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南阳市公示语翻译

,
。
,
对 于 公 示语 的 交 流 交 际 目 的 欠
缺考虑
。
翻译 信 息 之 间的对 等程 度
。
,
也要考虑 到 本地 读 者 和外来 读 者
, 。
例 创一 流服务 原译
w it h t h e i f
:
:
,
迎 四 海 宾客
。u :
的 地 区 文 化差 异 基 于 公 示 语 的应 用 功 能 特 征 本 文从 功 能 对等角度对南 阳 市部分 公示 语 翻译 出现的 问题 进 行 探 讨
。
以词 害意
,
。
这样 翻译会导 致译 文不 符合 英语 标牌 和标
,
识 特点
使其 达不到 交 流 的 目 的 导 致译 者死 译或 者硬 译 的
忽略 了 公
,
原 因极 有可 能是 译 者对原 文真 正的含 义 缺乏 理 解
示 语 翻译 的 功 能 对等 的原则
依 此原则 公 示 语 的翻译要 达到 中 文 和 英 文在意 义 和 功 能上的 全 面 对等 既 要考虑 原有 信 息 和
e s
字把 翻译 视为一种 交 际 形式
。
,
着重 于翻 译 的 内容 和 结 果
,
以
将 店名 译 为
:
t
,
c hi e k e
n ,
R
t
a u r
n a
t
会使
译 文 读 者 和 原 文 读 者 对所接受 信 息 能否 做 出 基 本一 致 的反 应为 依 据
在形 式 和 内容 的关 系上
, ,
不 少西 方人 望 而 却步 此处可 以 考虑 用 简单 的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探究

XU E SHU TA N TA O学术探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探究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马予华摘要:交通公示语是公示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国际形象和人文内涵。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初步总结了城市交通领域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翻译实践中的一些失误,并探讨了提升交通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功能理论翻译;交通领域公示语;翻译原则;翻译失误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公示语(public signs)在城市中有其广泛的使用范围,可涉及政治、环境、交通、旅游、建筑等领域。
从某种角度上讲,交通领域公示语翻译是城市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门面”,此领域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国友人对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第一印象的优劣。
本文从城市交通公示语英译现状剖析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功能理论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翻译策略。
一、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20世纪70年代,“等效原则”迎来了历史性革新,德国翻译理论专家凯瑟林·来斯提出了翻译功能理论的初步理论轮廓。
她认为,译者应首要关注译文的功能性特征,应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评价译文质量。
随后,来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在翻译功能理论基础雏形上创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性理论——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的要旨:翻译行为的目的主宰翻译行为的实施过程,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原则。
二、交通公示语公示语意指在各种公共场所向大众公示必知语言行为内容的语言,它包含标识语、公共指示牌、路标、公告、警示语等。
公示语的特征性功能如下: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劝说功能,交通领域公示语广泛存在于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火车、民航等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其目的是指示、引起公众注意或公众宣传。
由于公示语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参照公共交通领域公示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尽量使用符合译语风格文体和表达模式,从而让译文能对译语接受者发挥其预期的功能。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公共标识语的规范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公共标识语的规范翻译作者:顾胜男韩春荣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6期【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公共标识语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和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所以其翻译质量也关系到了城市的发展。
然而,公共标识语翻译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研究公共标识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纠正公共标识语翻译中的错误,总结和归纳公共标识语的特性以及公共标识语的翻译策略,从而规范公共标识语的使用。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功能对等理论城市形象全球化【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public signs are becoming a major channel for promoting and popularizing Chinese culture; therefore, whether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is good or not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Nevertheless,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his paper corrects mistakes, summarizes and concludes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public signs to standardize the use of public signs and to study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Key words】Public Sign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ity Image; Globalization 1. Introduction of Public Signs1.1 Definition of public signsPublic signs are sign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public places, which ranging from catering,traveling, recreation, accommodation, shopping to medical servic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and financial service.Signs have developed from a narrow meaning to a wide significance. Nowadays, it has a wider range that covers a variety ranging from public signs to maintaining public order such as Keep Silence, traffic signs such as Strictly No Parking, brief directions in supermarket, cinema and other institutions such as Evacuation Chart, and directions appearing in scenic places such as Please Protect Cultural Relics.1.2 Function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public signsPublic signs have brought us great convenience and help; we cannot deny that our life cannot do without the proper guidance which public signs have provided to us. Therefore,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classify the public signs in terms of their concrete functions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that they deliver. According to Prof.Lv Hefa, there are four basic functions of signs:Prompting, directing, restricting and compelling.Based on these four functions, this thesis will research the Chinese-English signs translation. If we want to master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s of signs translation, first stress their features. Ni Chuanbin and Liu Zhi have discussed such features in their works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倪传斌,刘治,1998.2:18—20).Their striking features include conciseness、directness、suitable mood and combining letters with pictures and capitalization.2.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o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2.1 Error analysis of moder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Duan Liancheng is the first scholar to classify the translation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materials. In his article which entitled “A Call on Translators for Good Publicity Materials” (Duan Liancheng, 1990), he analyzes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divides them into two main types with symptom A and symptom B.In Lin Wusun’s speech “Improving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s Translation so as to Better Introduce China to the World” (Lin Wusun, 1992), his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is similar to those of Duan Liancheng’s.Though the above classification is dealt with communication materials, it is also applied to the problems i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Duan Liancheng’s criteria of classification, I divide these popular translation problems into concrete parts: Spelling problems, grammatical problems, lexical problems, unidiomatic expressions, Chinglish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problems.2.2 Concep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Equivalence” here cannot be comprehended as its literal meaning, but in terms of approach. Formal Equivalence concentrates o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a message. Those translations would refer to such correspondences as poetry to poetry, sentence to sentence, and concept and concept.Functional Equivalence was first put forward in 1964; its appearance replaced the direct form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receptor and the target text should generally be equivalent to that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receptor and the source text.There are two main parts i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maximal equivalence and minimal equivalence.Dynamic Equivalence (Maximal Equivalence)(Nida, 1964:159) refers to the translated text readers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and appreciate it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 and it attempts to convey the thought that expressed in a source text.Formal Equivalence (Minimal Equivalence) refers to the translated text readers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and it attempts to render the text word for word.Dynamic Equivalence is more readable while formal equivalence is literal fidelity; there is no sharp boundary between them.3. Solutions to Public Signs Based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3.1 Translation Techniques3.1.1 Follow international standardAlthough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signs, some of them have the same function; we could use them for reference i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In China, smoking is forbidden in almost every public place,so we can often see the sign“禁止吸烟”everywhere. And in western countries,they also have such demand,because “No Smoking” is seen in public places as well.such two signs have the same function-prompting. So“禁止吸烟”is translated into“No Smoking” instead of “It is forbidden to smoke” or “Smoking Forbidden”. However,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not to use rare and unnecessary words. Here are some general norms of international signs: Cashier,Full House,On Sale, Lost and Found, Bon Voyage, Approaching Prohibited and so on.3.1.2 AdditionPublic signs at scenic places which include dynasties, legends or other cultural information often have been translated literally. Therefore, most foreigners who do not know Chinese culturewill get confused for this kind of signs. Thus, 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addition, which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 comprehension of the original signs in order to add necessary information. Here are some examples: Closed to Visitors, No Scribbling on the Wall.3.1.3 OmissionChinese people tend to use flowery words in writing for different aesthetic standards and cultures. However, English writing strives for clearness and simple expressions, words of not much use for understanding of target text or words that may produce negative effect or pose as understanding barriers will be left out. Therefore, translators should omit some unnecessary adjectives or cultural elem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 English version easier for foreigners. Here are some examples:慢速行驶—“Drive Slowly” is better than “You must drive slowly”. 前方学校—“School Ahead” is better than “There is a school ahead”.3.1.4 Suitable moodFor thousands of years’ feudalism, Chinese people had formed the habit of ordering and being ordered. While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y emphasize on equality and often express feelings in a soft and tender way. So when we translate public signs, we are supposed to avoid those harsh expressions such as “Do not pick Flowers”, for this way can only arouse their unpleasant feelings. In English expressions,“Do not” is seldom used. I nstead are some tender and soft expressions. Therefore,it is advisable to translate this sign as “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3.2 Requirement for TranslatorsActually translation is not an easy work, because it require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be serious and accountable, as well as should be proficient in 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Nord, 2001:77). In order to achieve precise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must stick to remembering that translation means a careful attitude, rich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knowledge.References:[1]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Leiden:Brill,1964.[2]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J].中国翻译,1990(5):2-10.[4]倪传斌,刘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上海科技翻译,1998.2:18-20.[5]林戊荪.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J].中国翻译,1992(8):5-10.。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论文导读::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英语论文题目。
论文关键词: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国际问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的背景下,中国与国际问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对外宣传材料不断译为各国语言。
各大城市也加快脚步与世界接轨,一个突出的表现为在城市面貌上,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
公示语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警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也就是说,公示语是以公众为对象,以文字或图形的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服务。
随着这一语言文体的出现,也出现了另外一些隶属于公示语的文体,包括标示语、标识语、警示语等。
作为城市面孔的公示语是给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国名片。
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代表一个城市的面貌,其目的是要在必要的场合能够指示、提示、警示、帮助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更加方便的学习、旅游和工作。
但在这些双语公示语中,有很多英译不规范甚至有明显语用错误的现象,这不仅未能达到使用双语公示语的最初目的,同时还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此,作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公示语翻译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目的既然是为了实现跨语言文化的交际实现原作意图英语论文题目,译者应根据具体译文,抓住原作意图,灵活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
语义翻译重视原文的形式和原但目前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缺乏跨文化意识,使得外国人不能很好理解其所表达的意义等。
有些翻译错误的出现问题是由于从事汉英翻译的译员语言功底不过硬所致。
刘利音指出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有拼写混乱、语法错误、中式英语、语意模糊、文化误解等问题。
(刘利音,2007)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 在公 示语汉英翻译 中的应 用
俞 碧 芳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 系, 福建福清 300 ) 5 3 0
摘
要 : 为 对传 统翻 译 “ 作 等值 ” 的一 个 重 大 突破 和 翻 译 理论 的重 要 补 充 。 译 功 能理 论 强调 译 文 在 译 观 翻
语 文化 中的交际功能 , 为翻译 目的决定译文 , 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 , 而为公 示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 认 也 从
20 :3 ) 公示 语提 示顾 客务 必要 保管 好 自己的物 品 , 06 18该 如果 出现 丢 失现象 , 馆 或酒店 则 不 负责 宾 任 。既然 已经 告知 了可 能导致 的后果 , 以是否 实施完 全 由顾 客本 身决定 。 所
( 指 令 功能 二)
指令功能是指用公示语提供的信息来指导人们 的行为 , 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效果 。此类公示语 措辞简洁, 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汇 , 并采用祈使句 。 例如: 严禁停车(o a ig 简洁明了地 N r n) pk , 指出不得在此地停车 , 其中暗含 的意义是 : 如果违反指令 , 则可能会产生不 良 后果。严禁 随地吐痰 (o p t g N ii ) s tn 也是用祈使句来传达强制性命令 , 以便禁止人们随地吐痰。
2 1 年第 3 01 期 总第 15期 0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 U N LO U I G B AN H O U IN N R LU I E ST O R A FF Q N R C FF J O MA N V R IY A S m o 1 5 u N .0
一
引 言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给公众观看、 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文字语言 。它属于对外宣传 的一 个重要部分 , 其应用广泛, 涉及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诸如指示牌 、 路标 、 商店招牌等。作为一种交 际工具 , 它向公众传达请求、 警告、 提示等 目的, 在我们的生活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 由于我 国不断发展经济并扩大对外交流, 所以, 公示语在当今 的社会活动 中占据越 来越重要 的地位, 其翻译活动也变得不可缺少。 当前 国内有关公示语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 本文以 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 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在公示语翻译 中的实际应用 , 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公 试 示 语 的英 译 。 二 公 示语 的功 能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

功能翻译的基本要点包括有连贯法则 、目的法则和文本类 型。 1.连贯 法 则 在汉英 翻译 的过程 中,要求英文 翻译具有连贯可读性 。这样要求 的 目的在于 ,翻译主要倾向于译文读者 ,那 么,就需要将语言 的文化 背景考虑在翻译要素当中 ,以保证语 言表达 准确达 意。也就是说 ,在 翻译中的连贯法则 ,就是要 求在交 际环境 中 ,文化之 间交流 的意义是 不容忽视 的。 2.目的法 则 在旅 游景 区的标 志语 ,其作 用是 为 了传达 一些必要 的信息 。那 么 ,其所 达到的 目的就是为前来景 区旅游 的游客提供必要 的信息 ,并 且将 中国的传 统文化通 过这种 方式展示 出来 。那么 ,在对于标志语进 行 翻译 的时候 ,就要存在着一定 的 目的性 ,以适 当地选择翻译策略和 翻译方法 。 3.文本 类 型 对于旅游景 区的标志语 的文本类型进行定位 ,就需要明确标志语 信息 的功 能性 和译文 的可接受性 。从原理上来划分 ,文本类型可以被 划 分为信 息类 、表 达类和 呼唤类 。但 是对于标 志语进行 翻译 的过 程 中,这三种类 型的文本并不存在 明确 的界 限,因此 ,翻译要更为倾向
于考虑译文 的可接受性 。从标志语 的信息传递功能而言 ,其是要提示 游客或者是起到一定 的警示作用来禁止游客 的某些行为。那么在翻译 中,就要做到源文信息 的准确传递 ,而避免令人产生歧义。由于译 文 的接受者往往缺乏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 以及社会 陛知识的了解 ,所 以 , 翻译要符合译语 的文化规范 ,以使游客能够通过 自己所驾驭的语 言的 文化理解来解读中国的社会文化。
在旅游景 区,标识语是为 了便于游客 了解旅游景区的信息而公开 展示给游客的信息 ,一般会 以文字 的形式或者是 图形来表达。被我们 所熟悉的游览须知 、路边以及公共 服务设施等等 ,包括景 区的告示和 各 种服务项 目等等 ,都会采用标识语 的方式告知游客 。这其 中也包括 景区的各种提示标牌 和警示标牌 。这些默无声息 的标志语对于维护旅 游景观 的正常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公示语的翻译质量不管从文化交流还是便民利民的层面上来说都具有很大意义。
但是由于汉语的文字和表达习惯与英语有本质上的区别,许多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给人以误导,无法发挥公示语应有的指示作用,还影响着城市在外籍人士心中的形象。
因此,如何完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应该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课题。
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福建地区轨道交通设施公示语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译者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标签:功能对等理论;公示语翻译1公示语及公示语翻译公示语是公众在公共场合所见的文字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它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
公示语的双语化是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必然;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用意图在于让外籍人士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更加便捷、自如地了解、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因此,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虽然经过多年的英语教育,国人的英语水平较改革开放之前已有很大提升,但英语公示语与英语应用于日常沟通、生活有极大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不当现象,令人啼笑皆非,不能达意反而更容易令人产生误解。
例如,福州地铁站刚试营运的时候,福州火车南站(Fuzhouhuochenanzhan)用拼音作为翻译就曾引起了人们激烈的讨论。
关于公示语翻译的研究表明各学者的研究理论视角各不相同,研究角度多从交际翻译策略、语用学、生态翻译学出发,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福建地区一些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目前还较少,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提出的,也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从功能对等视角下看汉英公共标识语翻译

2021年第17期文学研究32从功能对等视角下看汉英公共标识语翻译郝美霞 金怡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摘 要:标识语是公共场所中的引路灯。
人们依靠公共标识语为指导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一体,国外游客的增多使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变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功能对等和公共标识语进行概述并举出翻译示例进行分析,以此为公共标识语翻译更为规范及标识语标牌制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对等;汉译英;公共标识语一、功能对等理论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也是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在长期翻译《圣经》的过程与实践中根据翻译的本质摸索出功能对等理论。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注重于文字表面的词词对应,而要从宏观出发,实现两种语言间功能的对等,这包括文体语义风格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统一。
功能对等的理论认为翻译应该从读者出发,强调读者的理解感受,而不是拘泥于翻译的形式。
在功能对等当中分为低水平与高水平,低水平即翻译基本内容;高水平则是读者可以通过翻译几乎同等的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含义。
在功能对等中翻译中传达的信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句法篇章和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
二、什么是公共标识语?公共标识语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是人们交际与沟通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它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它通过文字和简单的图标组合向公众传达必要或有用的信息。
公示语应用的范围也很广,如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医疗服务、教育金融等方方面面。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公示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汉译英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必然会使用到相关的翻译理论。
由于公示语表达简洁明了且大量使用名词短语和动词词组,以下仅从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两个方面对例子进行分析。
公示语是实用性很强的文体类型,有着独特的语言特点,通常公示语较简短,引人注目,容易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作者:王子璇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20年第06期
摘; ;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标识语的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以清晰、简洁、生动的话语准确地传达信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警示性。
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的密切合作带动了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工作。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公共标识语的含义和特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一、公共标识语的分类及特点
公共标识语,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
我们常见的公共标识语主要有站点路牌、公共场所宣传语、特殊情况警示语、旅游简介等,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所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指示、解释、警告的交际的工具。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具体内容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实现对等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对应(叶子南,2001)。
奈达指出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郭建中,2000,P67)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公共标识语翻译问题
公共标识语的不规范翻译现象随处可见,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运用公共标识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将结合课堂翻译实例从词汇不对等,句法不对等,篇章不对等,和文体不对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公共标识语翻译现状。
(一)词汇不对等
1. 用词不当
翻译是将源语言的语义转化为目标语语义的活动,讲究完整性及准确性。
用词是否得当关乎到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例如“台风”部分,其中介绍到了搭脚手架的架子一词,有些同学直接使用了“shelves”其含义为书架,根据建筑方面的专业词汇翻译,正确的翻译应是“scaffolding”。
2. 语义残缺
公共标识语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部分传达源语言的意思,容易导致语义残缺甚至语义偏差,不利于语言文化交流。
例如公共标识语翻译过程中的“高层施工现场”翻译时容易遗漏词语直接翻译为“high-rise construction sites”遗漏了“building”一词,“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s”中英译文存在明显的译文内容不对称现象。
(二)句法不对等
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语言,对于语法层面要求甚高,公共标识语翻译素材中语法错误的现象显而易见。
例如“转移时先人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中有的同学给的译文是“When transferring, priority must be given to human beings rather than property;Priority must be given to young and old, the sick,and the disabled rather than others”。
其中,“young”和“old”兩个单词前应加上冠词“the”。
另外,译文中分号后面的“priority”错误,只有句首字母大写才更符合英文的习惯。
(三)篇章不对等
很多译者在翻译公共标识语时是完全直译的,出现不认真分析句子语法结构的现象,这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
例如句子“设法发出求救信号,可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
”直译的译文为“Try to send a distress signal, and use floating objects such as boats, wooden boards, wooden beds,etc.”,不符合英文的结构和措辞。
正确的翻译应为“Try everything possible to send SOS signals. Use such floating objects as boats, boards, or wooden beds whenever necessary.”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四)文体不对等
语言在文体上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应充分解读源语言中的语言文字,同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解读与语言中的非文字符号,把公共标识语的翻译看作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
四、如何规范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一)遵循功能翻译理论
译者在进行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过程中,应该跳出中文文字的约束,把文字背后蕴含的含义用正确并且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方式翻译出来。
这样的翻译过程对译者的要求很高,他们要对两种不同语言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才能避免一字一译。
(二)储备专业翻译团队
公共标识语翻译对翻译团队的储备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招募具有专业翻译技能的译者,或招聘在翻译技能优秀的学生作为志愿者,组成专业的公共标识语翻译团队,尽可能地避免翻译不规范的现象再出现。
(三)制定统一翻译标准
目前,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多具有很明显的地方性和随意性,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式标准。
针对这种情况,由权威机构和专业译者应用场合较多的公共标识语制定统一翻译标准,这样确保了公共标识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结论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中国,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彰显了一个国家开放的态度和严谨的传统,它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
高度重视公共标识语的翻译,遵守严格的翻译理论,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尽快对其进行规范和调整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Nida. E. 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叶子南 .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