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复习要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㈠名词解释⒈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⒉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⒊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⒋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⒌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⒍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⒎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⒏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⒐协变性原则(归功于内,归错于外)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⒑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⒒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⒓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⒔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⒕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⒖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运动心理复习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和锻炼心理学(大众健身)各自的侧重点1)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心理选材、心里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2)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进行的。
3)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围绕曹家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性质:运动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正是体育运动实践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促成的。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里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选材:心理选材是指采用心理学的指标和方法,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人选入运动员训练体系的过程第二编运动员的动力来源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分类:(1)成就需要(2)内部动机(3)目标定向(4)外部动机二、了解动机的三个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它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指向方面的差异。
成就需要受早期父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与工作目标的选择、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业绩有关。
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选择适中难度的目标,从事风险大、责任大的职业,工作业绩好。
成就需要水平可以通过训练得至9提高。
认知评价理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吉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重点内容概述

吉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重点内容概述近年来,运动心理学在体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体育学考研复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吉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中的运动心理学重点内容进行概述,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一、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运动心理学是指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及其培养、运动技能的心理机制等。
在体育竞技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发展和成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运动心理学的重点内容1. 运动心理素质运动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稳定性、自信心、集中力和应激能力等。
情绪稳定性指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的情绪状态,自信心指运动员对自身能力的信心,集中力指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保持注意力的能力,应激能力指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适应能力。
了解和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其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
2. 竞技状态与焦虑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包括松弛、兴奋、焦虑等。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竞技状态,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都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焦虑的特点和产生原因,采用适当的调控策略,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比赛压力。
3. 自我概念与自尊心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特点和价值的认识和评价,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价值的情感态度。
运动中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培养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对于运动员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 动机与目标设定动机是指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目标设定是指个体为了实现某种愿望或满足某种需要而设定的预期结果。
了解运动员的动机和合理设定目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并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和竞技能力。
5. 团队合作与领导体育竞技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团队的协作能力和领导力对于团队的战绩至关重要。
运动心理学研究了团队合作的心理机制,以及领导对团队成员的影响。
对于专业考试来说,了解团队合作和领导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考生在领导学习小组或团队讨论时更好地引导和管理成员。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运动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运动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一、知识点1.1897年,美国的特里普里特研究了观众效应这一问题,被称为是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2.在研究领域上,运动心理学集中在竞技运动领域、体育教育领域、大众健身领域。
3.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始动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并对运动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4.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5.体育运动中的攻击行为可以分为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6.维纳的归因理论具有三个维度,即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7.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还可将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8.根据奈德弗注意方式理论,注意结构包括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两个维度9.在注意分配能力的测量经常采用双重任务技术10.兴奋剂的类别表现增强性药物和娱乐性药物11.艾森克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即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12.根据奈德弗注意方式理论,注意方式具有广阔——外部注意、狭窄——外部注意、广阔——内部注意、狭窄——内部注意四种类型13.勒温将领导分为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14.连续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运动技能,通常指那些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持续若干分钟以上的运动技能,如跑步、游泳、竞走、滑冰和骑自行车等。
15.分立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如投掷、踢球和排球中的扣球等。
16.运动员受伤后的认知反应有(1)自信心下降(2)丧失自我认同感17.目标设置训练中,一般设立最理想目标、最现实目标、最低目标三级目标。
18.遗忘曲线:是通过统计方法,表示停止练习后遗忘速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特点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但记忆的内容不会全部遗忘。
19.1923年,被称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两年后,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的建立在运动心理学史上堪比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可以被视为运动心理学作为学科建立的标志。
运动心理复习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和锻炼心理学(大众健身)各自的侧重点1)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心理选材、心里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2)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进行的。
3)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围绕曹家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性质:运动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正是体育运动实践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促成的。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里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选材:心理选材是指采用心理学的指标和方法,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人选入运动员训练体系的过程第二编运动员的动力来源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分类:(1)成就需要(2)内部动机(3)目标定向(4)外部动机二、了解动机的三个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它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指向方面的差异。
成就需要受早期父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与工作目标的选择、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业绩有关。
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选择适中难度的目标,从事风险大、责任大的职业,工作业绩好。
成就需要水平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认知评价理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通用版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本资料一共23页,包括了各章节的复习重点,考试利器)第一章心理和心理学●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的领域。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
●(一)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理学●1、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是关于人的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心理的涵义(实质)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A、物种发展的验证B、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验证大脑的功能分区理论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客观现实,有什么样的现实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反映)四、心理科学的发展简况:柏拉图:欲望说亚里斯多德:《灵魂论》笛卡尔:《情绪论》贝克莱和休谟(人性论)十八世纪欧洲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代表。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顾拜旦 1913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曼.格里菲斯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1965年---罗马成立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1968年---华盛顿●1973年---马德里●1977年---布拉格●1981年---哥本哈根●相继召开了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讨会●我国从1979开始发展●武汉体院1987年成立运动心理学研究所第二章体育活动中的认识过程第一节感觉、知觉与体育活动●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在事物的直接作用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特、特里普利特、格里菲斯的贡献,国际运动心理学的成立时间,4-6中国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时间及加入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时间,马启伟马约翰的贡献,8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11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区别14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6
第二章
动机的概念23,影响动机的因素24,动机的种类及含义26,德西效应29,理解认知评价理论31对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理解,40如何合理运用强化手段45
第二十二章
攻击的种类及攻击的判别标准,430解释攻击行为的四种理论,434与攻击行为有关的赛场环境有哪些?比赛结构表现在哪些方面?441
第十章
注意结构两个维度194注意范围、注意方向概念
奈德弗认为,焦虑和唤醒升高对注意造成的影响199.
第十二章
技能和技巧的关系212,试述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215练习曲线,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220,高效率学习运动技能的条件226,广义迁移231解释迁移的理论有哪些及其理解233
第十三章
模拟训练的概念及核心思想271,几种常用的心理模拟训练方法272
第八章
如何认识动觉,144闪光融合频率的实验意义,144时间知觉的概念及其产生依据,14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知觉的条件有哪些?150专门化知觉的概念及特点154,理解知觉的基本规律156
第九章
遗忘曲线概念、特点163热身损耗概念及实践指导意义166,连续技能和分立技能的记忆特点171,理解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内部表象、外部表象。172组块174
第十四章
比赛心理定向的原则282
比赛的情绪调节有哪些283生理调节、认知调节、环境调节手段有哪些284-290
第十五章
根据应激——损伤模型,为什么应激反应会造成运动损伤299应对应激的应对策略有哪些?301心理耗竭概念311
第十六章
兴奋剂概念及其分类323,从社会环境方面说明竞技运动领域使用兴奋剂的原因329
反兴奋剂策略
第十九章
团体凝聚力概念386领导方式388团体凝聚力的心理感受有哪些?团体凝聚力的种类38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责任扩散现象391
第二十章
不同学者对领导方式的分类299权变模式400影响领导效果的条件400,教练员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405,强制影响力,自然影响力408
第二十一章
观众效应,特里普利特,社会促进效应413社会促进效应的影响因素417,主场优势419,
第三章
应激的概念56,一般适应症候群,56理解问题定向策略和情绪定向策略,62状态焦虑、特质焦虑65
第四章
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早期理论和现代理论
内驱力理论及其公式P=D X H72
突变模型的观点75多维焦虑理论77
第五章
归因,情境归因,个人倾向归因,84维纳归因理论的两维度四因素,85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试对某学生某体育项目成绩差进行归因,87常见的归因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不同方面的理解87,内部控制点,外部控制点88,归因的4个维度及其理解,93习得性无助感的性质94,如何认识训练比赛的归因指导,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