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上课用课件

合集下载

踏莎行-秦观优秀课件

踏莎行-秦观优秀课件

他的作品被后人誉为“情真、 景真、意真”,是宋词婉约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
秦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直被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北 宋词坛的杰出代表之一。
02 踏莎行解析
词牌介绍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惜 余春慢”“踏云行”“小楼连苑”“蝶 恋花”“霉雨蝉烟”“满园春”“庭院 深深”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
人生无常
01
秦观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主题思想,提醒
人们珍惜当下,把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
离别之情02Fra bibliotek词中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
使读者产生共鸣。
家国情怀
03
通过对国家前途和百姓命运的关注,秦观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
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体现了文人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或七年(1171),词人当时在宣城任上。
主题思想
此词通过描绘七夕之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艺术手法
词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银汉迢迢”、“金风玉露”、“柔情似水”、“佳 期如梦”,以及“忍顾鹊桥归路”等,将七夕之夜的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
秦观早年在政治上倾向于旧党, 后来因新党的上台而受到排挤,
最终被贬谪到遥远的郴州。
秦观文学成就
秦观的词作以婉约柔 美见称,被誉为“情 韵兼胜”的词人。
秦观的词作在当时和 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被广泛传唱。
他的词作多写离别、 相思、伤春等情感,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秦观的影响与评价
秦观是北宋词坛的重要代表之 一,他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踏莎行·郴州旅舍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踏莎行·郴州旅舍

古诗文系列:踏莎行·郴州旅舍
赏析:
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 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 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 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 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因此, “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 意、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古诗文系列:踏莎行·郴州旅舍
注释: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 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 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 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 潇湘。
古诗文系列:踏莎行·郴州旅舍
背景: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 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当时作 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 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 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
古诗文系列:踏莎行·郴州旅舍
简析:
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 思的意象。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 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 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 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可堪”者,岂堪也,词人这重重凄 厉的气围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过片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 数”。
古诗文系列:踏莎行·郴州旅舍
赏析:
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 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 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王静安先生吟诵 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 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 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 字,以为重累。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 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

秦观《踏莎行·》ppt课件

秦观《踏莎行·》ppt课件

;.
17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但实际上, 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 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
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 事业,怎知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 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
•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 泉。
•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 间;
•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 边。
;.
30
抒情
贬谪之后愁苦、 孤独以及不满
;.
20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流向了潇湘,本是自然现象, 而词人却说“幸自绕郴山”,这是他的主观愿望,就像词人自己,他本希望仕途顺利,实 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现实却是自己被贬郴州,理想迷失。 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 平发出这样的诘问。
• 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 • 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 • 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
12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 郴江啊,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 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
;.
13
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从哪里可以品味出这样的情感?
;.
14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踏莎行·郴州旅舍 ppt课件

踏莎行·郴州旅舍  ppt课件
“桃源”句则更直接表现出作者无处寻觅理 想境地的失望、怅惘。
ppt课件
9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 寻处。
“失”、“迷” 二字好在哪里?
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失望 痛苦的心情 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 烘托了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 “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
ppt课件
15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表现 出词人身为贬谪之人,北归无望,反而因 书信触动飘零无依、孤寂伤痛的心情。以 一个“砌”字将内心的痛苦形象化,表现 离恨的沉重坚实和无法消解。
ppt课件
16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句化实为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 作者内心的苦闷凄凉与对自己境遇 的不满情绪。
ppt课件
5
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 月亮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 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 还有:杜鹃的哀啼, 斜阳无声地落去……
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
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
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什么——竟向潇p湘pt课件水流去?
ppt课件
17
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 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 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 寻、闭、寄、传、砌
ppt课件
18
意象的运用
“楼台”,登高望远的场所;“津渡”,指引 道路、使人走出困境的场所;“桃源”,与 世隔绝的理想境界。此句表现了一个屡遭贬 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lhm上课讲义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lhm上课讲义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 郴江啊,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 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
1、“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 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 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
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上阕赏析
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是如 何从正面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的?
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 进一 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 又 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 苦 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 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 无 穷的愁绪,让人弥觉其不可堪也。
4、“断”字作用如何? 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 对前途渺茫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上阕赏析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 悲的现实生活。)
1、选择了哪些意象?作用如何?
通过孤馆、杜鹃、斜阳等意象渲染环境的凄清。
“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是 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一意象暗含了归 乡之情。 “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暮,还有春 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
诗词朗读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 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 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 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诗词赏析
上阕赏析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 • 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

踏莎行-秦观优秀课件ppt课件

踏莎行-秦观优秀课件ppt课件

困苦处境,两相对比,引发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和理
想迷惘的惆怅凄凉。
每来一封信,词人就增加一层愁苦感伤,正是
“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期!”
精选课件
14
请简要分析“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的 用法,并试写出学过的此类用法的诗词。
“砌”有“堆叠”之意。那 一封封书信, 一束束梅花,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 的,无法逾越的“恨”墙, 以至于达到“无 重数”的极限,沉重坚实又无法消解,“砌” 字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极写 远谪之恨。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精选课件
16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幸自”和“为谁”两个词,表现出 那山山水水仿佛都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 感情。
这两句是借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 抒发远望怀乡之思,是作者郁闷心情曲折 委婉的发泄。
精选课件
17
总结
下片以抒情为主,化用典 故,情中带景,写少游谪居生 活中的无限哀愁。词人最终无 法穿越“雾失”“月迷”……
“可堪”二字更写出了作者那种难 以忍受的孤寂凄清的心理感受。
精选课件
12
总结
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 了词人贬谪郴州夜雾凄迷、 月色朦胧的画面 和居所环境 的寂寞凄冷,景中含情,表 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 的情怀。
精选课件
13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 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精选课件
8
“失”,“迷”两字好在哪里?
使动用法,使……失(迷),准确地勾勒出 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说明雾之浓, 月色之迷离,又烘托了作者凄迷、失落的情 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

秦观·踏莎行 上课课件

秦观·踏莎行  上课课件

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 无寻处


楼台:巍峨美好。 被云雾吞噬
津渡:指引道路,走出困境。 如今在朦胧月色中迷失不见。
桃源:一片乐土。 如今再也找不到了
表现了一 个屡遭贬 谪的失意 者的怅惘 之情和对 前途的渺 茫之感。
可堪孤馆 闭春寒
杜鹃声里 斜阳暮
孤馆:点名客舍的寂寞和 客子的孤单。
炼字题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 “砌”字在这里是“堆叠”之 中的含义。 意。 (2)展开联想把该 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或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指出表达作用 以及表达感情
砌成此恨无重数。
炼字题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 “砌”字在这里是“堆叠”之 中的含义。 意。 (2)展开联想把该 因为离别,那一封封书信仿佛 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 景象,或点出该字 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砌成此恨无重数。
问题:
吴世昌《词林新话》认为,此词下片“砌 成此恨无重数”,一“砌”字最见功力。说说 你的理解。
砌成此恨无重数。
炼字题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 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 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或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指出表达作用 以及表达感情
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字少游 ,号淮海居士 。高 邮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 书。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 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 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 黄庭坚、晁(cháo )补之、张耒lěi)。 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 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 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格凄迷幽 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有《鹊桥仙》等。

踏莎行(秦观)PPT课件

踏莎行(秦观)PPT课件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诗词意象,品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赏析炼字,进一步学习诗词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词人的情感,领会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4
写作背景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 争斗激烈,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 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 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处州监酒税, 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 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 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加,他到郴州后 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 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之一。
锁住了孤寂的心灵,却锁不住外界的侵 扰,“闭”写出了孤馆内凝聚的冷寂气氛, 衬托了作者郁闷的心境。
12
杜鹃声里斜阳暮
• 王营国维造评悲价苦这气两氛句词,说思:念“家少乡游词。境后最世凄说婉杜,
鹃至鸟‘是可望堪帝孤的馆魂闭魄春所寒化,杜,鹃在声暮里春斜的阳声暮声’悲,啼则, 仿变佛为是凄在厉说矣“。不”如归去”,似乎对那故国难 以• 以忘少怀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
桃源(注释)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 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是“望断无寻处” 。
“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 得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 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 情。
11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王国维认为“闭”用得好,有何妙处?
“闭”字含义丰富,门虽设但长关,词人 身处“孤馆”不与人来往,想要把引起他无 限愁思的“春寒”“杜鹃声”“斜阳暮”阻 挡在外。
所所感见受到的的是是料日峭 暮春斜寒阳,,“所贬斜所听阳到凄的清暮是 冷”漠杜,鹃,蕴啼词血人含,愁 云惨淡。此情此境,只着能词以人“可因堪孤”寂道而之。担可 堪”者,岂堪也,词心人夜在晚这来重临重凄更厉添的寂氛围 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寞?难耐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
秦观与他的老师-----苏轼同升并黜。 秦观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等职。 北宋新旧党争,不仅苏轼受到波及 和株连,秦观也未能幸免。接二连三的 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秦观被贬谪 郴州时在旅店所作。
写作背景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 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 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 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 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 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 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 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加, 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 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 唱之一。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秦观(1049-1100): 一、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 号淮海居士,高邮 (今属江苏) 人。 二、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 坚、张耒、晁补之共称为“苏门 四学士”。 工诗词。 三、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 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 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 《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 句》。
著名婉约派词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有情芍药含春, 无力蔷薇卧晓枝。 两情若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 •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 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 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①“雾”、“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②“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楼台”——高大,崇高。 象征高远的理想。 “津渡”——是登船上路的码头。象征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实 现人生理想的起点。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③桃源(注释) 比喻心中乐土和理想追求。千古关情, 异代同心,“桃源”是秦观苦苦追寻、 久久探望的理想。
秦观在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一诗 中曾追叙祖先, 自叙为将门之后: “我宗本 江南, 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 不仕但潜 德。” 他年轻时向往杜牧的 “强志盛气” , 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抱负, 希望来日能驰骋疆 场, 为收复失地效力。但是他后天的生活环 境和经历, 特别是中年以后不断升级的政治 迫害促使他愈加淡薄功名, 厌倦官场, 更多 地在风尘中寻求人生的乐趣, 性格也愈趋于 感伤脆弱, 以致于秦观中年之后, 有感于壮 志难酬, 慨然有归隐之意, 因追慕汉代的马 少游, 改本字太虚为少游。
找出诗词意象
意象: 雾、楼台、月、津渡、桃源、 孤馆、春寒、杜鹃、斜阳、 驿、梅花、尺素、郴江、郴 山、潇湘
找出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失、迷、望、寻、闭、 寄、传、砌 表达情感的词语: 孤、此恨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 • 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
④“失”、“迷” 二字好在哪里?
使动用法,使„„失(迷),准确地勾勒 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 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 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
⑤“断”字作用如何? 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 对前途渺茫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楼台”、“津渡”、“桃 源”前后分别缀以“失”、 “迷”、“无”,包涵了一种 迷惘惆怅之情。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 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 遮雾障,无处可寻了。这是作 者意想中的景象, 因为下二句言词人闭居孤馆,那么只有在想象 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从时间上来看,这 三句写的是雾濛濛的月夜,下二句时间又倒退 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三句则 是虚构之景了。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 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 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 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句
浓雾淡月俩朦胧 楼台津渡互迷离 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馆,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鹃哀啼鸣不停, 斜阳无声渐西沉„„
驿站寄来梅花 鱼雁传送书信 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
• 王国维提出: “词之雅郑, 在神不在貌。 永叔、 少游虽作艳语, 终有品格。” ( 《人间词话》 ) • “品格” , 就在于他常常把自己宦途失 意、 屡遭贬谪、 苦闷抑郁的身世之感 寄之于词, 故而使其词作表现出一种很 深的思致, 意蕴更加丰赡, 感情更加深 挚动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又是 一法。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 怎忍受, 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 • 还有,杜鹃的哀啼, • 斜阳无声地落去„„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 这些景色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楼台 孤馆 虚 实 斜阳 因情造景(借景抒情)
津渡
桃源
虚实相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 处”,写得是眼前实景,还是意想之景? 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三试及第
古代文人以孔子思想为正朔, 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 核心。孔子认为读书人应该 “学而优则仕” , 古代文 人秉承此志, 积极入世。“学而优则仕”是所有读书人 的梦想,秦观亦是如此,希望藉由科举而荣登仕途,然 而秦观的科举路途却是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 秦观第一次参与科举应试,抱著满满的期望换来的却是 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 诗书自娱” (《掩观铭》),可见此一失败,对他是一 大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秦观再次应试科举,依 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 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 (《谢及第启》)的社会现实,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 并向时人投献诗文,希望获得举荐,终于在神宗元丰八 年(1084)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并成功考取进士,步 上其仕宦之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