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 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 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 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内涵
过去有些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 他们高尚的教养和珍贵的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种教养和文化尽著庄严职责的教本。
分类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集体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Fra bibliotek国际交流
民间文学﹐至少它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不仅在同一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国境以 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遥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 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传播的结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 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简要说明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要说明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要说明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它由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集体的修改和加工。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艺术,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流传。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通常不依赖于文字,而是通过口头表达、传唱、讲述等方式进行。

2. 集体性: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通常是由集体完成的,而不是个人的行为。

3. 变异性:民间文学在传承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不同的演唱者、讲述者、传承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传承时所做的修改和加工。

因此,同一个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

4. 传承性:民间文学是一种传承文化,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流传。

民间文学的传承通常是由老一辈向下一辈传授,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民间文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 地域性:民间文学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色。

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艺术,它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主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科学、总家和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阶级分化,也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所有人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因此,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里唯一的文学。

在阶级社会里,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两种文化成分,一种是官方的上层文化,一种是下层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于上层文化的特点,它紧贴着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自己创造和享用的,一种主要以语言、行为和心理来传承的文化。

这种文化很少见诸书面文字,但它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民间文学,就是人民大众所创造的这种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和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

原始社会中伴随着人类的口语而出现的语言艺术,只能是口头文学。

到了阶级社会,文字的创造并未根本改变绝大多数人只能以口语创作的情况,因为统治阶级掌握和控制了文字,以其为压迫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要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依然只能使用口语这个工具。

他们当然更不可能有书写和印刷手段来传播他们的作品。

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里,民间文学形成了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是国外学者对"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解释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

它象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谚语、谜语等组成。

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1、口头文学和语言;2、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4、传统手工艺5、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民间文学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概念界定民间文学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二、民间文学的内容特点(立体性):1、民间文学作为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在语言、音律以及必要的形体动作中完成传播,具有艺术美感上多元化的特点;2、民间文学广泛流传,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它以其某种“弄文”的总构成特定题材的风貌,具有固定性、灵动性、开放性的特点;3、民间文学长久流传民间,多层次、多角度地包容了民间文学的种种内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民间百科全书的认知特点;4、民间文学是民间大众生活最本真的记录载体,其哲理并不回避粗鄙、猥亵,讲求保有原汁原味“立体性存真”;5、民间文学作为文化艺术研究对象,具有多维方向、多重意义的研究价值。

三、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1、民间文学是一宗重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它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年;2、民间文学有极其珍贵的价值;3、民间文学总是独特地伴随着历史,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审美教育作用;4、在普及民间文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专门研究人才四、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的方法1、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法:(1)多角度研究(2)多层次研究:系统论研究法2、比较研究法:(1)类同研究(2)影响研究:着重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文学的联系及影响,研究其影响的渠道、条件、种类、形式、异同等等。

(3)平行研究: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它可以就一国或数国相同题材或相同的体裁或相同的技巧进行研究比较。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46.第18题民间寓言答案: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民间文学答案: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生活故事答案: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时政歌答案: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民间叙事长诗答案: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母题"答案: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

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52.第49题机智人物故事答案: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答案:"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和书面文学作品的总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更侧重于表达普通群众的生活经验、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对于了解民俗、民情、民风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 民谣民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它通常以歌唱形式存在,用简洁明了、押韵和易于记忆的语言表达民间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民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表达民众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歌曲。

民谣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谜语谜语是一种具有谜底的智力游戏,在民间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谜语通常通过诗歌、韵文或故事的形式呈现,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

谜语的谜底常常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更具有启发和娱乐的作用。

谜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流行,在孩子们的游戏、集会和节日活动中经常出现。

3. 传说传说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记,常常以口头形式传承。

传说在讲述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其他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常夹杂了些许虚构的成分。

传说中的故事往往具有寓意,并通过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传递着民间智慧和哲理。

传说是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4. 故事会故事会是集体聚会时讲述和传承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故事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各种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警世故事等等,以此来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准则。

故事会既是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社会团结、相互理解和共同记忆的手段。

总结民间文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

民谣、谜语、传说和故事会都是民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文学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第一章绪论1.民间文学的范围:(1)散文类:神话、传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类:民歌、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说唱类:曲艺、小戏2.民间文艺学的性质(1)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学科。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它是一门既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

交叉性:A.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学科;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传承的生活文化,因此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民间文艺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了解特定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史、生活状况,许多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就难以理解。

C.民间文学与民族学也有很大的关系。

处于前文字社会阶段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依靠口头代代相传。

因此,民间文学也是民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D.民间文艺学也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语为载体的。

不了解语言的规律,就不能完全解释民间文学独特的语言艺术。

E.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关系密切。

独立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目标和研究方法。

尽管它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成果,但民间文艺学毫无疑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英国学者汤姆斯与1846年首先提出了民俗这一学科名词。

20世纪初,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提出了“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柳田国男也提出了“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的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为民间文学的传承规律寻找依据。

3.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创造,主体上还是下层人民的作品。

(4)民间文学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一种“活”着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新鲜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Part
02
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 、宗教信仰和原始文化,是人们集体 创作、口头传承的一种文学形式。
民间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 、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作品反映 了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 想象。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承载 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 记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 成部分。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
民间文学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丰 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作品可 以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促 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民间文学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 向等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建设 、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 响。
要意义。
现状
当前,民间文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外来文化的侵蚀、传承人的老 龄化和后继乏人等。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濒临失
传。
民间文学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传统方式
口传心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 这些方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效力 。
P 03
总结
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是 构成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因 素,能够深入人心,引起 共鸣。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
传承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传播
传播方式多样,包括口头传播、 文字传播、媒体传播等
总结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是维系民 族文化的重要纽带,对于弘扬民 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民间文学(18项)1.【皋亭山传说】杭州市江干区皋亭山传说是以杭州丁桥镇北部的皋亭山的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为主要内容的风物传说,流传于江干、拱墅和余杭一带,辐射至杭嘉湖平原。

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皋亭山地区自然环境的认知、生活习俗、人文景观等内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传说群”。

皋亭山传说扎根于民间,极富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凝聚了人民大众对皋亭山的敬仰和情感,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朴素而又鲜明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在民间文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之也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发展皋亭山旅游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传承“皋亭山传说”,当地政府及文化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迄今共收集到主要故事近百篇,并出版了专集。

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皋亭山区域传承该传说故事的群众日渐稀少,皋亭山传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急需进一步加强抢救和保护。

2.【梅城传说】建德市梅城传说是流传于建德、淳安等周边地区,以古严州府历史人文民俗等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说。

梅花城,简称梅城,原是睦州、严州府城的雅称,1938年作为建德县城的正式地名确定下来。

城有两湖,东西点缀,外有双塔,南北对峙。

城内有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井等名胜,城周围有玉泉寺、奉真道观、乌龙岭、两江成字等景观,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渊源的人文、历史、古迹、景观等孕育了丰富的梅城传说。

梅花城传说传播广泛,内容丰富,通俗上口,朴素生动,寓意深刻。

有的歌颂山河秀美,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有的赞誉历史上给人民做过好事的清官;有的嘲讽和鞭挞昏庸愚蠢、骄奢贪婪的封建统治者和为富不仁的剥削阶级。

既有神奇莫测的幻想境界,更有令人陶醉的纯真感情,表现了人民大众的劳动和生活、爱情和友谊、反抗和斗争、憧憬和希望、幻想和追求。

这些优美的梅花城传说,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梅城人,培育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当地讫今收集整理了百余篇传说,并出版发行,但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承传讲梅城传说的人群日渐减少,因此急需加强保护。

3.【海瑞传说】淳安县海瑞传说是以著名清官海瑞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在淳安任知县期间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人物传说。

该故事以淳安县及其周边县市为核心,通过民间口耳相传广泛流播,辐射至全国乃至海内外,是清官类民间文学的杰出代表。

海瑞(1515-1587),明朝著名清官,一生清贫,为政清廉,直言敢谏,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深得民众爱戴。

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演义成为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

主要传说故事有《海瑞驯虎》、《海瑞背纤》、《海瑞斗账》、《海瑞审石头》等,既颂扬了海瑞的大公无私、不畏权贵的浩然正气,同时揭露、鞭挞了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海瑞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价值、文学审美价值、民俗文化研究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近年来,淳安县在保护和传承“海瑞传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开展了海瑞传说普查,搜集整理了海瑞传说故事128篇,76名艺人全部登记在册,汇集故事即将正式出版。

但是由于年青人对于口头文学传承热情不高,因此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4.【孙权传说】富阳市孙权传说是以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帝王传说。

其传说故事遍及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在孙权家乡富阳讲述孙权传说者尤为突出。

在国内因受历史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使孙权传说家喻户晓。

目前,在富阳流传的孙权传说故事近200则,内容大致有孙权业绩故事,孙权父兄、家族、谋士部将故事,与孙权有关的地名、古迹、风物和风俗传说。

这些传说从多个侧面表现了孙权忍辱负重、举贤任能、崇法尚计、身先士卒、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历史功绩。

孙权传说故事内容丰富,流布范围广,对于研究当地的人土风物、民风民俗以及传说的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口耳相传”的传统传承方式日益脆弱,传承人数急剧减少,急需对孙权传说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近年来,富阳市有关部门对孙权传说故事的承继和发扬光大一直相当重视,加大研究和保护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果,但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

5.【玲珑山传说】临安市玲珑山传说是以临安市玲珑山胜景古迹为主要内容,杂糅佛、道、儒家思想,有一定影响的民间传说。

从临安、浙北,辐射至全国各地,影响较大。

因其囊括了“名山、名水、名人、美女”名胜古迹要素,凝聚了玲珑山百姓生活劳动、人生价值和民俗风情,而成为浙西民间文学的典型。

玲珑山传说内容有玲珑山来历传说,玲珑山山脉传说,还有大量与玲珑山有关的名人传说。

如“琴操出家玲珑山”、“东坡醉酒眠石榻”、“琴操望江会牛郎”、“钱王赶山斩九龙”等,此外,还有大量奇文逸事,共百余篇10多万字。

玲珑山传说中的人物鲜活,情趣盎然,语言生动,题材涉及口头传说故事、民间美术、民歌、传统戏曲,及至当代的影视作品,这些各门类的艺术形式不断推动玲珑山传说的流传流播。

玲珑山传说寄托了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对玲珑山的情感,反映了人民群众朴素而又鲜明的审美观与历史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审美价值。

对研究当地历史、民俗、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玲珑山传说”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做了大量工作,认真搜集和整理有关传说故事,保护与培养传承人。

但随着现代传媒的冲击,口头文学逐渐式微,玲珑山传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急需抢救和保护。

6.【上林湖传说】慈溪市上林湖传说是以秀美的上林湖自然景观与越窑制作技艺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说,其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是该类题材传说的优秀代表。

该传说从位于浙东沿海的上林湖,辐射至浙东三北一带流传。

自产生之日起,世代口耳相传至今,一直成为启迪着人们智慧,激励着人们美好向往的佳作。

上林湖传说流传历史久远,起源于东汉时期。

自唐、宋以来,即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关注,严子陵、陆龟蒙、陆游、虞世南等著名的诗人、作家、书法家的作品中,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上林湖传说素材。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姜彬、现主席冯骥才先生等专家学者曾多次到上林湖考察,研究“上林湖传说”的内涵和价值。

上林湖传说数量众多,有《三足蟾蜍》、《玉眠床》等数百个。

主要传承人杜松根、余孟友,能讲上林湖传说达100余个,他们的故事曾被收集整理发表在《古今中外》、《山海经》、《西湖》等杂志;故事集《风雪上林湖》,近20万字公开出版。

《浙江日报》、《宁波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作过详细报道。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会讲《上林湖传说》的人越来越少,濒危状态十分明显。

因此,加强上林湖传说的保护十分紧迫。

7.【王十朋传说】乐清市王十朋传说是以乐清历史文化名人王十朋为原型,经当地群众流传创造发展,形成了辐射至其求学地、为官地、教学地,及至遍布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是历史人物类传说的代表作,讫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王十朋传说传承久远、流传地域广泛、故事众多、情节精彩、形式多样。

其主要内容有褒扬其出众才智、勤学苦学,有力主抗战保家卫国,有抨击官场腐败、痛斥奸臣和科场黑等。

其表现形式除口头文学外,还有曲艺、戏剧、文学等多种流传形式。

王十朋传说中的智慧故事对后人起着智慧教科书的作用,其民本思想、义利思想、诚信思想和为官之道、谋事之策的独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以它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形式多样,富有想象,在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隐含的历史因素,为补充和丰富正史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虽然当地民众对王十朋及其传说十分重视,至今尚有众多传说被保留下来,但也应当看到年青人对传统文学的冷漠,传承人的年事已高,使该传说的传承发展已岌岌可危。

因此加强保护已迫在眉睫。

8.【卖技(瑞安卖技)】瑞安市卖技亦称卖纻,是浙南部分县(包括瑞安、平阳、苍南)民间特有的一种贺年口头演唱艺术。

瑞安飞云江下游南岸的卖技(瑞安称卖纻)历史悠久,按传统说法,始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民间曾有“唐代起因年年贺乡亲,流传到如今”之说。

据健在的老人所知已有五代,清朝早有该项活动。

瑞安市仙降镇、飞云镇可谓是“卖纻之乡”。

每逢春节期间,乡村里的“文化人”(民间称“卖纻”先生),便组织“班子”到当年有喜事的乡亲家中,手提灯笼演唱。

唱词以七字句为主,方言押韵,无口白,无乐器伴奏。

唱的内容有历史人物俗称“古人”(三国、列国);有地方编的故事《高机与吴三春》、《珍珠塔》;有按当地乡情编的《地方景》、《廿四节候》;有即时编的歌颂新社会、好人好事等内容。

主要是祝贺年节、赞颂好事、歌功颂德、扬善贬恶。

演唱分为两种形式:一为门头唱,二为开门入厅唱。

前者时间短,人数少,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主人送出礼品后即行结束;后者时间较长,人数也较多,大约七八个人到十几个人,时间须好几个小时或通宵达旦。

卖技这一民间文艺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如增强乡里情谊,促进团结,增添节日快乐,有利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等。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传承趋于濒危,亟待加强保护。

9.【洞头海岛气象谚语】洞头县洞头海岛气象谚语是当地渔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不断摸索自然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创造而成的具有气象学价值的口头文学。

是独具海岛特色的特定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极具代表性。

洞头海岛气象谚语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对海岛风雨浪潮等气象方面的预测,包括海洋生物的习性、海洋生物与季节的关系,沿海潮候、潮流与渔业生产、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等。

20世纪80年代,洞头县开展民间文学调查工作,搜集到1000多条民间谚语,其中气象谚语100多条,近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再次采录到200多条。

这些气象谚语既通俗易记又富有科学性,在当地渔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因此能久传不衰,至今仍在当地广泛流传。

洞头气象谚语流传时间长、通俗易懂、口耳相传、流传地广,内容丰富、数量较多、科学性突出,涉及海洋气候、预测海岛风雨浪潮等变化规律,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科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和气象学价值。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趋衰落,亟需加强保护。

10.【平阳童谣】平阳县平阳童谣,是以儿童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儿童中间传播流传,以口头吟唱形式创造出来的简短明快的优秀口头文学。

是平阳儿童对当地社会生活和地方乡风习俗的独特反映,为浙南口头民间文学的典型之一。

平阳童谣采用平阳方言吟唱,以方言押韵,吟唱起来朗朗上口;语言通俗而生动,乡土气息特别浓厚。

因其易记、易唱,易传的特点,在当地儿童中广为流传。

平阳童谣的主要特征是,形式比较简短,地域性强,乡土气息特别浓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