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物分析重点
药物分析重点药物总结

药物分析重点药物总结药物分析是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运用化学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和分析药物的性质、成分、结构、活性等方面。
药物分析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总结一些药物分析领域中的重点药物,以供参考。
1.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谱性抗菌作用。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具有典型的β内酰胺环结构,分子中有多个官能团,如酯基、硫代甲基、羧酸基、醇羟基等。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2.利福平利福平是一种治疗结核病的重要药物,具有广谱性、快速性和低毒副作用等优点。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荧光法、核磁共振法、质谱法等。
3.红霉素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4.赛庚啶赛庚啶是一种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5.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并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6.伊立替康伊立替康是一个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具有强效和广泛的作用。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光学旋光法、荧光法等。
7.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激素类药物,具有很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固相微萃取法、核磁共振法等。
总之,药物分析是药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总结了一些药物分析领域中的重点药物,方便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药物分析重点药物总结

药物分析重点药物总结药物分析药物分析重点药物总结1.标准品: 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标准品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
2.空白试验: 在与供试品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3.鉴别试验: 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来药物的真伪。
4.灵敏度反应: 一定条件下?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检出尽可能少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
5.热分析法: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6.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传输给待测物质和参比物的能量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7灵敏度法: 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8.比较法: 指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参数与规定的限量比较?不得更大9重复性: 在较短时间间隔内?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10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11.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内部条件的改变?如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12.检测限: .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时?所需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13.定量限:样品中被测物质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14.耐用性: 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15.酶活力: 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16.酶活力测定: 酶活力测定是指以酶为分析对象?目的在于测定样品中某种酶的含量或活性的酶分析法。
17.酶法分析: 酶法分析是以酶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主要用以测定样品中酶以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
18.生物检定法: 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或离体器官组织等所起的药理作用来检定药物的效价或生物活性的方法?用于无适当理化方法进行检定的药物。
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

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药师药物分析重点总结汇报药师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副作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工作。
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包括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在此基础上,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并评估药物的疗效,以确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2.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师需要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药效和安全性。
药师需要分析这些相互作用,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和效果不佳的情况。
3. 副作用风险评估:每种药物都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药师需要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可能的副作用并评估其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4. 用药合理性评估: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特性,评估患者用药方案的合理性。
这包括剂量的选择、给药途径的合理性、用药时间的安排等。
同时,药师还需要评估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以及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个体化用药评估: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药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对用药方案进行个体化评估。
这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或哺乳期女性的特殊情况、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等。
个体化评估可以提高用药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是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
药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设计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药师药物分析的重点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体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
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杂质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的检测、鉴定和定量分析,以确定药物的质量。
在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药品监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药物分析期末的重点内容。
1. 药物的标准化
药物的标准化是指以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通过特定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生物学检验以及质量评估,确定药物的质量标准。
2. 药物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学分析方法。
常用的物理学分析方法有显微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色谱、电泳、光谱等;常用的生物学分析方法有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免疫荧光法等。
3. 药物杂质的分析
药物中的杂质包括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
对药物中的有机杂质进行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方法,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药物中的无机杂质进行分析,一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
4. 药物稳定性研究
药物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药物分子结构和活性变化的性质。
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药品的稳定性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区分药品主要剂型、评价药品贮存条件以及保证药品有效性来保证药品质量。
稳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等,并且药物稳定性与pH值、温度、光照等因素紧密相关。
5. 药物质量评价
药物质量评价是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药品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估,以确定药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有无安全问题。
常见的药物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外观性状、方法学评价、理化参数评价、微生物评价、毒理学评价等。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定义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制剂的成分、质量、结构等进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其品质、纯度、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药物分析的目的1.确定药物的成分2.检测药品的质量与纯度3.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活性4.监控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三、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1.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指利用色谱技术对物质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
2.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物质的分子结构、质量及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包括质子化电离质谱(EI-MS)和化学离子化质谱(CI-MS)。
3.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分子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和散射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包括紫外-visible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
4.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对药物的活性、毒性、代谢及药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学分析包括生物胶束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四、药物分析的常见样品1.原料药2.成品药3.中间体4.生物样品5.环境样品五、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规范化药物分析需要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分析方法和程序。
2.精密度和准确度药物分析结果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灵敏度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以满足对药物成分和质量的精准检测要求。
4.特异性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对目标成分有良好的选择性,避免对其他成分的干扰。
5.线性范围药物分析方法需要覆盖目标成分浓度的线性范围,以满足不同浓度下的分析要求。
六、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1.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新药物的结构、质量、活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2.药物生产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和成品药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分重点

药物分析分重点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化学成分、理化性质、药效、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药物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一些重点内容,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的重点内容。
一、药物化学分析药物化学分析是指对药物分子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分子键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化学分析方法。
其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药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2.研究药物的分子结构,确定其化学式、分子式和各元素的含量;3.确定药物中各元素和它们的化合价,并推导出药物的功能。
在药物化学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仪器和试剂,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将使药物化学分析更加准确和可靠。
二、药物理化分析药物理化分析是指对药物性质、药效、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化学分析方法。
其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药物的物化性质,包括药物的颜色、形态、溶解度、促进剂、表面活性剂等;2.研究药物的机理,以了解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3.评估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药物理化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试剂和仪器,例如电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分子筛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将使药物理化分析更加准确和可靠。
三、药物分析的注意事项药物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准备:样品的准备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样品处理:样品处理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以消除干扰因素,确保试验结果准确;3.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应当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标准样品的使用:在药物分析过程中,应当使用已经鉴定的标准样品进行分析,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药物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应当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正确的。
以上几点都是药物分析的重点,也是保证药物分析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因素。
只有在实验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代药物分析重点

现代药物分析选论光学小分子设计及应用一、荧光的基本原理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光能后,由基态跃迁到能级较高的第一电子激发态单线态或第二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然后通过无辐射跃迁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再从该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分子荧光,最后以无辐射跃迁形式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二、常见的染料种类荧光素类染料: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FAM(羟基荧光素)TET(丝氯荧光素)罗丹明类:R101 RB200 TAMRA菁染料:噻唑橙(TO)恶唑橙(YO)其他类:二苯乙烯、萘酰亚胺、香豆素类、吖啶芘类三、分析化学药物分子相关的期刊名称Springer、Chemical Reviews、Talanta、Organic Letters、dyes and pigments体内药物分析一、生物样品处理方法以及特点【生物样品的特点】样品珍贵,浓度低、量少;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基质复杂;样品脆弱,容易失活;提纯步骤繁琐。
【生物样品处理方法】1.不稳定样品的预处理(氧化水解)(1)易被氧化药物:a.样品中加入抗氧剂(VitC+EDTA、半胱氨酸、2-巯基乙醇)b.将不稳定的药物转化为稳定的衍生物(2)易水解药物预处理:酯酶抑制剂2.常规方法:(1)蛋白质沉淀法:加入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同时采用超速离心机;加入中性盐沉淀;(2)超滤法:操作条件温和,没有相态变化,能量消耗小,破坏有效成分可能小需要血量少(3)液液萃取法:一次提取可取出大量杂质,根据不同的有机溶剂,可具有高选择性(4)SPE(固相萃取技术)特点:基质效应小(5)直接进样技术与柱切换技术在线处理和分离(样品处理柱和样品分析柱)(6)衍生化可以提高稳定性检测特性等问题(7)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高选择性,但较麻烦适用于高极性,可电离的物质。
(8)其他(顶空GC、制备HPLC、微透析技术)二、体内药物分析评价指标、合格标准1.方法特异性:特异性是指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专一的测定分析物的能力,注意在待测物出峰位置,空白基质应无干扰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定量范围应查文献,结合预实验结果确定;至少6个点线性大于0.99 每个浓度点和加入浓度的差异,L<20% 其他<15%3.方法定量限LOQ:满足3~5个消除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出Cmax的1/10~20时的药物浓度4.精密度与准确度;三个浓度点每个浓度点五份样批内批间精密度低<20%中高<15% 准确度不单独考察5.提取回收率;中低3个浓度(80%、100%、120%)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应当精密和可重现. 应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 样品处理过程后/纯标准品* 100%6.介质效应(ME);用LC-MS测定样品时,由于内源性干扰物的存在,待测物在离子化过程中发生离子增强或离子抑制的作用.使测物响应值不稳定在85%--115%范围内可认为没有介质效应措施:(1)选择合适样品前处理方法,LLE和SPE介质效应相对较少(2)改变待测物的色谱分离条件,优化色谱条件使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分开(3)采用小进样量(4)利用液相色谱电解质效应,加入有机酸或碱,促进离子化(5)使用较低流速,降低了待测成分与基质成分在离子源的竞争(6)改用不同的离子源,考虑APCI和APPA,ESI对基质的敏感性更高7.样品稳定性:室温放置8h时间、反复冻融、长期冰冻、进样器放置8—9h三、代谢物研究的制备方法1.体外方法:肝微粒体温孵法、肝细胞温孵法、基因重组酶温孵法、肝组织切片法、离体肝灌流法肠道菌群体外温孵法(甘草皂苷)2.体内方法:胆汁尿液粪便血液其他(乳汁肝匀浆等)蛋白质组学一、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和特点蛋白质组学是指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药物分析选论光学小分子设计及应用一、荧光的基本原理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光能后,由基态跃迁到能级较高的第一电子激发态单线态或第二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然后通过无辐射跃迁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再从该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分子荧光,最后以无辐射跃迁形式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二、常见的染料种类荧光素类染料: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FAM(羟基荧光素)TET(丝氯荧光素)罗丹明类:R101 RB200 TAMRA菁染料:噻唑橙(TO)恶唑橙(YO)其他类:二苯乙烯、萘酰亚胺、香豆素类、吖啶芘类三、分析化学药物分子相关的期刊名称Springer、Chemical Reviews、Talanta、Organic Letters、dyes and pigments体内药物分析一、生物样品处理方法以及特点【生物样品的特点】样品珍贵,浓度低、量少;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基质复杂;样品脆弱,容易失活;提纯步骤繁琐。
【生物样品处理方法】1.不稳定样品的预处理(氧化水解)(1)易被氧化药物:a.样品中加入抗氧剂(VitC+EDTA、半胱氨酸、2-巯基乙醇)b.将不稳定的药物转化为稳定的衍生物(2)易水解药物预处理:酯酶抑制剂2.常规方法:(1)蛋白质沉淀法:加入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同时采用超速离心机;加入中性盐沉淀;(2)超滤法:操作条件温和,没有相态变化,能量消耗小,破坏有效成分可能小需要血量少(3)液液萃取法:一次提取可取出大量杂质,根据不同的有机溶剂,可具有高选择性(4)SPE(固相萃取技术)特点:基质效应小(5)直接进样技术与柱切换技术在线处理和分离(样品处理柱和样品分析柱)(6)衍生化可以提高稳定性检测特性等问题(7)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高选择性,但较麻烦适用于高极性,可电离的物质。
(8)其他(顶空GC、制备HPLC、微透析技术)二、体内药物分析评价指标、合格标准1.方法特异性:特异性是指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专一的测定分析物的能力,注意在待测物出峰位置,空白基质应无干扰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定量范围应查文献,结合预实验结果确定;至少6个点线性大于0.99 每个浓度点和加入浓度的差异,L<20% 其他<15%3.方法定量限LOQ:满足3~5个消除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出Cmax的1/10~20时的药物浓度4.精密度与准确度;三个浓度点每个浓度点五份样批内批间精密度低<20%中高<15% 准确度不单独考察5.提取回收率;中低3个浓度(80%、100%、120%)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应当精密和可重现. 应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 样品处理过程后/纯标准品* 100%6.介质效应(ME);用LC-MS测定样品时,由于内源性干扰物的存在,待测物在离子化过程中发生离子增强或离子抑制的作用.使测物响应值不稳定在85%--115%范围内可认为没有介质效应措施:(1)选择合适样品前处理方法,LLE和SPE介质效应相对较少(2)改变待测物的色谱分离条件,优化色谱条件使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分开(3)采用小进样量(4)利用液相色谱电解质效应,加入有机酸或碱,促进离子化(5)使用较低流速,降低了待测成分与基质成分在离子源的竞争(6)改用不同的离子源,考虑APCI和APPA,ESI对基质的敏感性更高7.样品稳定性:室温放置8h时间、反复冻融、长期冰冻、进样器放置8—9h三、代谢物研究的制备方法1.体外方法:肝微粒体温孵法、肝细胞温孵法、基因重组酶温孵法、肝组织切片法、离体肝灌流法肠道菌群体外温孵法(甘草皂苷)2.体内方法:胆汁尿液粪便血液其他(乳汁肝匀浆等)蛋白质组学一、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和特点蛋白质组学是指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蛋白质组学从蛋白质的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动态、整体的研究、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特点】蛋白质组学是动态的,表现出多样性。
1)从mRNA表达水平并不能预测蛋白质表达2)蛋白质动态修饰和加工并非必须来自同一基因序列3)蛋白质组动态反映生物系统所处的状态4)蛋白质组学较之前的基因组学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更直接、更准确。
二、蛋白质组学的定量方法1.利用荧光染料进行定量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适用于检测蛋自质的荧光染料有两类:1)用于蛋白质荧光染色,如Sypro Ruby 和 RuBS2) 用于蛋白质的荧光标记,如Cy2,Cy3和Cy5,可进行荧光双向差示凝胶电泳。
2运用质谱进行定量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a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技术b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主要是使用一种称为ICAT的化学试剂。
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亲和标签(生物素),用来分离经标记后的多肽;第二连接子,用来整合稳定的同位素;第三活性基团,用来特异结合巯基。
三、二维电泳第一相等电聚焦电泳分离第二相按质量分离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优点:克服了载体两性电解质阳极漂移,可精确设定PH准备步骤:样品准备——第一维固相PH梯度——第二维SDS-PAGE——染色考马斯亮蓝——图像分析,自动扫描优点:可分离10~100 kD 范围内蛋白质;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便于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与质谱分析匹配缺点:极酸、极碱性蛋白质,疏水性蛋白质,极大蛋白质、极小蛋白质及低丰度蛋白质用此种技术难于有效分离。
胶内酶解过程费时、费力,难于与质谱联用实现自动化创新药物研发中的难点一、杂质分析杂质分类:无机杂质(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其他金属、无机盐、活性炭)、有机杂质(起始原料、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试剂、配位体、催化剂、几何异构立体异构)残留杂质已鉴定杂质:已确证了结构特征的杂质特定杂质:在质量标准中规定杂质并有自己限度标准的杂质已鉴定或未鉴定潜在杂质:按照理论推测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实际生产中不一定存在杂质谱:存在于药品中的杂质组成或模式杂质谱分析的基本途径:挥发性杂质——残留溶剂——HS-GC——其他——GC-MS有机——RP-HPLC——不同检测器/梯度洗脱——互补方法——HPEC or HPTLC or HPGPC无机杂质——ICP-MS or离子色谱二、手型(一)不同构型的立体异构体生物活性不同1.药物的生物活性完全或主要由其中的一个对应体产生s-萘普生2.两个对应体具有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哌西那朵3.一个对映体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四咪唑4.两个对应体的生物活性不同,但合并用药有利奈必洛尔5.两个对应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物活性普罗帕酮(二)手性药物研究1.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2.选择制剂的剂型、处方与工艺3.质量研究4.制订质量标准5.稳定性研究(三)绝对构型(或通过衍生物的构型)确证方法1.比旋度测定 4.旋光色散(ORD)2.手性柱色谱(Chiral HPLC/GC) 5.圆二色谱(CD)3.核磁共振 6.单晶X-衍射(XRSD)三、限度报告限度: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并应报告具体的检测数据。
鉴定限度: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质控限度: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限度,如制订限度高于此限度,则应有充分的依据。
原材料的杂质限度最大日计量报告限度鉴定浓度质控浓度<2g 0.05% 0.1%或1.0mg(取最小值)0.15%或1.0mg>2g 0.03% 0.05% 0.05%报告限度最大日剂量小于等于1g 大于1g限度0.1% 0.05%鉴定限度最大日剂量小于1mg 1—10mg 大于10mg—2g 大于2g限度 1.0%或5ug(取最小值)0.5%或20ug(取最小值)0.2%或2mg(取最小值)0.10%质控限度最大日剂量小于10m 10—100mg 大于100mg—2g 大于等于2g限度 1.0%或50ug(取最小值)0.5%或200ug(取最小值)0.2%或3mg(取最小值)0.15%计算药物分析模式识别:识别出某个样本与哪一类供模仿用的样本相同或相似。
即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数值的,文字的,逻辑关系的)进行处理与分析,以对其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揭示事物或现象的隐含性质和内部规律。
基本功能是对样本分类或辨别聚类: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统计方法,是数据挖掘、信息分析中的一个活跃研究领域。
聚类分析的目的在于辨别在某些特性上相似的事物,并按这些特性将样本划分成若干类(群)。
同一类内的事物具有高度的同质性,而不同类的事物则有高度的异质性。
聚类分析可归属为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
系统聚类法:先将n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然后规定样本之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开始各样本自成一类,这时类之间的距离与样本之间的距离相同,然后选择距离最小的两类合并成新类,并计算该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接着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重复此过程,直至所有的样本都聚成一类为止。
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也有多种的定义方法,不同的定义方法就产生了不同的系统聚类方法;如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类、平均法、利差平方和法、可变类平均法、可交法等;步骤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是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有不同的定义方法。
主成分分析:通过数学交换处理,从原始测量数据中抽提出能够反映其内在数据结构和规律的新的综合变量,用以简化数据复杂性,描述样本,建立简化数学模型,以便对原始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映射技术:是将高维空间中的点集在最优的意义下变换成为低维空间中点集的一种数学方法,即将较多数变量(高维)变换为少数几个变量(低维),而这些较少的新变量能够最大限度地表征原多个变量的信息。
人工神经网络: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系统(BNN)信息处理方式的技术。
人脑中存在着由巨量神经细胞结合而成的神经网络,它构成了大脑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
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特点:①高度并行性;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合二为一并行处理:多进程同时处理(以空间复杂性降低时间复杂性)串行处理:单进程顺序处理名解:数学分离、聚类、特征、空间、主成分、降维方法、特征提取、类距离、类间距离论述题:解释、比较、综合几个方法距离公式(基本公式)MP 神经元输入计算公式(基本公式)药物基因组学一、列举6类代表性基因多态性检测技术1.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SNP检测技术(荧光标记)2.基于核酸入侵反应的SNP检测技术3.基于生物质谱的SNP检测技术(MALDI-TOF-MS)4.基于基因芯片的SNP检测技术5.基于生物发光焦测序的SNP检测6.新一代大规模测序技术二、简述焦测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四个酶DNA Polymerase 、ATP sulfurylase、Luciferase、Apyrase1.目标DNA单链与链霉素亲和素相结合(此链霉亲和素包裹在磁纳米之外)2.借助各种分离技术(如磁场)经多步操作将干扰物分离,使溶液中仅剩DNA单链3.利用聚合酶在引物后进行合成,加入四种原料的其中一种(ATGC)若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则聚合酶作用时释放焦磷酸4.焦磷酸在硫酸化酶的作用下形成产物,再经荧光素酶产生荧光1个当量PP对应一个当量荧光,如此循环2.3直到整个测序完毕5.若NTP与DNA不反应,则会被降解酶降解以排除干扰应用:1.通过人工方式将一个或多个基因引入基因组——转基因技术2.序列标签、定量性能3.诊断21三体综合症、唐氏综合症4.诊断大肠癌,粪便中脱落细胞5.单细胞检测芯片PCR:芯片表面将单细胞捕获三、概述抗凝药物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给药注意事项FDA对氯吡咯雷用药的黑框警告:1.使用氯吡咯雷前需检查病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主要检测CYP2C19*2和*3位点2.CYP2C19*2和*3基因人群为慢代谢人群,氯吡咯雷前体药物转化速率慢,应增加用药剂量,从300mg/d增加到6oomg/d3.在使用氯吡咯雷是需要避免使用CYP2C19抑制性药物,如奥美拉唑代谢组学1.代谢组:生物体内参与物质传递、能量代谢和信息传导等代谢调控的全体小分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