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菌痢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文章导读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中毒型菌痢)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急危重症。
那么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与分型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
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如循环衰竭、突然惊厥(常在肠道症状发生前发生)。
病初其泻痢症状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大便等症状常不明显,往往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2h才出现。
或根本无大便,甚至需用肛门指检、肛拭、灌肠采集大便,才发现黏液脓血便。
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
按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三型。
(一)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本型多见。
有感染性休克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早期可有高热、精神委靡、口渴、出汗;进而面色青灰、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心音低钝、烦躁不安、谵妄、尿量减少等;晚期则口唇与指甲紫绀、皮肤发花有淤点、血压和脉搏消失、无尿、昏迷等。
(二)脑型(脑水肿型、呼吸衰竭型)比休克型发展更快,以严重脑部症状为主。
早期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神志模糊、嗜睡或躁动、谵妄、可突然发生惊厥;晚期血压升高或突然下降、瞳孔忽大忽小、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反复惊厥、昏迷加深,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整,可有叹息样呼吸、呼吸缓慢或暂停,甚至突然呼吸停止死亡。
(三)混合型兼有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的表现,预后凶险,常因高热、休克、惊厥、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在夏秋季节,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有上述临床表现;发现有脓血样大便或肛拭或灌肠取样,大便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即可诊断。
确诊则有赖于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本病诊断需排除急性食物中毒,休克型则需排除其他感染性休克,脑型应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中毒型菌痢》课件

分型特点:休克型、脑型、混合型、胃肠型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与其他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评估与预后评估
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中毒型菌痢进行评估
07
典型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一:某地区中毒型菌痢的爆发情况
案例二:某医院成功救治中毒型菌痢患者的经验分享
案例三:某地区开展中毒型菌痢防控工作的成效展示
案例四:某医疗机构对中毒型菌痢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实践经验分享与交流
案例一:某医院中毒型菌痢的诊疗经验
实践经验总结:成功与不足,改进方向
交流环节:提问与讨论,共同提高
健康教育: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对中毒型菌痢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
定期随访: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预防复发:患者应注意预防复发,避免再次感染
中毒型菌痢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06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常见并发症: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处理方法:积极抗感染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霍乱、急性胃肠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两类。
胃肠型食物中毒在临床上最为多见,本节主要阐述此型。
病原学1.沙门菌:革兰阴性杆菌,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在水、牛奶、蛋及肉类食品中可存活数月。
不耐热,60℃25--30分钟灭活,沸煮即死。
其中以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常见。
2.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盐条件下不能生长,故又称嗜盐杆菌。
此菌广泛存在于海鱼、海虾、墨鱼等海产品以及含盐较高的成菜、成肉、咸蛋等腌制品中。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但对热和酸极为敏感.56℃5~10分钟可灭活,在食醋中3~5分钟即死亡。
3.变形杆菌:革兰阴性小杆菌。
变形杆菌在外界环境中极易生长繁殖,夏季的凉拌菜或存放稍久的饭、菜均易被此菌污染。
变形杆菌的致病力主要是肠毒素,摩根变形杆菌还可产生组胺脱羧酶,使肉类中的组氨酸脱羧基成为组胺,可引起类似组胺中毒的过敏反应。
4.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革兰阳性球菌。
本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人体的皮肤、鼻咽部粘膜、指甲下及各种皮肤化脓性感染灶内。
此菌污染食物后,在37℃经6~12小时繁殖而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高温,煮沸30分钟仍保持毒性,能致病。
5,蜡样芽胞杆菌:为一种需氧、有芽胞、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能在110℃存活1-4天,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
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尘埃、水、草和腐物均可检出,也可存在于人、畜肠道中。
6.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是肠道正常存在的菌群,一般不致病。
引起食物中毒的大肠埃希菌有下列几种类型: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原因;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婴幼儿腹泻和大规模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③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累及成人和较大儿童,引起类似细菌性痢疾的症状;④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表现为出血性肠炎。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热持续不退者采 用冬 眠疗 法 ,用冬 眠灵 、异丙 嗪每次 1 r m/ k 肌 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每 4— g 6小时一次 ,并于头额部 置 冰袋 ,做好皮肤 护理 防止 冻伤 ,争取 在短 时间 内将 体温 降 至 3 ℃以下,防止高热致脑缺氧 、脑水肿 。保持环境安静 , 8 减 少刺激 ,使患儿 中枢神经系统迅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 。
中毒型细菌性 痢疾是 急性 细菌性 痢疾 的危重 型 ,主要 是痢疾杆菌产生 的内毒 素经肠 道进入 血液 循环 引起 的全身
改善微循环 ,待血 压 回升 后继续 补液 以维持水 、电解质 平 衡。观察记录尿量。 2 .3 呼吸衰竭的护理 .2 呼吸衰竭 为中枢缺氧 的一种 表 现。早期 可出现 呼吸 困难 ,面色灰 暗 ,严重 时 出现 双 吸气 和叹气样 呼吸或 呼 吸暂 停。 出现 上述 症 状应 加 大给 氧量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护 理 研
究
1 ・ 78
C ieejunlo tnmeiiead eh ohr ay hns ora fe o dcn n tnp am c h
Nu sn s a c r ig Re e r h
中毒型 细 菌性 痢 疾 的护 理
曹 利 荣
山西大同煤矿集 团公司二医院 ,山西 大同 07 3 30 l
3 )保持镇静 ,做到忙而不乱 、快而有序 地工作 ,稳定 病人 和家属 的情绪 ; 4 )及 时做好安慰 和解 释工 作 ,指导病人 和家属配合抢
救 。树立 战胜疾病 的信心 。
中毒型细菌性 痢疾 患者在 救治期 间 ,护理 工作极 为重 要 ,通过护士周 密细致 的观 察病情 变化 、及 时 的治疗 ,极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潜伏期1—2天。
2、分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
(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
(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
二、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2急性发作型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治疗要点】1、急性:(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3、中毒性菌痢:(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2)对症治疗:A阵静降温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2、病情观察:,神志变化,生命特征,抽搐先兆,瞳孔大小,正确记录出入量。
3、循环衰竭:体位头低脚高位,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血管活性性药,注意保暖。
中毒性菌痢患者的护理体会

加
毒 性
菌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病 例 资料 2 0 —0 0年 我 科 确 诊 为 中 . 0 82 1 毒性 细菌性 痢疾 病 人 共 8例 , 中 男 5例 , 3例 , 其 女 患
年 龄 76 —2岁 , 平均 4 岁 。 1
痢
者
护
1 2 1 的 感抗 菌药 物 , . . 选择 敏 联合 用 药 。采 用庆 大霉 素或 阿米 卡星 与 氨 苄西 林 静 脉 注 射 , 中毒 症状 好 转后 , 一般 急性 菌 痢 治疗 或改 用 复 方磺 胺 甲嗯 按 唑 ( MZ T S — MP 或诺 氟 沙星 口服 , ) 总疗程 71 -0天 。 1 2 2 控制 高热 与惊 厥 。综合使 用 降温措 施 , .. 可 用物 理 降温 , 1 温盐 水 10 ml 动 灌 肠 , 加 00 流 或 酌 加退 热剂 。躁 动不 安 或 反 复 惊 厥 者 , 采用 冬 眠疗 法, 氯丙 嗪 和异丙 嗪肌 注 。必 要 时 加 苯 巴 比妥 钠 盐 肌注, 或水 合 氯醛灌 肠 , 或者 安定 肌注 或缓慢 静推 。 1 2 3 防治 脑 水 肿 与 呼吸 衰 竭 。药 物 : 1 应 .. () 用 东莨菪 碱或 山莨 菪碱 , 既能 改善 微循 环 , 有镇 静 又 作用 ;2 脱水 剂 : O 甘露醇 , 4至 6小时 1次快 () 2 每 速静 脉滴 注 , 与 5 葡 萄糖 液交 替 使 用 ; 3 肾上 可 0 () 腺皮 质激 素 ( 塞米 松 ) 利 用 其 抗 炎 、 毒 、 休 克 地 , 抗 抗 和减 轻脑 水肿 的作 用 , 用 地 塞 米松 短 疗 程 大 剂 量 选 静脉滴 注 ;4 吸氧 ,-L 分 , 用呼 吸 中枢 兴奋 剂 , () 12 / 慎 必要 时气 管 内插 管与 气管 切开 , 用人 工辅 助呼 吸 。 1 2 4 防治 循 环衰竭 , .. 扩充 血容 量 ; 维持水 、 电 解 质 和酸碱平 衡 ; 除 血 管 痉挛 ; 用糖 皮 质 激 素 ; 解 应 根据心 功能情 况使 用 西地兰 强 心治疗 。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
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
1.急性菌痢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后期的假膜性炎和溃疡,最后愈合。
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
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2.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病例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
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若瘢痕正在肠腺开口处,可阻塞肠腺,导致囊肿形成,其中贮存的病原菌可因囊肿破裂而间歇排出。
分型如下:(1)慢性隐伏型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要因素。A群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
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严重的
临床表现。
-
4
4
痢疾杆菌
-Hale Waihona Puke 55流行病学
G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G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G 3.易感性:普遍易感、有短暂的免疫力,不同菌群及血清型
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反复感染 G 4.流行特征:夏秋季,儿童、青壮年发病率高
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内毒素损伤血管壁 引起DIC及血栓形成
全身小血管痉挛导 致急性微循环障碍
加重微循环障碍
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
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 起脑水肿甚至脑疝
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1
11
中毒性菌痢发病机制
• 毒血症 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组织缺血缺氧
脑缺氧
代谢障碍
脑水肿
酸性产 血管通透
呼吸衰竭
物增多 性 增 强
酸中毒 血浆外渗
血管扩张
- 脑 病
12
回心血量不足 心排出量减少
血容量不足 血压下降
休克
病理表现
- 乙状结肠病理损害
13 乙状结肠菌痢病理表现 13
细菌性痢疾--肠粘膜
-
14
14
中毒型
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突起高热,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或)中毒性脑 病为主要表现。肠道症状不明显(注意与乙脑区别), 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
-
17
17
中毒型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 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 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 2-7岁,夏季突然高热,反复惊厥、昏迷、 嗜睡、休克等,应高度考虑中毒型菌痢, 可用肛拭子或灌肠取粪便镜检,有大量脓 细胞和红细胞可初步确诊。 • 本病应与高物理、药物或亚冬眠疗法。 惊厥不止,可用地西泮0.3mg/kg,静脉注 射,最大不超过10mg。或用水合氯醛4060mg/kg保留灌肠;或肌注苯巴比妥510mg/kg。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2天,短着数小时。
• 表现:起病急、发展快,高热可大于40.0℃, 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 状可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 发热、排便2-3天后才发现中毒型。
分型
• 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主要表 现为感染性休克。 • 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因脑缺氧、水肿 而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有嗜 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率相对缓 慢→病情迅速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 惊厥、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 吸深浅不均。
• 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扩容、纠酸及改善 微循环。
治疗
• 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给氧,首选20% 甘露醇降颅内压,剂量为每次0.5-1g/kg静 脉注射,每6-8小时一次,疗程3-5天,或与 利尿剂交替使用。可短期推地塞米松,若 呼吸衰竭则尽早上呼吸机。 • 抗菌治疗:头孢曲松、头孢拍通舒巴坦, 也可用阿米卡星或碳青霉烯类
中毒型菌痢
定义
• 中毒型菌痢: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 • 特点: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 睡、迅速出现休克(?)、昏迷,病死率 高。 • 年龄特点:多见于2-7岁 • 季节特点:夏季气温高时多见。
病因及机制
• 病原体:为痢疾杆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 多见。 • 机制:志贺杆菌毒素→肠壁血管入学→发 热、毒血症及急性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痉 挛及通透性增加)→脑水肿、脑疝→昏迷、 抽搐及呼吸衰竭。
分型
• 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又呼吸窘迫型, 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病情危重,病死率 高。
• 混合型:上述两型或三型先后出现。
实验室检查
• 大便常规:病初可正常,以后可出现粘液 脓血便,镜检可见成堆脓细胞、红细胞 • 大便培养:痢疾杆菌 • 外周血象:白细胞数增多(10-20×109), 中性粒细胞为主,并见核左移,当DIC时血 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