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专业英语Ⅱ》课程标准

《计算机专业英语Ⅱ》课程标准

《计算机专业英语II》课程标准1 .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专业英语技术标准、规那么等有关知识和翻译,编程,软件开发,常见问题处理等技能。

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各课程的前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与计算机相关的各个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的英语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专业英语技术标准、规那么等有关知识和翻译,编程,软件开发,常见问题处理等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是为各个计算机专业课程做好基础准备。

2.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工程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计算机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能熟练使用和识别各种设备中出现的英文名称。

能熟练应用各种软件中出现的英文名称(仪器)。

能熟练运用和识别国家标准、规范及规那么中出现的英文词汇。

会熟练编制计算机软件程序。

3.课程设计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程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工程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程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计算机行业需求引领课程工程工作任务,以课程工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将计算机英语的基本知识、基本规那么、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工程之间及工程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计算机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

通过技能的学习过程,来获取必需够用的知识。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案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案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词汇和术语;(2)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学会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献的检索和引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阅读并理解计算机专业的英文文章;(3)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2)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词汇和术语;2. 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和理解;3. 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献的检索和引用;4.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写作技巧;5.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说训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词汇和术语,传授阅读和写作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实践操作法:进行文献检索和引用练习,培养写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5. 听说训练法:开展听说活动,提高听说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3. 教学环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小组讨论、听说训练。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30%);2. 期中考试: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阅读理解、写作(40%);3. 期末考试:计算机专业英语听说能力测试(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英文版);2. 辅助材料: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卡片、阅读材料、听力材料、PPT课件;3. 网络资源:相关计算机专业英语网站、数据库、学术期刊等;4.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知识点:讲解本节课的主要词汇和术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3. 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实践操作:进行文献检索和引用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6. 听说训练:开展听说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7. 总结讲解: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计算机英语课程设计

计算机英语课程设计

计算机英语课程设计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英语课程是一门将计算机与英语进行结合的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领域中的英语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英语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方面。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基本词汇
计算机领域涉及大量的英文术语和专业词汇,掌握这些词汇是学生学习和工作中的基础。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计算机领域常见词汇,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

2. 提升计算机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计算机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

本课程将对计算机英语的文章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培养计算机英语的口语和听力技能
在计算机行业,英语口语和听力技能也十分重要。

本课程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英语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三、教学内容
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1. 计算机英语词汇学习
本模块将系统介绍计算机领域的常见词汇和专业术语。

学生将通过单词拼写、词汇表达、短语运用等形式进行实践演练,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基础词汇。

1。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案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案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3)熟悉计算机领域的常见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1)能够阅读和理解计算机专业的英文资料;(2)能够运用英语进行计算机专业的交流和表达;(3)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量和语法水平。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3. 计算机领域的常见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4. 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的常见结构和特点;5.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概念、阅读和写作技巧,以及常见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常见结构和特点;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技巧,以及常见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3. 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常见结构和特点;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2. 阅读理解测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3. 写作能力评估:评估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和语法水平;4.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机英语实用教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2)

计算机英语实用教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2)

计算机英语实用教程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计算机英语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领域常用英语表达方法和专业术语,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提高在计算机领域的国际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领域常用英语单词和短语;2.熟悉计算机领域的各种专业术语,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3.熟练掌握阅读计算机领域的英文文献,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4.能够流畅地运用计算机领域的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5.提高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章节主题第一章:计算机基础英语计算机概念、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第二章:网络与通信英语网络基础、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第三章:数据库与数据处理英语数据库基础、SQL语言、数据分析第四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英语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第五章:信息安全与加密术英语加密基础、RSA算法、信息安全管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案例为主、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本课程还加强了对计算机行业相关技术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行业技术的前沿发展。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基础知识讲解、案例讲解、实验演示、课堂互动等,慧眼教育平台将成为本课程重要的辅助教学平台。

六、期末考核本课程采用笔试、设计、实验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期末考核,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英语基础测试、小组设计并撰写计算机英语报告、个人实验和作业等。

七、参考教材1.《计算机英语实用教程》(第三版);2.《英语词汇学习手册》(第五版);3.《计算机专业英语》(第四版)。

八、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方式,提高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英语课程。

此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拓展计算机领域的英语词汇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读写英文计算机文献,理解计算机术语和相关知识,以及进行国际交流。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术语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3.学习计算机专业领域的英文文献和技术写作规范,提高文献翻译和创作能力;4.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三、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3.1. 词汇本部分将重点介绍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常见的词汇和术语,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词汇训练掌握这些术语,并能够拓展英语词汇量。

3.2. 文献阅读和写作本部分将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并理解英文计算机专业文献,如学术论文、技术报告、手册等。

通过学习文献,学生将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应用发展动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规范的英文技术文献。

3.3. 口语练习本部分将引导学生练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口语,包括日常交流和技术演讲,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对口语进行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授课、学生讨论、课堂演示、课外作业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

五、学习评估学生的学习将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文献翻译和技术写作等方式进行评估。

此外,还将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口语演讲等形式的考核,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材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为《计算机专业英语》系列教材和相关计算机科技期刊,教师还将根据需要适当借鉴其他相关学习资料。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课程设计2. 引言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是面向希望成为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员的学生设计的。

该教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领域的英语词汇和语言结构以及技术背景。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有挑战性且具有教育性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轻松而有意思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

3.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语言结构。

2.线掌握更加丰富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量,并知道怎样正确地使用它们。

3.能够阅读和理解英文计算机技术文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判断它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掌握计算机行业中的常用缩略词和术语,能够准确、流利且自信地与英语为母语的计算机专家进行交流。

5.熟悉计算机领域中的工作方式和实际应用,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和云计算等方面。

6.发展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技能,以促进他们在计算机行业中的职业生涯发展。

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4.1 基础词汇与语法•数字与数字应用•基本操作符与函数•流程控制•循环语句•顺序与选择执行•算法与数据结构4.2 专业术语•操作系统•数据库•硬件与软件•网络技术•研发技术4.3 英文技术文档•常见技术文档类型和格式•阅读技巧 - 概述、细节和推断•技术文档写作要点4.4 口语训练•语音与发音技巧•对话场景模拟•讲解并演示技术过程4.5 专业项目实战•软件开发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数据分析与处理•人工智能5.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一系列计划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样例演示•组内合作•个人/小组作业•个人/团体项目实践•反馈机制6. 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结束后,将采用以下相关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比 30%•期中考试占比 30%•期末考试占比 40%7. 教材选用•本/外校编撰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开源计算机编程在线教程•语言学术报告和文献•互联网公开资源8. 总结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计算机领域的工作和实践环境。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案整体设计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案整体设计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案整体设计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词汇、语法和句型,能够阅读和理解计算机专业的英文文献。

3. 提高学生听说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在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中能够顺利进行。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专业英语基本词汇和短语。

2. 计算机专业英语语法和句型。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和理解。

5. 计算机专业英语听说交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词汇、语法和句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计算机专业的英文文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听说: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说交流,提高听说能力。

5.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计算机专业的实际项目,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阅读理解测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占总评的30%。

3. 英文文档和报告: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占总评的20%。

4. 听说交流测试:测试学生的听说能力,占总评的1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如《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科学英语》等。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英文文献、文章、报告、视频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4. 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教学,如PPT、投影仪等,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章节一:计算机专业英语基本词汇和短语(2学时)2. 章节二:计算机专业英语语法和句型(2学时)3. 章节三: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和理解(4学时)5. 章节五:计算机专业英语听说交流(4学时)6. 章节六:实践项目(4学时)7. 章节七:阅读理解测试(2学时)8. 章节八:英文文档和报告评估(2学时)9. 章节九:听说交流测试(2学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 clearly shows that features at the aligned facial points are much more effective to separate those difficult windows.While effective, the face alignment based post classifier is brute force and too slow for a standard cascade detector when a high recall is desired. In our experiment, a low threshold is set to achieve 99% recall of the OpenCV detector and each image outputs 3000 windows on average. Applying the post classifier for those windows takes a few seconds.
3. we align the 27 facial points using the alignment algorithm in [21] and extract a SIFT descriptor centered on each point.
([21]:Face Alignment at 3000 FPS via Regressing)
To better exploit the alignment information, we propose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cascade face detection and alignment.
Cascade Detection:
Without loss of generality, the classification
大家好
Joint Cascade Face Detection and Alignmen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ECCV), 2014 DongChen,Shaoqing Re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ascade Alignment:
Recent work proposes a pose regression framework that combines pose indexed features with boosted regression. The framework has been shown highly effective for face alignment.
Abstract
T h i s p a p e r present e d a new state-of-the-art approach for face detection. The key idea w a s to combine face alignment with detection, observing that aligned face shapes provided better features for face classification. To make this combination more effective, t h e n e w approach learned the two tasks jointly in the same cascade framework, by exploiting recent advances in face alignment. Such joint learning greatly enhance d the capability of cascade detection and still retain e d its realtime performance. Extensiv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 his approach achieved the best accuracy on challenging datasets, where all existing solutions are either inaccurate or too slow.
apply such features in detection as well, by making the learning of weak classifier Ci(x) also dependent on the face
shape.
We divided the N weak classifiers into the T stages.
In the cascade regression, it is progressively updated through T stages as
S t S t 1 R t(x ,S t 1 ),t 1 ,...,T (2)
Each Rt is a regression function. It adds an increment to the estimated shape from the previous stage St−1.
score in the cascade detection cNan be written as:
f N C i ( x)
i 1
(1)
T he cascade detection is very fast because most negative image windows are rejected after evaluating only a few weak classifiers.
current stage, as where index i iterates over all the
training samples.
A Unified Framewor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Unified Framework:
A key innovation : the features w e r e defined relative to St−1, so called pose/shape indexed features.We propose d to
Introduction
The seminal f ace detection work of Viola and Jones has established the two foundation principles : 1)boosted cascade structure; 2)simple features. Most realtime face detectors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nowadays are based on them and work well for near-frontal face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but less effective for non-frontal faces or under more wild conditions (lighting, expression, occlusion).Zhu et al.[32]used a mixture of deformable part models to capture viewpoints and expressions.Shen et al.[24]proposed the first exemplarbased face detector and exploited advanced image retrieval techniques. Both methods are better than Viola-Jones detectors on wild and challenging datasets[32,9]. H o w e v e r , t h e y a r e a l l q u i t e s l o w d u e to t h e h ig h c o m p l e x i t y , i t t o o k a few seconds and this m a d e such detectors unpractical for many scenarios.
1. we divide the window into 6*6 non-overlapping cells and extract a SIFT descriptor in each cell.
2. we use a fixed mean face shape with 27 facial points and extract a SIFT descriptor centered on each point.
Alignment Helps Detection: a Post Classifier
We used the Viola-Jones detector in OpenCV with alow threshold to ensure a high recall. The detector output a lot of image windows, of which many are false positives. We split all the images into two parts and use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output windows in the first part to train a linear SVM classifier, and test e d all the output windows in the second part. We call it a post classifier as it operates on the output of a cascade detector. All windows are resized into 96*96 pixels. We compare three types of features, without and with align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