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它倡导通过建设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景观来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对山地校园景观进行再设计,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校园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师生的生活品质。
应该将山地校园景观设计成一个具有海绵功能的景观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多个雨水花园,收集和利用雨水。
在校园绿地、操场和道路两侧设置适当的雨水收集沟和雨水花园,将雨水引导到下沉式花池中进行暂时蓄水。
雨水收集沟可以利用地势的高低差形成自然的水流,同时还可以起到景观的修饰作用。
雨水花园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植物的抗旱能力和生态适应性,选择适合山地气候环境的植物,以提高花园的可持续性。
应该合理规划山地校园的排水系统。
考虑到山地地势的起伏和地形特点,可以将校园内的排水系统设计成多层分布的,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排水任务。
在山脚下设置分水坝,将雨水引导到各个排水沟中,最终将雨水排入校园周边的河流或水库中。
排水系统还应该考虑到校园内的道路、绿地和建筑物等不同区域的排水需求,合理设置排水口和雨水收集设施,以减少雨水对校园设施和环境的影响。
应该加强山地校园景观的生态建设。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种植乔木植物,可以提高校园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选择适宜山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将其分布在校园内的不同区域,形成多层次的植被景观,既可以起到景观美化作用,又可以改善校园的生态环境。
还可以通过设置湿地和河流等水生植物景观,提高校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果,增加校园的生物多样性。
还应该加强对山地校园景观的管理与维护。
校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校园景观的保护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清理雨水设施,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设施,保证景观系统的正常运行。
也应该加强对师生的环境教育,增强大家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研究--以厦门市某中学为例

2020年第01期总第259期福㊀㊀建㊀㊀建㊀㊀筑FujianArchitecture&ConstructionNo01 2020Vol 259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研究以厦门市某中学为例张㊀朔(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㊀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㊀福建福州㊀350108)摘㊀要:随着教育资源需求的扩大ꎬ各地区均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园建设ꎮ基于传统校园设计硬化面积较大ꎬ不注重对场地雨水的控制和利用ꎬ有悖于当前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ꎬ分析了中小学校园的特点及其对海绵城市设计的影响ꎬ并结合厦门某中学的设计案例ꎬ提出中小学校园海绵城市设计应以安全为主ꎬ兼顾景观要求与经济实用ꎬ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海绵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海绵城市理念宣传和教育ꎮ关键词:海绵城市ꎻ中小学ꎻ校园ꎻ厦门市中图分类号:TU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4-6135(2020)01-0031-05ResearchonthediscussiononprimaryandmiddleschoolcampusdesignbasedontheconceptofspongecityTakingAXiamenMiddleSchoolasExampleZHANGShuo(Fujianacademyofbuildingresearchco ꎬltd Fujian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greenbuildingtechnologyꎬFuzhou350108)Abstract:Withtheexpansionofthedemandforeducationalresourcesꎬtheconstructionofprimaryandmiddleschoolsisdevelopingrapidlyinmanyregions.Conventionalcampusdesignincludesrelativelylargeimperviousareaandfocuseslessonthecontrolandreuseofsiterun ̄offꎬwhichiscontradictorytotheconceptofspongecityconstruction.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primaryandmiddleschoolcampusdesignandtheirimpactstospongecitydesign.BypresentingaXiamenmiddleschoolspongecitydesignꎬitisproposedthatsafetyshouldbethefirstpriorityinthespongecitydesignofprimaryandmiddleschoolsꎬtakingintoaccountbothlandscaperequirementsande ̄conomicefficiency.Itisalsodemonstratedthatdesigningdiversifiedspongecitymeasuresareabletoenhancethepublicityandeducationofspongecityconceptforstudents.Keywords:SpongecityꎻPrimaryandmiddleschoolꎻCampusꎻXiamen基金课题:厦门市建设科技计划课题资助(XJK2018-1-11)作者简介:张朔(1990.10-㊀)ꎬ男ꎬ工程师ꎮE ̄mail:549868418@qq.com收稿日期:2019-07-290㊀引言海绵城市的建设ꎬ是指城市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弹性 ꎬ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ꎬ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㊁渗透和净化[1]ꎮ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ꎬ国内正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ꎬ因此各地中小学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ꎬ但常常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ꎬ没有考虑场地雨水的自然流行路线ꎬ导致校园内的硬化面积不断增加ꎬ绿地㊁透水面积逐渐萎缩ꎬ既不利于实现校园内雨水自然积存㊁自然渗透㊁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ꎬ也不利于雨天时学校师生的出行安全[2]ꎮ厦门市作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ꎬ一直致力于推广打造全市域的海绵城市ꎬ因此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ꎬ积累了一批中小学校园海绵城市的建设经验ꎮ虽然设计案例不断增多ꎬ设计能力不断提升ꎬ但缺乏对适合中小学校园的海绵城市设计做法进行总结ꎮ基于此ꎬ本文拟以厦门市某中学为例ꎬ探讨中小学校园设计落实海绵城市理念路径ꎮ1㊀中小学校园特点对海绵城市设计的影响1.1㊀安全与美观相协调中小学校园在布局设计时一般遵循 以人为本㊁安全为重 原则ꎮ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精力旺盛阶段ꎬ在校园中的活动范围不会仅局限于教室内ꎬ活动频繁且不可控ꎬ因此在校园海绵城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安全性问题ꎮ从整体布局上看ꎬ海绵城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功能空间的人流密度ꎬ在人员密集活动的场所尽量避32㊀ 福㊀㊀建㊀㊀建㊀㊀筑2020年免设置高差过大的下凹式绿地㊁雨水花园等雨水滞留设施ꎬ保证在正常教学活动情况下师生能够有序㊁安全地在校园内活动ꎮ从细节处理上看ꎬ在学生频繁活动的室内外场所应避免出现凸起㊁尖刺的部位ꎬ防止学生在活动中磕碰受伤ꎬ例如对屋面雨水断接时雨水立管不宜直接裸露在地面上ꎮ海绵设施内的植物不宜采用会散发异味㊁具有毒性或植株带刺的植物ꎬ如夹竹桃㊁海芋等[3]ꎬ如表1所示ꎮ表1㊀中小学校园内海绵设施不推荐采用植物植物示例不推荐采用的原因池杉㊁落羽杉㊁湿地松㊁白千层等树皮易剥落ꎬ造成高空落物危险夹竹桃㊁琴叶珊瑚㊁萱草㊁海芋㊁尖尾芋等植株具有毒性红刺露兜树等植株带针状或刺状马缨丹㊁蒜香藤㊁紫娇花等散发强烈气味或异味㊀㊀当然ꎬ在强调 安全为重 的同时ꎬ也不应忽视校园设计的美观性要求ꎮ和谐宜人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放松自在的氛围下学习活动ꎬ有利于增进知识的吸收ꎬ提升学习主动性ꎬ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ꎮ因此ꎬ在进行校园内海绵设施设计时ꎬ应充分考虑海绵设施的景观功能ꎬ适当美化和修饰工程措施的外观ꎬ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㊁铺装拼接和艺术设计ꎬ营造舒适美观的校园环境ꎮ1.2㊀空间与功能相适应随着城市化脚步加快ꎬ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ꎬ而社会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却逐渐增加ꎬ中小学校园不同于占地面积一般较大的高校ꎬ常面临用地紧张的现状ꎬ导致新建中小学的布局设计逐渐向集约化和多功能化发展ꎬ使得场地利用率最大化[4]ꎮ中小学校园内一般包括教学区㊁教学辅助及办公区㊁运动区㊁宿舍区㊁食堂餐饮区等功能分区ꎬ以连廊为纽带串联各区打造 无风雨学校 ꎬ使得各分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ꎮ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规定ꎬ 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ꎬ各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 [5]ꎮ一般中小学内的教学用房㊁办公用房㊁食堂等多为多层建筑ꎬ层高相对不高ꎬ适合在屋面设置部分屋顶绿化以减少屋面产生的径流ꎮ同时ꎬ从屋面流至地面的雨水能量相对高层建筑较小ꎬ适合断接至建筑周边的海绵蓄滞设施内ꎬ不易对设施内的植物造成长期冲刷ꎮ运动区一般包括室外运动场㊁篮球场㊁排球场等大面积硬质区域ꎬ基于运动功能及耐久性要求ꎬ不适宜采用透水铺装ꎬ所以ꎬ运动区在降雨时往往产生大量径流进入雨水管网ꎬ是校园海绵城市设计中应解决的重点ꎮ室外足球场可采用天然草坪代替人工草坪增强场地入渗ꎬ硬质地面产生的径流可通过线性排水沟等方式有组织地汇流至蓄水池等灰色设施内ꎬ或利用场地高程转输至下凹式绿地等绿色设施内ꎬ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可用来灌溉足球场地的天然草坪ꎮ1.3㊀生态与教育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ꎬ建设生态校园已成为大趋势和普遍性的要求ꎮ生态校园一般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校园的规划㊁设计㊁建设及运营管理ꎬ形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㊁布局结构合理㊁环境质量优良的集学习㊁工作㊁生活㊁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校园生态系统[6]ꎮ中小学校园内的绿地率要求一般均较高ꎬ尤其新建学校绿地率在30%以上ꎬ非常适合利用天然绿地消纳场地内雨水ꎬ构建自然生态的水循环系统ꎮ中小学校园建设在注重生态的同时ꎬ应积极将学校本身的教育功能与生态概念相融合ꎮ在现代教育理念下ꎬ学生的学习活动已经不局限于课堂ꎬ而是扩散到校园的各个地方ꎮ相应地ꎬ在海绵城市设计时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海绵措施ꎬ配以简明清晰的标牌或展板说明ꎬ能够将各中小学校建设为海绵城市理念的最佳宣传场所ꎮ校园内的海绵城市设计还可以适当融入互动性的元素ꎬ例如将屋顶绿化改造为种植园的形式ꎬ与学校的自然实践课相结合ꎬ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到海绵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来(图1)ꎮ图1㊀海绵城市措施标牌㊁展板㊁屋顶种植园实景图2㊀案例分析2.1㊀案例概况厦门市某中学位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ꎬ总用地面积约4 8hm2ꎬ总建筑面积47282.46m2ꎬ设计绿地率为35%ꎬ场地东南角毗邻规划中体育综合馆ꎮ2020年01期总第259期张㊀朔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研究 33㊀项目规划建设48班初中部ꎬ拟建设教学楼㊁教学综合楼㊁合班教室㊁教师宿舍㊁食堂㊁400m标准环形塑胶跑道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ꎬ各楼栋之间通过风雨连廊相连通ꎬ效果图如图2所示ꎮ项目所在地年平均气温20.6ħ左右ꎬ年极端最低气温1.5ħꎬ年极端最高气温38.5ħꎬ年均温差不大ꎮ3月~9月为春夏多雨湿润季节ꎬ每月雨量一般为100mm~200mmꎬ最多的月份可超过700mm(受台风影响)ꎻ10月~11月㊁12月~2月为秋冬少雨干燥季节ꎬ每月雨量一般为30mm~80mmꎬ最少的月份可滴雨不下ꎮ根据中国气象数据网的降雨数据ꎬ厦门地区1983~2010平均降雨量统计值如表2所示ꎮ图2㊀项目效果图表2㊀厦门地区逐月降雨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降雨量(mm)35.183.1111.6147.0171.7198.8129.5207.1148.642.629.328.01332.4㊀㊀根据厦门市试点区域海绵城市上位规划要求ꎬ该项目所在控制单元要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少于75%ꎬ对应厦门地区设计降雨量为32.0mmꎬ径流污染削减率不小于45.0%ꎮ2.2㊀技术路线确定该项目进行海绵城市设计前下垫面主要为硬质屋面㊁硬质铺装㊁绿地及部分景观水体ꎬ参照«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中各下垫面类型的径流系数取值范围ꎬ场地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59ꎬ统计如表3所示ꎮ表3㊀场地添加海绵城市技术前径流系数计算表项目绿地屋面硬质铺装景观水体总面积面积(m2)15545.37175.225042.1220.447983.0比例(%)32.414.952.20.5100.0雨量径流系数0.150.80.81.00.59㊀㊀参考前文中小学校园特点及该项目场地特征ꎬ主要考虑采用下凹绿地㊁雨水花园㊁屋顶绿化㊁透水铺装等绿色生态措施ꎬ局部设置雨水调蓄池㊁雨水桶等人工调蓄设施来实现雨水控制目的ꎬ通过雨水断接㊁植草沟㊁暗沟等引流方式合理组织场地径流ꎬ具体技术路线ꎬ如图3所示ꎮ2.3㊀海绵城市设计分析2.3.1㊀汇水分区划分该项目汇水分区的划分ꎬ综合考虑下垫面条件㊁竖向条件㊁地表与屋面径流流向㊁室外雨水管线布置图3㊀技术路线图等情况ꎬ将产流区域根据汇水流向分为若干汇水分区ꎬ教学区㊁运动区㊁办公区㊁宿舍区㊁食堂餐饮区等尽量按照其功能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分区ꎬ总共将场地划分为7个汇水分区ꎬ如图4所示ꎬ并分别计算径流量和海绵设施调蓄量以达到建设目标ꎮ2.3.2㊀减少场地径流该项目设计的海绵城市设施平面布局图如图5所示ꎮ34㊀ 福㊀㊀建㊀㊀建㊀㊀筑2020年图4㊀汇水分区示意图图5㊀海绵城市设施平面布局图该中学在海绵城市设计前硬质屋面和硬质地面所占比例较大ꎬ降雨时易产生大量径流ꎬ给雨水管网造成很大压力ꎮ在海绵城市设计时ꎬ在食堂屋面布置了约300m2屋顶绿化以减少此区域径流量ꎬ屋顶绿化结合学校教学要求建设为种植园地的形式ꎬ种植植物可选取常见的果蔬类或观赏类植物ꎬ供各班学生轮换使用和学习ꎮ场地内主要车道及主入口区域考虑承载力和耐久性要求ꎬ保留原设计硬质铺装ꎮ篮球场㊁排球场及室外运动场跑道考虑其运动功能要求ꎬ采用硬质塑胶地面ꎮ为增强地面下渗能力ꎬ将场地西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设计为生态植草砖ꎬ将部分庭院㊁食堂入口和运动器材区等人员活动较频繁的室外区域设计为透水砖ꎬ做到 小雨不湿鞋 ꎬ方便师生活动ꎮ标准400m运动场占地较大ꎬ校方结合自身学校的定位与需求ꎬ在中央区域的足球场采用天然草坪ꎬ替代一般学校采用的人工草坪ꎬ既减少了运动区的径流量ꎬ又提供了优质的活动场地ꎬ提升了学校的规格ꎮ海绵城市设计后的场地径流系数从0 59减少至0 55ꎬ如表4所示ꎮ表4㊀场地添加海绵城市技术后径流系数计算表项目绿地普通屋面屋顶绿化景观水体透水铺装硬质铺装总面积面积(m2)15545.36875.2300.0220.43814.121228.047983.0比例32.4%14.3%0.6%0.5%7.9%44.2%100.0%雨量径流系数0.150.800.301.00.290.800.552.3.3㊀雨水调蓄为达到该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ꎬ根据各分区产生的径流量设置调蓄设施ꎬ在建筑和道路周边布置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消纳场地径流ꎮ一部分屋面雨水通过立管直接断接或通过短距离植草沟转输至生态滞留设施内ꎬ一部分通过建筑边沟溢流至周边生2020年01期总第259期张㊀朔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研究 35㊀态滞留设施ꎮ车道两侧不设路缘石ꎬ通过地面找坡自然汇入绿地内ꎬ篮球场和跑道汇水面积较大ꎬ采用排水沟统一收集后接至相应调蓄设施内ꎬ超过调蓄量的雨水可通过生态滞留设施内的溢流口进入雨水管网ꎮ除绿色调蓄设施外ꎬ室外运动场南侧绿地由于地下室顶板覆土深度不足ꎬ不适宜设计为海绵滞蓄设施ꎬ考虑在地下室内设计一处有效调蓄容积约120m3的雨水调蓄回用池ꎬ收集运动场区域的径流ꎬ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可用于足球场天然草坪的定期灌溉ꎮ此外ꎬ在教学楼局部不利于断接至绿地的立管处采用设置雨水桶的方式调蓄屋面径流ꎬ雨水桶蓄存的雨水可供邻近绿化浇洒使用ꎮ通过绿色措施与灰色措施相结合的方案ꎬ场地共设计有效调蓄容积873.87m3ꎬ能够控制33 31mm设计降雨量ꎬ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为76.0%ꎬ径流污染削减率约为57.3%ꎬ满足该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ꎮ2.3.4㊀细节设计考虑到中小学校园内不宜存在高差过大的区域ꎬ该项目在海绵城市设计时ꎬ针对长条状下凹式绿地或雨水花园采用跌水坝的形式进行分隔ꎬ如图6所示ꎬ在保证调蓄容积的情况下ꎬ既能使绿地的下凹深度不至于过深ꎬ又能通过高差缓冲逐级调蓄雨水ꎬ不会导致过多雨水积存在低洼地带ꎮ图6㊀跌水坝做法示意图在屋面雨水断接方式的处理上ꎬ设计时将学生日常活动区域的雨水立管接入建筑边沟后再溢流至下凹式绿地或雨水花园内(图7)ꎬ避免了雨水立管直接断接而裸露于地面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形ꎬ也使得地面的景观效果得到提升ꎮ2.3.5㊀教育意义鉴于该项目为新建中小学校园项目ꎬ进行海绵城图7㊀屋面雨水断接示意图㊀㊀㊀市设计时ꎬ结合场地条件尽量选取了多样化的措施ꎬ包括下凹式绿地㊁雨水花园㊁屋顶绿化㊁透水铺装㊁雨水调蓄回用池㊁雨水桶㊁植草沟等ꎬ大大丰富了场地景观和生态环境ꎮ项目建成后可在具体位置设立相应海绵设施的标牌或展板ꎬ通过基本的原理介绍和生动的图文说明向学生们普及海绵城市的理念ꎬ打造示范性的海绵校园ꎮ3㊀结语中小学校园的海绵城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其布局与建筑特点ꎬ并结合学校内不同功能分区的需求ꎬ将校园安全摆在设计原则的首要位置ꎬ兼顾景观效果与经济实用ꎬ通过灰绿结合和多样化的海绵措施调控场地雨水ꎬ为学生营造生态和可持续的校园氛围ꎮ同时ꎬ应鼓励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结合ꎬ利用各种途径在校园内做好海绵城市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ꎬ有利于推动海绵城市未来的建设与发展ꎮ参考文献[1]㊀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Z].2014.[2]㊀向丽珊.LID理念下的校园景观优化设计探析[J].绿色科技ꎬ2017(15).[3]㊀朱彩霞.中小学校园植物配置浅析 以深圳市玉龙学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ꎬ2017ꎬ33(09):156-158ꎬ192.[4]㊀黄斐汐. 集约化模式 在中小学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南方建筑ꎬ2017(02):97-101.[5]㊀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2011.[6]㊀臧树良ꎬ陶飞.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04(04):21-25.。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雨洪管理等问题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海绵城市又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海绵城市是一种建设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让城市具有自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不断推广,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其中包括教育领域。
因此,我们可以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
在设计之初,需要充分考虑到校园内的地形地貌以及学校的功能布局。
因为山地校园地质复杂,需要特别注意坡面的水土流失问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参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特点,从建筑设计、空间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改变。
首先,建筑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雨水的管理问题。
例如,在学校建筑的屋顶或场地的地面铺设雨水渗透的材料,使雨水能够自然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资源。
同时,可以在天台或墙面上建设绿色屋顶或绿色墙面,增加空气质量,创造更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空间布局方面需要更加注重雨水的管理,特别是在山体上的布局。
可以利用溪谷、沟渠等自然地形,新建、改造成为雨水花园、雨水湖等。
在布局上,需要避免建造高于周围地势的道路或建筑物,避免形成雨水的短暂积聚,造成雨水涝灾害,并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
最后,在植物配置上也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植物具有较好的吸水保水和保持土壤结构的能力,因此,学校应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
植物栽培应以水生植物为主,能有效地增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量和保持土壤的结构,避免水土流失。
可以在休息区等公共区域种植草坪、花坛等,增强学校的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主要是在建筑设计、空间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改变,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利用植物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解决雨洪管理等问题,打造一个具有自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校园。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景观设计探索——记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

Abstract: Sponge city is a sustainable urban construction model about stormwater management. Tak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Tianjin University as a case, this paper explicates th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n the basis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Combining the terrain status and campus planning, the project builds a green water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includes infiltration, retention, savings, purification, utilization, emission through the water sensitivity zoning 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grading. The system is built to ensure safe drainage through reducing rainstorm runoff, increasing the storage em and increasing the speed of rainwater discharge. Using storm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y with salt drainage measures in northern saline area, the goals of ecological rainwater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landscape are ultimately reached.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onge city; stormwater management; salt drainage measure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建筑设计实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建筑设计实践目录1.内容概括................................................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3 1.2 海绵城市概念简介.......................................31.3 校园建筑设计的重要性...................................42.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建筑设计中的应用......................6 2.1 海绵城市的基本原理.....................................6 2.1.1 蓄水与渗水...........................................7 2.1.2 自然降水利用.........................................8 2.1.3 减少径流污染.........................................9 2.2 校园建筑设计中的海绵城市策略..........................11 2.2.1 绿色屋顶与垂直绿化..................................12 2.2.2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132.2.3 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133.校园建筑设计实践案例分析...............................15 3.1 国内案例..............................................16 3.1.1 上海某学校海绵城市建设..............................17 3.1.2 北京某校园雨水花园设计..............................18 3.2 国外案例..............................................193.2.1 新加坡学校绿色建筑实践..............................203.2.2 美国某校园雨水收集与利用项目........................224.设计策略与实施要点.....................................234.1 设计策略..............................................244.1.1 系统性设计思维......................................254.1.2 多学科交叉设计方法..................................274.2 实施要点..............................................284.2.1 材料选择与采购......................................294.2.2 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304.2.3 后期运营与维护管理..................................315.结论与展望.............................................325.1 研究成果总结..........................................335.2 存在问题与挑战........................................345.3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351. 内容概括本段内容主要概述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建筑设计实践的相关情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
首先,在山地校园景观的设计中,可以采用种植植被的方式来增加校园的生态景观。
通过种植多种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减少校园的空气污染。
同时,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和透水性,吸收和保留雨水,增强校园地面的透水性,提高校园的
自然滞留能力。
其次,可以在山地校园景观的设计中,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
将建筑物屋顶、道
路等区域收集的雨水,通过过滤、处理等工艺,将其储存起来,用于灌溉植物、冲洗通道、冲厕所等用途。
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自来水资源,减轻城市自来水管网的负担,同时也能够
减少校园地上积水的现象,使校园更加干燥、舒适。
第三,可以在山地校园景观的设计中,采用排水沟和花格等措施,增强校园的透水性。
由于山地地势较陡峭,往往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
通过设置排水沟和花格等措施,可
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增强校园的植被保持能力。
同时,排水沟和花格的设计也可以与
校园道路和景观相融合,既美观又实用。
最后,在山地校园景观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开放空间设计理念,增加校园的公共空间。
适当设置座椅、休息区等设施,增加学生的集会和休息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
愉悦的学习环境。
同时,开放空间的设置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学校文
化建设,提高校园的综合竞争力。
总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校园环境品质,同
时还可以减轻环境负荷,提高环境适应性,使校园环境更加科学、人性化。
相信未来,在
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动下,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摘要:本文首先从道路、排水设施、绿地率、雨水资源利用等几个方面,对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的校园现状进行分析。
然后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景观改造设计相结合,确定改造思路。
最后,通过对校园绿地、建筑屋顶、道路和停车场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造,提高雨水利用率,改善校园景观环境,建设绿色校园和生态校园。
关键词:海绵城市校园景观改造1. 海绵城市相关概念1.1概念界定我国各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比较脆弱,城市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夏季容易出现内涝问题。
比如郑州、西安等城市,都因瞬时暴雨引起过积水内涝,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
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该理念的核心是“建设一个具有涵水、蓄水、渗水和净水功能的新型城市水管理系统,提高城市地表雨水吸蓄能力,缓解雨水集聚内涝,减轻城市硬地表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
”[2]1.2海绵城市的特点海绵城市的特点有以下两点:一是将城市和自然看成一个整体,通过修复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城市的生态循环体系,从而减少城市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最终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是相比于传统雨水直排的排水方式,海绵城市更强调雨水的渗透、净化和利用。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等方式,可以让降落的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
2. 西北政法大学校园景观现状分析2.1校园概况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北至昌明路,南至雁南二路,西接朱雀大街,东邻长安南路,总用地面积约为163984㎡,其中现状建筑占地43027㎡,现状绿地占地约33267㎡,绿地率为18.9%。
2.2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2.2.1道路破损严重,部分区域易积水现状校园道路大部分为水泥、花砖等硬质铺装,由于老校区年代久远,且长期受车辆碾压,道路破损和凹陷比较严重。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将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设计方案,以改善山地校园的生态环境、提升校园景观的品质和功能,为未来山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山地校园的特点和现有景观存在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中的创新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出符合山地校园实际情况的再设计方案,以期为山地校园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是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结合山地校园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
这种设计理念的应用将有效缓解城市化进程中校园环境遭受到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有利于提升校园景观的生态可持续性,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宜人、宜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探索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同时确保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推动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创新,为未来建设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校园提供借鉴和示范。
对于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指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校园景观设计相结合,以实现校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友好性。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通过自然化的方法来管理雨水,减少城市内的洪涝风险,并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景观规划:校园景观设计应注重将绿色空间纳入规划中,包括植被丰富的园林、草坪和湖泊等,以吸收雨水、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并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2. 雨水收集利用:校园可以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并用于灌溉、冲洗和地面补给,从而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 透水铺装设计:在道路、广场和人行道等场所采用透水铺装,增加地面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校园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康文静王梦茜刘海潮肖玉海付宗权李金金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5期
摘要: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以苏州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校园建筑、铺装、植物、景观等方面出发,针对校园整体建设,运用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方式解决校园环境现存问题,且在设计中展现其生态理念和落实2r,;-,L-。
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景观改造,意在打造节能环保的生态校园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校园景观;改造设计
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特殊的城市子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方式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把“校园海绵”理念逐渐运用于校园中,使校园内的灰色空间转变为绿色空间。
打造生态环保的校园环境,提供优良的学习氛围,衍生实地的教学模板。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与“海绵城市”理念息息相关,把改变建筑无景观、铺装不透水、植物单一性作为手段,以实现生态校园为目的,打造节能绿色的校园环境。
1“海绵城市”背景下的生态校园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即城市如海绵,具有良好的“弹性”,应用于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中,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把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相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正常的前提下,实现雨水最大化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简而言之,海绵城市包括原有生态的保护,恢复和改善原有水质及其他环境,以节能环保的方式建设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校园”是在“海绵城市”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和实践。
“海绵校园”的改造拥有较大的占地面积和良好的场地条件,具备优良的师范效果,同时有利于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教育和普及。
在规划设计校园时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雨水管理系统可以在校园中得到充分地应用和展示,把景观设计和相关技术措施相结合,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海绵校园”贯穿于苏农学院的设计改造
“海绵城市”背景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海绵校园”设计也应运而生。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至今还面临诸多问题。
在建筑方面,校园建设未考虑到雨水的回收和利用,没有建筑设有屋顶绿化和雨水收集设施,离“绿色建筑”标准相差甚远。
在铺装方面,校园排水采用的是传统市政排水模式,且多用不透水铺装,暴雨时节地表径流量大,多处地段易形成内涝。
通过对地理、气候、诸多问题的分析,确定了“海绵校园”在建筑,铺装,植物景观等方面设计实施,其主要以“水”为研究核心。
2.1建筑
校园在建筑方面呈无景观效果,与海绵城市的“绿色屋顶,屋面雨水收集”的理念相违背。
校园内建筑居多,其屋顶是良好的集雨地点,拥有较高的地理位置,人为活动较少、蓄水量大、水质较好、便于收集。
设计方案中采用屋顶花园雨水收集的设计理念,其原理是由屋面降雨经有组织的排水,通过地库顶板或收集口部分回补地下水,部分雨水收集用于雨水回用,其意义在于不仅能够达到雨水的回收再利用,且具有降温隔热的能力,能够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具有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局部小环境的作用。
2.2铺装
校园铺装多为纯硬质铺装,排水性较差,与海绵城市的生态停车场、透水性铺装相违背。
校园有较多人流聚集的室外场所,一经雨季,校园变成“汪洋大海”,严重影响学生出行,且水资源流失浪费。
设计方案中采用透水性铺装,采用生态植草砖停车场的设计理念。
其原理是在地表铺设透水性铺装,雨水由地表下渗,通过地下二层细沙砺、三层石砾、四层碎石垫层,层层过滤净化水质,最后部分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部分经管道流入雨水收集井便于回用。
其意义在于能够避免积水,便于学生出行;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防止底面反光,吸收车辆行驶噪音。
2.3植物景观
校园植物景观是美化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校面临校园植物景观单一、层次不丰富等问题。
生态、多样、自然的海绵城市理念是学校的理想形态,设计采取雨水沟、雨水花园、景观湖方案改造校园植物景观,同时可应用于雨水净化和实践教学。
其原理是利用植物本身的自净功能层层净化,提升水质,而后部分雨水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位,部分雨水填充池水、湖水等,达到一种蓄水的作用。
其意义在于能够美化环境,提高雨水的再利用度,丰富校园绿化层次,有利于教育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知。
3结语
根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雨量充沛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海绵校园”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海绵城市”的深度研究,总结出以“水”为设计核心的设计理念,以建筑、铺装、植物景观为媒介,对“水”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
在我国,“海绵城市”正在逐步流行、发展和壮大,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打造一个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