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

现 役 的 重 装 备 运 输 车 三 代 并 存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牵 引 车 有 4 种 , 典 型 半挂 牟有2 种。
代 装 符 运 输 车 。 M 7 4 6 虽 投 产 , 但 由 于 成 术
、
『 人 、』 I : 低 等
美 军重 装备运输 车的技 术性能
美 军 已发展 的重 装 备运 输 车 车 型 种类 大 体 上 可划 分 为 三 代 ,
路 嘶最 高 车速 为6 2 k m / h , 具 备 一 定 的越 野 能 力 , 主 曼川 J 运 输 火  ̄ 9 M 6 0 系 列 坦 克 , 成 为 美 军 真 正 的 第
2 O … : 纪7 0 年代 ,真 J I 诞 生 。1 9 7 j 年 , 沃 德 ・拉 弗【 J 1 ] 斯公r d q - …第 ‘ 辆M 7 4 6 牵 引1 i , 该 牵 引 午 足 由X M 7 4 6 暇 装 备 运 输 年 经 标 准 化 后 确 定 的 称 。 M 7 4 6 夼0 i 乍 M 7 4 7 四轴 半挂 车 ( 由 联 合 柴 油 机 电 气 公 d 制造 ) 合 使 , 拥 有 6 0 t 的 装载 运 送 能 力 ,
J , M K 3 l 重 装 备运 输 车 ( M E T ) ,是 标 准M K 2 3 的 一种 带 第 5 轮 的牵 引
驾驶室 ,
产 ’ 『 , 2 辆 最 装 备运 输 午 样 车 。 1 9 7 0 年,
M B T 7 0 项 H 虽 然 取 消 , 仉 荚 研 制 了 另 外 3 辆样车 ,
对 国 内重 装 备运输 车 的研 究工作 具有 一展历 程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渐 现 雏 形 。1 9 4 2 年 , 盟 军 在 北 非 发 动 了 代 号 为 阿 拉 曼 的 战 役 。 随 着 战 事 的 发 展 , 美 军 观 察 员 发 现 战 场 上 急 需 一 种 能 够 用 于 运 输 、 牵 引 、 维 修 坦 克 的 大 型 车 辆 , 经 向 上 级 反 映 , 军 方 指 定 由 西 雅 图 汽 车 公 司
美军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发展研究

美军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发展研究作者:王淼来源:《物流科技》2013年第01期摘要:介绍了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车队主要车辆的构成和使用管理特点,为我军铁路运输车辆保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美军;铁路运输;铁路车辆中图分类号:E234 文献标识码:A为了弥补民间商用铁路载运工具能力的不足,美国国防部拥有一支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
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由美国国防部组织指挥平时或紧急军事行动中所需的车辆构成,主要类型是重型平板车、油罐车和特种车辆,国防部拥有产权,美军陆军地面部署与配送司令部负责管理,这些车辆经美国铁路协会登记注册,车队的所有车辆都有DODX标志,可在民用铁路线路上进行正常的交换运行作业。
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在美军多次演习和局部战争的军事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美军实施战略机动在本土运输环节的重要支撑力量。
1 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的建立与发展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军在组织本土铁路军事运输工程中,发现各军种负责管理的铁路货车由于管理权限分散,难以统一调度使用,同时货车的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滥用、占用现象比较突出,在危机时刻加大了空货车申请和调配的难度,严重影响了部队响应危机的反应速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1965年美国国防部把各军种铁路货车的所有权、管理权移交给了军事交通管理司令部(后更名为陆军地面部署与配送司令部),并将原来的铁路车辆代码,即陆军货车代码USAX、海军货车代码USNX和空军货车代码DAFX统一更改为DODX,各军种铁路货车统一管理,形成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
随着美国州际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竞争力越来越强,铁路运输地位开始逐步下降,国防货运铁路交换车队的规模也在逐步缩小。
其中因危险品运输规定调整、空军基地数量压缩和石油管道大量铺设等影响,车队拥有的油罐车数量大量缩减。
但是车队中铁路平车的保有量始终未减少,其原因是美军在不断装备新型步兵战车和主战坦克,这些重型、大尺寸作战装备在长度和承重能力方面对铁路货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美军仍然保持有一定数量的平车。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车辆(集结转运篇)

打仗打的是后勤,尤其是如今这种高技术新装备主导的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度极高,后勤保障的规模也是空前强大。
由于这里是汽车门户站的主题博客,所以就不探讨与后勤建设相关的理论话题,只是就图说话,看看美军在这场号称“万亿美元战争”中的后勤车辆应用。
??? 国内及海外集结:仗是肯定要打的,这一点在2002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就已经成为事实,开战的时间全由美军的武力集结为时间点,战争时间表在后勤运输部队发车的那一天就已然存在了,尤其是当2003年2月位于卡塔尔的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前线指挥部竣工,如果除了那些被控制的媒体混淆视听之外还有谁在期待避免战争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当美军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进行了全面的战争准备,并全面动员了大型海外基地的装备物资储备,算得上是一次涉及到全球范围的武力投送行动。
除了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之外,大量的后勤保障物资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向科威特和沙特的基地转运,日夜不歇。
战略转运:美军投送驻扎在本土和欧洲的地面作战部队,动用了近几年花大力气组建的海军“预置船队”,大量的海军预置船从位于美国本土、欧洲基地,大西洋储运站等等不同的码头出发奔向海湾地区。
美国海军的预置船队规模庞大,其中的专事车辆运输的是大型中速滚装船,下图就是满载出发的USNS Gilliland号(舷号T-AKR 298),可以同时载运近千台各类车辆。
由于美军对战时后勤保障提出了“即时后勤”“精确后勤”的概念,因此对各类后勤车辆的需求极大,据统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后勤保障有70%以上由地面运输完成,因此在战略转运初期,大量轮式车辆是海运的首选。
下图就是排满了后勤车辆的运输船上层前甲板。
如此大规模的武力投送,光是美军自有的运输力量显然不够,为此美军开始动员民用运输力量,下图就是被征用的商用滚装船上载“斯特瑞克”的场景,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运输都已经可以和一个中小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量相当了。
海外集结:所有的车辆装备都经由海路运抵科威特和沙特的港口,下图就是USNS Mendonca号大型预置船抵达港口之后进行卸载的场景,清一色的后勤车辆,其中有大量的MTVR中级战术后勤车,都是配属给“过渡型旅级战斗队”——“斯特瑞克旅”的油料保障车辆。
美军后勤车辆

【论文名】:美军的后勤车辆【刊物名】:《后勤科技装备》美军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后勤车辆队伍,其传统的后勤保障任务主要由中型和重型战术轮式车辆来执行。
目前,这些装备的总体状况比较复杂,既有性能优良的重型车辆,又有性能极差的中型车辆。
-、中型战术轮式车辆美陆军的5吨卡车是由M39系列(6622辆)、M809系列(14257辆)、M939A1系列(15289辆)和M939A2系列(17330辆)组成。
尽管最近M939A1和M939A2车的投入使用增强了中型轮式车的整体保障能力,但约有23%的5吨车已经超过或将要超过其经济使用寿命。
保留这样的老式车辆将导致高额的使用和保障费用。
这些超龄车中的一部分将随着中型战术车族中5吨车的投入使用而被取代。
1995年8月前,中型战术车家族计划中的车辆接受了初始使用试验与评价。
陆军(装备)系统订购审查委员会拟于1995年8月2l日召开会议之前对这些车辆是否通过试验作出判断。
首批装备这种车辆的是驻扎在北卡罗来纳州市市拉格堡的部队。
除中型战术车族投入使用外,“改造”部分5吨卡车或实施“延伸服务计划”也可增强运输保障能力。
对于“改造”所带来的好处,许多计划人员已开始从财务和性能方面研究对其评价的方法。
“改造”是在2.5吨车“延伸服务计划”取得初始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
该计划目前已交由美国通用公司实施。
美国通用公司的资料表明,陆军国民警卫队对制订一个5吨车“延伸服务计划”项目非常感兴趣。
此外,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可能会在该项目方面采取联合行动,从而满足双方的需要。
二、重型后勤卡车美陆军的重型后勤车包括重型扩大机动性战术卡车、整装整卸系统、重型装备运输系统、长途公路运输牵引车,轻型装备运输车和中型装备运输车。
最近在重型后勤卡车方面,最重大的工业活动是1995年6月由Freightliner公司和Oshkosh卡车公司签订了一个组成综合性战略同盟的最终协议。
根据协议,Freightliner公司的非商业性国防事务和产品移交给了Oshkosh公司,从而拓宽了Oshkosh公司在重型战术卡车方面的参与面。
战场出租车——美制M113装甲运输车

战场出租车——美制M113装甲运输车二战期间,德军率先采用半履带装甲运兵车配合坦克部队作战,实战表明装甲运兵车能够直接顶着轻武器火力将人员输送到关键位置,在对付没有装甲武器的敌人时,装甲车也能发挥移动机枪点的作用,用于步步逼近敌人。
二战结束后,美国陆军的装备开始大规模更新,M41 Walker斗牛犬轻型坦克、M48 Patton III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以及新型M56 Scorpion自行火炮陆续进入部队,而与之相匹配的装甲运兵车方面,美国也开始考虑引进一款新型车辆。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军开展了新型装甲运兵车的研制工作,军方要求该车必须具备能够空运、可以两栖作战、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廉、较好的防护性能等能力,同时易于在其基础上发展不同用途的衍生车辆,以满足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
1956年,美国完成了两种原型车,一种是采用铝合金装甲的T113,另一种是钢装甲的T117,两者除了装甲不同之外其他数据差不多,其中T113的铝合金装甲虽然正面最厚为31.75毫米,但是同T117的9.53毫米钢装甲相比,防御力是一样的,都只能防住一些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打击。
经过测试和对比,美军选择了铝合金的T113,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T113比T117重量轻6%,在远距离运输上稍有优势;另一个是铝合金的结构强度更高,更耐使用,铝合金也更容易焊接。
随后经过稍微改进,1960年时T113以M113的编号定型投产。
M113装甲运兵车的设计不同于以往步兵战车的传统布局,从外观上看是它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型设计,其的变速箱和发动机位于车身的前部,并专门配备防火、抑爆的防护装置,传动系统在车身轴线的左侧,装甲车指挥官位于动力装置后方,同时担任机枪手,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位置,在车舱内可以最多容纳11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搭乘。
M113A1主体装甲采用铝制装甲焊制而成,装甲厚度为12到38mm,正面由两块厚度为38mm的装甲组成,其上部与垂直方向成30°角,侧面为垂直分布,车辆全重10吨左右,车身长4.86米、宽2.7米、高度2.5米,最大公路时速可达67千米/时,M113A1发动机采用通用六缸水冷柴油机,输出功率202千瓦。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作者:李敏堂,隋博,常健来源:《专用汽车》 2016年第11期重装备运输车通常由牵引车和半挂车组成[1],主要用于坦克、履带装甲车等履带式重装备的公路机动,以避免由于履带式重装备自行机动时导致的寿命里程缩短、对道路产生破坏、燃油消耗量大和乘员舒适性差等问题,确保履带式重装备在油料充足、作战人员精力充沛的情况下投入战斗。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在产品研发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在编配使用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2.3],研究分析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发展历程、技术性能和发展特点,对国内重装备运输车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渐现雏形。
1942年,盟军在北非发动了代号为阿拉曼的战役。
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军观察员发现战场上急需一种能够用于运输、牵引、维修坦克的大型车辆,经向上级反映,军方指定由西雅图汽车公司和太平洋汽车公司着手研发。
1943年,“火龙”坦克抢修车研制成功,该车由M26牵引车和M15半挂车(载重45 t)组成,最高时速45 km/h。
1946年,美军以“火龙”坦克抢修车为基础,研发了M26Al坦克运输车,这算是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雏形[4]。
20世纪50年代,少量生产。
1953年,M123牵引车(6×6)研制成功,该车最初由美国麦克卡车公司生产,后来改由美国联合柴油机电气公司生产。
M123牵引车可与M172半挂车(25 t)、M15系列半挂车(40—50 t)匹配,用于运输M48和M60主战坦克。
M123牵引车虽然后来又推出了几款变型车,但该系列车型由于费用和技术问题,只进行了少量采购,并未列入美军军车型谱。
20世纪60年代,悬而未决。
19 65年,美国和原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并由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和联邦德国的福恩和克虏伯公司联合研制与之配套的重装备运输车。
19 66年,美国利用原联邦德国生产的底盘和驾驶室,生产了2辆重装备运输车样车。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
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
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
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
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
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
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
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
简述美军现役军用卡车家族——MTVR中型战术车辆

简述美军现役军用卡车家族——MTVR中型战术车辆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简述美军现役军用卡车家族——FMTV中型战术车族中提到了一种中型战术卡车,可以执行一些战术运输任务,而那个主要是被陆军使用。
本篇文章介绍的这款中型战术卡车,主要是被海军陆战队使用。
尽管美国海军陆战队,被人戏称为“四等人”,“二足驮载牲畜”,使用着最弱后的装备,干着最苦的活。
不过,调侃归调侃,美海军陆战队虽然机械化程度没有陆军高,但还是目前世界上机械化最强的一直部队。
其中,在本篇文章里介绍的这款MTVR 中型战术车辆,就是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一款多用途中型卡车,用于执行一些战术运输任务。
MTVR这个系列的车族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美军当时为了取代旧式5吨级别的M35卡车研制了新型的五吨级别M939卡车,用来替代M39和M809系列卡车,并从此开始在部队服役。
M939卡车是一款5吨级的6×6军用重卡,其基本型运输车可运送4500kg的货物,具有全天候全地域的行驶能力,经过多年的变型设计及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多用途的卡车,包含了载货车、自卸车、半挂牵引车、厢式车、救援车,甚至为特殊车辆设计的不含驾驶室的三类底盘等。
M939卡车其实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美军车族,现在依旧还有大量的M939卡车在美海军陆战队的后勤部部门服役。
M939卡车不过由于军队运输的需要。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海军陆战队提出了中型战术车辆置换计划。
其目的是提供更先进的运输车队,取代当时现有的由5吨级卡车组成的运输车队。
MTVR中型战术车辆采用了奥什科什的TAK-4螺旋弹簧双横臂独立悬架,卡特彼勒C12直列六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7档艾里逊HD 4070P自动变速箱。
MTVR在1800转每分钟时就可以达到最大功率431马力。
在越野道路上可载重达7吨以上。
而且采用的是395 R20 XZL轮胎并且拥有多项现代化改进技术。
MTVR有多种型号以应付不同的任务,下面我就详细介绍一下,MTVR中型战术车族的一些主要型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发展概况及特点作者:李敏堂,隋博,常健来源:《专用汽车》 2016年第11期重装备运输车通常由牵引车和半挂车组成[1],主要用于坦克、履带装甲车等履带式重装备的公路机动,以避免由于履带式重装备自行机动时导致的寿命里程缩短、对道路产生破坏、燃油消耗量大和乘员舒适性差等问题,确保履带式重装备在油料充足、作战人员精力充沛的情况下投入战斗。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在产品研发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在编配使用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2.3],研究分析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发展历程、技术性能和发展特点,对国内重装备运输车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渐现雏形。
1942年,盟军在北非发动了代号为阿拉曼的战役。
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军观察员发现战场上急需一种能够用于运输、牵引、维修坦克的大型车辆,经向上级反映,军方指定由西雅图汽车公司和太平洋汽车公司着手研发。
1943年,“火龙”坦克抢修车研制成功,该车由M26牵引车和M15半挂车(载重45 t)组成,最高时速45 km/h。
1946年,美军以“火龙”坦克抢修车为基础,研发了M26Al坦克运输车,这算是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雏形[4]。
20世纪50年代,少量生产。
1953年,M123牵引车(6×6)研制成功,该车最初由美国麦克卡车公司生产,后来改由美国联合柴油机电气公司生产。
M123牵引车可与M172半挂车(25 t)、M15系列半挂车(40—50 t)匹配,用于运输M48和M60主战坦克。
M123牵引车虽然后来又推出了几款变型车,但该系列车型由于费用和技术问题,只进行了少量采购,并未列入美军军车型谱。
20世纪60年代,悬而未决。
19 65年,美国和原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并由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和联邦德国的福恩和克虏伯公司联合研制与之配套的重装备运输车。
19 66年,美国利用原联邦德国生产的底盘和驾驶室,生产了2辆重装备运输车样车。
19 70年,MBT70项目虽然取消,但美国研制了另外3辆样车,称作XM746。
20世纪70年代,真正诞生。
1975年,沃德·拉弗朗斯公司生产出第一辆M746牵引车,该牵引车是由XM746重装备运输车经标准化后确定的名称。
M746牵引车与M747四轴半挂车(由联合柴油机电气公司制造)配合使用,拥有60 t的装载运送能力,路面最高车速为62 km/h,具备一定的越野能力,主要用于运输美军的M60系列坦克,成为美军真正的第一代重装备运输车。
M746虽已投产,但由于成本高、自重大、产量低等原因,逐渐被单车采购费用比M746低40%的M911型(6×6)重装备运输车代替。
M911于1976年由奥什科什卡车公司投产,同样拥有60 t的装载运送能力,路面最高车速达到72 km/h,可以运送美军的M60A3坦克(57.5 t)和Ml系列主战坦克(60t)。
20世纪80年代,需求提高。
1985年,Ml主战坦克的第一款改良版MI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在美陆军服役,该坦克重达67t。
由于质量增加,用M911牵引车运载MIA1系列主战坦克已经超载,尤其是在后来的“沙漠风暴”行动中,M911+M747重装备运输车很难将坦克和装甲车往前线输送,坦克自行机动导致磨损加剧,故障率大幅增加,也让坦克乘员倍感疲劳,迫切需要一种载质量更大的重装备运输车。
`20世纪90年代,技术提升。
1990年,美军着手订购新型重装备运输车。
新型重装备运输车由M10 70牵引车和Ml000半挂车组成,最大有效载荷达70 t,公路最高车速为75 km/h,能够运输MIA1艾布拉姆斯坦克以及其他重型履带车辆和陆军施工装备。
M10 70牵引车由美国奥什柯什公司制造,Ml000半挂车由美国系统与电子设备公司制造。
该型重装备运输车于1992年7月开始生产,一直持续生产到1998年8月。
1999年,由布朗和鲁特汽车公司与奥什柯什公司合作推出M1070El型牵引车,进一步提高了动力性能。
21世纪初期,强调通用。
2005年,奥什柯什卡车公司研制出了MK31重装备运输车(MET),是标准MK23的一种带第5轮的牵引车变型车,可运载各种MTVR车,用于满足美国海军和陆军中型装备的运输需求。
MK31 MET这款车改进了悬挂和转向系统技术,机动性大为提升,并将最高车速提高至105 km/h,MK31 MET还可与多种民用半挂车匹配使用,通用性有了显著提高。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技术性能美军已发展的重装备运输车车型种类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代,现役的重装备运输车三代并存,具有代表性的牵引车有4种,典型半挂车有2种。
1.第一代重装备运输车美军第一代重装备运输车由M746(或M911)牵引车和M747半挂车组成。
M746牵引车整备质量18 t,为发动机前置、三人双门全钢驾驶室,带1个摇摆式承重第5轮,驾驶室设备配备合理,装有驾驶员可调式座位、气动式变速雨刮器、22 000BTU水加热器和除霜器等,车后部两个绞盘的牵引力各为20 t。
M747半挂车载重为60 t,为四轴式双轮,在轻载或空载时,后两桥可升起,脱离地面,从而易于转弯,减少轮胎磨损;全部车轮都装有军用全气动式制动器:挂车后部装有两块跳板,运行时可折叠。
2.第二代重装备运输车美军第二代重装备运输车由M10 70牵引车和Ml000半挂车组成。
M10 70牵引车整备质量18 t,为全时8×8全轮驱动,采用底特律367.7 kW 8V-92TA柴油机和阿里逊5速自动变速器;车上装有2个液压绞盘和1个辅助绞盘,并安装了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驾驶室宽敞,除驾驶员和副手外,还能供4个人乘坐。
Ml000半挂车最大载重为80t,采用五轴设计,每个轴都装在一个液压摆动悬架上,可作上下254 mm跳动;每个轴上设置一个横向摆,以适应凹凸不平路面和复杂地形;鹅颈头上装有液压悬挂系统,用以平衡第5承重轮;弹簧辅助装卸板可由1人提起或放下,车上共有40个轮胎和2个备胎。
M1070+Ml000重装备运输车整车可由C 5A空运,分开可由C-17战略运输机空运。
3.第三代重装备运输车美军第三代重装备运输车是MK31牵引车和通用半挂车组成。
MK31牵引车为中型战术车辆替换车,驱动型式6×6,整备质量12.7 t,牵引载重42 t,前轴为带标准盘簧控制臂的奥什科什TAK-4独立悬挂,后轴为Hendrickson液压悬挂。
MK31牵引车不强调载重能力,而着重于机动性和通用性。
MK31牵引车采用l套机械全轮转向系统,转弯半径g 144 m,公路最高时速达105 km/h,涉水深度为1.52 m,发动机采用卡特彼勒C-12ADEM 6缸直列式涡轮增压及水冷4冲程柴油机,艾里逊HD4070SP自动变速器,TC-541液力变矩器,全轮机构转向,联动辅助,带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
MK31牵引车无固定的半挂车,可与多种型号的半挂车匹配,军民通用性强。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的发展特点美军重装备运输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根据战场需求不断改进完善,在额定载质量、战场机动性、军民融合性、通用配套性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
1.额定载质量不断增加,提高了适应性几十年来,美军坦克等武器重装备的性能在不断提高,质量也在不断增加,适应重装备自重的增加,美军不断提高重装备运输车的额定载质量。
美军重装备运输车额定载质量先后经历了40 t(M26A1+M15) 、 (M1070+Ml000)。
目前,美军的重装备运输车以60 t和70 t的载质量为主,已能够适应绝大部分武器装备的载重需求,满足重装备公路运输的需要。
2.战场机动性不断增强,提高了保障力美军重装备运输车虽然自重和载重均有大幅提高,但机动能力却不弱反强,现有车型配备了大功率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和中央充放气系统,越野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最高车速从45km/h (M26A1+M15)、62 km/h (M746+M747)、72 km/h (M911+M747),逐步发展到75km/h( M1070+Ml000),可见其技术上有很大提高。
M1070+Ml000重装备运输车尽管体积庞大,却可由C-5A和C 17战略运输机空运。
而更加新型的MK31型采用机械全轮转向系统,转弯半径仅为9.1 m,主要公路最高时速则达到了105 km/h,机动能力更为突出。
3.军民融合性不断加大,提高了费效比重装备运输车研发技术难度大,维护保养费用高,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为了减少研发费用,美军强调军民融合。
比如,M911和M746虽然是同时代产品,但M911牵引车是Oshkosh公司在民用F2365载货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单车采购费用比军方专门研制的M746牵引车低40%,最终利用高性价比击败了M746牵引车,成为60 t重装备的主力运输装备。
4.通用配套性不断提升,提高了灵活性美军在研发重装备运输车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重装备运输车各总成、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以提高各车型之间的通用配套性。
后期研发的重装备运输车的许多总成、零部件能够与民用半挂车通用,如Ml000半挂车可与美国及北约国家的多型牵引车匹配使用。
MK31牵引车在设计上可与多种基于民用车底盘的半挂车配套使用,还能够与M870平板挂车、M969或M970油罐车配合使用,减少了牵引车种类,提高了灵活性。
结语M911是在久经考验的民用运输车底盘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成熟产品,M10 70是融入了现代汽车工业新技术的主流产品,而MK31牵引车则是强调机动性和通用性的高新产品,因此,这三代重装备运输车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美军重装备的主力运载平台。
重点跟踪这三种重装备运输车的技术发展及其后续改进产品,可以开拓我军重装备运输车的研发思路,合理确定技术发展重点,避免或尽量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1]付相保,黄定政军车大力士重装各运输车[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0. 6:102-104[2]郭兆东,等美军地面运输装各现状及发展[J],军用汽车管理.2010. 12 (6):51-52[3]高崇阳,等美军后勤装备发展重点及启示[J],徐州空军学院学报,2012. 7 (4)89-90[4]谭梅凤,等2030年前国外陆军车辆装备发展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11.05(3):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