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节选)》教案6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热爱生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热爱生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拓展资源:
-文学作品:提供一些与生命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生命的意义》、《自控力》等,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生命主题的纪录片,如《人生第一次》、《地球脉动》、《生命的力量》等,通过影像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奇妙和脆弱。
再次,从素质层面来看,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最后,从行为习惯来看,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行为习惯,比如上课走神、作业拖延等。这些行为习惯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完成情况:考虑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创新性和改进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努力程度。
-参与度:考虑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活动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辅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也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讲《热爱生命》,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更是希望他们能够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热爱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热爱生命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课文中的观点。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品味语言悟写法一、再读课文,解读小说语言1.学生自主品味、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描写语言。

2.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

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

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3.结合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品味这一人类的永恒话题。

二、拓展延伸阅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选取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热爱生命汪国真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三、板书设计四、作业1.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等,体会这类硬汉形象的独特个性及其典型意义。

2.《热爱生命》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形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6篇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6篇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6篇《热爱生命》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爱生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学会用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过程与方法:3.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其中,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二、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

2. 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5. 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生命宝贵和生命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的培养情况。

3.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如生命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力量。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热爱生命》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生命意义的文章、案例等。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生命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十、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教学内容的看法,以及对学生变化的观察。

3. 自我反馈: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九年级语文下《热爱生命(节选)》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热爱生命(节选)》教案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对生命的热爱。

2.理解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展开论证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精辟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感受生命的美丽,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品读法,欣赏文章精辟的语言,感悟生命的美丽。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自身实际,用实际行动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开创新生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与作者有关的人生格言及作者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格言、警句、故事、调查报告等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背景音乐:《命运》钢琴曲)亲爱的同学们,生活中,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株小草从瓦砾中长出来,用它那翠绿的色彩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一只蚂蚁在洞穴中觅食,靠它那勤勤恳恳的精神在寻找着生存的快乐;翱翔蓝天的雄鹰,靠它那矫健的身姿掠取着食物……所有这些动植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证明:生命是美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热爱生命(节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生命的美好,并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二、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幻灯片出示)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一生是坎坷而充满传奇色彩的。

他当过工人、水手、淘金者、记者等角色,且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创作题材,因此有人称他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同时,他也为开垦美国领土,丰富美国人民的想象力,发展了美国自然主义小说。

他一生创作了《狼子》《热爱生命》等大量优秀作品。

杰克·伦敦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力地展现出美国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的命运。

他的作品描写细腻、思想深邃、文笔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第8课 热爱生命(节选)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第8课 热爱生命(节选)

热爱生命(节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法,培养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了解小说基本情节,体会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难点品味杰克•伦敦笔下这一硬汉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忍、卓绝的求生意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投影1:看《泰坦尼克号》遇难片断)影片的片段已放完,影片中人们争先恐后的目的是什么?(活命)的确,从影片中,可见生命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其实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当人遇到危险时,生命往往是放在第一位的。

面对困境,面对死亡,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使自己活下去,延长自己的生命。

今天我们学习杰克•伦敦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的节选,相信大家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讲解快速阅读的方法。

我们知道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不同的条件限制,对于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针对性的读,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短时间内阅读长篇文章,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我们通常采用快速阅读法,能达到这个要求。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快速阅读法?(投影2:快速阅读法基本资料)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空前发达的条件下,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依然是阅读。

快速阅读,是指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根据阅读要求,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高效读书方法,是一种高级的阅读能力。

它可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式。

提高快速阅读效果的要求:(一)确定读书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读;(对于不同的文本,可以从文体特点设计问题)(二)限定读完的时间,完成读书任务;(聚精会神地阅读,提倡理解性阅读)(三)适时作好标记,及时巩固阅读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热爱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热爱生命》教案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1.了解并理解本文的主旨思想;2.分析本文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3.能够体会积极向上、乐观、勇敢、拼搏、追求和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热爱生命、珍爱时间的意识。

知识导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分享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或事例,并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珍惜时间?新课讲解1.分析文章的结构与主旨思想本文的结构主要是围绕“时间”和“命运”展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段落1-2:通过描写“时间”的流逝,向读者展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为后面对“命运”的思考和解释做了铺垫;–段落3-6:通过描写一些人的生命历程,向读者展示时间是如何进行着,生命如何在时间中凝固,一生的冷暖和道路坎坷,情感强烈,并在其中点出人类对生命的珍惜。

为后面推出“炫耀”的思路做了铺垫;–段落7-9:通过描写励志故事和借用哲理言语,强调了生命的珍贵、生命的意义,表达了追求和珍惜生命的情感主旨思想。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文章的主旨思想:本文通过对时间的描述和对人物及故事的描写,让读者思考生命的真谛,告诉人们,珍惜时间、追求梦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分析文章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在文章中,作者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生命和时间的关系,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比如,作者在第一段中,“时间像流水,它一去不复返”,生动形象地比喻出时间的无常和短暂,让人们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和宝贵;在第二段中,“生命渐渐消逝,短促的不可思议的,像烟雾一样,消失在夜幕中,作为一个不可抗力的自然规律”,采用了拟人手法,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死亡对生命的结束和无常的恐惧。

而在第四段中,“时间像绸带,缠绕在我们生命的神经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人们对时间的感悟。

3.分析文章中的几个重点句子–“生命并非一次成功,二十次失败的叠加,而是两者综合作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8.热爱生命(节选)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8.热爱生命(节选) 教案

8热爱生命(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常,识记重点字词。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重点)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重难点)4.体会小说的象征意味。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天津滨海新区“8·12”危险物品仓库爆炸事故发生后,一幅名为《逆行》的漫画图片被大量地转载。

图片中,一名消防队员与疏散的人群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向最危险的灾难现场走去。

最终,他们中的多位牺牲在爆炸现场。

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才为灾难现场的人们带去了生的希望,也教会人们要更加热爱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热爱生命呢?下面就让我们到杰克·伦敦的作品《热爱生命》中去寻找答案。

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著名小说家,他在自己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150多部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马丁·伊登》《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等。

2.识记字音字形,理解词语。

舐.着(shì) 巉.岩(chán) 窒.息(zhì)粘.膜(nián) 骸.骨(hái) 戳.穿(chuō)吮.吸(shǔn) 蜿.蜒(wān) 耷.拉(dā)吹毛求疵.(cī) 踉跄..(liàng qiàng)奄.奄一息(yǎn) 海市蜃.楼(shèn)转瞬即逝:转眼之间就消失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和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爱生命(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命的伟大、坚强。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

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

《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
1.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由题目进行联想。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狼嚎(háo):大声叫。

转瞬(shù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

咀嚼(jǔjué):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í):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

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

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

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

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

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
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

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③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课后进一步熟悉课文,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1)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

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

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
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

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

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

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

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

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示例:
(1)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

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

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2)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

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
较坚强地划着”。

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

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

“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

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

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可根据情况选择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