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蜀州》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蜀州》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的 深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理解性默写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
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2.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
消除孤独的苦闷,表现诗人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与友
人深厚的友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
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诗意理解④
岔路口,古人送行常 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泪沾手巾,形
不要做
容落泪之多。
译:我们不要在岔路口,像恋爱中青年男女那样让 泪水沾湿手巾。
诗意理解②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 “您”。这里指杜少府
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我与你此时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 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宦游人:做官的人。
拓展链接:王勃此时的职位是“沛府修撰”,这 只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御用文人,并没有实际权力。 杜少府是被外放到蜀州做县尉,这在当时对于一 个有才气、有抱负的文人来说是很不屑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最后两句不见离别伤感之情,突显出来的是一股豁然 爽朗之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 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 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尾联直抒胸臆,慰勉友人不要泪沾手巾,要心胸
豁达、坦然面对。
诗歌主旨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比喻友人
比喻难舍之情 比喻诗人自己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①比喻、对偶,情景交融,②“浮云 ”比喻游子(友人)行踪不定,“落 日”比喻自己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的 难舍之情,③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之 情及对友人的深切关切之情。
纵然不舍 潇洒挥别 豁达乐观
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马嘶叫声 离群的马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的是诗人在长安送朋友去蜀州时的情景,表达了诗 人对即将赴任友人的鼓励和劝勉。 B.李白创作五言绝句的《送友人》巧妙地运用“浮云”和“落日”来比喻友人 ,表现了诗人对好友深情的关怀。 C.《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姿态,下片着重 写美化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质高洁的动人形象。 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 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洞庭湖的景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甲诗首联点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隐含送别情意,对仗严整。 B.乙诗首联“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 ”写出了水流的动态。 C.乙诗最后两句是写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马儿迫不及待地想离去,朋友只得分 手。 D.两首送别诗都写得情深意切,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 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自 己即将远行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修饰,准确而生动的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 依,行迹不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手啊,表达了 诗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怀。

部编版 八下 课外古诗词一优质课件

部编版 八下 课外古诗词一优质课件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 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内容研读
两千多年前,作词者是谁 (第几人称)?什么身份? 想抒发怎样的情感?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的事,(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自身的事,(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性别:男 身份:被奴役者,农民。 情感:思家、委屈、 痛苦,不满、 无可奈何、愤怒.......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周人的正声雅 乐,分《小雅》《大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 夫所作;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式 微 《诗经.邶风》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
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 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邶城 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 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 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 的诗篇。
也。”
——《尔雅·释名》
“‘泥中’犹言泥涂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古今对译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的事, 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自身的事, 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共27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共27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委婉地让杜少府排解开缠绵悱恻的感情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一反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安慰和鼓舞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富有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用环境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0)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暗示二人皆不在本乡,此别为“别中之别”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仗工整,“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雄伟气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充满深情厚意。B.颔联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C.颈联表现了真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D.尾联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话别,紧接前两句,气氛悲壮深沉,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流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研究成果展示
论文总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电子课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 阳城撼动。 •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被称为描写洞
庭湖的名句。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 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 • 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孟”,青年时隐居鹿者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素材:/s ucai/
PPT背景:/beiji ng/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下载:/xiaz 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与王维并称“王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
入张九龄荆州幕。
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
逸为主。
整体感知
点击图片播放
品析诗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劝慰朋友。表达诗人的豪迈旷达(爽朗乐 观)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
旷达的胸怀。
送别诗歌知多少?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第三句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 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 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 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 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女子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 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 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 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解释
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若不是国君的缘故,怎么会 身披露水之苦!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躬:身体。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
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 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 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 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 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 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 极其深刻的印象。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咏梅》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咏梅》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 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 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 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 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 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 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 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Hale Waihona Puke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遭受
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愁苦 无依,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苦]苦苦,极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 权。 [一任]任凭。一,副词,全,完 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梅花本无意苦苦争权,任凭百花妒忌与排斥
毫不在乎。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卜 算 子

咏游 梅
歌颂梅花
词牌名 题目
新课导入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关梅花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 勤奋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抓住词中的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借梅花抒发 的情感及其艺术手法。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指荒僻之地。驿, 驿站, 古代官道上设有驿站, 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人往来歇息。
残破的桥。
无人过问。
遭受。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 作尘, 只有香如故。




任凭。
普通的花卉, 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轧碎。
驿站外的断桥边, 梅花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 她孤自愁思, 又遭到风雨摧残。梅花开在百花之先, 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 任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 清香却如故。




弯曲的小路。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寺院。
幽静的处所。
僧侣的住房。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
使……怡然自得。
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
人的世俗之心。
各种声响。
寺院诵经, 敲钟开始, 敲磬停歇。
课外古诗词诵读
R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词课题总览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友人》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卜算子·咏梅》陆游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 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 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 骤然飞起, 并频频回头, 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 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 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 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 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 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 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 荐或重用。
整体感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与天空浑然一体。
虚:天空。
太清:天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合作探究
你觉得首联、颔联中哪个词用的好,说说理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 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 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 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 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 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秦:指关中地 区。项羽灭秦后, 把秦故地分封给秦 国的三名降将,故 称“三秦”。
县尉的别称。 到,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
个渡口,即白华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万里津、江首津、涉
头津、江南津。这里 代指蜀山。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 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 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 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 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整体感知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合作探究
颔联写的是什么?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
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 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 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 怀。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 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 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整体感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译: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 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 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合作探究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 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 幽怨。
►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 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反复渲染,突出女主人公对恋 人的思念之深。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 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 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 (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 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主要文学成就是 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 《滕王阁序》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唐代 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 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因他未 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代表作品 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夜归鹿门歌》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 不修焉。”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 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 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 奔之诗。”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 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 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 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岂,难道。 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译: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 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精读细研
佩玉的带子。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门两边的高台。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
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 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
用“风烟”来修饰“五津”,显示杜少府任所的荒 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切。
合作探究
你觉得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示例一:我认为“辅”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三秦 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 阔。
示例二:我认为“望”用得好。将相隔千里的京城 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合作探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否只是描写洞庭风光的诗歌?
不是。诗的重点在:赠张丞相。 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求取,谋求,希望得以 引荐或重用)。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 仕从政而无人赏识。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 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垂钓 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诗人巧 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的典故,另翻新意;“垂钓”与“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 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 愿望,只是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 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撼动。
译: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 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 动。
精读细研
渡。
闲居、平常家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指太平盛世。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坐视,旁观。
译: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 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 羡鱼之情了。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天黑了。式,语气助 词。微,昏暗。
式微式微,胡不归?
式微式微,胡不归?
何,为什么。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即露中,露水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 活你们。躬,身体。
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你 们,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 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 果?
采用了反问、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 情致。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 齐。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 解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 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式微
知识备查
作品简介
《邶风》,邶国之风也。是《诗经》十五国风之 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 北省。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 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 《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 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邶风》作品包括《柏舟》 《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首。
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译: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 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 打湿衣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