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定理
经济学欧拉定理

经济学欧拉定理经济学欧拉定理是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定理,它是指对于一个生产函数,其在规模不变时,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对生产的边际贡献是相等的。
具体来说,假设生产函数为Y=F(K,L),其中K为资本,L为劳动力,Y为产出,F为生产函数,规模不变指生产函数在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且生产要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则经济学欧拉定理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MP_L/MP_K=w/r其中,MP_L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出,MP_K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出,w表示工资,r表示利润率。
换言之,上述公式表明,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力或资本,对应的边际贡献相等。
例如,如果增加一单位的劳动力所产生的收益(即边际产出)为x,则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所产生的边际产出也为x,即两者边际产出相等。
这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在产出贡献方面是等价的。
经济学欧拉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基础定理,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一、生产要素的均衡配比。
根据生产函数的规模不变性,我们可以得到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贡献相等的特点,从而使企业在进行生产投入时,不仅要注意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还要注意资本和劳动力的均衡配比,才能产生最大的生产边际贡献。
二、决定利润分配比例。
利润分配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使用率,因此根据经济学欧拉定理可以得到,如果资本的边际产出比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高,则资本的使用率将会更高,从而资本将会获得更高的利润分配比例。
三、制定最优的生产投入决策。
对于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的匹配方式是制定最优的投入决策的基础。
根据经济学欧拉定理可以得到,企业在决定投入资本和劳动力时,应该根据规模不变生产函数的边际产出,确定这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才能实现最大利润。
综上所述,经济学欧拉定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基础定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企业的生产决策,并制定更优的生产投入策略。
数论欧拉定理

数论欧拉定理
数论欧拉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模幂运算的一些特性。
具体地说,欧拉定理说明,如果a和n是互质的正整数,则a的欧拉函数值φ(n)满足以下公式:
a^φ(n) ≡ 1 (mod n)
其中,φ(n)表示小于n且与n互质的正整数的个数(也就是欧
拉函数)。
这个公式可以被看作是模幂运算的一个特殊情况,因为它告诉我们,如果a和n是互质的,则a的φ(n)次幂与1模n同余。
这个定
理在密码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RSA加密算法就是基于欧拉定理的。
欧拉定理的证明是基于费马小定理的推广,而费马小定理是用于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一个重要工具。
欧拉定理的证明比费马小定理的证明要复杂一些,但它也是一个非常优美的证明,涉及到群论和数学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总之,数论欧拉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 1 -。
欧拉的定理

欧拉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是关于同余的性质,也称为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
复数中的欧拉定理也称为欧拉公式,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
具体来说,对于任何自然数n和实数x,有φ(n)=n(1−1/2+1/3−1/4+1/5−...+(-1)^(r)(r+1)/r),其中φ(n)表示欧拉函数,即小于n且与n互质的正整数的个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φ(n)的值。
此外,在平面几何中,欧拉定理表述的是给定一个简单多边形的顶点数和边数时,其内部点的数目等于边数和顶点数之差加二再除以二。
这个定理可以用于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
此外,还有多面体欧拉定理,它表述的是在任意一个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和面数之间存在一个恒定的关系,即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
这个定理可以用于计算多面体的各种性质,如外角和、内角和等。
在组合数学中,欧拉定理可以用于求解一些组合问题,例如计算组合数的性质和公式。
在图论中,欧拉定理可以用于求解图的边数和顶点数之间的恒定关系。
此外,欧拉定理还可以用于求解一些物理问题,例如弹性力学和流体动力学中的问题。
在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可以用于求解一些最优化的数学问题,例如最优价格设置和资源分配等问题。
此外,欧拉定理还有一些有趣的延申和推广。
例如,在复数域中,欧拉定理可以推广为欧拉公式,即e^(ix) = cos(x) + i*sin(x),其中i是虚数单位。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一些复数问题,例如求解复数函数的积分和微分等。
另外,欧拉定理还可以推广到一些更复杂的数学结构和物理现象中,例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中的时空结构。
在这些领域中,欧拉定理的一些性质和结论可以用于描述和解释一些非常抽象和复杂的现象和规律。
总之,欧拉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定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有很多有趣的延申和推广。
无论是在数学还是物理等领域中,欧拉定理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一些复杂的问题和探索一些抽象的规律。
欧拉公式的几种形式

欧拉公式的几种形式复变函数中,e^(ix)=(cos x+isin x)称为欧拉公式,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
拓扑学中,在任何一个规则球面地图上,用 R记区域个数,V记顶点个数,E记边界个数,则 R+ V- E= 2,这就是欧拉定理,它于一六四零年由 Descartes首先给出证明,后来Euler(欧拉 )于一七五二年又独立地给出证明,我们称其为欧拉定理,在国外也有人称其为Descartes定理。
欧拉公式的三种形式为:分式、复变函数论、三角形。
1、分式里的欧拉公式:a^r/(a-b)(a-c)+b^r/(b-c)(b-a)+c^r/(c-a)(c-b),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当r=2时值为1,当r=3时值为a+b+c。
2、复变函数论里的欧拉公式:e^ix=cosx+isinx,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
它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将公式里的x换成-x,得到:e^-ix=cosx-isinx,然后采用两式相加减的方法得到:sinx=(e^ix-e^-ix)/(2i),cosx=(e^ix+e^-ix)/2。
这两个也叫做欧拉公式。
将e^ix=cosx+isinx中的x取作∏就得到:e^i∏+1=0。
这个恒等式也叫做欧拉公式,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学联系到了一起:两个超越数: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两个单位:虚数单位i和自然数的单位1,以及数学里常见的0。
数学家们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我们只能看它而不能理解它。
3、三角形中的欧拉公式: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d^2=R^2-2Rr。
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

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欧拉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与平面图中的顶点、边和面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关。
欧拉定理可以描述为:对于任何一个连通的,没有边重叠的简单平面图,该图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满足一个简单的关系式:顶点数加上面数等于边数加二。
我们知道,平面图是由顶点、边和面组成的,这里的平面图指的是能够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不会有边重叠的图形。
顶点是图形的交点,边是连接顶点的线段,面是由边界线所围成的区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考虑一个正方形,它有4个顶点,4条边和一个面。
根据欧拉定理,顶点数加上面数等于边数加二,即4+1=4+2,等式成立。
这个例子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更复杂的图形,欧拉定理依然成立。
接下来,我们来证明欧拉定理。
首先,我们考虑一个连通的简单平面图。
在这个图中,每一条边都是连接两个顶点的,而且没有两条边会在同一个顶点相交或重叠。
这是因为,如果有两条边在同一个点相交,那么这两条边将构成一个封闭的圈,违背了平面图的定义。
另外,平面图中每个面都是由边界线所围成的,面不会有交叉或重叠。
在这个连通的简单平面图中,我们可以使用归纳法来证明欧拉定理。
当图形中只有一个面时,顶点数加上面数等于边数加二的等式成立。
假设对于具有k个面的连通简单平面图,等式也成立。
现在我们考虑一个具有k+1个面的连通简单平面图G。
假设我们找到了一个面,它的边界线是一条最短的环。
我们将这个面划分为两个面,通过从这个环中选择一条边来划分。
此时,原来的图形G将被分割为两个图形G1和G2,分别具有m个面和n个面(其中m+n=k)。
根据归纳假设,对于G1和G2,等式顶点数加上面数等于边数加二成立。
现在,我们来分析划分后的图形G1和G2之间的边界线。
当我们划分一个面时,边界线就会增加一条边。
所以,在图形G1和G2中,边的总数是原来图形G的边数加一。
假设G1的顶点数为p1,G2的顶点数为p2,那么原来图形G的顶点数就是p1+p2-2(因为划分一个面会增加一个顶点)。
数论 欧拉定理

数论欧拉定理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
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在西方经济学中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
欧拉定理指出: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品。
该定理又叫做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还被称为产品分配净尽定理。
如上所述,要素的价格是由于要素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和消费者都被动地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
定理推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即:p*mpl=w (1)p*mpk=r (2)由式1和2只须:mpl=w/p (3)mpk=r/p(4p为产品的价格,w/p和r/p分别表示了劳动和资本的实际报酬。
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单位劳动、单位资本的实际报酬分别等于劳动、资本的边际产量。
假定整个社会的劳动总量和资本总量为l和k,而社会总产品为q,由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品,得:q=l*mpl+k*mpk(5)式5称为欧拉分配定理。
它是由于该定理的证明使用了数学上的欧拉定理而得名。
定理证明假设生产函数为:q=f(l.k)(即q为齐次生产函数),定义人均资本k=k/l方法1:根据齐次生产函数中相同类型的生产函数展开分类探讨(1)线性齐次生产函数n=1,规模报酬维持不变,因此存有:q/l=f(l/l,k/l)=f(1,k)=g(k)k为人均资本,q/l为人均产量,人均产量就是人均资本k的函数。
让q对l和k求偏导数,有:由上面两式,即可得欧拉分配定理:(2)非线性齐次生产函数1.当n〉1时,规模报酬递减,如果按照边际生产力分配,则产品比较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即为:2.当n\uc1时,规模报酬递减,如果按边际生产力进行分配,则产品在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之后还有剩余,即:方法2:设立一个通常的齐次生产函数q=f(l,k)为n齐次(即n任一的齐次生产函数,既可以就是线性的,也可以就是非线性的),则存有:q=l *g(k)将该函数对k,对l谋略偏导数,得:综合上述两式,有:当n=1时,规模报酬维持不变,该式即为欧拉分配定理当n〉1时,规模报酬递增,故有:当n\uc1时,规模报酬递增,故存有:实例在技术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属一次齐次函数的一个关键性质,它就是说道一次齐次函数的数值都可以则表示为各自变量和因变量对适当自变量一阶偏导的乘积之和。
欧拉定理

在数学及许多分支中都可以见到很多以欧拉命名的常数、公式和定理。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
欧拉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
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
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多面体欧拉定理(在一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即V-E+F=2)。
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
另有欧拉公式。
欧拉定理指出: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品。
该定理又叫做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还被称为产品分配净尽定理。
如上所述,要素的价格是由于要素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和消费者都被动地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
定理内容在数论中,欧拉定理(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
欧拉定理表明,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素,(a,n) = 1,则a^φ(n) ≡ 1 (mod n)相关。
费马小定理:a是不能被质数p整除的正整数,则有a^(p-1) ≡ 1 (mod p)证明这个定理非常简单,由于p是质数,所以有φ(p) = p-1,代入欧拉定理即可证明。
推论:对于任意正整数a,有a^p ≡ a (mod p),因为a能被p整除时结论显然成立。
折叠应用首先看一个基本的例子。
令a= 3,n =5,这两个数是互素的。
比5小的正整数中与5互素的数有1、2、3和4,所以φ(5)=4(详情见[欧拉函数])。
计算:a^{φ(n)} = 3^4=81,而81= 80 + 1 Ξ 1 (mod 5)。
与定理结果相符。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简化幂的模运算。
比如计算7^{222}的个位数,实际是求7^{222}被10除的余数。
欧拉定理

欧拉定理在数学和许多分支中可以看到以欧拉命名的许多常数,公式和定理。
在数论中,Euler定理(也称为Fermat Euler定理或Euler 函数定理)是关于同余的性质。
欧拉定理以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的名字命名,被认为是数学界最精彩的定理之一。
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
此外,在平面几何中有欧拉定理,在多面体上有欧拉定理(在凸多面体中,顶点数-边数+面数= 2,即V-E + F = 2)。
在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也称为产出分配的净耗竭定理,这意味着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规模收益长期保持不变,则所有产品都足以分配给每个产品因子。
还有欧拉公式。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
欧拉定理表明,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质,则:证明将1~n中与n互质的数按顺序排布:x1,x2……xφ(n) (显然,共有φ(n)个数)我们考虑这么一些数:m1=a*x1;m2=a*x2;m3=a*x3……mφ(n)=a*xφ(n)1)这些数中的任意两个都不模n同余,因为如果有mS≡mR (mod n) (这里假定mS更大一些),就有:mS-mR=a(xS-xR)=qn,即n能整除a(xS-xR)。
但是a与n互质,a 与n的最大公因子是1,而xS-xR<n,因而左式不可能被n整除。
也就是说这些数中的任意两个都不模n同余,φ(n)个数有φ(n)种余数。
2)这些数除n的余数都与n互质,因为如果余数与n有公因子r,那么a*xi=pn+qr=r(……),a*xi与n不互质,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a*xi=pn+qr=r(……),说明a*xi含有因子r,又因为前面假设n 含有因子r,所以a*xi和n含有公因子r,因此a*xi与n不互质)那么这些数除n的余数,都在x1,x2,x3……xφ(n)中,因为这是1~n中与n互质的所有数,而余数又小于n.由1)和2)可知,数m1,m2,m3……mφ(n)(如果将其次序重新排列)必须相应地同余于x1,x2,x3……xφ(n).故得出:m1*m2*m3……mφ(n)≡x1*x2*x3……xφ(n) (mod n)或者说a^[φ(n)]*(x1*x2*x3......xφ(n))≡x1*x2*x3......xφ(n)(mod n) 或者为了方便:K{a^[φ(n)]-1}≡0 ( mod n ) 这里K=x1*x2*x3 (x)φ(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及许多分支中都可以见到很多以欧拉命名的常数、公式和定理。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
欧拉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
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
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多面体欧拉定理(在一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
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
另有欧拉公式。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
欧拉定理表明,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质,则:
几何定理:
1)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则d^2=R^2-2Rr.
2)三角形ABC的垂心H,九点圆圆心V,重心G,外心O共线,称为欧拉线
欧拉定理证明:
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则d^2=R^2-2Rr.
证明O、I分别为⊿ABC的外心与内心. 连AI并延长交⊙O于点D,由AI平分ETH;BAC,故D为弧BC的中点. 连DO并延长交⊙O于E,则DE为与BC垂直的⊙O的直径. 由圆幂定理知,R2-d2=(R+d)(R-d)=IA·ID.(作直线OI与⊙O交于两点,即可用证明) 但DB=DI(可连BI,证明ETH;DBI=ETH;DIB得), 故只需证2Rr=IA·DB,即2R∶DB=IA∶r 即可. 而这个比例式可由⊿AFI∽⊿EBD证得.故得R^2-d^2=2Rr,即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