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第六章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1)

华 滋 华 斯
• 华兹华斯 (1770——1850) 的《抒情歌谣集 序》被称为是英 国浪漫主义艺术 的纲领和宣言。
《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一、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第二、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 。 第三、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
最后,华兹华斯在《序言》中还对诗人的特 殊才能作了解释。
恶魔派:
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进行批评, 称 “桂冠诗人” 骚塞是叛徒。为此骚塞称拜伦、 雪莱是 “恶魔派”。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 用,它象征积极反现实的斗争。 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 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 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 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
• 约翰·济慈 (1795——1821) • 《夜莺颂》、《秋 颂》、《希腊古翁 颂》;
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司各特,其代表作 《艾凡赫》。
• 英国小说家 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 代表作《艾凡赫》 理查王 艾凡赫 瑞贝卡
• 其小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惊险离 奇,场面五彩缤纷,人物非凡奇特,可说是浪 漫主义的历史小说,为欧洲19世纪后期的社会 小说开辟了道路。巴尔扎克、雨果、萨克雷、 狄更斯、普希金都受到他的影响。
•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 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 对象。 •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 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 自然”的主张。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 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 强烈的主观性。 •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 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 说的创造。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文学之概述、德国、英国

理论主张
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 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 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 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 并写了序言。一集一序揭开了英 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 强调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但要 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强调写 微贱的田园生活,用民间的淳朴 语言写诗人的真实感受。基本提 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要点。
夜莺颂
我的心在痛,困顿和麻木 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鸠, 又象是刚刚把鸦片吞服, 于是向着列溪忘川下沉: 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 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 因为在林间嘹亮的天地里, 你呵,轻翅的仙灵, 你躲进山毛榉的葱绿和荫影, 放开歌喉,歌唱着夏季。
我在黑暗里倾听:呵,多少次 我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 我在诗思里用尽了好的言辞, 求他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富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当你正倾泻着你的心怀 发出这般的狂喜! 你仍将歌唱,但我却不再听见— — 你的葬歌只能唱给泥草一块。
华 兹 华 斯 丁 登 寺
—
丁登寺
五年过去了,五个夏天,还有 五个漫长的冬天!并且我重又听见 这些水声,从山泉中滚流出来, 在内陆的溪流中柔声低语。—— 看到这些峻峭巍峨的山崖, 这一幕荒野的风景深深地留给 思想一个幽僻的印象:山水呀, 联结着天空的那一片宁静。 这一天到来,我重又在此休憩 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之下,远眺 村舍密布的田野,簇生的果树园, 在这一个时令,果子呀尚未成熟, 披着一身葱绿,将自己掩没 在灌木丛和乔木林中。我又一次 看到树篙,或许那并非树篱,而是一 行行 顽皮的树精在野跑:这些田园风光, 一直绿到家门;袅绕的炊烟 静静地升起在树林顶端! 它飘忽不定,仿佛是一些 漂泊者在无家的林中走动, 或许是有高人逸士的洞穴,孤独地 坐在火焰旁。 ……
第六章19世纪初期

性格,增强了其 叛逆性。 • 代表作《堂·璜》塑造了 另类形象,反映了
人性的复 杂。
雪莱(1792~1822)
• 只活了30岁。雪莱的诗以澎湃的激情、磅 礴的气势、具有金属质感的穿越力取胜。
• 代表作: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抒情诗《西风颂》和《致云雀》等。
2、英国文学
• 第一代:“湖畔派”诗人 湖畔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 关系,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格拉斯 米尔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的宗法 社会,创作歌颂大自然、美化宗法制农村 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此抵制资本主义现实 ,故称“湖畔诗人”。
华兹华斯(1770~1850)
“死亡诗人” 诺瓦利斯
• 《断片》 “生活是死的开始,生活是为了 死的缘故。死是结束也是开端。是分开也 是更近的结合。通过死完成了还原。”
海德堡浪漫派
• 1805年,德国又有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 报》,形成了海德堡浪漫派。中心人物是阿尔尼 姆和布伦塔诺,主要成员还有格林兄弟等。他们的 创作对德国民族文学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 古典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各方 面,都存在着规范有余而个性不足,因袭 过头而创造不够等局限.
• 浪漫主义文学以其充沛的激情、鲜明的个 性、丰富的想象、自由无忌的表现形式, 对保守过时的古典主义堡垒进行了全面冲 击和突围.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区别
理性 目的 人物 形式 语言
古典 崇尚理性 道德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
3
4
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19C浪漫主义-概述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其繁荣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较量和斗争。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它震撼了整个欧洲。
许多国家都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但是,在随后的保卫革命成果和反复辟的斗争中,曾经出现过十分复杂的形势,经历了长期的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当时,革命后的法国面对俄、普、奥等各封建列强结成的“神圣同盟”的疯狂反扑。
拿破仑与列强之间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成掠夺性的战争。
随后,波旁王朝复辟。
……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和充满暴力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18世纪启蒙思想家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资产阶级的丑恶一面也暴露无遗。
大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社会各阶层普遍感到失望。
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是这种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当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十分流行。
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这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产生了影响。
另外,在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也流传开来。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他们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的思想。
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很大影响。
以往的文学也为浪漫主义的出现做了准备。
如英国18世纪的感伤主义文学;卢梭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宣扬、返回自然的主张等,都对浪漫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大作用。
~的思想特点: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浪漫主义作品强调个人情感、内心体验和想象力的追求,呈现了一种反对工业化、科学性的态度。
本文将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进行概述,并探讨其主要特点、代表作家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与背景19世纪初期,欧洲正经历着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
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城市化和社会分工的加剧,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认同感减弱。
同时,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潮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强调理性和科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也存在着政治上的动荡,比如法国大革命等。
在这种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崛起了。
浪漫主义作家们通过文学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强调情感、幻想和自由。
他们试图逃离现实生活的束缚,用想象力和情感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真实。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1. 强调个人感受:浪漫主义文学重视个体的情感和体验,通过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来探索人类的本质。
作品中经常出现对自然、爱情、死亡等主题的情感表达。
2. 崇尚自然与幻想:浪漫主义作家对自然怀有浓厚的兴趣,并将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
他们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与惊险,通过幻想和奇异的元素来创造出神秘和超越现实的文学形象。
3. 反对现实世界:浪漫主义文学对现实世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持批判态度。
作家们通过理想化的情节、角色和场景来展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并寻求超越现实的解决途径。
4. 爱情的理想化:浪漫主义文学中经常出现一种理想化的、超越世俗的爱情观。
爱情被看作是灵魂的追求,是心灵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力量。
5. 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浪漫主义作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作作品,创造出奇妙、富于想象力的情节和形象。
在他们的笔墨下,世界变得更加多样、丰富。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 威廉·华兹华斯《世事如梦》:这是一部描写自然风景和人类情感的抒情诗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充满强烈情感的语言,创作出美轮美奂的浪漫主义佳作。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丰富多样,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也体现了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以下是一些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思潮。
1.浪漫主义(Romanticism):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人物有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 h)、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和约翰·济慈(John Keats)。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自然之美和想象力,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主义和机械理性。
2.维多利亚时代文学(Victorian Literature):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文学作品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包括贫困、性别不平等和工业化带来的道德挑战。
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和罗伯特·布朗宁(R obert Browning)。
3.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
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思潮,他们通过详细描绘characters 和settings 来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
4.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文学更注重内心世界和隐喻,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阿尔弗雷德·普鲁斯特(Alfred, Lord Tennyson)和约翰·艾弗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等作家和艺术家在这一领域有显著贡献。
5.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科学的方式理解人类行为,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2

普希金的创作
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抒情诗;
《茨冈》( 1824 )是诗人过渡到现实主义的最后 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
20 年代后期他转向了现实主义,创作了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长篇历史 小说《上尉的女儿》( 1837 )和短篇小说集《别 尔金小说集》(1832)等现实主义作品。
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和代表,人道主义的代表人 物。 从 20 年代至 70 年代,他写下
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
和文学评论,反映了法国的 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
浪漫之爱
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 德鲁埃,并坠入爱河, 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 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1818年在巴黎广场上看到一次行刑场面:一个妇女因犯了所 谓的“仆役盗窃罪”而当众接受烙刑。雨果后来回忆说: “我从那出来,下决心(那时我16岁)要永远同法律的恶劣 行为作斗争”。
从40年代开始写作,1862年才 完成,前后达20年之久; 作者宣称力图“把一切史诗融 合在一部高级的、终极的史诗 中”,这部史诗表现“从恶到 善、从非正义到正义、从假到 真、从渴望到觉醒、从腐朽到 生命、从兽性到责任、从地狱 到上天、从虚无到天主。”
内容
小说共分五部,分别是:“芳汀”、“珂赛特”、“马吕 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与圣安东尼街的英雄血”、“冉 阿让”。
雨果的人道主义
1、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男人在 12岁就落入感化院,18岁去坐牢,在40岁就 被送上断头台。” 2、坚持向上的乐观信念:雨果是性善论者, 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相信人类有光明美好 的未来。雨果的乐观信念是他高出其他同时 代作家的地方。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六章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些主要作家及代表作:一、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等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3)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政治性讽刺长诗)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二英国(1)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
其中强调想象、强调感情、强调向民间学习。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诗人”诺瓦利斯 (1772-1801)
《虔敬之歌》、短诗《夏青特和洛森 绿蒂》; 《夜颂》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 去的未婚妻索菲而写,歌颂黑夜和死 亡,否定人生,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 主义色彩; 崇尚中世纪天主教统治的社会。
2、海德尔堡派
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 》; 代表作家阿尔尼姆、布伦 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 奇异的号角》;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霍夫曼的小说选集; 海涅早期诗歌创作。
抒情叙事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诙谐的模仿斯宾塞《仙后》的庄 严史诗体,将主人公恰尔德· 哈洛 尔德的出游比作中世纪游侠骑士 的冒险经历。根本目的是反映拜 伦在欧洲等国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揭示他对欧洲大陆现实生活的真 实感受。 反对专制暴政和异族侵略、渴望 自由独立、歌颂民族解放斗争是 长诗的基本主题。
维克多· 雨果
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和政治倾向,它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 对封建专制主义。
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中,“浪漫主 义”(Romanticism),含义比较固 定,特指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 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 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 权威和传统。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世 纪60年代,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 (德语称Romantisch)。 18世纪末,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恐惧法国革命 和接受德国古典哲学“自我中心论”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 为标志。
《唐璜》艺术特色:
集庄严的诗体与可笑的题材,崇高与荒诞 于一体,基调是讽刺; 批判现实性。 “《唐璜》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种种弊端的 讽刺。”
《唐璜》思想倾向
对湖畔派的批评;抨击各种专制制度; 反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表示自己最 欢欣鼓舞的事就是生殖;对牛顿的赞 扬和肯定;在哲学上批判当时欧洲流 行的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反对哈 姆莱特的深思,提倡堂吉诃德的精神; 肯定人的自然欲望,主张自由恋爱, 反对传统婚姻等。
雪莱诗歌特色
a.充满对反动统治和黑暗社会的 揭露与反抗,对被压迫人民的 同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 展望; b.空灵飘逸,充满激情,积极乐 观; c.采用象征手法,用浪漫主义的 幻想来描绘理想世界。如:蛇 象征善,鹰象征恶。 雪莱
济慈(Keats 1795—1821)
“露珠培育出来的鲜花”; 和拜伦、雪莱齐名。他的创作期 只有5年,却写出了很多传世之 作,如《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秋颂》(Ode to Autumn)、《希腊古瓮颂》 (Ode on a Grecian Urn)。
《抒情歌谣集· 序言》
1、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把审美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山乡湖 畔。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选择微贱的田园 生活做题材”,“在这种生活里,我们的各种情感共 处于一种更为单纯的状态之下”,“人们的热情是与 自然的美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 2、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 “至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描述 或描写”。 3、关于诗的本质问题。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费希特
从“自我”论出发,费希特认为人的心灵 可以自己创造美,而不必依赖于现实美, 主观能动性具有绝对的自由和个性,每个 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艺术方式去实现自身。
黑格尔(1770—1831)“心灵艺术”
黑格尔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 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从绝对精 神出发,他分析自然美和艺术美,认为只有 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能涵盖一切, 由心灵产生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他探讨艺术发展史,认为古典型艺术表现的 精神是有限的,不自由,它必须让位于浪漫 型艺术,因为浪漫型艺术表现的精神溢出物 质,内容大于形式,发展更加自由。这些学 说和观点,为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意识和精神 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
谢林(1775—1854)的“自然哲学”
是德国古典哲学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他的 “自然哲学”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物质到 人类,都是“宇宙灵魂”按照一定目的创造 出来的,把一切自然之物都归结为精神,或 者说,从自然追溯到精神。 “自然哲学”使谢林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之 一,因为浪漫主义正是赋予世界上的任何事 物以精神和生命。 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崇拜,直接源于谢林的 自然哲学。
《唐璜》(Don Juan,1818-1823)
气势恢弘、缤纷多彩的长篇叙事诗,评论 界公认的拜伦的顶峰之作。 由于诗人早逝,未能完成,留有十六章, 一万六千多行,是英国文学史上篇幅最长、 艺术最辉煌的诗歌之一。 政论性明显增强,抒情性削弱,幽默、讽 刺、批判的天才发挥到极致,但可读性强, 更象一部诗体小说,在规模和人物数量上 超过《恰》。
康德(1724—1804)“天才灵感说”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强调天才, 灵感和主观能动性。 张扬天才的个性、独创性、心灵自由性 和精神创造性、典范性和艺术独有性;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 判》 《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
费希特(1762—1814)“自我论”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典 型代表,他主张“自我”创造一切,“自 我”之外没有独立自在的其他事物。
政治:自由主义思潮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 遍失望,拿破仑战争、欧洲“神圣 同盟”的镇压,封建王朝统治的恢 复,使人民深受封建专制独裁的奴 役,引起普遍的不满,向往政治上 的自由主义。
文学的自由主义
雨果认为,“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 生女儿”,“在不久的将来,文学的自由 主义一定和政治的自由主义能够同样地普 遍伸张”。“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 由主义而已”。
19世纪初期文学概述
拜伦和雪莱
一、十九世纪初期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 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 事件,对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极大影响。首先是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 发,震撼了整个欧洲, 浪漫主义的产生就是这次 大革命的直接反响。 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悯、 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
攻占巴士底狱
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
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 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乔治· 戈登·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英国19世纪初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是具有全欧 影响的代表。 自尊又自卑、狂妄;追求 年轻人的放荡不羁; 好色; 关心人,特别是关心下层 受压迫的人。 顽强的反抗精神和浪漫性 格。 拜伦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义文学是在国内的产业革命 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产生的。 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哥特小 说就已预示了浪漫主义的开端。
湖畔派(Lake Poets)
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 Coleridge(1772—1834)和骚塞Southey(1774— —1843)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 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 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 义运动的宣言。
开卷展示一个忧郁愁闷、悲观厌世的贵族青年形象
现在恰尔德·哈洛尔德对生活已厌倦,/他 想从狂欢作乐的同伴中逃脱,/据说他常常 想流泪,/但骄傲却使他有泪不轻弹。”
《恰》第二章
阿尔巴尼亚和希腊。长诗中最好的部分,爱琴 海的迷人风光--大海与高山之间是一片断壁 残垣--抚今追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上帝愿意帮助那些想要自救的人”。 壮阔的场面、诗人的激情、迷人的风光完美结 合,收放自如,过渡自然,写来不露痕迹。
华兹华斯(Wordsworth 1770——1850)
是湖畔派诗人的主要代表。 他的诗风格淳朴,清新自 然,被誉为“自然的诗 人”。 诗作《丁登寺》(Tinter Abbey)被认为是不朽之作, 歌颂自然美。
“恶魔派”
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
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 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
海德尔堡
海因里希· 海涅(1797-1856)
海涅早期的浪漫主义诗歌集《青春的苦 恼》、《抒情插曲》;早期的海涅是一 个激进浪漫主义者,他的理论著作是《 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的保守浪 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他称德国的浪漫派 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 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 代表作: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 童话》(1843); 后期转向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
1、耶拿派
1798年,文艺理论家史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 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 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 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 弗里德利希· 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 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在美学论著《断片 》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 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 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 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 罗万象的进步的诗”。
雪莱(Shelley 1792—1822)
“疯子雪莱”和“不信神 的雪莱”,一生抨击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类任 何形式的压迫进行斗争, 同情弱小者。 1822年在海上遇风暴溺死, 年仅二十九岁。 墓碑:“波西· 比西· 雪莱, 众心之心”。
“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