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蜜

合集下载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1.1.1 《荔枝蜜》是一篇描写中国南方乡村生活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杨绛。

1.1.2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蜜与荔枝的故事,展现了乡村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3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南方乡村的生活风貌,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理解2.1.1 学生需要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包括主人公阿蜜的生活环境、劳动过程以及与荔枝的关系。

2.1.2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阿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

2.1.3 学生通过讨论,探讨小说情节中的象征意义,如荔枝蜜的代表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阅读与理解3.1.1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1.2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阿蜜的形象描写和对乡村环境的描绘。

3.1.3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表达,培养对自然和劳动的热爱。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短篇故事。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和把握。

5.1.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感悟和理解。

5.1.3 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的掌握。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制作包含课文内容、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的教学课件。

6.1.2 课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1.3 课件中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2.1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要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6.2.2 学生准备课文文本,用于阅读和参考。

6.2.3 学生准备自己的短篇故事草稿,用于课堂练习和分享。

《荔枝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蜇”“啖”等。

(2)学习作者通过对蜜蜂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蜜蜂的赞美之情,体会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2)品味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蜜蜂的辛勤劳动。

(2)提问学生:看到蜜蜂采蜜,你们想到了什么?(3)引出课题《荔枝蜜》。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精读课文(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如“我总不大喜欢”“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等。

(3)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变化?(4)教师点拨:作者一开始不喜欢蜜蜂,是因为被蜜蜂蜇过;后来看到蜜蜂的辛勤劳动,被蜜蜂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喜欢上了蜜蜂。

(5)提问:文章是怎样描写蜜蜂的?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 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荔枝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荔枝蜜》,使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荔枝蜜》是人教版必修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对荔枝蜜的描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荔枝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荔枝蜜》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4.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荔枝蜜》5.2 相关资料:荔枝的生长过程、蜂蜜的制作过程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荔枝和蜂蜜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荔枝蜜》的兴趣。

6.2 引导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3 培养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杨朔的《荔枝蜜》及其散文(周水涛)分析

杨朔的《荔枝蜜》及其散文(周水涛)分析
杨朔的《荔枝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杨朔的生平与创作
杨朔(1913-1968),山东省蓬 莱县人。1937年去延安参加革命, 曾辗转西北各地和华北抗日根据 地,从事革命文艺工作。解放战 争时期,转入晋察冀野战军,担 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期 间,曾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结 束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 “文革”中被林彪、“四人帮” 迫害致死。
艺界大批领导人提倡深入工农、深人生活,因而转变思想成为中国文坛的主旋 律,作家到农村长期落户蔚然成风。仅1952年3月到12月,全国文联就组织了两 批作家深人生活……因此《荔枝蜜》中就潜移默化地写进了“大概是老梁想 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这祥 极富时代色彩的语言。
• 补充:主题的呈现——
• 蜜蜂勤劳、无私奉献——农民或劳人民的高尚:我不禁一颤:多 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 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 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 蜜蜂的辛勤——农民的劳作: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 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 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 孙酿造生活的蜜。
• 结构上使用了两种方法:
• 1、“障碍法”:文似看山不喜平,看重多回环曲折之妙,
因而构思曲折通幽,峰回路转。
• 2、“卒章显其质志”:先抑后扬,最后点明主题。
• ——全篇先抑后扬、布局巧妙、提炼诗情、结构紧凑、 起承转和、错落有致, 行文过程中感情过渡自然,主题鲜 明。
《荔枝蜜》的意境
——三重意境

《荔枝蜜》的结构
• 一、先抑后扬:文章开头就出人意料,因为小时候被蛰的缘故, 每 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总不怎么舒服”。不想看蜜蜂。

荔枝蜜的作用与功效

荔枝蜜的作用与功效

荔枝蜜的作用与功效荔枝蜜的作用与成效11、去皱荔枝蜜不仅味道甘甜还富含养分,荔枝蜜中的维生素含量特别高,能很好的增加肌肤弹性,促进肌肤细胞再生,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细胞,能淡化皱纹,延缓皮肤年老。

2、缓解疲惫荔枝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都特别高,都是属于单糖可以不经消化而直接被人体汲取利用,葡萄糖不仅能为身体活动供应所需的能量,而果糖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比葡萄糖还快,葡萄糖和果糖都能直接溶解在血液里提高血糖含量,人体大脑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又几乎完全靠血糖供应,因此在感到困乏时可以冲一杯荔枝蜜水来快速缓解疲惫。

3、通肠润便荔枝蜜中富含的.有机酸及酶类等活性物质能很好的关心肠胃消化食物,同时荔枝蜜中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爱护好肠胃,另外荔枝蜜对肠胃而言是自然的消化道润滑剂。

4、增添免疫力荔枝蜜可以增添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量〔基本所以的蜂蜜都有这种成效〕荔枝蜜中含有的氨基酸、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酶类等活性物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另外荔枝蜜还含有黄酮、多酚类化合物等,有抗氧化作用并能有效去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削减疾病的发生。

5、补气养血荔枝蜜中富含的铁元素能很好的缓解缺铁性贫血,荔枝蜜中的氨基酸、维生素能提高造血细胞数量,有很好的养血补血效果,适合缺铁性贫血和生理期的女性饮用。

6、抗菌消炎、降低血糖荔枝蜜中糖份以果糖为主,不会影响血糖的浓度,荔枝蜜含有的氨基酸成分是降低血糖的重要物质。

荔枝蜜含有的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而使病菌溶解,荔枝蜜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自然抗生素)对许多病菌都有抑制和杀灭的效果。

7、消毒止血、消肿荔枝蜜是一种自然的外伤治疗药物,对消肿止痛、止血解毒有很好的作用,在伤口处涂抹荔枝蜜能有效防止伤口感染恶化,也能起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荔枝蜜的作用与成效2正确吃法1、做法荔枝蜜最普遍的吃法是冲蜂蜜水,详细做法是将荔枝蜜用温开水冲匀即可,也可搭配柠檬汁或牛奶等做成各式各样的蜂蜜水,但不管怎么做都要确保加荔枝蜜时温度不超过60℃。

《荔枝蜜》ppt课件

《荔枝蜜》ppt课件

动物的肌肉,注入毒素。蜜蜂是采用刺蜇人注入毒
素的,故“蜇”比“叮”更准确。
back
第一段小结:
作者先写到花鸟草虫这些能上得画的,原 物往往叫人喜爱。“往往”表示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不是绝对的,全部的。紧接着作者用一个“却” 字来个转折,说出相反的意思,自己“不大喜欢”, 而后面就接着说到不喜欢的原因。
荔枝蜜
杨 朔 (shuò) (1913— 1968),现代作家,原名杨毓(yù) 瑨( jìn),山东蓬莱县人。
《荔枝蜜》是选自 《杨朔散 文选》,写于20世纪50年代,当 时知识分子戴着“资产阶级”的 帽子,他们最大的愿望是通过辛 勤的劳动摘掉这顶帽子,能够成 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作者“梦 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就是 反映了这种愿望。
下一页

考 问题三、作者笔下的荔枝林是茂盛的,荔枝果 是鲜美的,荔枝蜜是香甜的,他是怎样写的?
荔枝林:“满野的荔枝树”、“叶子密得不透缝” 、像“黑黝 黝的小山” 、“汪洋大海” 。
荔枝果:引述苏东坡的词句作证明,“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例证法。
荔枝蜜:“成色纯,养分多”,“香甜里带着股清 气”,CONTENTS来自01 添加标题 作者简介
02 添加标题 生字难词
03 添加标题 问题思考
04 添加标题 课文讲读

考问题一、作者为什么总不大喜欢蜜蜂? 析:小时候被蜇。
问题二、第一自然段第三句中的“蜇” 是否可换为“叮”,为什么?
析:不行,因为“叮”是指用针形口器插入人或动物
皮肤吸取血液(yè);“蜇”是指用有毒腺的刺刺入人或
3. 完成练习一。
生字词



嘤嘤
蠕蠕 小

(人教版)《荔枝蜜》(教学课件)

(人教版)《荔枝蜜》(教学课件)
荔枝蜜
杨朔
杨朔(shuò ) (1913—1968), 现代作家,原名杨毓(yù )瑨(jì n), 山东蓬莱县人。 《荔枝蜜》是选自 《杨朔散 文选》,写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 时知识分子戴着“资产阶级”的 帽子,他们最大的愿望是通过辛 勤的劳动摘掉这顶帽子,能够成 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作者“梦 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就是 反映了这种愿望。
2 .十二个字——怨蜜蜂、 看蜜蜂、 赞蜜蜂、 学蜜蜂。
请做笔记
第二段(2~5)
第一段(1)
第四段(18~19)
第三段(6~17)
3.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6~17), 第四段(18~19) 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如第三段为(6~18)或第18自然段单
独为一段。在课本旁标出来
目录
也就是四个小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作者笔下的荔枝林是茂盛的,荔枝果是鲜
美的,荔枝蜜是香甜的,他是怎样写的?
下一页

思 考
问题一、作者从“总不大喜欢”到变成“不觉 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的原因是什么?
析:直接原因是喝了香甜的荔枝蜜。吃蜜 想蜂,“动了情”也就是对蜜蜂产生向往之 情和想去看看的念头。
(一).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 全文具体记叙了 几件事?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要求至少能说出五件以上) 2. 用尽量少的字概括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过程(四个 变化过程)。 3. 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即可如何划分段落)。
1.小时被蜜蜂蜇的经历;看荔枝林;想荔枝果;喝荔枝蜜; 参观“养蜂大厦”;农民在田里辛勤劳动;梦见自己变成蜜 蜂。组织这些材料的线索是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
下一页
思 考

问题二、作者的目的是要写蜜蜂,那他为 什么还要在第二段中写到荔枝树、荔枝果、 荔枝蜜呢?也就是四个小自然段之间有什 么关系?

从化荔枝蜜好吃吗?

从化荔枝蜜好吃吗?

从化荔枝蜜好吃吗?
荔枝蜜以独特的色、香、味而出名,色泽呈琥珀色,有浓缩的荔枝花香,味甘甜,微带荔枝果酸味,既有蜂蜜之清润,却无荔枝之燥热,结晶细腻幼滑,入口松化,香泌脾胃。

理化指标,主要成分为葡萄糖、果糖、矿物质、有机酸等定粉酶值约2.5%,粗蛋白质,此外还含有10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B6、E、C、PP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誉为“蜜中之王”。

同时要用价值较高,是岭南春季蜜种,营养成为易为人体吸收具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气之功效、长期饮用可增强体质,补充体力。

再者荔枝蜜产区无污染,土壤、大气、水源的重金属含量低,阳光照射恰当植物(荔枝)的光合作用完美,荔枝蜜有望成为绿色食品。

在每年荔花飘香的季节,来自从化邻近县市和远在广西、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的蜂农与从化当地的蜂农,一起聚在从化的乡间荔林忙着放蜂采蜜,数以亿计的蜜蜂穿梭在荔枝花枝上采蜜授粉,蜜蜂在采蜜的同时为荔枝授粉,构筑了从化的“空中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蜜
一、目标与要求
1.学习和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文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3,学习文中“蜜蜂”的无私奉
献精神。

二、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比较优美的散文。

阅读这篇文章,要重点了解作者
对蜜蜂持续变化的感情。

开始“
总不大喜欢”,最后却渴望自己
变成一只蜜蜂。

要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作者记
叙的哪些事情引起了这样的变化?
蜜蜂最令人感动的是哪一点?最后为什么还要写到农民?抓住这几个问题,就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O重点与难点
1.文章的思路脉络。

本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一向不大喜欢蜜蜂。

这个
部分的作用主要是欲扬先抑,使文章材料的组织有曲折。

第二部分(2一4):写看到了荔枝树,吃到了荔枝蜜。

第三部分(5-17):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蜜蜂酿蜜的情况,对蜜蜂的赞美。

在这个部分,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部分(l8):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

第五部分(l9):以“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
蜂”结尾,表达了对蜜蜂的奉献精神的向往和
追求。

2.本文选材的特点。

课文由物及人,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