一切缺少了太阳,其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糟糕。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11太阳与人类-导学案-鄂教版

太阳与人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难点:从能量转换角度分析太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准备】 1.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烧瓶、酒精灯、方座支架、玻璃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弯管等模拟水循环实验的器材等。 【学习过程】 (一)收集并整理有关太阳对人类影响的事实。 1.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问: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大家的成果记录在教材下面的空白处。 4.提问: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识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1.提问:太阳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话:我们已经弄清了太阳与动植物、水和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些事物或现象与能源矿产、与电能、与人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太阳和生活

太阳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2、难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对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小狗在活动。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

和小狗在休息。) 活动二: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预设: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活动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 1、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 2、说一说太阳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鸽子在飞;鸡妈妈领着小鸡在寻找食物;小鸟在树上活动;治疗在树上唱歌;太阳花、芍药花开放晚香玉、昙花闭合等……) 3、夜晚,月亮出来了,猫头鹰出来活动了;太阳花、芍药花闭合,晚香玉、昙花开放。 4、那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吧! (引导学生,太阳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 三、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五、拓展: 1、关于太阳,你还想研究什么? 2、制定作息时间表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太阳与我们 ∣大象版

3.1太阳与我们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材围绕“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吗?”这一问题,设计了这样几个观察和体验活动:太阳下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地面和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塑料袋中的水,这些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以及简单的工具,观察到了向阳处和背阴处是不同的,从而建构太阳能够发光发热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人们这样做与太阳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形成“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活动和观察讨论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2)利用多种感官及简单的工具,增强搜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每小组两顶太阳帽,两个塑料袋,水,秒表。 (2)活动场地:在室外,选择有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方。 【教学过程】 (1)谜语激趣,聚焦问题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ppt展示):早晨跳出东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们躲着它,冬天人人都喜欢。你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吗? 生:太阳! 师:非常正确,谜底就是太阳。你都知道哪些关于太阳的知识呢? 生:太阳能够发光。 生:太阳还能发热。 (学生还可能会说出来其他的有关太阳的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太阳的光,说明太阳能够发光。老师还有一个疑问(ppt展示):太阳真的能够发热吗?怎样证明太阳能发热呢? 生思考后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ppt展示课题:太阳与我们),刚才同学们说出了

一些方法,老师给大家做一下补充和总结,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证明太阳是否发热(ppt展示):1.在太阳下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对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2.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面,对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3.同时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的两个塑料袋中的水,过一段时间,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此时,外面的阳光非常灿烂,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到室外,开始我们的实验吧! (2)亲身体验,寻找证据 带领学生有序走到室外一处既有向阳处又有背阴处的开阔地方。 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黑色塑料袋),同学们,这两个塑料袋中装有一样多的水,我们把这两个塑料袋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10分钟后我们再来观察。 把两个塑料袋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用秒表计时。 师:每组两顶太阳帽,大家都站在阳光下,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戴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注意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分组活动开始。 活动结束,组织同学们排好队,来到向阳和背阴交界处,开始下一个活动。 师:请每个同学都用手摸一摸向阳处的地面和背阴处的地面,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排队有序用手感觉。 活动结束,组织同学们排好队,来到放塑料袋的地方。 师:(出示秒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分钟,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两个塑料袋里的水有什么不同。 生排队有序用手感觉。 活动结束,带领同学们回到教室。 (3)总结拓展加深印象 师:说一说你在刚才的活动中都有什么发现。 生:不戴帽子很热,戴上帽子后不是那么晒了。 生:向阳的地面热乎乎的,背阴的地面不那么热。 生:向阳的塑料袋里面的水比背阴的塑料袋里的水温一点。 师:通过这些活动,能证明太阳能够发热吗? 生:能! 师:我们刚才做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你站在阳光下体验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太阳与人类 鄂教版

《太阳与人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经历了探索和认识太阳与生物、太阳与物质变化关系及影响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把目光关注到太阳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关系上来。在前面两课的活动中,我们已经对太阳是如何作用于地球上生命活动、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物质变化有所了解。如果说,前面指导学生间接认识的是太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那么,这节课则是引导大家直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与人类活动、生存、发展的关系。 2.知道太阳能对人类的作用,并体会到人类开发新能源的重要。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重点: 认识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从能量转换角度分析太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教师:教学用课件,小视频;太阳对人类影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太阳的基本情况? 2.生活中,人们会利用太阳做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一说。 谈话: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动植物、地球上的物质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地球上的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探究太阳究竟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画,找一找图中的生活画面,议一议与太阳有关系吗? 2.学生观察后汇报。 3.师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与太阳有关的生活中的画面,我看太阳主要对以下几四种物质产生影响,分别植物、动物、水和风。今天我们班就成立六三科学研究所,每个同学都是小小研究员,每组可以选择一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可以查资料、看课文,还可以问老师,同时,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相关资料,需要时可以上来索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研究出结果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现在开始! 三、交流探究成果 1.学生充分交流后。师:现在请同学们将各组的研究成果在全班交流! 1/6 2.你们能归纳出太阳对人类有哪些的影响吗? 3.继续探究: ①提问:既然太阳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那么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实现的?

太阳影响了人类人格的表里

太阳影响了人类人格的表里,就像是在太阳光之下,除了我们看到的实体,同时也有一个影子;而太阳星座就是一个给他人看到的实体,上升星座便是那个影子。但这个实体的形成,却是因为月亮星座。 月亮星座不会影响外在人格的表现,却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如果说太阳代表真正的自我,而月亮所象徵的就是围绕着自我的感情与意识。相对于太阳的火热,月亮较属阴柔面,它强烈影响到一个人的潜在特质,在内心深处一直忽略,却时时左右着所有的行为,及一些无法言喻、又切实存在的特性。 月亮星座虽存在于潜意识,但它有一段时期会表现在外,那就是幼年及小学阶段。有点像是触角的作用,这种人生的触角,在幼年及少年阶段伸出来感觉生命,并且毫不隐藏;当对生命有所回应之后,便收藏起来不再为他人目睹。若是在感知的过程中遭遇到伤害,那人格将会受到影响,而伤害则可以从太阳与月亮的角度,以及上升星座和月亮的角度中探知。当然其它各星曜也有其对月亮的影响力,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只有太阳及上升星座。 月亮亦主宰个人与母亲的关系。母亲是最初照顾我们的人,婴儿与母亲间的关系,直接会影响到日后个人与情人交往的模式。对女性而言,月亮是当她成为妻子时,所将扮演的角色,会看到母亲对她的影响。月亮星座对男性而言,尤其重要。月亮代表母亲的特质、心目中理想太太的模样;也会影响所接触的女性关系,决定他们的性格倾向,和对个人一生的影响。 月亮位置的富于变化,影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者对新奇事物的接受程度。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否受人欢迎、受人赞赏,对外在事物的直觉力;再加上男性的一生中和周遭女生相处的情况,全部都是受月亮星座所支配的。 从月亮星座,可以一个人的家庭生活方式,与感情模式,了解了月亮星座,也就掌握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太阳的香气》资料:太阳与人类(精品)

太阳与人类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我们这些以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为家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了,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系里它是“王者”,几乎主宰了太阳系里的一切。然而在整个宇宙中它是那样的不起眼,整个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约有1000亿个,而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200亿颗或更多,太阳不过是其中十分普通的一员。同在银河系的牵牛星与织女星都比太阳大很多。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不断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太阳也不例外,开始是把它作为神来崇拜,(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以后认为天圆地方,再后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圆球,但长时期中认为是宇宙的中心(从公元前到托勒密都主张地心说),直到16世纪哥白尼才创立了日心说,包括布鲁诺、伽里略都因此而受到教廷的残酷迫害。当然以后证明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等的贡献是伟大的,根本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曾说:“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我们的太阳系,除太阳而外,有九颗行星(这些行星周围有几十颗卫星)、有无数的小行星还有相当数量的彗星,太阳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8%以上(太阳的主要常数见附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1.5亿千米,它的半径约696,000,千米,是地球的100多倍,表面温度约6000K,中心温度大于15,000,000K。太阳的构造,大体上是(从里到外)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它的光球。 事物总是发展的变化的,有始也有终。据研究,太阳形成于50亿年前,它的寿命还有50亿年(是指主序星阶段的结束)现在处于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宇宙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其演变历程也有所不同,像太阳这样中等个头的恒星,现在属于黄矮星,几十亿年后将成为一颗红巨星,最终成为白矮星乃至“熄灭”,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应该是与太阳同呼吸共命运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主要是氢聚变为氦,发出巨大的能量。以它的光芒照射着我们的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所感受到的太阳的存在,是它的辐射。太阳

人类认识太阳的过程

人类认识太阳的过程 ●1858年,从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转动,发现太阳不是固体般自旋,而是象流体那样 在作“较差自旋” (英国卡林顿)。 ●1858年,发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纬度分布的周期变化(德国斯波勒尔,英国卡林 顿)。 ●1863—1864年,由恒星和星云的光谱分析,研究它们的化学组成,进而证实天体在 化学上的同一性(意大利赛奇,英国哈金斯)。 ●1868年,发现太阳的中层大气——色球层,并发现太阳上的氦元素,以后也在地球 上发现氦(英国洛基尔)。 ●1869年,刊布太阳光谱里一千条谱线的波长,并用新单位埃表示(瑞典埃格斯特 朗)。 ●1871年,由太阳东西两边光谱线的位移,测定太阳的自转的速度(德国沃格耳)。 ●1879年,应用黑体的辐射与温度间的经验公式,求得太阳表面温度为摄氏六千度(奥 地利斯忒藩)。 ●1881年,应用电阻测热辐射计精确测定在地表热辐射的太阳常数值,开始了太阳辐 射的研究(美国兰格莱)。 ●1891年,发明太阳分光照相仪,并获得太阳光谱图(美国赫耳,法国德朗达尔)。 ●1912年,发现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关系,为测定遥远天体的距离提供有效方法 (美国莱维脱)。 ●1916年,发明求恒星距离的分光视差法(美国华·亚当斯,德国科耳许特)。 ●1919年,首次利用日全食观测验证太阳引力场使星光偏折的效应(英国爱丁顿领 导日全食观察队)。 ●1938年,提出太阳和恒星上氢是核燃料,碳是催化剂,氦是灰烬的热核反应的主要 机制,用以阐明它们的能源(美籍德国人贝蒂,美国克里齐菲尔德,德国冯·韦茨萨克)。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这个实验证明,光顺着地球运动和逆着地球运动的速度是完全一样的 ●普朗克公式M bλ(T)=2πh(c^2)(λ^-5)*1/[e^(hc/λkT)-1] ●h=6.63×10^-34称为普朗克常数它是量子论中最基本的常数。 两条假设: ●(1)黑体是由带电谐振子组成(即把组成空腔壁的分子、原子的振动看做线性谐振 子).这些谐振子辐射电磁波,并和周围的电磁场交换能量。 ●(2)这些谐振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些分立值,这些分立值是最小能 量ε的整数倍,即ε,2ε,3ε,…,nε,… n为正整数,而且假设频率为ν的谐振子的最小能量为ε=hν称为能量子,h称为普朗克常数。 恒星的最后结局除太阳外的其他恒星,依据它们质量的不同,以不同的途径走向 死亡:质量小于1.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最终都将成为白矮星,并逐渐暗淡到看不见;质量大于1.4倍太阳而小于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最终成为强力的超新星爆发(Ⅰ型),爆发后,原来的超巨星完全解体,只剩下一个致密的核心——中子星;质量大于3倍太阳质量的晚期核心,经过更猛烈的强力超新星爆发(Ⅱ型),最终将变为黑洞

太阳黑子的活动和人类健康有关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4题。(11分) ①1978年12月,英国赫赫有名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资料,它揭示了这样一条乍看起来令人觉得荒唐的规律:地球上流行性感冒的大流行年,大都是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事实是:自从有完整的太阳黑子活动记录的1700年开始,近300年间,人类一共遭受过12次遍及全世界的流行性感冒大蔓延,而在这12次大瘟疫中,除了1889年的1次以外,其余11次无不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②流行性感冒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就以1918年席卷世界的那场“西班牙流感”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死亡人数多达4000万。当时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是流感病毒也参与了对人类的屠杀。据美国公布,死于流感的美军总数,大约相当于该国参加战争阵亡人数的4/5。 ③不久前,又有科学家们注意到了太阳黑子杀人的另一条线索。前一时期已经发现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有一条周期性的变化曲线。而现在发现这条曲线的变化周期正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合拍的,并且皮肤癌发病率的高峰往往是出现在黑子高峰以后的第二年。皮肤癌是癌症中比较常发的一种,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是很厉害的。 ④为什么太阳黑子的活动和地球上人类的流行性感冒、皮肤癌会有这样紧密的关联呢? ⑤通过长期的科学观察,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每当太阳中出现黑子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一定会有耀斑。耀斑是比太阳原来的表面还要更亮的斑点,随着它的出现,太阳就会发出强大的紫外线、X射线和其他的粒子流。这些电磁射线8分钟就到达了地球。 ⑥证明这种高能射线到达地球的证据很多,最明显的有两个:一是在地球南北极的上空霎时出现的蔚为壮观的极光;二是地球上所有无线电通讯发生了暂时的干扰、削弱,甚至中断。但是,对我们影响更大、而谁也察觉不到的,则是阳光中高能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骤然增加。 ⑦于是,不久前有人作出这样的解释: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的变异,发生突变性遗传,从而产生一种感染力极强而人体对它没有免疫力的亚型流感病毒。这种亚型病毒发生以后,如通过动物、人等媒介体会更迅速地蔓延,以致酿成来势凶猛的流行性感冒。 ⑧高能紫外线还是诱发人类皮肤癌的重要因素。据报告,阳光中每增加20%的紫外线强度,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50%。据最近的研究报道,这种诱发性皮肤癌有2年的潜伏期。 ⑩太阳黑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注意。 11.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第②段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简要分析“流行性感冒”形成的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太阳黑子的活动和人类健康有关。12.不能去掉,因为大约只是表估计,如果去掉就变为确切的了,这样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提示:此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理由,把理由说充分。解题思路是假设删去这个词语,看表

人类史上第一大争论可以说是地球与太阳谁围绕谁转!

杜群军:科学解读人类史上两大争论

科学解读人类史上两大争论

杜群军

科学认识自然往往是逐步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常常是一些错误猜测引发正确观点出现。这是科学发展本质规律。

何为科学观点?简单地说,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对某一自然现象认知观点,包括未被证实的假学和被证实的学说。原创性科学观点必须能自圆其说,并能回答质疑。不能自圆其说和不能回答质疑,其观点属于假说。被科学否定的——哲学上称被证伪,我们称之为假说不成立。

人类史上第一大争论可以说是地球与太阳谁围绕谁转!

人类关于地球、太阳、宇宙认识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认识、逻辑解释,即肉眼看到太阳很小、东升西落就说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是宇宙中心,地球是平的、静止不动的,即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点。第二阶段是初步科学认识——证伪与证实,哥白尼用肉眼观察数十年天文——在房屋顶开“开窗”(缝隙)观察星象位置,并记录,然后计算得出结论:地球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是宇宙中心。第三阶段深入思考比较和科学工具进步——证实,我们看到星星的大小与距地球远近有关,小并不意味本身小,有可能离我们特别遥远!科学家伽利略发明“千里眼”望远镜后证实布鲁诺观点。

亚里士多德:地球是静止的、是宇宙的中心

古代人看到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下西方降落,就说太阳围绕地球转。

在古代欧洲,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之一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

哥白尼: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是宇宙中心

哥白尼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23岁到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熟悉了2000年前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 ,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