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适宜技术奖成果汇报)
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规范化研究

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规范化研究目的:采用壮医药罐疗法规范化技术治疗痹证,明确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确立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标准操作技术规程,为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
方法:417例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罐组140例、空罐组138例、中药组139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结果:壮医药罐疗法组、空罐组、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1%、85.51%、92.81%,药罐组总有效率高于空罐组(P<0.05),与中药组接近(P>0.05);三组对改善痹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
结论:壮医药罐疗法规范化技术治疗痹证疗效确切,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壮医药罐疗法;痹证;规范化治疗壮医药罐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医疗技法,临床用于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
我们根据多年来的应用经验,制定了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证在操作规程、配穴方法等方面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并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痹证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痹证的诊断标准[1]。
风湿病诊断标准:根据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上所制定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诊断标准[2]。
纳入标准:凡同时符合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桂科攻0592007-3F。
上述痹病、风湿病诊断标准者,可选为研究对象。
排除标准:①虽为本病但长期服用西药或其他药物者,必须停用,否则排除。
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
③晚期畸形、残疾、丧失劳动力者排除。
④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以及精神病患者排除。
1.2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选450例痹证患者,本组病例来自三个临床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靖西县中医院、广西陆川县中医院,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壮医药罐组150例、无药竹罐组150例、中药辨证组150例。
壮医目诊内容

壮医目诊内容壮医目诊是壮族传统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眼神和眼底等来判断身体的状况,进而进行治疗。
壮医目诊在壮族地区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壮族人民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壮医目诊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壮医相信,眼睛是身体内脏器官的窗口,通过观察眼睛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身体的健康状况。
壮医目诊主要包括观察眼神、瞳孔、眼底等方面的变化。
壮医会观察患者的眼神。
眼神是人们情感和精神状态的反映,通过观察眼神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的眼神呈现出无神、呆滞或者焦虑的状态,可能说明患者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或者情绪不稳定。
壮医会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通过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壮医会观察患者的瞳孔。
瞳孔是人眼中黑色部分,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反应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状况。
壮医相信,瞳孔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瞳孔呈现出扩大或者收缩的状态,可能说明患者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或者体内阴阳失衡。
壮医会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壮医会观察患者的眼底。
眼底是眼球内部的一块组织,通过观察眼底的血管和颜色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状况。
壮医相信,眼底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的状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眼底呈现出血管扩张、出血或者色素沉着等情况,可能说明患者存在血液循环不畅或者器官功能受损的问题。
壮医会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
壮医目诊作为壮族传统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虽然没有现代医学那么科学和精准,但在壮族地区一直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壮医目诊不仅可以帮助壮族人民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保健建议。
因此,壮医目诊在壮族地区被认为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壮医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

壮医的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壮医探病诊法壮医探病诊法,是在疾病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或病者“巧坞”已乱,昏不知人,无法询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些特殊诊断方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性治疗。
壮医有时还借助探病法判断预后吉凶。
探病诊法古代壮医用得较多。
1.痧病探病法若于患者体表见红色或紫红色痧点,或于肘窝、胴窝、舌下见青蓝色痧筋,或于患者胸背、上臂等部位刮出痕如蛇状隆起,或病者伴全身不自然,疑为痧病欲明确诊断时,可试用下述方法探病:①以生车头一片给患者嚼,其不觉刺舌、喉痒,反觉甘甜者多为痧病。
②以炒茶籽粉(即茶麸),予患者嚼,若病者觉味甘香甜者多属痧病。
③嘱病者嚼生黄豆,若其觉味而不腥者多为痧病。
④嘱病者尝水烟筒之烟油水,若病者不觉味涩苦而难入口者为痧症。
⑤以辣椒或生野芋头擦病者掌心,若其不知瘙痒热辣者为痧症。
⑥石灰水试诊法:石灰水试诊法.为壮医药物试诊方法之一。
主要用于痧症的诊断。
其法是将石灰浸泡于开水中,令患者喝其上清液,若不觉苦涩反觉甘甜者为痧症。
2.跌打探病法壮医认为,若病者因跌打内伤,昏不知人,外表未见伤痕而又无人知晓其为如何跌伤时,在给予必要的检查及救护措施时,用下面方法探病,可帮助诊断:取酸橙叶适量,捣烂后擦患者全身,可使受伤部位现出淤斑。
需要注意的是,若未见淤斑,也不能排除病者有跌打损伤可能,应全面诊查。
3.预后探病法古代壮医认为:用剪刀剪下病者的一把头发,并将之投掷于地,若头发成团,聚血不散者,预后尚好;若头发散乱而不聚者,则预后较差,多为不治之症。
现代壮医经验:刺患者中指尖取血数滴,医者肉眼观察并以手指擦拭,色红活血质粘稠者,预后较好;色淡或暗黑而粘性差者,预后不良。
(十三)表里反应诊法表里反应诊法是壮医常用的一种特殊诊法。
其方法是按压患者体表龙路火路网络上的某些特定穴位,再从这些穴位的变化与反应,来推断内部脏器的某些病变。
如根据壮医经验压食背穴(位于手背食指掌指关节的中点)有胀痛者,提示有妇科疾病;又如太渊、经渠压痛,提示“咪钵”有疾;太冲、中封压痛,提示“咪叠”有疾,等等。
壮医佩药疗法防治四时感冒的技术规范及临床应用

风毒病的规范技术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 5): 3-5. 作者简介: 滕红丽(1964-),女,壮族,博士,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 师。现在广西国院壮医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中医、壮医临床诊 疗及民族药、新药研论
何种感冒,除鼻塞、流涕等共有临床表现外,还应根据其独有的
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下面就其辨证分型和临床表现(特有)
进行探讨。
感冒(外感)辨证分型:风寒束表、风热犯表和暑湿伤表&
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或浮紧;风热犯表身热显
' 著,微恶风,咽喉红肿有疼痛感,流黄浊涕;暑湿伤表:肢体酸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疗技术协作组编.中医医疗技术
手册"2013普及版)[M]. [2] 陈 攀.壮医佩药疗法概述[J]急匕方药学,2013,10(6):
105-106. [3] 王春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118例[J].中国
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12) :295-296. [4] 卓秋玉.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壮医特色外治法体会[J]冲国
收稿日期:2020-07-29 修回日期:2020-12-03
本文编辑:张慧芳
-93 -
2.3壮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壮医)诊疗中心的感冒
诊断和疗效标准,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 热、头身疼痛、全身不适等。临症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证 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小儿感冒诊断和疗 效标准,凡见患儿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扁桃体红肿 等7项指标中3项以上者,诊断为感冒一次。 2.3.1 壮医疾病诊断
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适宜技术奖成果汇报)

• 2.制定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 •
•
壮医目诊诊断评分法
(白睛或黑睛相应的反应区的阳性眼征:积分超过13分者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积分 10~13为疑似诊断须结合临床进一步确诊)
• 3.完成壮医目诊临床研究
• •
3.1消化性溃疡
采用目诊积分法进行评分及诊断,300例疑似消化性溃疡患者 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88例,壮医目诊出现阳性眼征 为255例,灵敏度为87.8%,假阴性率为12.2%,特异度为83.3%, 假阳性率为16.7%,阳性似然比为5∶3,阴性似然比为1∶6.8, 正确诊断指数为87.7%,真实性较好。并根据壮医原则将分消化 性溃疡为谷道热痧型、谷道血瘀型、谷道虚劳型三种证型,从壮 医目诊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胃镜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壮医证 型与目诊表现积分关系等角度探讨消化性溃疡壮医目诊表现与证 型关系。
• 壮医目诊原理
• •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勒答”极为重视,认为勒 答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精华之 所系,人体脏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勒答”能包含一切,洞 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勒答长在“巧坞”(头脑)上,直接受 巧坞指挥。因而,壮医在疾病诊断上,把目诊放在首要位置,认 为凡人体内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 的功能状态如何,都可以通过目诊而诊查出来。目诊就是通过肉 眼、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睛的巩膜、虹膜、瞳孔的色 泽、形态以及脉络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疾病的位置、病因病性和
该诊法流传于壮族民间最初由民间壮医黄老五根据壮族民间一些独特的望诊技艺和经验进行整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由于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深受患者的欢迎本项目在继承前人目诊经验的基础上对壮医目诊诊断技术的临床规范化及应用研究并对该项技术进行初步的推广应临床诊断技术如b超ct扫描核磁共振等设备造价高检查费相对较贵目诊法医患易配合1次完成检查费用低廉外主要指眼睛的外在变化或局部表现内则指人体的三道两路天地人三气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桂卫中[2014]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桂卫中[2014]8号](https://img.taocdn.com/s3/m/308b651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8.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桂卫中〔2014〕8号)各市卫生局,区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现将《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2014年4月20日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要点2014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统领中医药壮瑶医药各项工作,着力完善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壮瑶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深入开展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加快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科技传承与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加快建设西部中医药民族医药强区步伐。
一、着力完善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一)深化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战略。
研究和推进桂港中医药壮瑶医药合作战略;完成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十二五”中期评估、研制《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配合编办理顺各级中医药民族医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与中医药壮瑶医药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机构和编制,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列为自治区战略。
(二)创新发展“三名”战略工程。
根据国家的政策和自治区改革发展的思路,集中力量,纵深推进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名医、名药、名院”(简称“三名”)战略。
(三)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改革发展试点。
加强和指导玉林市开展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综合改革实验、钦州市进行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改革试点、桂林市开展中医药壮瑶医药促进健康旅游服务贸易改革试点。
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总结

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总结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主要包括病史采集、症状分析、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要点。
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的第一步,对于常见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在采集病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详细询问患者主诉,包括病程、症状的发生和变化等。
2.了解患者家族史和个人史,如有遗传性疾病或患者有特殊职业暴露等。
3.询问患者有无过去治疗史,包括用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4.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如是否有烟酒嗜好等。
二、症状分析症状分析是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对症状进行分析,以了解病情的具体表现。
在症状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病情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2.分析病情的发生原因,如外伤、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等。
3.判断病情的变化趋势,如逐渐加重或缓解等。
4.注意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等。
三、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摸、听诊和叩诊等手段,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
在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心率等。
2.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有无发红、湿疹或瘀斑等。
3.触摸患者的脉搏,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情况。
4.听诊患者的心脏和肺部,以检查有无异常的心音和呼吸音。
5.叩诊患者的胸部和腹部,以判断有无异常的声音和脏器肿大等。
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通过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和生物学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确认和评估。
在辅助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如血常规、生化指标或病原学检测等。
2.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如X线、CT、MRI或超声等,以观察患者内部器官的情况。
3.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生物学检查,如病理检查、细菌培养或基因检测等。
壮医常见病目诊要点包括病史采集、症状分析、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服务于壮医临床应用的壮药教学内容研究

【 关键 词】壮 药教 学;壮 医临床 ;教 学内容
【 中图分类号 】G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 1 1 5 1 ( 2 0 1 3 ) 0 2 . 0 0 7 8 . 0 2
I m pr o v i ng t he t e a c hi ng c o ur s e s o f Zhua n g me di c i na l he r bs t o be t t e r S e r v i c e f o r t he Zhua n g c l i ni c a l
s e l f - s u ic f i e n c y c a p a b i i l y t o f Z h u a n g d r u g s i n s o me d e g r e e , t o c h a n g e he t is d j u n c t i o n o f Z h u a n g c i l n i c a l a n d Z h u a n g d r u s, g a n d i f n  ̄ U y t o
壮 医药特色学科一直是广西 中医药大学及广西壮族 自治 区重点建设的一个特色专业 , 从2 0 1 1 年起 , 在 国家政府的大 力支持 下,经教育部批准 ,广西 中医药大学正式在原有的 中 医专业壮 医方 向基础上开设壮 医专业 ,标志着壮医本科高等 教育又迈上 了一个新 台阶 , 为壮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机遇 , 同时也提 出了新 的挑 战。
b e n e i f t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 a it d i o n l a Zh u a n g me d i c i n e . Ke y wo r d s : t e a c in h g o f Zh u a n g me d i c i n l a he r b s ; Zh u a n g c l i n i c l a me d i c i n e ; t e a c h i n g c o u se r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2慢性胃炎:目诊诊断符合率97.43%。 • 3.3高血压: 目诊诊断符合率89.4%。 • 3.4肿瘤: 子宫肌瘤诊断符合率为85%;诊断大肠癌 诊断符合率为76.67%。 • 3.5甲亢: 目诊诊断符合率84.2%。 • 3.6糖尿病: 目诊诊断符合率90%。 • 3.7痔疮:痔症的目诊诊断符合率为:内痔大于86%,外 痔大于73%,混合痔大于77%,黑睛出现阳性征大于82%, 白睛出现阳性征大于90%。 • 3.8腰椎间盘突出症:目诊诊断符合率90.18%。 • 3.9乙型肝炎:目诊诊断符合率84%以上。
黑睛的划分与定位
• 二.科研立项
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壮医目诊诊断胃、十二指肠 及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 • 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的研 究》 。
•
•
• •
1996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望诊诊断肝癌的发掘整理与 研究》(桂科自9636030)
2005年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发 掘整理研究》。 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诊断胃十 二指肠溃疡的规范化研究 》 (2007BAI48B07-01)
• 三、技术路线
临床应用研究 规范化研究 临床调查整理 •1990年开始,走访名 老壮医1500,查阅文献, 从文献资料、历史沿革、 目诊的分类与定位、定 性,临床实例与操作技 巧等整理。目诊专家黄 老五等临床观察数万病 例。 对研究目的、设计类型、 研究人群、检查方法、 诊断标准、数据管理、 统计分析方法等优化设 计。开展诊断适用病种、 临床诊断价值、操作方 法、评分量化、标准诊 断等研究工作。 应用目诊技术观察消化 性溃疡、慢性胃炎、子 宫肌瘤、肝癌、大肠癌、 痔疮、糖尿病、高血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乙型 肝炎等病症。
• 4.论文与专著 • 目诊技术人员共发表目诊临床观察与规范化研究论文 16篇,
出版专著3部。 • 1.《观目诊病》广西民族出版社 2010年 18万字,发行2万 册。 • • • 2.《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 广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 2008年 10万字,发行3千册。 3. 《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32.5万字,发行2千册。 4 .壮医目诊辅导教材 30多万字,内部印刷2000多册。
《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 》
成果汇报
一、立项背景 •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壮族医药是 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诊简称为观目诊 病,是壮医重要的诊断特色之一。该诊法流传于壮族民 间,最初由民间壮医黄老五根据壮族民间一些独特的望 诊技艺和经验进行整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 由于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深受患者的欢迎,本项目在 继承前人目诊经验的基础上,对壮医目诊诊断技术的临 床规范化及应用研究,并对该项技术进行初步的推广应 用。
• 壮医目诊诊断疾病的特点
• 一、诊断准确,迅速 • 巩膜诊法诊断符合率高达85%,虹膜诊法达80%以上。 • 二、操作简便,易学易懂 • 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设备简单,肉眼或5~50倍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形象直观。 • 三、无副作用,经济安全,易于推广 • 临床诊断技术(如B超、CT扫描、核磁共振等),设备造价高,检查费相对较贵, 目诊法医患易配合,1次完成检查,费用低廉 。 • 四、司外揣内,见微知著 • “外”主要指眼睛的外在变化或局部表现,“内”则指人体的“三道两路”, “天地人”三气。 “微”亦即眼睛的外在细微变化,“著”则指人体阴阳的失调及脏 腑、气血骨肉、经脉的相关病症。 • 五、有助于体检和普查 • 据统计可对200多种病症诊断。 • 六、预测未病,防患未然 • 壮医目诊还可以早期预测疾病,它能在早期身体未出现任何其他体征前探查出器 质性病变,还能预测出未来10~15年后可能发展或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
3.全区各级医疗单位广泛运用壮医目诊 技术诊断疾病,如广西壮医医院运用壮 医目诊诊断的病者达万人次。
• 六、成果水平
• 本项目研究首次对壮医目诊诊疗技术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对其应用进行了 规范化研究,对壮医目诊主要原理、适用病种、目诊指征与主病、目诊诊断 标准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出版《观目诊病》和《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 范与应用研究》等专著,发表了16篇重要论文。应用目诊技术观察消化性溃 疡、慢性胃炎、子宫肌瘤、大肠癌、痔疮、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 病、乙型肝炎等病症 ,在壮医目诊临床应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 的进展,分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西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适宜技术 推广项目。本项目成果是壮医临床研究的新突破,填补了壮医目诊规范化研 究的空白。整个项目研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对于弘扬我 国民族医药,提高壮医药的学术水平、完善壮医药理论体系、指导壮医药的 临床诊疗及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术价值重大。研 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 七、今后努力方向
•
总的来说,《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项目基本完成 原定所规定的研究内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研究壮医目诊 规范化诊断技术目趋成熟,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培养 了一批目诊技术人才,带动了壮医药学术的发展。 今后,要在 该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整理壮医目诊经验,首先还要扩 大系统验证的病种,其次,进一步细化、量化观察指标。通过不 断的科学的验证,使目诊诊断标准更完善,提高壮医目诊的可操 作性与诊断符合率,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 五.已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情况
• 1.分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壮医临床适宜技术大力推 广应用。
• 2.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培训部专门编写了壮医目诊教材, 举办了29期目诊培训班,培训了1530名学员,这些学员来 自全国20多个省市,学成后,回到当地传播、推广壮医目 诊技术。
• 2.制定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 •
•
壮医目诊诊断评分法
(白睛或黑睛相应的反应区的阳性眼征:积分超过13分者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积分 10~13为疑似诊断须结合临床进一步确诊)
• 3.完成壮医目诊临床研究
• •
3.1消化性溃疡
采用目诊积分法进行评分及诊断,300例疑似消化性溃疡患者 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88例,壮医目诊出现阳性眼征 为255例,灵敏度为87.8%,假阴性率为12.2%,特异度为83.3%, 假阳性率为16.7%,阳性似然比为5∶3,阴性似然比为1∶6.8, 正确诊断指数为87.7%,真实性较好。并根据壮医原则将分消化 性溃疡为谷道热痧型、谷道血瘀型、谷道虚劳型三种证型,从壮 医目诊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胃镜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壮医证 型与目诊表现积分关系等角度探讨消化性溃疡壮原理
• •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勒答”极为重视,认为勒 答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精华之 所系,人体脏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勒答”能包含一切,洞 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勒答长在“巧坞”(头脑)上,直接受 巧坞指挥。因而,壮医在疾病诊断上,把目诊放在首要位置,认 为凡人体内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 的功能状态如何,都可以通过目诊而诊查出来。目诊就是通过肉 眼、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睛的巩膜、虹膜、瞳孔的色 泽、形态以及脉络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疾病的位置、病因病性和
• 四、解决的技术关键及取得的成果
• 1.壮医目诊资料的搜集整理 • 对壮医目诊的诊断方法、临床指标、诊断适 应病种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整理。 完成制定壮医目诊操作技术规程及壮医目诊 诊断评分法,制定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子 宫肌瘤、肝癌、高脂血症、糖尿病、咽炎、鼻炎、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痔疮等疾病 的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