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24动态心电图注意事项

24动态心电图注意事项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监测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心电波形变化,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状态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在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了解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有无心脏病史、用药情况和过敏史等重要信息,确保医生可以针对个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检查安排。
其次,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
过度焦虑、紧张或情绪波动都会影响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因此,患者需要尽量放松自己,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平静,减少外界干扰。
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患者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 遵医嘱服药: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患者需要遵医嘱停止某些药物的使用或调整用药方案。
一些药物会影响心脏电活动,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管理,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2. 注意饮食: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需要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饮料,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辛辣的食物。
这些食物和饮料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电波形的变化,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 保持活动自然: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
不能因为检查而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或活动量,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不利于医生对心脏功能的评估。
4. 注意保暖: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寒冷的环境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因此需要保持适当的体温,确保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
5. 避免水渍: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需要避免水渍的浸泡。
水渍会导致心电图设备受潮、短路或损坏,影响检查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患者需要避免接触水渍,注意保护检查设备。
另外,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和技术人员的操作,配合完成检查过程,保持信号的稳定和完整。
电磁干扰对临床动态心电图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电磁干扰对临床动态心电图的影响及解决办法发布时间:2021-07-01T11:48:45.6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何平[导读] 动态心电图不同普通的心电图,它可以2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连续不断的采集记录、存储、分析、处理,何平丹东中心医院辽宁丹东 118000摘要动态心电图不同普通的心电图,它可以2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连续不断的采集记录、存储、分析、处理,编辑并打印患者日常所有活动时的心电生理信息,由于采集记录时间长又是无创开放式,周围的电磁环境对动态心电图心电生理信息采集记录影响很大,周围电磁环境在这里主要是指交流电磁干扰和直流电磁干扰。
如何解决电磁对动态心电图的干扰影响,临床上一般主要是依据电磁抗干扰的原理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电磁干扰对动态心电图的影响。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电磁干扰解决办法一、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ainlnlatory ecg 简称hoher?或“背盒子”,它可以连续采集24小时,大约8 -14万次的心率波动或更长时间的连续不断的动态心电生理信息记录、存储、分析、处理,编辑并打印报告、特点;采集时间长,采集信息量大,普通心电图往往只采集记录平卧状态下几十秒钟内的心电生理信息,采集时间短、采集信息量少,对于间歇性症状.不明显症状或一过性症状容易出现漏诊,动态心电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动态心电图构成主要是由动态心电生理信息采集记录器系统及高性能计算机分析,处理编辑打印工作站系统等组成,前者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经电极导联采集的动态心电生理信息,后者主要是完成对心电生理信息分析、处理、编辑、打印等。
动态心电生理信息采集记录器的贮存介质有磁带式(例如匣式磁带或微型硬盘)和固态式(静态或动态随机存贮器)两种。
动态心电生理信息采集记录磁带式记录器像一个微型的录音机,但又和微型录音机不完全相同;a.它只记录动态心电生理信息,b.它走带的速度相当慢,c.动态心电生理信息只记录在一盘普通的微型录音带上,而且不需换盘,记录结束后再放到单独的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分析、编辑打印报告等。
做动态心电图注意事项

做动态心电图注意事项
在做动态心电图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保电极的正确粘贴位置:动态心电图需要贴附多个电极,通常有10个电极,所以需要确保电极正确地放置在胸部和四肢上。
电极的正确放置能够确保获得准确的心电图结果。
2. 保持身体的稳定:在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期间,需要尽量保持身体的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
这是为了确保获得稳定的心电图信号,并避免干扰。
3. 遵循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示:动态心电图通常需要在医院或诊所进行。
在进行测试之前,确保理解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示和要求,并按照他们的建议进行测试。
4. 遵守动态心电图的时间要求:动态心电图通常需要持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
在记录期间,尽量避免移动或干扰记录器的位置。
5. 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尽管需要保持身体稳定,但在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期间,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如步行、上下楼梯等。
这是为了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以便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6. 记录活动和症状:在记录期间,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或活动,如胸痛、心
悸等,需要记录下来。
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和评估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7. 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安全:使用动态心电图仪器时,确保设备的清洁和安全。
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妥善保管设备。
如果出现任何故障或问题,及时与医生或技术人员联系。
请注意,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测试前,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阅读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正确方法

阅读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正确方法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连续记录24小时内每一次心跳的心电图形,含有大量有关心脏电活动的信息。
如何从中获得对诊断疾病、评价病情有价值的信息吗?一般来说,面对一份正规的24小时动态心电报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分析:(1)心率正常人24小时心率为59~87次/分。
白天偏高,剧烈活动可达180次/分。
通常最高心率年龄增加而减低,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30次/分,女性高于男性。
夜间睡眠时偏低,约50次/分,甚至40次/分。
可见的正常人窦性心率的变化范围很大,睡眠时仍>90次/分,应视为异常,要考虑到是否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相反如持续减慢,平均心率<60次/分,活动后心掌上升不到90次/分,就要注意窦房结等传导系统是否发生了病变。
(2)早搏首先应明确这样的观念:有早搏不一定有心脏病;各种类型的早搏都可发生于正常人。
一组183例正常人的动态心电由监测数据显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分别为46.0%、28.4%。
因此,24小时内有少量的早搏(<100次=。
一般来说,室上性早搏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也不会发展成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没有临床症状可不予治疗;如为室性早搏数量较多(>720次);或形态各异;或成对出现;或连发3次以上;或有R波落在T波上的现象,则应引起注意。
(3)心律失常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动态心电图可捕获瞬时心电变化,对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具有常规心电图无法比拟的优势。
正常成人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0%~7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短阵室上速占20%,而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则往巴提示有严重的心脏疾患。
观察病人出现心悸、气短、晕胶等不适时所描记的心电图是否正常,可以明确上述症状是否心脏疾患引起。
(4)心肌缺血及其规律对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可了解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昼夜发作规律,对更好地认识病情有很大帮助。
心电图(ECG)设计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心电图(ECG)设计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工程师们可以利用ADI解决方案来应对心电图子系统设计的重大挑战,包括安全、共模/差模干扰、输入动态范围要求、设备可靠性和保护、降噪以及EMC/RFI考虑。
心电图(ECG)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记录,在许多恶劣的环境中,它也必须清晰可读并保持精确。
无论是医院、救护车、飞机、轮船、诊所还是家里,干扰源无处不在。
新一代高度便携式ECG技术使我们能够在更多的环境条件下测量心脏的电活动。
随着ECG子系统越来越多地投入医院外应用,制造商面临着持续的降低系统成本并缩短开发时间,同时保持或提高性能水平的压力,这就给ECG设计工程师提出了相当严苛的要求:实现一种安全有效、能够应对目标使用环境挑战的ECG子系统。
本文说明通常所认为的ECG子系统设计的主要挑战,并提供关于如何应对的各种方法建议。
本文讨论的挑战包括安全、共模/差模干扰、输入动态范围要求、设备可靠性和保护、降噪以及EMC/RFI考虑。
挑战1:达到最高安全标准,确保ECG子系统安全有效安全始终是ECG设计师的头号关注对象。
设计师必须严防来自交流电源的电涌或过压,以及经过ECG电极的任何可能超过10 μA rms推荐限值的电流路径影响到病人和操作人员。
在ECG子系统本身或其它与病人或操作人员相连的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出现危险电压或电流,ECG设计的终极目标就是确保病人和操作人员安全,不会受此类电压或电流伤害。
图1. 交流电源耦合简图开始ECG设计之前,工程师必须确定其临床应用及在哪里使用和存放设备。
工程师必须评估所有可能导致电流施加于病人的设备误用情况和潜在外部连接。
当施加的电流(吸入或流出)小于10 μA rms时,即使在单一故障条件下,操作人员和病人的安全也不会有问题。
必须防止病人意外触电,并且保护ECG设备不受紧急使用心脏除颤器所产生的极端电压影响。
ECG系统必须符合联邦法律、国际标准和相关国家/地区指令的要求。
探讨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原因及对策

探讨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杨学玲李朝晖许惠玲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5期【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
方法 174例心电图(DCG)检测中存在有明显技术伪差与误判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结果通过对174例动态心电图伪差资料原因的分析发现,有106例(60.92%)为外界因素干扰所致, 41例(23.56%)为DCG仪器问题所致,另27例(15.52%)为操作不当所致。
结论造成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外界因素、仪器性能不佳、操作不当等,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因素的干预管理,规范操作技术,并在实际检查中注意仪器运行是否正常,从多方面做好防范工作,减少伪差的发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伪差;原因;对策动态心电图伪差指一种假的误差现象,临床做心电图时,受室温、呼吸、肢体、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做出来的心电图形呈上下漂移、波形混乱的现象,称之为伪差。
发生动态心电图伪差现象后,若未能认真分析辩认,很有可能导致心电图检测结构因类似于某些病变而造成误诊,甚至误治,容易耽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1]。
因此,重视动态心电图伪差现象,加强对伪差原因的分析,做好相关防范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动态心电图(DCG)检测中存在有明显技术伪差与误判的资料174例,其中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42例,其他疾病32例。
患者均采用美国DMS300-4A动态心电记录仪,并有完整的生活日记与常规心电图(ECG)。
1. 2 方法对174例动态心电图伪差资料进行一一调查、分析,总结导致动态心电图伪差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管理对策,以保证后期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
2 结果及分析2. 1 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原因分析通过对174例动态心电图伪差资料的详细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如下几点导致伪差发生的主要原因:①外界因素干扰。
动态心电图识别心律失常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R长间期达一 , 等 。⑥ 不能 正确地 分 秒 等
析起 搏心 电图。起 搏心 电图 的分析还 不 够成熟 , 分析 中产生 的错误 比较多 , 如
对非固定频率 型起搏心 电图 , 正常 自 常将
主心搏、 起搏 心 搏 和室 性早 搏 大部 分 漏 编、 误编 。处理方 法 : 按无 起搏 器和有 起 搏器两种 方式 回放记 录卡 , 分别进行分析 判定和编辑 , 最后对起搏器功能人工作 出 综合判断。⑦ 不能 准确判 别窦 性最 大心
支蝉联 现象 与 室性 心 动 过速 的鉴 别等 , AC E G均不能识 别。处理方法 : 在浏 览页 扫描和放大检查各个模块时 , 一旦发 现上 述 的问题 , 就要逐 页面 、 逐模块仔细检查 ,
对 异 常 波 形 进 行 分 析 、 别 、 认 和 人 工 鉴 确
③持续心房颤动。
率 ) 造成 了 A C , E G不能 识别多 种心 电现
摘 要 提 出 动 态 心 电 图 ( E G) 自 AC 在
生无基线漂移 或伪 差干扰 之时 。在人 工 对话编辑时少部分室早 可以补编辑 , 大部 分则跳过不能补编辑。处理方法 : 首先在 可疑早搏模块 、 正常 心搏模 块 、 潜在 阻滞
检测 手段 。然 而 , 由于计算机软件对心律
失 常设计依据是 : R波提前率 > 5 2 %为早 搏 , 限 <lO 时 O ms为 室 上 早 , 限 超 过 时 10 s 2 m 为室早 , 计算机存在仅能识别 R波
而不 能识 别 P波 和 P R间 期 ( 推 广 的 l 新 2
数分钟 或更 长 时 间未编 辑 者 , 以按 其 可
方法 : 对我们入选 的 A C E G进行电脑 重分析 , 将其识别 的结果与我们记录 的诊
24h动态心电图注意事项

24h动态心电图注意事项
1. 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前,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基本信息,以避免可能的干扰因素或不良反应。
2. 在安装Holter监护仪时需严密贴附电极,并根据病人的躯体特征进行合理的位置选择和调整。
3. 在24小时监护期间,应注意保持电极贴附的清洁干燥,并避免涉水或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电极掉落或干扰信号的情况。
4. 病人在24小时监护期间要正常饮食、睡眠,并对常规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以便获得准确可靠的心电图数据。
5. 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进行处理。
如果出现心绞痛、胸痛、呼吸困难或其他紧急症状,应立即就医。
6. 在完成24小时监护后,应如实反映监护期间的状态,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后续的检查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的抗干扰技术
正确安放和 固定电极
动态心电图的抗干扰技术
操作合格 图形满意
动态心电图的抗干扰技术
操作合格 图形满意
动态心电图的抗干扰技术
操作合格 图形满意
动态心电图的抗干扰技术
皮肤处理不当造成的肌电干扰
动态心电图的抗干扰技术
病人剧烈活动造成的干扰
注意事项
信息真实、完整 分析准确、无误 报告描述与内容一致 阳性所见与提供给临床的资料一致
包括: 报告摘要、趋势图、阳性条图以及病人日记 相关心电图等
谢谢
3. 牢牢固定电极及导线:用胶布交叉固定电极 及其远端的导线(见图1)。
4. 规定病人的活动状态:禁止和限制部分活动 (如禁止洗浴、游泳,限制抓拍粘贴电极的胸部、 限制剧烈运动以及使用体育器械等)。
5. 检查期间最好穿棉。
一次性电极的质量控制
一次性心电电极的品质是影响动态心电图质量 的因素。国家医药管理局专门对“一次性使用心 电电极”有行业质量标准(YY/T0196-94)。主要 技术指标有:
1. 交 流 阻 抗 < 3000Ω ; 2. 直 流 失 调 电 压 ≤100mV;3. 内部噪声≤150μV;4. 模拟除颤恢复 性能:200V放电后30s内电压值稳定在100mV以内 ( 变 化 率 ≤ ±1mV/s ) ; 5. 偏 置 电 流 耐 受 度 : 400nA直流电持续作用4小时,电极对两端的电压 变化≤100mV;6. 电极用的压敏胶、背衬、导电胶 等要对皮肤无刺激、不过敏。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操作者的技术要求
能否记录到满意的动态心电图,除了使用符合 标准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粘贴电极要规范,要放置在肋骨上,尽量远 离经常活动的部位(如肩关节部),特殊体型的病 人要检测心电图的形态和质量,合格者方可启动记 录器。
2. 降低皮肤-电极阻抗:先用细砂纸(800# 以上)或细砂棒磨去电极部位的皮肤角化层,再 用酒精擦去皮肤表面的油脂,体毛多的要在局部 剃毛,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皮肤-电极阻抗 (≤5kΩ),有些记录器可以检测皮肤阻抗。
三、动态心电图特性
1. 动态心电图应用环境特殊(活动状态下); 2. 数据量较大、便携式随身携带; 3. 直流电池供电,不存在交流电干扰; 因此,对仪器的技术要求不同于普通心电图机。 目前,动态心电图仪尚无统一的国际、国家标准, 市场上正式销售的动态心电图仪基本采用心电图机 (部分)标准,有些公司的产品指标高于国际标准, 如抗基线漂移能力、采样率(有的品牌已超过1000 点/s)等。
动态心电图的干扰 及排除方法
简述
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间长、病人多数时间处于活 动状态,相对于常规心电图,它的干扰与抗干扰问 题一直被心电学工作者所关注。
为避免在动态心电图记录、检查过程中出现过 多的干扰和伪差,应当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解决。
仪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一、心电图机的技术标准 2003年制定的“IEC60601-2-51”版本。主要包括: 抗基线漂移(输入60mV秒的脉冲后位移≤20μV); 最小位(bit)的分辨率<5μV; 采样率500sample/s/ch(对起搏脉冲的采集要有更 高的采样率和特殊技术);
二、动态心电图机的技术要求 1.中华医学会1998年心电图标准化文件附录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8:2,114-127. 2. 2003年首届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研讨会文件 基本要求:实时、准确记录2个以上通道,不换电池 记录不少于24小时,高保真,抗干扰,安全,可靠, 准确,采样率,抗漂移等等。
具有良好的高、低频特性,即频率响应范围 在0.05~150Hz(-3dB);
提供高质量的模/数(A/D)转换技术; 信噪比(既分辨率、共模抑制比)≥89dB; 低噪声电平(<15μVp-p); 抗肌电干扰(EGM,25~45Hz,-3dB); 时间常数≥3.2s; 抗交流电干扰(50/60Hz,-20d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