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焊工艺规范

合集下载

模 具 补 焊 工 艺 操 作 规 范

模 具 补 焊 工 艺 操 作 规 范

( b )补焊量 6m/m 以上
DT-1 DT-2
冲压方向
QT500 HT300
1.5t以上
埋入螺钉
( b) 扩大量 10m/m 以上
冲压方向 DT-2
21 1 5T
6t 31
1.5t
10以下 埋入螺钉
埋入螺钉 11以上
模具补焊工艺操作规范
共3页第1页
1.本规范是根据补焊刃口及一般焊接的工艺操作规范来规定的 2.适用于铸铁(HT300~500)、球墨铸铁(QT500)和风冷钢(7CrSiMnMoV)
的补焊修理以及合金工具钢的补焊修理。
3.铸铁(HT300)球墨铸铁(QT500)的堆焊刃口。
3.1 新制的场合
①铸铁( HT300 )
冲压方向
②球墨铸铁( QT500 )
冲压方向
3
2
DT-2
3
2 DT-2
5
15
5
15
506 刃口断面
3.2 修理的场合
①面的修正
( a) 补焊量 6m/2
不做刃口时为506
QT500
1.5t 以上
②轮廓变更
( a) 扩大量 10m/m 以下
冲压方向 DT-2
506 刃口断面

铝合金铸件补焊工艺

铝合金铸件补焊工艺

铝合金铸件补焊工艺补焊铸件的确定:1、由检验人员确定补焊铸件,补焊部位应在铸件上标出。

2、允许补焊的缺陷如下:a)夹杂、砂眼、缩孔、气孔、冷隔等。

b)机械加工产生的机械损伤。

补焊材料:1、补焊用的焊丝应与铸件材料相同。

(以后采用铸造浇注的焊丝)2、焊丝使用时的表面应干净,无氧化物、油污和锈蚀。

铸件缺陷的清理:1、补焊前应用风动铣刀或其它工具对铸件缺陷部位进行打磨或扩修成坡口。

2、铸件缺陷部位开坡口应将缺陷完全排除,并保证坡口面光滑。

3、较大的穿透性缺陷清理后,应在背面垫上不锈钢或耐火砖片垫片,垫片应留有3-4mm的间隙,便于完全焊透。

4、对需要补焊的部位,应在离坡口边界10-30mm的范围清除掉铸皮、氧化物和其他污物,在开穿透性坡口的情况下,可从两面进行清理。

5、表面清理过的铸件应及时进行补焊,停放时间一般不超过5h.铸件补焊前的预热1、整体预热;适合各类型的铸件。

2、局部预热:局部预热可用氧—乙炔焰进行,应用中性焰进行,预热时应避免穿堂风。

局部预热的铸件,加热面积应距离缺陷坡口边界不小于200mm的地方。

3、不预热对单个的小缺陷和不易变形的铸件,可不预热。

预热要求预热温度一般为250-350度补焊手工氩弧焊补焊时,应尽量小电流,短弧焊、小直径焊丝和小体积熔敷金属,补焊过程中,焊枪与零件表面的夹角60-70度。

补焊过程的控制1、补焊时,焊缝均应有3-4mm的余高。

2、为防止铸件产生冷裂纹,补焊后应采用石棉布将其覆盖。

3、补焊时不允许近焊缝金属过热。

4、铸件的同一处允许补焊次数不超过三次。

补焊后的热处理允许补焊后的铸件余同一牌号合金同炉热处理。

2011年6月26日。

补焊工艺

补焊工艺

直缝埋弧焊管补焊工艺卡
一、补焊规定:
1.不允许在管体上用焊接方法进行修补。

2.焊缝缺陷允许补焊,受下列条件限制:
1)补焊的最小长度为50mm;
2)两处补焊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t,总的修补长度不超过管长的15%;
3)在6m 长度的焊缝上,修补部位不得超过两个。

4)管端300mm范围不允许补焊;
5)同一位置已补焊过2次的不允许再次补焊。

6)扩径后不允许补焊。

3.补焊操作必须由持证焊工进行。

二、补焊工艺:
1、焊条:J557 Φ4.0/Φ3.2mm低氢型焊条
2、焊接电流:Φ4.0mm 160±20A
Φ3.2mm 110±20A
3、电源:直流反接
4、补焊前将缺陷用碳弧气刨清除,然后用角磨机去掉刨渣、夹碳,打磨见金属光泽;
5、施焊前焊条必须进行350~400℃烘焙1~2h,焊前保温温度100~150℃。

并装入保温
筒内,随取随用;
6、每焊完一道焊缝彻底清理焊渣、夹渣以及气孔、裂纹等缺陷,直到完全填满刨坑且与
母材平滑过渡,补焊完成后,用角磨机修磨焊缝至光滑;
7、要求气刨、打磨、补焊连续完成;若气刨、打磨后中断焊接,重新启焊时须将补焊区
金属预热至100~150℃,再进行补焊;
8、补焊缝余高需打磨与,内焊缝≤2.5mm,外焊缝≤2.5mm;
9、每支管补焊完毕后应进行100%外观、UT、RT检验。

手工焊接(补焊)工艺指引

手工焊接(补焊)工艺指引

星原电子有限公司目录1、手工焊接(补焊)工艺指引A、概念B、电烙铁的使用要求C、焊锡丝使用要求D、焊接步骤E、手工焊接(补焊)工艺要求2、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手工焊接(补焊)工艺指引第一部分:手工焊接(补焊)工艺指引一、概念焊接:用焊锡做媒体,通过加热使两种(或以上)金属接合达到导电目的补焊:对设备自动焊接后的不合格焊点进行修补使其转变为合格焊点二、电烙铁使用要求1、确定烙铁温度●对于贴片元件与细脚元件之焊点,烙铁嘴温度控制在350℃~380℃●对于散热较快的粗脚元件及加锡较多的焊点(如散热片固定脚、单插片、双插片、压缩机继电器脚等),烙铁温度控制在380℃~420℃之间。

2、烙铁头必须在湿润的海绵上擦拭干净,将烙铁嘴上的氧化物或污物去除后方可焊接。

3、休息或暂时不用焊接时需在烙铁嘴上加焊锡保护铬铁嘴。

4、用于擦拭烙铁嘴的海绵应保持湿润,员工操作时应带好静电带。

烙铁要保持良好接地。

5、新烙铁头要先加锡保护后再使用6、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不能将碎锡敲击于工作台面上7、烙铁拿握姿势,类似握笔写字状。

正确姿势不正确姿势不正确姿势8、烙铁头的选用,只有那些非常密集细小的焊点(如贴片元件密集的线路板)才选用尖嘴烙铁头,我司大部分线路板补焊尤其是粗脚元件补焊(含手工焊贴片IC)应该用扁平嘴烙铁头。

三、锡丝的使用要求2、焊锡丝端头距手拿处2~3英寸,不要短于1英寸。

拿过焊锡丝的手进食前必须要洗手。

3、焊锡丝的选用●贴片元件及细脚元件这类小焊点用Φ1.0以下的焊锡丝●大锡点及加锡多的焊点选用Φ1.2以上的焊锡丝四、焊接步骤擦干净烙铁嘴被焊接处加热加焊锡丝移开焊锡丝移走烙铁1 2 3 45对于一般的线路板补焊,可以简化为三步:把烙铁嘴擦干净(准备焊接)加热焊接处与送锡丝移开锡丝与烙铁五、手工焊接(补焊)工艺要求a)选择合适的烙铁及烙铁嘴,保证烙铁接地良好防止静电击伤(坏)元器件。

b)确认合适的烙铁温度,避免烙铁过热,防止损坏对温度冲击能力弱或较敏感的电子元器件。

铸钢件补焊通用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铸钢件补焊通用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铸钢件补焊通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铸钢件补焊的缺陷范围、缺陷等级分类、补焊前准备技术要求、补焊技术要求、焊后热处理、检验和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承压和中小型非承压铸钢件,铸件材料为碳素钢、碳锰钢、不锈钢、合金钢和高锰钢的铸造缺陷补焊。

本文件不适用于铸件焊接性缺陷的补焊,如焊接咬边、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夹渣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1 压力容器通用要求GB/T 150.4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及验收标准GB/T 983 不锈钢焊条GB/T 984 堆焊焊条GB/T 5117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8 热强钢焊条GB/T 5611 铸造术语GB/T 6417.1 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GB/T 8110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GB/T 10045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GB/T 13927 工业阀门压力试验GB/T 17493 热强钢药芯焊丝GB/T 40800 铸钢件焊接工艺评定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56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缺陷范围 defect scope超过设计图纸尺寸公差、超过缺陷允许尺寸和不准许存在的缺陷。

铸造缺陷 cast defect铸造生产过程中,在铸件表面和内部产生的各种缺陷的总称。

注:缺陷的形态可分为孔洞类、裂纹类、变形类等;按缺陷的性质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缩孔、气孔等。

缺陷面积 defect area清理缺陷后的缺陷投影面积。

剩余壁厚 residual wall thickness清除缺陷后的壁厚。

铸件面积 surface area of castings缺陷所在表面的投影面积。

关键件 critical parts要求精度高、制造难度大、在产品中起关键作用的零件。

42CrMo通用焊补工艺

42CrMo通用焊补工艺

合金钢调质件通用焊补工艺(方法一)缺陷情况:表面砂眼、气孔及小裂纹等缺陷。

处理工艺要点:一、缺陷清理:将缺陷用旋转锉或机加工清理干净,保证坡口面修得平整圆滑,经MT检验确认无缺陷后方可进行焊补。

二、焊补工艺:1、焊前预热:将缺陷部位200mm范围内,预热300-350℃。

2、焊接方法:焊条电弧焊。

3、焊接材料:遵循GB/T5118-1995标准,选用CHE707Ni型φ4.0mm焊条进行焊补,焊条焊补前务必烘干,烘干温度400℃并保温1小时。

4、焊补过程:①、焊补过程中电流:110-120A,电压:22~26V,焊接速度为5-7cm/min。

②、使用逐层堆焊的方法进行焊补。

每焊一层或几道要及时锤击焊道释放焊接应力,并及时清理焊渣及周边飞溅,确保焊肉与母材熔合良好,发现未熔合现象及时返工。

③、缺陷焊完后应及时安排回火,回火温度控制500-520℃,回火保温时间T=2小时+每25mm增加一小时,消除焊接应力。

④、焊接过程中认真做好补焊原始记录。

5、焊补过程注意事项:①、焊补过程中不得出现夹渣、气孔、咬合不好等缺陷。

②、施焊过程中确保缺陷周围200mm范围内温度不低于250℃,施焊部位温度不低于300℃,若温度低于此温度,需煤气烘烤加热。

三、焊后处理:局部回火,消除焊接应力后对缺陷部位进行打磨,打磨后MT检验合格,发现不合格现象重新将缺陷清理干净后按工艺重新进行焊补,补焊次数不得超过3次。

(方法二)缺陷情况:表面砂眼、气孔及小裂纹等缺陷。

一、缺陷处理:将缺陷用旋转锉清理干净,修出焊接坡口,保证缺陷周围20mm不得有粘砂、铁锈、油垢等杂质,MT检验无缺陷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二、焊补工艺:1、焊前预热:缺陷周围200mm预热温度300~350℃。

2、焊补过程:气保焊,选用CHW-60C型φ1.2mm实心焊丝进行焊补,焊补①、采用CO2过程中电流:240~280A,电压:24~28V,气流量控制在:15~20L∕min。

补焊标准工艺基础规范

补焊标准工艺基础规范

1主题内容及合用范畴本规程规定了产品焊补旳坡口拟定和制作措施、焊前准备、焊接规范旳选择、焊补操作、焊后热解决及焊后焊缝旳验收准则。

本规程合用于我公司产品旳缺陷焊补。

2缺陷坡口旳拟定和制作措施2.1 坡口旳形状应根据补焊壁厚和缺陷旳位置等状况而定。

2.2 无论何种缺陷都应清除干净,且坡口转角应呈圆弧过渡,不得有棱角现象。

2.3 对于气孔、砂眼、夹渣等缺陷,一般采用“V”型坡口,对于裂纹性缺陷,一般采用“U”型坡口,对于较大气孔、砂眼和夹渣,为彻底清除缺陷,也需要采用“U”型坡口。

2.4 坡口尺寸应根据缺陷大小拟定。

2.5 坡口旳制作措施一般采用手提砂轮打磨或机械加工。

3焊前准备及规定3.1 焊补缺陷经打磨后,必须进行磁粉探伤或着色探伤,以拟定缺陷已清除干净后方可补焊,探伤合格后应出具探伤报告。

3.2 焊接坡口焊接前需仔细除油、除尘,保持金属光泽。

3.3 为避免焊接裂纹旳产生并消除潮气和水份,工件在施焊前应根据基材不同进行预热解决,根据缺陷旳大小及工件厚度,一般采用局部预热,预热温度以手触摸焊缝周不感到烫手为原则。

4焊接规范旳选择4.1 焊条和焊丝类型旳选择必须考虑工件旳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一般先用成分与焊件金属相似或相近旳焊条,参见表1,特殊用途可参照附表选用。

表14.2焊条在使用前应根据焊条药皮特性进行烘干解决,切忌急冷、急热、具体规定参见表2,烘干后焊条应及时装入保温筒随取随用。

表24.3焊条直径旳选择应考虑到焊补缺陷深度、焊接层数、焊条直径之间关系旳参照数据见表3表34.4 焊接电流拟定及焊机旳选择4.4.1 焊接电流直接影响焊补质量,电流过大易导致咬边、烧穿等缺陷,同步金属组织也会因过热而发生变化,而电流过小也易导致夹渣、未焊透等缺陷。

焊接电流一般根据下列公式拟定:I = K * D (式中:I:焊接电流A D:焊条直径㎜ K:经验系数)焊条直径D与经验系数K旳关系表4表44.4.2 焊机应根据所使用焊条类型拟定,碱性焊条选用直流弧焊机,酸性焊条选用交流弧焊机。

锻件补焊工艺

锻件补焊工艺

锻件补焊指导书
1、锻件补焊前应对锻件六面进行检查,发现需补焊的裂纹和各种缺陷,都要一次性进行清理和补焊。

以便做好预热和焊后回火,避免多次和反复清理补焊。

2、锻件补焊前,对所有需要补焊处的缺陷要彻底清理干净,不许有残留的裂纹。

3、本厂锻件分机械产品和模块二类。

所有机械产品的补焊,必须经过技术部同意,由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下进行补焊。

模块产品再按生产车间分为二种情况进行处理:热处理车间一般对粗加工后的锻件补焊,考虑到热处理车间炉子较小和较多,一般对需要预热和焊后回火的锻件进行补焊。

水压机和锻造车间一般对毛坯进行补焊。

4、热处理车间锻件补焊的操作规程如下:
4.1碳钢锻件截面尺寸大于350mm,需要预热至200℃,焊后要200-300℃回火。

4.2合金钢锻件
4.2.1P20、35CrMo、42CrMo、718锻件需预热至400℃,焊后400℃回火。

4.2.2H13、5CrNiMo、1Cr13~4Cr13锻件需预热至500℃,焊后500℃回火。

4.2.3已调质的锻件焊后回火温度不能高于调质时的回火温度。

5水压机车间锻件补焊的操作规程如下:
5.1碳钢锻件一般不预热和焊后回火
5.2合金钢锻件
5.2.1P20、35CrMo、42CrMo、718锻件焊补区面积在100×100×20mm 以内,不预热和焊后回火。

5.2.2P20、35CrMo、42CrMo、718锻件焊补区面积大于100×100×20mm,需预热至400℃,焊后400℃回火。

5.2.3水压机车间对H13、5CrNiMo、1Cr13~4Cr13锻件不允许补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焊工艺规范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SHFQ-JZ-30
手工焊补工艺规范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含碳量≤0.25%的低合金钢如碳碳锰、铬钼钢和不锈钢的(30×100mm或30cm2内)小范围表面(深30mm内非穿透)缺陷的手工电焊焊补。

2缺陷坡口的确定和技术、生产准备
2.1坡口的形状应根据焊补深度、大小和缺陷的位置、方向等情况,由技质部确定。

坡口尺寸应根据缺陷大小确定。

内壁(受压面重要区;与主应力方向成垂直向的)轴向线性缺陷及轴类外径大扭矩区域的横向线性缺陷尽可能打磨成椭圆形。

对于气孔、砂眼、夹渣、折叠等缺陷,可采用“V”型坡口或钻阶梯孔(底钻孔径、深度和接钻孔径深度以利于焊条摆动、方便出渣为条件,孔底须球状),对于裂纹尖端类缺陷,宜采用阶梯“U”型坡口。

形状确定原则:1,按缺陷大小确定清理范围,尽量成圆形、椭圆形(使“咬肉”范围应力分布尽量等轴、均匀);2,缺陷处于表面下较深时开出上大下小或阶梯型口子(口子大利于焊条摆动和出渣,另深处材质差、开大后残余应力大,对2U+V等材料热影响区产生延迟裂纹敏感度也会增加)。

2.2无论何种缺陷都应打磨或机加工干净,用着色(PT)探伤检查无误后洗净检查区,且坡口底部呈圆弧平滑状,不得有棱角现象。

2.3所有的焊补预热工艺、焊后处理工艺。

焊补注意事项及措施均由技质部制定并记录(包括拍照、反馈外协等等)。

2.4准备好局部预热的电热毯或气割枪、挡热保温的耐火纤维棉、吹渣用的气源等等辅具。

3焊前准备及要求
3.1焊补应由具备压力容器焊接资格证人员实施。

3.2确定焊补工艺。

3.3非重要区≤5cm2的小范围浅表面(深10mm内)焊补可不预热,对较大范围的焊补,为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工件在施焊前应在150~350℃进行预热,并根据缺陷的大小、性质及工件复杂程度,选择整体或局部预热。

整体预热时间一般为1~4小时(按工件大小、形状、焊补工作量等等选定),局部预热时间视补焊区域大小、深度而定。

对已基本无加工余量的工件宜采用在400~500℃炉内熄火焖烘1~4小时方法。

对长轴及薄壁件注意采取防变形措施。

4焊接规范的选择
4.1焊条类型的选择必须考虑工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一般选用成份与焊件金属相同
4.3
参考数据见下表
4.4
4.4.1一般焊接电流强度规范如下:
焊条直径(mm)(电流强度)酸性/碱性
¢3.290~130/90~130
¢4160~210/140~200
¢5220~270/180~250
不锈钢电焊条或立焊时电流应减小10-15%
4.4.2焊机应根据所使用焊条类型确定,碱性焊条选用直流弧焊机,酸性焊条选用交流弧焊机。

5焊补操作
焊补尽可能水平焊,操作时一般以引弧、运条、收尾几个环节控制。

每道焊波重叠1/3.。

碱性焊条一般采用划擦法引弧,回焊法收尾;酸性焊条采用直击法引弧,划回法收尾,在焊补过程中焊条应根据工件焊补位置等情况相应摆动。

6焊后热处理
6.1若一次预热来不及焊完,可采取“后热”措施,后热温度一般为200~350℃。

保温时间与焊补厚度无关,一般不低于1h。

6.2为避免焊缝产生裂纹,工件在焊补完毕后,可立即进炉(炉温≤400℃)实施调质热处理。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规的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方式一般根据材质和工件大小及缺陷大小来选定采用整体处理或局部处理,温度一般为550~700℃(1U为650-680℃,2U为660-690℃,2U+V为680-710℃),保温时间一般为1~5小时。

也可在调质前进行后热-炉冷-焊区检验后随即入炉实施调质热处理。

而局部处理一般应避风,采用耐火纤维棉覆盖于焊缝部位,采用电热毯或氧-乙炔(预热)焰逐渐加热,温度控制200℃~300℃,且焊缝两侧50~100㎜范围内同时加热。

6.3采用风镐锤击消除残余应力时,第一层焊缝和盖面层焊缝不宜锤击。

6.4奥氏体高合金钢锻件不进行焊补后的消除应力热处理。

大面积焊补的应重新固溶处理。

6.5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

当超过两次时,应分析研究,制定对策后再实施。

7焊后检验
热处理或消应处理后再加工或打磨,随后作超声波探伤(按技术条件)及表面渗透或磁粉探伤(按Ⅰ级)。

需要时对焊区、热影响区做显微HB硬度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