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
周邦彦词的思想内涵简析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Vol. 26 No. 4 Aug. 2006
周பைடு நூலகம்彦词的思想内涵简析
符晓黎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摘 杭州 310053)
要 : 周邦彦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举足轻 重的人物 。 他的词题 材广泛 , 意 蕴深厚 。 本 文从四 个方面
多少年来, 周邦彦的这首词一直被人们视为思乡的杰作。从词的大意来看, 大约是在一个夏日的早 晨, 诗人难耐溽暑, 看到窗外荷叶轻摇, 由此念及家乡杭州的荷塘、 少年时代的同伴, 勾起炽烈的乡情。王 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称这首词为!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我们读后稍加品味 , 便看出对荷的描述是形, 对家 乡的思念是神, 细细挖掘 , 别具一番滋味。 周邦彦在他的另一首词 八声甘州 中, 曾有!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之叹。他早年进京时的豪情壮志 如今已消磨殆尽。长期的客居、 世事的无常、 仕途的阻滞、 官场的黑暗 , 正是他这种叹息的深刻原因。 再如 蓦山溪 词 , 原是描写! 湖平春水, 菱荇船尾∀ 的湖上之游, 下片却是这样的结尾 : ! 落日媚沧洲, 泛 一棹、 夷犹未已。玉箫金管, 不共美人游 , 因个甚, 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这里的沧州 , 指近水之处 , 也就是 远离世事者的闲居之地。莼羹 , 借用晋人张翰故事 : ! 翰因见秋风起 , 乃思吴中蔬菜、 莼羹、 鲈鱼羹 , 曰 : #人 生贵得适志,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 遂命驾而归。 ∀ ( 唐%房玄龄 晋书%张翰传 ) 很明显 , 他因思归而 不得 , 甚而产生舍却官职的思想。 与思乡常联系在一起的是伤老。年华易逝、 青春不再的感叹在周邦彦作品中也屡屡可见。在 倒犯 中作者写道: ! 淮左旧游, 记送行人 , 归来山路 。驻马望素魄, 印遥碧、 金枢小。爱秀色、 初娟好。念漂浮、 绵绵思远道。料异日宵征 , 必定还相照。奈何人自衰老。 ∀ 从词中的! 淮左旧游 , 记送行人, 归来山路 ∀ 句 来分析, 很可能是在他三十五、 六岁教授荆州时所作。应说这正是他的壮年之时 , 然而却有了! 衰老∀ 之叹 , 恐怕主要也还是与仕途不顺、 心情恶劣有关。在 解语花 里作者感叹: ! 年光是也, 惟只见 , 旧情衰谢。 ∀这 种伤老心情表现得更加直接。 思乡伤老, 在古代知识分子中并不是个别现象 , 但周邦彦却比较突出。一定的时空, 造就一定的心境。 周邦彦生活在北宋末年, 蔡京、 童贯等这些高级官僚, 结党营私, 损公肥已 , 使得政坛与社会愈来愈腐朽黑 暗,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也愈来愈尖锐, 再加上他长年的飘零、 仕途的不顺遂 , 在压抑的情绪下 , 就促使他产 生这种心境。 四、 有关忧国忧民之作。 周邦彦作为一个倾向进步的知识分子, 毕竟不会只沉溺于个人情感中, 他还有忧国忧民的一面, 这类 作品其数量也不在少数。只是在他的词作中 , 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得较隐晦、 含蓄。且看 西河%金陵怀古 : 佳丽地 , 南朝盛事谁记 ? 山围故国绕清江, 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 风樯遥度天际 。断 崖树 , 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 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 , 赏心东望淮水 。酒
论周邦彦词之政治讬喻——兼说《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作者: 叶嘉瑩
出版物刊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9-32页
主题词: 周邦彦词;周氏;旧党;新党;晕色;阵势;政治;意境;绍圣;作品
摘要: <正> 周邦彦为北宋词人中集大成之作者,且开展了南宋词之先声,此在词之发展史上,固早为论者所公认。
关于周邦彦词在艺术方面之成就,如其长于勾勒描绘,善于运化诗句、精于音律结构,以及其风格之浑成和雅、凡此种种长处,也早为识者所共见。
只是关于周词之内容意境方面的评价,则论者之见仁见智、历来乃颇有异辞。
盖早自张炎之《词源》,即巳曾讥其“意趣却不高远”;王世贞之《弇州山人词评》亦曾谓其“能作。
周邦彦古诗词赏析有名

周邦彦古诗词赏析有名周邦彦古诗词赏析有名精选篇1词牌名:风流子|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表达相思之情的词。
开头三句写初春黄昏外景,点明时间地点。
接下四句,写燕能入金屋,而心上人却不能谋面。
只能听到伊人弹琴吹簧的声音,备增孤独。
“欲说”以下四句忆旧,将当时两人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情态生动绘出。
下阕着重写自己的思恋。
“遥知”三句假想对方念已;“最苦”写自己梦魂难寻,虽有伊“待月西厢”,却连梦中也不能去到伊人身边。
“问”数句盼望重叙旧欢。
但结尾又转而把期待全抛掉,诘问苍天:难道让我们“霎时厮见”都不行吗?全词由景而情,吞吐往复,层层递进,将情写到极处,令人读后心潮难平。
周邦彦古诗词赏析有名精选篇2词牌名:大酺|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对宿烟收,春禽静,下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
最先念、流潦妨车毂。
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
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夜色中烟雾消散,天地间寂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阵阵急雨,在屋顶上响成一片。
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
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缠。
雨气潮湿,松了琴弦。
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
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网,一丝丝粘上竹帘。
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不断,昏昏沉沉,我独自困倦小眠。
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

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一、邦彦平生[1]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出生于钱塘的诗礼仕宦之家。
是宋代词人之“集大成者”。
著有《清真集》。
其一生,伴随着政治新法的行止,旧新党势力的此消长而浮沉。
周邦彦的幼年,主要受到乡邦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培育。
周邦彦出生钱塘,古老的杭州,即是风景名城,又是文化名邦。
宋代则是历史上的全盛时期,那个将宋朝风流写尽的才子柳永,初到杭州时就被这繁华所震惊,欣喜若狂的写了《定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嶂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生长于这方青山绿水间的周邦彦当然而然的深受这种文化积淀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钱塘周氏是一个从五代十国后期就有名于乡邦的诗礼仕宦之家。
其父周原为小儿子取名邦彦,就是用《诗经·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和晋陆机诗“邦兮应运兴,繁若春处葩”的含义,希望他能成为邦国之佳士。
周原虽是终身布衣,但却是一个崇敬诗书以至于顶礼膜拜的人。
这点影响到周邦彦,他年轻时便已“博涉百家之书”。
24岁时,趁着“扩大招生”的机会,周邦彦被录为“外舍生”,于地赶赴汴京读书,也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一、初旅汴京汴京是宋代另一个繁华之地,是宋代建国已一百多年,倾尽国家之财力、物力、人力,经营的一个上层娱乐圈。
这种豪华,使年表初入京的周邦彦为之欣狂,遂作《汴京赋》,歌颂变法的正确及汴京的繁华,并因向宋神宗献《汴京赋》提拔为太学正。
二、寓居庐州、荆州神宗死后,高太后临政,起用旧党,邦彦也因为《汴京赋》中赞扬新法的内容而受到牵连,“不能俯仰取容”而外放。
这一次外放是周邦彦的人生的转折点,从阳光灿烂得意的青年期,转入了仕途坎坷的中年时期。
宋代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研究

宋代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
通过对他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以及对音乐的热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他在音乐意识对其词歌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解读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1. 引言周邦彦是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不仅在文坛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热爱音乐并具备出众音乐才能的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周邦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他在词歌创作中借鉴了哪些音乐元素和技巧,带给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该时期文学与音乐交流互补的情况。
2. 生平背景与艺术成就周邦彦于112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在早年受到了严格基础教育和音乐培养。
他以诗文才华著名,曾任宋高宗的侍讲、翰林学士等职。
同时,周邦彦对音乐也有倾注的热情,他自幼学琴并精通多种乐器。
他的悠扬琴音和婉转歌声为他在宫廷和文人圈子中赢得了声誉。
3. 音乐意识对词歌创作的影响周邦彦深受音乐启发,他对音乐的理解使其在词歌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例如,在与音律、韵律等方面的处理上,周邦彦借鉴了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变化,通过合理安排字句节拍和字调变幻来增强词歌作品整体呼应感。
此外,周邦彦对音色、情感传达等方面也有着敏锐观察力。
他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与声调抑扬顿挫相结合,在词歌中营造出一种唯美而动人的艺术效果。
4. 独特艺术创作风格的特点周邦彦在词歌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他以细腻动人的描写和情感表达闻名,字里行间透露着对音乐之美与人生之理解。
同时,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韵律变幻来表现复杂、深沉的情感。
周邦彦的词歌作品大多旨在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风貌与人性争强斗胜。
他常常将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意象中,以增强词歌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5. 结论通过分析宋代词人周邦彦的生平背景、音乐意识对其词歌创作影响和独特艺术创作风格,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深厚,并且成功将其音乐才华转化为文学艺术中。
王国维视域中的周邦彦词

成者” 之说 , 或者说周 济之说 即指周邦彦集 宋词 之大成 , 如杜甫集唐诗之大成 。但 即便如此 , 王国
维 的说法 仍然 颇受 质疑 。本 文试 图通 为其实说无 表德 也。余
谓此论其体则然 , 若论其 旨, 少陵恐不许之 。 ”也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3 1 作者简介 : 曹
有将 东 坡 词 与老 杜 诗 相 比者 , 刘熙载《 艺概 ・ 词 概》 说: “ 东坡 词似 老 杜诗 , 以其 无 意 如 可人 , 无 事 不 可言 也 。 ”这 是 从 对 创作 题 材 的广 泛性 角度 加 以 比较 的 。张 其 锦 《 海边吹笛谱序》 则 将 姜 夔 比
杜甫 , 说“ 片玉 如拾遗 ( 陈子 昂) , 疆 骏有 盛 唐 之 风
S e p t .,20 1 3 Vo 1 . 42. No. 5
第4 2卷 第 5期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7 .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8 6 3 4 ( 2 0 1 3 ) 0 5 — 0 0 5 2 一 ( 0 9 )
《 亵碧斋词话》 则将吴文英 比杜甫 : “ 白石拟稼轩
之豪 快 , 而结体于虚; 梦 窗变 清 真 之 面貌 , 而炼 响 于实 。南 渡 以来 , 双 峰并峙 , 如 盛 唐 只有 李 杜 。 ”
而将周邦彦 比杜甫亦不 始于王 国维 , 先著《 词洁》
云: “ 美成如杜。 ”先 著 之 说 已启 周 济 “ 清 真 集 大
2 0 1 3年 9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h a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典雅,被尊成婉约派词人正宗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词,风格典雅,被尊成婉约派词人正宗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很多新词调。
其作品内容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格律非常谨严,语言风致醇雅,长调尤善铺叙。
在婉约词人当中长期被尊成正宗。
苏幕遮·燎沈香[宋] 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蝶恋花·酒熟微红生眼尾[宋] 周邦彦酒熟微红生眼尾。
半额龙香,冉冉飘衣袂。
云压宝钗撩不起。
黄金心字双垂耳。
愁入眉痕添秀美。
无限柔情,分付西流水。
忽被惊风吹别泪。
只应天也知人意。
浣溪沙[宋] 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菩萨蛮·银河宛转三千曲[宋] 周邦彦银河宛转三千曲。
浴凫飞鹭澄波绿。
何处是归舟。
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
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
应怜江上寒。
满庭芳·白玉楼高[宋] 周邦彦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云如幛褰开。
银河一派,流出碧天来。
无数星躔玉李,冰轮动、光满楼台。
登临处,全胜瀛海,弱水浸蓬莱。
云鬟,香雾湿,月娥韵涯,云冻江梅。
况餐花饮露,莫惜裴徊。
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
归来晚,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
点绛唇·台上披襟[宋] 周邦彦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
柳丝轻举。
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
愁凝贮。
楚歌声苦。
村落黄昏鼓。
念奴娇·醉魂乍醒[宋] 周邦彦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
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
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
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
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
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
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
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
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宋] 周邦彦灰暖香融销永昼。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
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
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秾丽中寓有清刚之气。
《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 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 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 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 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 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 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 规范,而另开一派。
这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期,也 是名家辈出的创造期。
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 一、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
黄庭坚论词是雅俗并重。
黄词创作主要是沿着苏轼开拓的方向,朝两
个方向发展:一是抒情的自我化,即表现自我刚直
倔强的个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使词的题
第五节 周邦彦 一、周邦彦的生平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 他与属于旧党的苏门词人不同,在政治上倾向
于变法的新党。他28岁时,因向神宗献《汴京赋》, 歌颂新法,而大获赏识。
第五节 周邦彦 一、周邦彦的生平
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门诸君子纷纷回到朝 廷,周邦彦则被挤出京城。
等到新党上台把持朝政,苏门词人尽遭远贬, 周邦彦重返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
词的革新,创作也步趋其后。
其词最突出的主题是吟咏隐逸,自抒被迫退
隐后的心境,为后来隐逸词的创作提供了范例。如
《摸鱼儿·买陂塘》(见下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家旧有簪缨”,今日却“顿作天涯,经岁羁旅”,怎 能没有“万斛愁绪”。此词孙虹的《清真集校注》认 为是作者未仕时作品,未必。仕后之沉沦下僚者, 何尝不能如此抒情?词中虽有“羁旅”一词,亦非仅 指漂游行程。仕途蹇顿,厄塞当路,亦可云。羁旅”.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首词里,周邦彦使用了李商隐 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之典。实际上,周邦彦对李 商隐作品不仅熟悉,且对玉翳生一生不幸身世,也 似乎有着异常深刻的理解。其《迎春乐》云:
无独有偶,变法派党首王安石之《王文公文集》也有 一篇《伍子胥庙铭》写道:
予观子胥出死亡逋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 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雪,名震天下,岂 不壮哉!及其危疑之际,能自慷慨不顾万死,毕 谏于所事,此其志与夫自恕以偷一时之利者异 也。……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 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 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也。14 J12。
子胥、种、蠡皆人杰,而扬雄曲士也,欲以区 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 子胥之罪。……雄闻古有三谏当去之说,即欲以 律天下士,岂不陋哉!……父受诛,子复仇,礼也, 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是以 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纠…?
了解了周邦彦的仕宦背景及其与新旧两党的 关系,再返观清真词,则其抒发的政治情怀就可以 看得比较清楚。 (一)仕途沉沦的悲叹 周邦彦从最初献赋被神宗注意得以升太学正, 至元祜年间长时间外放,其仕途可谓一波三折。孙 虹、薛瑞生认为“入朝之后的邦彦,才德既不被当时 掌权的新党见知,对新党也常怀愤愤不平之情,《瑞 龙吟・章台路》、《玉楼春・玉奁收起新妆了》就是 明证。“2】10这个看法大致不错。《瑞龙吟・章台路》 云:“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 家秋娘,声价如故。”又说“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 伤离意绪。”《玉楼春・玉奁收起新妆了》又云“裁金 簇翠天机巧,不称野人簪破帽”,这些都抒发了他久 居下位的满腹牢骚。除此外,《月下篇》、《南浦》、 《迎春乐》诸词也表现了这种感怀。如《月下篇》云: 。谁知怨柳?~品高调侧人未识,想开元旧谱,柯亭 遗韵,尽传胸臆“2]399就用了蔡邕柯亭识竹之典, 自许其品调与才华,对自己仕进无门沦落底层深为 叹惋。《南浦》中,他追述自己祖上的大显贵,比照 今日的沦落,心下很不平静。其词云:
浅带一帆风,向晚来、扁舟稳下南浦。迢递 阻潇湘,衡皋迥,斜舣蕙兰汀渚。危樯影里,断云 点点遥天暮。菡萏里风,偷送清香,时时微度. 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羌管怎 知情,烟波上,黄昏万斛愁绪。无言对月,皓彩千 里人何处。恨无凤翼身,只待而今,飞将归去.
《论武王》又说:
杀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使其子 而果人也,则必死之。……武王亲以黄钺斩纣, 使武庚受封而不叛,岂复人也哉‘13n∞?
奸臣乱国纪,伍奢思结缨。杀贤恐遗种,巢 卵同时倾。健雏脱身去,口血流吴庭.达士见几 微,楚郊忧苦兵.十年军入郢,势如波卷萍.贤亡 国婴难,王死尸受刑.将隳七世庙。先坏百里城。
蒋哲伦云:“元柘二年(1087),吕公著执政,斥逐 新党,清真亦遭池鱼之殃,于此年放调外任。先教授 庐州,复流徙荆南,于元桔八年(1093)春知溧水”,这 组诗“写作年代可大致定为知溧水时“12】263。同时, 他又指出,组诗以“楚吟’,比屈赋,又切楚地;而‘传 闻紫贝阙,薜荔充帷幔’句,意在忧念朝廷,影射群小 擅权,忠良遭逐,似与朝中政治有关。“12 J263蒋哲伦 所言极是.《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五首》是一组 情调感伤的诗。长时间沉落下僚的周邦彦一方面感 受着“百年行欲半”的老之将至。另一方面又为“儒生 长窘束,书灯守幽幔”的现状愤愤不平。“我如抟沙 砾,放手辄星散”,可看作是他对自己在元桔旧党执 政情况下仕宦前景的悲观评价。那么,他借“传闻紫 贝阙,薜荔充帷幔”所贬抑的。群小”,不是当时执掌 朝廷的旧党人物又能是什么人? 这样的心态实际早在哲宗元裙二年(1087)二月 旧党执政伊始、他被调至庐州府任教授时就有所表 现。当时,他在写给友人的一篇《友议帖》中,说自己 。罪逆不死,奄及祥除”,“食贫所驱,未免禄仕.言念
亲政,旧党再遭放逐,他把曾向神宗皇帝进献过的 《汴都赋》重献朝廷,其《重进<汴都赋>表》又云:
臣命薄数奇,旋遭时变,不能俯仰取容,自触 罢废,飘零不偶,积年于兹。
所谓“旋遭时变5即指“元柘更化”言。这几句自表 清白的话说的就是在旧党当政的元祜年间,他并未 与其“苟合”,其贬抑旧党之意亦不言自明。 实际上,除写诗、献赋可见周邦彦于新旧两党有 明确取舍外,他之尤怨旧党、靠近新党的心态还可从 他与新党人物交往可见。首先,对徽宗朝新党(实为 奸党)党魁蔡京,他极尽逢迎。宋人王明清《挥麈余 话》卷一载:“蔡元长用事,美成献生日诗,略日‘化行 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公礼乐中。’元长大喜,即以秘书 监召,又复荐之。”这完全是用赞美天子的言论讨好 蔡京,宋蔡僚《西清诗话》亦载此则文字。王国维认 为此诗句“必作于崇宁、大观制礼作乐之后”,此时亦 正是蔡京当政炙手可热的时候。其次,与蔡京党其 他人物,周邦彦也走得很近。如,蔡裔是蔡京本宗侄 子,作蔡州太守时,邦彦为其席上宾;同时,他还尤其
显腾达迹象,为官常有超转而日渐显贵,这个时段,
收稿日期:2009.03.11 作者简介:李世忠(1969-),男,甘肃庆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万方数据
68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也正是党禁最严酷之时。他辞世的宣和三年 (1121)年,距。靖康之难”也只五、六年时间,故北宋 末期政治的腐败周邦彦也是亲历的。 仕宦于党争激烈的政局之中,周邦彦于两党态度 究竟如何?王国维认为“先生于熙宁、元桔两党均无 依附。其与东坡为故人子弟,哲宗初,东坡起谪籍,掌 两制,时先生尚留京师,不闻有往复之迹。其赋汴都
也,颇颂新法,然绍圣之中,不因是以求迸。烈2心陶尔
夫、诸葛忆兵也认为:。他一生又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了 新旧党派的纷争。其实,周邦彦并无强烈的政治倾 向,也并没有执著的政治主张,他是一位生来就与政 治无缘的艺术家。“纠420孙虹、薛瑞生则认为,周邦彦 后半生在忠奸划然可辨情况下,攀附了误国大奸蔡京 及蔡氏集团,根据周邦彦“中年以后的交友以及在京 或外放、显达或沉沦的仕履可以佐证此说”[2112孙、 薛之说有理。事实上,周邦彦于新、旧两党之有取舍, 从其第一次献赋举动即可看出。当时,苏轼案子影响 还未消除,新党势力如日中天,周进献有歌功颂德之 意的《汴都赋》,当有其政治考虑。元祜后他之被外 放,亦当是旧党执政者将其打入新党之列的缘故。其 作品《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五首》之五可证。
及此,益深哀摧”——牢骚中亦不乏愤懑。及至哲宗
万方数据
第3期
李世忠,等: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
子胥虽捐江,素车驾长鲸。……淫俗敬魑魅,何人 顾威灵.臣冤不仇主,况乃锄丘茔.报应苦不直,
与人主意见唱对台戏的旧党人物靠拢呢?
吾将问冥冥‘“】1姗.
在这首诗里,一方面他认为伍奢是贤才,伍子 胥是健雏,对伍家之“巢卵同时倾”表同情;另一方 面,对伍之复仇他又持谴责态度。他认为伍子胥就 是“国婴难”、王尸亦“受刑”的罪魁。故诗歌末尾, 对王祠之微深表同情,而对“淫俗敬魑魅,何人顾威 灵”之象深为不满。楚平王本为昏主,周邦彦并不 如此认为,他反指伍子胥属魑魅之辈,“臣冤不仇 主,况乃锄丘茔”,其“尊主”意识之强烈可见。 周邦彦这种思想与旧党主要成员苏轼形成了 鲜明对比。苏轼的《论伍子胥》云:
君才切玉刀。一举成两段.我如抟沙砾,放 手辄星散。传闻紫贝阙,薜荔充帷幔。楚吟尚多 亡,君诗补其半‘11113431.
与蔡京心腹刘曷过从甚烈2肛.
相反,对旧党人物,他却指斥为奸臣。政和六 年五月,他写《田子茂墓志铭》,即直呼范纯粹为“奸 臣”,却尊称新党人物吕惠卿为。公”。这正与其上 述诗歌之指斥旧党为“薜荔充帷幔”性质同。范纯 粹乃范仲淹第四子,崇宁元年(1102)九月,“诏中书 省开具元符末臣僚章疏姓名分正、邪。,范与周邦彦 之叔周邻及曾为周之父周原撰写过《墓铭》的吕陶 均被列入邪党成员,周邻亦曾出入苏门。 周邦彦为什么会依附新党?一方面,因北宋党 争中大部分时间是新党执政,周邦彦对新党渐进式 的选择无疑有其现实政治利害之考量。叶嘉莹先 生在比较神宗时代苏轼之两上奏疏及周邦彦之进 《汴都赋》两件事之后云:。周邦彦是以自己私人得 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之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 不同的。“3】304此可谓一语中的。另一方面,周邦彦 之依附新党,还与他思想中的“尊主”意识有关。北 宋新党因先后都得到几位皇帝支持,。尊主”意识颇 浓的周邦彦之依附新党,显然并非由什么政治。器 识”决定,而完全是出于他对人主的盲忠,这一点可 从其《楚平王庙》一诗见端倪:
摘要:清真词的政治抒情问题是学界争议的热点.然论者较少就周邦彦仕宦生活与其词之创作间的关系作深 入考察。北宋中后期,党争激烈,党禁严酷,周邦彦本人在新、旧两党间的政治处境复杂微妙。他的词有仕途沉沦 的悲叹,政治上无有奥援的。孤苦”及末世情怀的流露。
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党争;政治 中图分类号:I 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09)03—0067—05
王国维说“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2惭;当代词论
家叶嘉莹、罗杭烈等则以政治寓托论其词。如叶先 生论周词《渡江云》为“最能证明他有政治托喻的一 首词。“副如5然而,文史学家钱基伟认为周词“实密而 不闳,美而未深,……谐于歌调而不耐于味咏“21426; 谢桃坊认为词。在内容上不涉及时事,不选取较重要 的社会性题材,……表现出退避社会的心理。引钊胂 陶尔夫、诸葛忆兵认为其词“从苏轼扩大词所反映生 活领域的广阔道路上又回归到苏轼以前那种‘艳词’ 的老路上去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与爱国情怀 的作品很少。¨5
第9卷第3期 2009年6,q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