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一、引言在各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历史根源和所属性质等各方面的差异,文化碰撞的事例屡见不鲜。
而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主动了解他国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理解包容,从而融会贯通。
电影《刮痧》便是文化冲突典型,该故事以亲情为主线,讲述了许大同一家在美因“刮痧”而引起误会,导致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不堪,显示了中美双方未化的差异与碰撞,并以此将故事推向高潮。
但由于双方的善良、对文化的包容,许大同一家最终得以团圆,中美文化也因此得到了和谐共存与发展。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圣路易斯。
主人公许大同是一位小有成就的电脑程序设计师,他来美八年、辛苦打拼,终于在美国创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并因此将父亲从中国接来养老。
电影伊始便定位在许大同的颁奖典礼,许大同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发自肺腑地说: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随后许父因为小丹尼斯肚子疼,看不懂药品的英文使用说明的他便运用中国传统的刮痧为小丹尼斯缓解疼痛。
但一次意外使得小丹尼斯撞破了头部被送进了医院,于是小丹尼斯背后的“伤痕”被医院的大夫发现后,大夫们十分慌张,立即联系了儿童福利局。
因此,许大同被指虐待儿童,不得与儿子丹尼斯相见。
但最终在朋友昆兰的帮助下,“刮痧之谜”解开,许大同得以与儿子重聚。
二、电影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哲学观点在电影中的法庭辩论环节,许大同为了辩护不得不运用“七经八脉”“丹田”等中国传统医学术语向法官解释“刮痧”的原理,但对中医丝毫没有了解的法官却是一头雾水,对许大同的说辞并不信服。
而身处美国的许大同也很难从美国的教科书中找到中国传统疗法刮痧的原理解释,因而深陷困境。
电影的这一部分十分联盟鲜明地映射了中西方文化的在医学方面的潜在文化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中西医学思想都受到了各自哲学观点的影响,因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从_功夫熊猫_浅析中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_季岑

大 众 文 艺大144摘要:《功夫熊猫》中浓郁的东方神韵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各国观众的共鸣,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美国精神;文化融合2008年夏,梦工厂推出了动画大片《功夫熊猫》, 此片在全球一经放映就引起轰动,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2010年《功夫熊猫2》再一次席卷全球,创造了票房奇迹。
影片中浓郁的东方神韵,绚丽的视觉效果以及极富娱乐的故事情节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
有人说相对比《花木兰》而言,《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已经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外在的形式而深入到了对思想、意境的把握和体现上;也有人说《功夫熊猫》事实上是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强势贩卖的依然是典型的美国精神、西方价值理念。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功夫熊猫》所展现的是“中国元素”加“美国精神”,是好莱坞又一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成功作品。
一、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从造型上来讲,影片拿中国特有的国宝大熊猫作为主角,讲述的是身形肥胖、行动迟缓、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大熊猫阿宝在阴差阳错之下, 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 最终成为拯救和平谷的大英雄的故事。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形象。
影片中的配角比如蛟虎、灵蛇、金猴、螳螂、仙鹤五大高手是中国武术中五禽戏的卡通形象化。
利用动画片的拟人化优势,五大护法将中国功夫里虎拳、蛇拳、鹤掌、蛇形刁手、螳螂拳等武功招式的动物原型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①影片在场景画面上更是将中国元素运用到了极致,影片中无论是“凤凰城”中的四川民居、店铺、红色灯笼,卖豆腐、卖面条的中文招牌;还是以青城山山门为原型创作的熊猫阿宝练功住的和平谷寺庙的山门;或是反派沈王爷居住的带有中国传统建筑造型风格的宝塔,都无形中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

《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2008年和2011年,好莱坞先后推出了两部颇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该片在全球创出过亿的惊人票房。
席卷全球的两部《功夫熊猫》让世人在捧腹之后,对片中的中西文化交融议论纷纷,尤其在中国放映后所引发的争议更是耐人寻味。
近几年来,诸多大热的好莱坞影片不仅都出现了中国元素,甚至将中国元素作为卖点,其中《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尤为典型。
首先,这部动画大片是好莱坞近几年来做得中国味最十足的一部影片,除了有中国功夫之外,还有中国江南村落式的建筑,以及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美食......大量运用具有鲜明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是两部影片得以在全球热映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中国观众来说,"功夫"令人联想起"拜师学艺"、"侠客"和"武功秘籍"等字眼,"中国功夫"作为西方观众最为好奇的中国元素,始终贯穿整部影片。
乌龟大师和浣熊师父算是整部影片中最中国化的角色了,乌龟大师耍太极,浣熊师傅在树下吹横笛,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东西。
除此之外,熊猫耍长棍,孔雀的扇子功,螳螂针灸为熊猫疗伤,大龙用不倒翁练功,勇猛五将对应的中国功夫猴拳,蛇拳,虎鹤双形和螳螂拳,还有极其精彩的乌龟大师羽化成仙和黄包车大战等各种打斗场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味。
其次,影片中的环境也清晰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
在《功夫熊猫Ⅰ》中,故事的背景是古代中国一个极具特色的山谷--和平谷。
在这个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里,映入眼帘的全是中国式的建筑,蓝天白云下的古典亭台楼阁,蜿蜒的上山石级、阴阳八卦图、倒挂的福字、剪纸、皮影、丝绸、汉服、灯笼、鞭炮、穴位图、牌坊、宫殿、庙宇、占卜、吊桥、蟠龙柱、宽窄巷、集市、面馆、包子、筷子、青釉碗、麻婆豆腐、黄包车、四人轿、龙船、舞狮、针灸等,制作人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一派中国背景气氛。
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

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和形式,也促进了中美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市场对于好莱坞电影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吸引中国观众,不少好莱坞电影纷纷加入了中国文化元素,以增加影片的吸引力。
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使其成为好莱坞电影中的热门题材。
本文将深入探讨好莱坞电影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探讨这种文化交流对于两国之间的互动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呈现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种文化融合现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对于好莱坞电影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好莱坞作为世界影视的中心,其电影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将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研究好莱坞电影中中国文化元素的呈现与解读,可以深入探讨影视作品如何塑造和传递文化认知,从而拓展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而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影响也将直接影响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呈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近年来的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不同表达方式。
一方面,一些电影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来呈现传统文化元素。
电影《功夫》中就运用了中国古代武术和功夫文化作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
一些电影则通过现代化的手法和角度来重新诠释和演绎中国传统文化。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摘要】电影《喜宴》通过展现家庭观念的碰撞、婚礼仪式的交融、饮食文化的融合、思想观念的对比以及服饰风格的对比等多个方面,揭示了中西文化在影片中的碰撞与交融。
影片中既有中式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婚礼仪式,也融入了西方的风俗和思想。
通过这种跨文化交流,观众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和谐共存,以及跨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影片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借鉴、融合的过程,表达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喜宴》,观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实现和谐共存。
【关键词】电影《喜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家庭观念、婚礼仪式、饮食文化、思想观念、服饰风格、和谐共存、跨文化交流、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1. 引言1.1 电影《喜宴》的背景电影《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家庭剧情片,于1993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对台湾同性恋情侣为了维持传统家庭观念而假结婚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对家庭观念、性取向和传统价值观的认知。
《喜宴》以台湾传统文化为背景,融合了西方文化元素,呈现了一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影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传统家庭环境中的挣扎和抉择,展现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对话。
影片还通过婚礼仪式、饮食文化、思想观念和服饰风格等方面的对比,展示了中西文化在交融中的碰撞和共鸣。
电影《喜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更是一部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和价值观念的作品。
它引发了观众对于中西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深思,也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和包容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差异。
1.2 中西文化在电影中的表现《喜宴》是一部反映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经典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共通点都得到了精彩的表现,展现出了中西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交融与影响。
电影中通过主人公婚礼的准备和举办,展示了中西文化在家庭观念、婚礼仪式、饮食文化、思想观念和服饰风格等方面的碰撞和交融。
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

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成为了热门话题。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好莱坞电影制作方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并开始在电影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以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运用,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情调,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真实和生动的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从电影角度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
中国文化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角色、布景、服饰和故事情节。
角色是最为直观的体现。
在一些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的角色通常是中国人物或者具有中国背景的角色。
在迪士尼的电影《花木兰》中,主角花木兰就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角色,她在电影中穿着中国传统的服装,使用中国的武器,展现了中国式的自信和勇敢。
在另一部知名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主角是一个充满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电影中展现了中国功夫、中国美食和中国传统文化。
这些角色的设计,不仅让观众更容易地接受这些中国元素,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中,布景和服饰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很多好莱坞电影会选择在中国的历史名胜或者风景如画的城市进行取景,比如在《变形金刚4》中就有一部分场景是在中国的五粮液景区取景拍摄。
这些美丽的中国风景,给电影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情调,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国观众。
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服饰的运用也是相当普遍的,比如电影《功夫瑜伽》中,主角成龙就穿着中国传统的功夫服饰,这样的服饰设计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给电影增添了更多的华夏情怀。
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也体现在故事情节上。
很多好莱坞电影都会选取中国的传统传说或者故事情节作为电影的背景,比如电影《功夫熊猫》就是以中国的“龙战记”为故事背景创作而成,而《英雄》则是以中国的古代战国时期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历史武侠片。
这样的故事背景设计,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也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故事情节上更显得丰富和具有独特的特色。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一、引言中国电影的进步历史悠久,经过几十年的不息探究和进步,如今中国电影已成为国内外观众瞩目标焦点之一。
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

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功夫熊猫》是一部充满东方神秘和西方幽默的动画电影。
影片中既有中国武术、哲学和文化经典,也有西方电影的幽默元素。
本文将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功夫文化的传承影片中主角——熊猫波(Po)是一个胖胖的、慵懒的小动物。
他因为对武术的热爱,偶然成为了师傅——龟仙人的弟子,接受了他的教诲,最终战胜了魁札和他的霹雳军团。
这个故事充满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烙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在电影中被深入挖掘。
无论是武术的哲学理念,还是手法动作的描绘,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神韵。
在这场文化融合的盛宴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功夫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迷人之处。
中西文化的互相借鉴影片中除了展现中国武术文化之外,还有不少西方幽默元素的运用。
例如,在第一场木兰杯比赛的组队环节中,波和其他四名主角一同参与了筛选。
这里用到了“美装”,将主角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好玩。
理解两种文化的魅力,完全不必一个固执于东方文化不接受西方文化,或是另一个认为西方文化好、不需要东方文化的立场。
正是因为《功夫熊猫》依托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基础之上,将西方幽默元素浸入到电影中,才让中西方文化大大地融合得更加自然。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在电影中,主角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勇气的角色。
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勇气和仁爱。
这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
同时,《功夫熊猫》还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社会文化如何凝聚人民的力量,传承更壮大着中国文化。
结论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中,中西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是因为影片兼有东方和西方的元素,也是因为电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或许是一个长期并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是,走在这条道路上必将让我们获得新的视野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展现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创作者中,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中有许多佼佼者,两位最具代表性的导演是陈凯歌和张艺谋。
他们都致力于在电影中展现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朴素而又唯美的感情。
陈凯歌的一系列电影,如《黄土地》《边走边唱》《霸王别姬》《梅兰芳》,张艺谋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莫不如是。
这些影片分别从不同角度将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运用一定的电影语言和表现意象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张艺谋在创作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方面是十分成功的。
他早期创作的一些电影始终从中国的乡土特色出发,来构筑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
张艺谋在1988年根据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拍摄的电影就是一部代表性的作品。
《红高粱》为张艺谋也为中国赢得了诸多的荣誉,一举奠定了张艺谋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并深受广大影迷的追捧。
《红高 粱》以孩童的视点回忆“我爷爷”与“我奶奶的故事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
当我们欣赏《红高粱》时,首先 就会被全片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
红色是太阳红色的血红色的高粱酒,张艺谋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高度风格化的处理方法,从影片一开始,整部影片就展开了红色的意象世界。
首先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一系列的红色意象事物:占满银幕的红盖头、热烈饱满的红轿子、男女主角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的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这些独具中国风特色的一系列意象事物,凸显了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
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
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正是影片所展现的各种中国元素以及独具特色的电影色彩运用,让观影者观赏时如痴如醉。
也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诸多的国际荣誉,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
西方元素融入中国电影在中国电影中将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很多导演都做了成功的尝试,这些作品旨在通过中国电影将极富有内涵的中国元素展示在全世界观众面前。
西方人也正是通过一部又一部中国电影在逐渐了解中国。
在传播中国文化这方面,中国电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文化的交融从来就是双向的,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西方元素。
中国的电影观众也希望通过我们自己制作的电影了解到西方的一些东西,这种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一些中国电影的制作理念。
在融入西方欣赏口味和电影题材方面,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就是一个代表作。
首先,在演员上,无论是在演 员表的排序上,还是在电影海报宣传中,章子怡的名字与形象都十分醒目。
之所以这样,冯小刚导演也坦承在演员选择上选用国际知名度高的大牌演员来出演,可以更多吸引西方观众的眼球,更好地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
其次,在题材选择上,《夜宴》被称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电影随处都可以捕捉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影子。
但是,这部电影也不是纯粹的将西方的经典题材拿过来直接运用,导演对其进行了许多富于中国特色元素的改编,《夜宴》的基本创作理念就是“中国元素为体,西方题材为用”,走的是悲剧路线,影片始终被一种压抑沉重的气氛所笼罩,让这部大制作、大投入的电影没有一丝的华丽感。
用西方经典悲剧题材加以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这是中国电影的创新和突破。
《夜宴》所展示的合乎西方悲剧标准的故事情节,极得西方人的认可,为其走向国际电影舞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