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一、活动概况

信息学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始于2010年,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学院积极传承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多途径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逐步走出一条适合新时期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志愿服务道路。学院积极依托学院学生志愿服务需求,构建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和小时认证机制,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平台创新志愿服务项目,依托新媒体搭建志愿服务宣传推广平台,注重志愿者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以青协志愿者协会为龙头开展校际交流学习,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大学生心目中开花结果。

二、活动创新点

1.注重完善制度建设,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学院以实践育人为目标,十分重视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通过规章制度对志愿者加以管理和约束,保障志愿服务质量和时效,明确学校、志愿者及服务对象的权利义务。学院通过建立多类型志愿者服务平台和管理制度,探索志愿服务奖惩与激励机制,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并推行小时认证和星级认证志愿者制度,先后制定志愿服务考核体系,发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办法与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发布志愿服务平台参与细则说明等等诸多基础制度。并逐步推行志愿服务项目提前预约机制,控制短期志愿服务项目的参与人数,鼓励长期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每年年终总结中,学院会根据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实施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对相关制度条目进行删减、更改,为下一年度的志愿服务顺利推进打下基础,以满足学生需求。

2.注重项目种类建设,让志愿者有所选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和兴趣点不同,学院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建设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项目。自2012年开始,学院先后面发布9个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服务项目涉及关爱农民工子弟、关注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服务社区、保护小动物、服务大型赛会、服务校园发展等。借助公众互联网平台,学院可以及时了解志愿者反馈的信息,掌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度和需求度,及时为学生们提供不同种类的志愿服务选择,并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协调志愿服务工作。此外,信息学院还积极推行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积极入党的同学提供服务平台。

3.注重新媒体平台建设,让影响力不断拓展。信息学院建设了多种类型的志

愿服务平台,在先后在校内BBS、人人网、新浪微博建立公众平台,平台建设灵活巧妙,发挥志愿服务影响力,积极传播正能量。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QQ 群,打造交友互动平台,将常规志愿服务项目采取学期初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公告,参与过活动与即将活动的志愿者都可以在该平台下分享活动经验与认识;如今又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关注微信账号的同学,会定期接收到该平台时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和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的关注者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可以预见,未来高校志愿服务影响力的延拓,离不开对于大学生群体认知喜好的把握以及与对新媒体平台的掌握能力。

4.注重认证与考核,让服务成果考评有据可循。学院将志愿者认证与考核工作作为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任务来抓,为规范志愿者服务时间的管理,学院向全体新生印发《志愿服务手册》,并规定有大学期间最低服务时长要求。志愿服务手册上记录着每一项志愿服务项目,时时将志愿服务时间及内容写入认证书中。学院制定并实施志愿等级认定制度,跟据年终志愿服务时间认定“一星、二星、三星”等五个级别志愿者。此外,学院还将个人志愿服务成果与纳入综合测评和学生党员的发展、转正、考核、评价等工作挂钩,涉及到志愿服务时长认定由学院党委指派专人查阅志愿者认证手册、志愿者信息库,对于志愿服务时间达标的,形成“志愿服务认证报告”,作为在校期间考核凭证。

5.注重交流互补与质量提升,让服务工作标准化运行。学院建立志愿服务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定期开展志愿文化主题日和志愿者培训活动,宣扬志愿者精神,倡导志愿服务活动,针对特定的重点活动,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集知识培训、信息沟通于一身,确保志愿服务团体的整体素质;组织志愿者参加校内外大型志愿者主题文化论坛,在学习与交流中增强志愿服务水平;建立志愿服务互联网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发布志愿服务新闻、志愿服务心得等内容,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便利;此外,学院还专门设立志愿服务的基金,除了为志愿者发放激励物资,也进行荣誉评比,做到志愿服务激励有实效。此外,信息学院青协手语志愿服务创新运作方式,借鉴于其他高校的运作模式。目前为止,手语在校内参与了各大迎新晚会的演出,同时还参加了企业奖学金晚会的演出。开展校际手语知识教学交流,为在赢冠义齿工作的聋人们募集书籍,前往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和聋人孩童交流,受邀赴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交流学习等。

三、活动成效

信息学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实施几年来,得到了学院乃至全校师生的广泛支持。通过近两年的数据统计,不难看出志愿服务成效。2013年,全院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029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常11734小时。2014年信息拓展了志愿服务平台,已成功带领约2100人次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共计约有志愿时间11306小时。同时在志愿领域信息青协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2014年手语团、爱心团(敬老院)、关爱团(支教)志愿平台被评为校级优秀志愿服务岗、2014年关爱团支教志愿平台获得市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对于新的志愿平台,信息青协应就此项志愿活动的志愿属性进行确认。其次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确保志愿活动可行之后对其所属类别进行分类,确定服务类别、服务时间、服务日期等,同时对此项志愿活动需求的志愿者要求进行分析,包括所需志愿者年龄、志愿者需携带工具、志愿者的质量等;最后考察整体活动中志愿者及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及志愿保障等因素。所有信息将上报学院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审核通过的平台将委托信息青协相关部门代为试运营进行实地考察及内部志愿试运行。通过内部人员志愿服务找出活动过程中的隐患及其他未知的不利因素,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上报信息学院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对于无法避免的问题将由信息青协上报学院,重新定位此项志愿活动并及时与志愿平台方面负责人沟通寻找解决办法。运营顺利则将拓展为青协长期志愿活动。

信息青协常规项目采取学期初在人人、微博、微信、Q群上进行系统的公告,若有紧急志愿要求还可在学院网站平台上发布相关志愿活动信息加大宣传力度。若活动有特殊需求或其他条件,信息青协第一时间通过这些媒介再一次发布消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工作疏漏及误会。

活动前进行志愿者报名时,信息青协相关部门会向报名志愿者索取基本信息并记录在信息青协志愿者档案中,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活动开展前,相关部门会告知报名成功的志愿者有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同时相关部门要与活动承办方保持联系,如若信息有变更,要及时将变更信息传达给志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