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二课堂活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记录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记录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记录一、活动主题:认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校园植物,.二、活动对象:生物兴趣小组(全校有兴趣的同学均可參加)三、活动地点:学校生物园、生物实验室等四、活动时间:待定五、宣传语:当你徜徉在学校的小道上,有满眼的绿色可睹,有清香的花香扑鼻,你知道为你撑起一片阴凉的树的名字吗,你知道那花香的出处吗,你了解他们的习性吗,你想给他们做个名片来让别人记忆深刻吗?你想知道那些植物在我们的文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你又能怎样永久的标本保持她的姿态呢?好的,如果你想有所收获,来参加我们的第二课堂吧!六、活动背景生物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伸,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实践活动,是生物学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立足于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在课外对生物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研究,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广泛兴趣和必要的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学校的教学条件,我们利用校园中现有的绿化植物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优点是方便开展,成本不高,时间可灵活安排。

六、活动目的通过“认识植物”、“我为植物做名片”、“植物知识竞答”,制作植物标本,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植物,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巩固课堂知识,增加对于校园环境的了解,留意生活中的自然美,从自然中读出知识与文化,并逐渐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活动内容.1.认识植物.教师先选几个学生,(挑选原则是对植物比较有兴趣,记忆力较好的)作为本次活动的兴趣小组组长,先带这些人认识生物园的植物。

主要从茎叶花果实等方面入手。

然后再由他们带预先分好的兴趣小组进行植物认种。

最后有疑问的可向老师咨询。

认种结束后,现场可随机指出植物,请各组抢答。

2.我为植物做名片建立在植物认种的基础上,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尽量保证校内所有类型的植物均有人选取),自由创作有自身特色的标牌。

生物模型制作—第二课堂方案

生物模型制作—第二课堂方案

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生物模型制作
二、活动目的:
通过生物模型制作,体验用模型方法来揭示被模拟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生物模型制作,体验生物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引导热爱生活、热爱生物。

三、活动过程:
1、班主任做活动目的介绍,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各组选出组长一人。

2、各小组集合在一起,选出小组负责人。

3、班主任解释本次活动和布置活动最后日期。

4、同学利用空余时间完成搜集资料和完成作业。

5、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请各组展示作品。

6、小组派代表简单介绍作品。

7、由各小组代表和班主任评分选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名,班主任总结并颁奖。

四、活动具体要求
生物模型制作:本次制作的模型可以是生物教材中有关模型的内容,例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胞核和生态瓶等。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制作材料自备,不作限制,可以是纸板、泡沫塑料、橡皮泥、乒乓球、易拉罐等。

作品必须遵从客观事实,力求做工精细,可用于研究原型的结构特征、功能。

评分标准:1、科学性(40%):作品是否反映客观事实,直观、完整、科学地表现事物的形态结构。

2、实用性(30%):作品是否可长期保存,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

3、创新性(20%):作品是否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有创新和发展,体现创新能力。

4、美观性(10%):作品是否做工细致、外形美观。

作品还必须附上作品相关信息(见附件)。

附件:
作品说明。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针对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

在第一课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学基础知识,本活动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科学态度。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活动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操作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尚需提高。

此外,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本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等;(2)了解生物学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4)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显微镜使用、生物样本制作等;(5)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生物学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探究精神;(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指导学生总结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引导学生关爱生物,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绿色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勤奋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我国生物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退一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探索空间。

初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初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八年级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通过开展趣味性的生物第二课堂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对生物事实获得明确的认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加充分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并渗透思想教育和科学观点教育,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活动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时间还给学生。

二、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对一些生物学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本学年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

根据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兴趣的这一个特点,培养学生对动手做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情感。

教材分析:生物学科的实验类型较多,分布有不同的章节内,有许多的实验难度较大教师应先动手做给学生观察,然后边指导边讲解,也指导学生操作,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

三、组织方式1、在上学期兴趣活动小组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共40人。

2、每7人为一小组,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3、指导教师:莫泽涛、甘丽君。

四、活动时间安排每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

五:具体活动内容六、活动要求、措施:第二课堂活动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应力求做好,鼓励学生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观察和小实验,具体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团结协作,遵守活动规则,保护好实验仪器。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工作,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科的现实条件以及学生的情况,对本学期的生物第二课堂活动作如下计划:1、设计好每一次活动课,认真钻研新课改新教材,分析学情,创设条件,准备活动用品、仪器。

2、活动前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带好需自备的工具、材料。

3、活动前,向学生宣传此次活动的意义并讲解活动的步骤、方法。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生第二课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要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特长,活跃学生校园生活,拓宽学生成才之路。

二、目标要求:
1、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对初中生先着重观察能力的培养,然后指导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归纳。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独立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操作显微镜,绘图、实验、制作标本,养殖种植等多方面动手能力。

三、具体的活动安排:。

利用学校植物园开展生物第二课堂

利用学校植物园开展生物第二课堂

利用学校植物园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多是一种课程传授模式,那就是“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师也只是一种教师,即‘‘学科讲授型教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跨越时空限制的概念。

大课程观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穿越时空隧道,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建构体系。

【关键词】校园植物生物多样性第二课堂为了启发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围、热爱生物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爱护花木,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关心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

重庆市巴县中学生物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初一、初二、高二三个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并展了认识校园植物与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第二课堂活动。

该活动以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参与生物、环境保护等科技活动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从近几年的活动开展来看,此项课外活动的开展紧贴时代的主旋律…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又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校园内现有的植物,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爱校的思想教育。

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将前期的工作得失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一、前期的主要工作及成绩:1、我校是百年名校,座落在植被丰富的云篆山下;美丽的长江之畔。

是一所全日制重点中学,具有9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超过5000人,我校占地约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5%校园内具有植物约100个品种,主要分布在科技馆屋顶生态园,师泽园及风华园;丰富的植物资源促进鸟类、昆虫等动物的大量落户校园,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2005年被重庆市评为绿色学校,是市级园林式单位,它们为认识校园植物与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和实验、实习基地。

浅谈第二课堂活动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第二课堂活动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基 第 3 效 果 不 断 提 升 。 这 一 教 学 方 式 更 侧 重 于 论 、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的 落 实 。 二课 堂 3.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以及 创 新 性能 力 但 传 统 的 统 计 学 教 学 模 式 主 要 以 课 堂 教 对 广 大 学 生 的 普 及 型 教 学 , 那 些 对 生 物 活 动 作 为 第 一 课 堂 的 补 充 , 在 培 养 学 生 而 旨
间、 条件 、 景 限 制 的 不 足 , 式 可 以 多 样 场 形
生 可 以 根 据 自 己 的 兴 趣 选 择 参 加 活 动 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灵活, 教学 过 程 中 以 学生 为 主体 , 习 内容 学
目 , 而 能 够 给 学 生 展 示 其 爱 好 和 特 长 的 从
机 会 , 易实 现 学 生 的满 足 感 和 成 就 感 , 容 从 乐 于 学 。 年 来 , 们 通 过 开 展 “ 物 化 学 近 我 生 第二课堂” 动, 活 引导 学 生 通 过 阅 读 文 献 设
新 教 育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方 法 , 强 烈 的 创 新 有
意识 和 创 新 精 神 , 备 获 取 和 加 工 创 新 信 具 息 的 能 力 、 学 研 究 的 能 力 和 极 强 的 语 言 科
年 的 探 索 和 改 革 , 物 化 学 本 科 教 育 已 经 3 开展第二 课堂的体会 生 断 更 新 , 生 物 化 学 基 础 知 识 与 最 新 学 科 理 论 联 系实 际 , 高科 学 文 化 素 质 将 提 进 展有机 的结合在 一起 , 学生们 的学 习 使
教 师 队 伍 的 建 设 。 新 型 教 师 首 先 要 具 有 创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指导思想: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研究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技能。

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多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

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

2.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实践。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让学生学会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爱惜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4.利用网络了解生物科学的前沿,培养学生研究生物学的兴趣。

组织方式:1.兴趣活动小组人员为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2.每2人一小组,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3.辅导教师:XXX。

活动时间安排:每周三下午第3节课后。

(特别活动时间特定)具体活动内容如下:初一年级组:1号:细胞结构模型制作,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和细胞膜。

制作人:初一1班XXX、XXX、XXX。

制作材料:废弃的纸盒、大米、绿豆、包谷珍、乒乓球等。

2号:细胞结构模型制作,包括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膜。

制作人:初一4班黄诺云、XXX、XXX、XXX、XXX、XXX、XXX、XXX。

制作材料:废弃的纸盒、橡皮泥、包谷珍、黄豆、绿豆等。

3号:动物细胞结构模型制作,包括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膜和细胞质。

制作人:初一1班XXX。

制作材料:面、橡皮泥、塑料盒等。

4号:动物细胞结构模型制作,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膜。

制作人:初一4班XXX、XXX。

制作材料:橡皮泥、纸片。

以上为初一年级兴趣小组制作的动植物细胞模型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增强了对细胞结构的掌握,增加了对生物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糯米甜酒的制作
芦花潭乡中学刘凯
一、活动背景:
通过实验人类认识了许许多多生物的奥秘,在中学的生物教学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手段。

生物教学中的第二课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长见识,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并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选取与初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比较相近的实验——糯米甜酒的制作,作为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题目。

二、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亲身制作糯米甜酒,学习传统的发酵技术,掌握基本的生物研究方法,体验生物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环境和现代技术的进展,形成主动、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氛围。

该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科研精神,提高生物素养。

三、活动形式:
老师讲述制作糯米甜酒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制作方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制作方案,完成甜酒制作过程,课后观察甜酒形成的过程,并作记录。

实验完成后尝试甜酒,并将观察结果进行
展示,全班同学对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指导的作用,全部都由学生亲自完成)
四、活动流程:
1、教师根据《发酵技术》中的内容确定活动内容——糯米甜酒的制作,设计活动的方案,准备活动所需要的器材和物品。

2、介绍甜酒制作的原理和基本的方法。

将学生以3——5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制作方案。

3、以小组分工合作形式,完成甜酒的制作过程:凉、拌、压、挖、保,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和现象,可以通过组内的讨论提出解决的建议(整个活动大概持续一周时间)。

3、活动结束后,各组在一节课上将自己组的成果展示(品尝甜酒,展示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

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好的一组。

4、展示后,老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和辩论,得出相关问题的结论和传统发酵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预期效果:
1、学生可以设计出制作方案和自主进行活动的开展,培养科学研究思维;
2、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的发酵技术,掌握简单基本的现代生物技术,并可以对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
3、实验过程中,形成友好合作的关系。

附录:《糯米甜酒的制作方法》
糯米甜酒的制作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甜酒的制作原理和掌握甜酒的制作方法。

2、通过制作甜酒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在制作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在的作用,关注科学、
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二、物品:
糯米、酒曲
三、器材:
电饭煲、瓷盘、塑料袋(罐子)
四、操作步骤:
1、浸泡:将糯米洗净,浸泡3小时左右,至可以用手碾粹即可
2、煮饭: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电饭煲,以饭:水=1:0.9的比例,煮15到20分钟。

3、晾饭:将蒸好的糯米取出,放到瓷盘里,冷却至室温。

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却。

4、装袋:将酒曲均匀的拌在糯米中,转入塑料袋(罐子), 压实,中间扒一个小洞,然后上层洒一层酒曲,密封.
5、培养:将袋子置于28度左右的环境(恒温箱)中培养4~5天,如果米饭变软,表示已糖化好;有水有酒香味,表示已有酒精和乳酸,即可停止保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