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发展

国外教育发展
国外教育发展

国外教育发展

单选

雄辩术起源于希腊后被发展成雄辩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提出者是:(西塞罗)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过程并密切注意初等教育的大教育家是:(昆体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世界古代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一生撰写了多本关于教育的著作。其中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的是:(世界图解)在英国教育家洛克看来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绅士)在斯宾塞看来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反对让学生接受毫无疑问的定论、规则反对让学生学习空洞的教条而强调一个人的学习应尽量在独立研究的方式下进行这可以锻炼人的坚毅和诚实的品质。由此看来他强调的是科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下列美国的择校制度中目的在于以发展学校的课程特色来吸引家长的是:(磁石学校)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认知学徒制)现代西方公民德育思想和实践的主要发源地是:(法国)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的心理学家是:(劳伦斯·科尔伯格)在德育模式改革过程中强调在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来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以促进同一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该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能力的德育模式是:(价值澄清模式)教学

活动的一元在企业实施另一元在职业学校里实施。这种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双元制教学模式)规定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必须通过两次国家考试的国家是:(德国)规定中小学教师不论是在公立学校还是在私立学校任教都必须持有教师许可证的国家是:(日本)下列各项明确了美国国家教育标准的教改文献是:(《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将教育目标设计为一整套可观察和测量的分类系统的教育家是:(布鲁姆)当代美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曾掀起一场“恢复基础”的全国性教育运动。该运动发生的时间是:(1976)用于规范日本学校教育内部诸问题的教育法令是:(学校教育法)提出日本教育“应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生存能力’的会议是:(1996年7月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在追求多样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的是:(私立学校)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统觉论)近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当作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福禄倍尔被西方誉为“现代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家是:(斯宾塞)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古罗马帝国时期政治、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愈加显著。为达成培养忠诚的官吏和忠实顺民的教育目标这一时期主要的教育模式是:(以国立学校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教育受到重创。为重振教育发展经济英国议会通过了一

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法案从而奠定了战后英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度基础。该法案是:(《巴特勒教育法》)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西方教育家是:(卢梭)在国外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教学法中既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崭新的组织形式的是:(.网络教学模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的核心是:(善)在科尔伯格看来决定道德行为的最根本因素是:(道德判断)持“培养具有‘环境能力’、能主动行动的公民”这一德育目的观的德育模式是:(社会行动模式)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用来反抗封建奴隶主阶级和教会统治的武器。其主要思想旗帜是:(人文主义)在日本专门对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做出法律规定的政策文件是:(《幼儿园令》)历史上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专职教师的出现)古希腊时期出现了一批被称为“智者派”的哲学家他们开创的雄辩教育以“前三艺”这三门课程为主要内容。这三门课程是:(修辞文法辩证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教育的作用做了系统阐述。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应受到重视)在德育的教学方法上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正确的是:(要及早管教.要及早实践要奖惩合适要选择榜样)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措施包括:(发展私立学校设立择校制度)下列各项属于国外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的是:(更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强调课程的开展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更强调终身学习更强调教育

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基于网络教学(即:WBI)作为上世纪末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为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能实现因材施教能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环境促进了认知主体知识的意义构建)“发现学习”的教学步骤包括:(正确的引导初步探究相互交流总结和运用)当今国外重要的德育模式包括:(.社会行动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当代国外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家庭道德、阶级道德社会公德、民族道德传统职业道德体谅模式的德育课程从结构和内容来看主要包括:(设身处地验证规则付诸行动)下列各项对国外德育模式改革的特点描述准确的是:(以科学化的研究为基础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务实可操作性强努力跨学科地吸取智慧)下列各项属于中学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特点的是:(渗透性发展性综合性主动性)下列各项对国外职业指导的特点描述准确的是:(指导的客观性合作的社会性内涵的多样性目标的实用性)下列各项属于日本高中“劳动体验学习”的途径的是:(在服务性劳动中进行劳动体验学习通过某一学科进行劳动体验学习以生产劳动为主进行劳动体验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劳动体验学习)相比一般教师“研究型”教师的特点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强烈的教育研究兴趣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拥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教师集体中能够发挥带头作用)下列各项属于当代

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观念的是:(全民参与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新的课程理论观新的师生观)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实践者是研究者从经验中学习)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为提高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学历的规格进一步加强实习与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资格证书要求的水平提高师资培养机构的层次)下列各项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特点描述准确的是:(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更加灵活基础教育发展由注重规模和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加强道德教育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下列各项对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描述准确的是:(教育的国际化全民教育的理想与教育民主化教育的信息化)下列各项对当今中等教育发展趋势描述准确的是:(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中等教育内容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学制的调整与改革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全面提高中等教育整体水平)下列各项对外国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描述准确的是:(.学校管理法制化学校管理核心化学校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化学校管理科学化下列各项对当今师范教育发展趋势描述准确的是:(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师范教育体制灵活化和开放化师资来源渠道多元化)下列各项属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的是:(智育道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下列各项改革措施属于美国《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内容的是:(制定全国统一严格的“国家教师资格”标准努力培养少数民族教师加强师范生文理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建立三级教师资格制

度)下列各项能反映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时期教育体制存在问题的是:(.考试中心主义教育的刻板划一性大学科研水平偏低大学教育质量偏低)下列各项对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改革的目标是从西方化回归日本化把发展个性视为改革的最基本原则)下列各项中属于夸美纽斯教育对“教育作用”问题论述的是:(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大作用教育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教育能促进人的差异化发展)下列作品中属于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的是:(教育发展人的教育)下列各项中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综合理科课程具有的特点是:(知识的阐述与教学过程的设计相结合重视知识的应用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问题的关系课程目标的全面性把学生的活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课程)公立学校私营化是美国进行公立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这项措施有不同的实施形式主要包括:(与私营部门签订合同.聘用独立教师与工商界和私人基金会建立伙伴关系)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深受目前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型。其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搭建脚手架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解答合作学习主动学习)在各国开发的综合理科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期望学生获得的知识包括:(跨学科知识方法性知识体验性知识)“品格教育”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校德育的新内容。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信赖和责任公平敬重和关怀公德)下列观点中属于德育的体谅模式观点的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置德育课程德育应促进发展成熟的社会判断和行

为)下列各国中有资格证书的教师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是:(德国法国)下列各项对国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描述正确的是:各国都强调把技术和职业教育看成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方面强调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在职业指导方面国外普遍重视中学的职业指导许多国家出台了专门的职业指导的政策、法规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日益全面化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逐步丰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日益科学化)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针对这三种灵魂应当实施三种教育它们是:(体育智育德育)西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强调在中小学开设“社会课”的重要性。该门课程的重要作用表现在:(能激发学生的社会探究兴趣能呈现变化中社会的不同剖面)为了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包括:(激发求知欲鼓励好奇心培养注意力逐步训练思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德育面临严重的“真空”危机。因此其德育内容的改革主要涉及:(西方化寻根化宗教化)二十一世纪在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世界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顺应需要走上了改革的旅程。其中改革的经济背景主要表现为:(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知识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式包括:(模拟辅导操练)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学校之所以产生其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

国家的形成)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荷兰著名教育家伊拉斯谟很重视儿童成长中后天教育和学习的作用。他指出个人发展依赖于三个因素它们是:(练习教导自然)在教学方法上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反对旧式教学中那种机械背诵、压制儿童心智发展的做法而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教学要遵循儿童的学习兴趣下列各项基础教育改革措施中属于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内容的是:(政府按就学人数给学校拨款将招生的责任由地方教育当局转移到学校增加由教育与科学部直接拨款公立学校的数量)上世纪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为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教育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中小学内部管理机制的措施包括:(改革校长的领导方式实施并完善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家长参与)在各国开发的综合理科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期望学生获得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表现能力与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与自学能力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掌握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包括:(准备阶段学习方法指导阶段实施阶段世界各国开设的综合理科课程各有不同的综合范围。大致有以下几种:(两门以上自然学科之间的综合两门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之间的综合同一经典自然学科内部的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网络教学模式(WBI)应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下列各项属于“暗示教学法”教学原则的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原则开发潜能而不损害身心健康原则愉快、集中而不紧张的原则韩国是经济腾飞

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其教育改革也在同步推进。从德育改革的内容来看韩国的道德课内容主要包括:(家庭?邻里?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下列各项属于“掌握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控制学生学习进度教学内容具体化给予掌握者及时表扬和鼓励)国外职业指导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环节:(测验与鉴定信息服务咨询安置)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科尔伯格提出了与传统德育不同的三大原则。它们是:(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向儿童揭示他们所属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记诵道德条例)下列各项对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描述准确的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的整合从高等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来看高等教育日益呈现出轴心化的趋势从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来看高等教育有向“中学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演变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高等教育显现出个性化的趋势一度在我们国内也出现了“公立学校私营化”的口号。这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改革中小学办学体制的措施要引入国内必须了解其背景谨慎“本土化”不能照搬。那么美国提出“公立学校私营化”的原因主要是:(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每况愈下的刺激美国社会其他公共事业私营化成就的影响美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的推动)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目标综合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重

视道德教育)国外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涌现了多种有效的新教学法它们的特点是:(注重探索性学习方法的运用重视生动活泼的学习重视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行动研究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行动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问题筛选理论筛选运用与反思)德育的价值澄清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关注生活接受现实激发进一步思考提高个人潜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在西方各国展开私立学校的数量猛增。这主要是由于宗教因素和个人办学热情造成的。错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正确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改革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分权、现代化与适应”。

正确世界范围内中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之一将是致力于制定具地方特色的课程标准提高中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错误提出“道德认知发展论”、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的教育家是洛克。错误作为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其著作()中。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根据自己对知识价值的判断提出了()的课程体系。

英国为改革本国公立中小学的办学体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课程价值观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重视课程的目的性价值转为强调课程知识的()。

国外中小学STS教育是20世纪末以来在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它的基本精神是:()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原则之一是允许()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要发挥网络教学的巨大作用必须有课程支持和()两个基本条件来保证。

“发现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发现法特别强调让()去发现和创造。

启发教学法是基于()的一种教学法。

在暗示教学法中教学主要采用()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发展趋势之一是()。

在科尔伯格看来德育的中心决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实践可以有两条途径一个是建“公正团体”重新组织学校环境另一个是运用()。

德育的价值澄清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选择、珍视和()。

中学职业技术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能力本位的中学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为教学目标。

将某一职业分别列出若干单项能力以单项能力作为模块单元进行培训以不同的模块组合适应不同要求的培训计划。这种中学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MES)

中学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

从培养模式看英国的师范教育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另一种是()。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提出的。

法国中学教师的资格分为四种:()、中学一般教师、助教、补助教师。

日本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

根据西方学者德耶弗斯(Dreyfus)的研究结果“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可分为五个阶段: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

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西方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简要的公式:(+反思=成长)。

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和效率。

20世纪8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改革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和()。

在概念和内涵上()取代“职业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外国教育行政体制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

在英国正式承认保育学校属于国民学校制度的一部分的法案是:()。在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看来所有人生活动的最好准备是:()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办的儿童教育机构是:()

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中已有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详细阐述。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和《法律篇》中。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一个人所以成为这样或那样决不是先天秉赋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这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是:()

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德育的基本原则是:()

为吸取贫民参加劳动加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任英国工商大臣的洛克提出了:()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这种方法被称为:()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孰优孰劣的问题上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观点是:()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主要目的是:()

著有《乌托邦》一书并被誉为历史上试图描绘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人是:()

当代西方基础教育改革多数是以()为导向进行的。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理科课程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从知识和()两个维度加以考虑的。

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 状况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X X 指导教师刘雄飞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信息管理0702班 完成时间2011年3月

目录 摘要 (3) 一、前言 (4) 二、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5) (一)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5) 1.美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两大事件 (5) 2.美国占领的市场份额 (5) 3.美国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5) 4.美国信息技术发展对增加就业的贡献 (6) (二)日本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6) 1.日本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6) 2.日本网络资费的变化 (7) 3.家用电器的数字化 (7) 4.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 (7) 5.加强软件行业的发展 (7) 三、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8) (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情况 (8) 1.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位是追赶型战略 (8) 2.我国对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视 (8) 3.坚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 (8) 4.我国在信息化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9) 5.我国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六大工程 (9) (二)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9) (三)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10) 1.计算机制造产业 (10) 2.计算机软件产业 (10) 3.计算机互联网产业 (10) 四、我国与其他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对比研究 (11) (一)我国与印度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11) 1.语言方面对比分析 (11) 2.劳动力对比分析 (11) 3.研发力量对比分析 (12)

国内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1)发展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 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资产管理系统(EAM)、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在产业衍生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 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 (2)发展趋势 在技术融合方面,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将不断增强。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在产品融合方面,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将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将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产业衍生方面,ICT 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 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院黄荣怀曾兰芳余冠仕 摘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软硬件建设不能同步、重效应轻效果、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践领域的管理体制欠完善、支持教育技术的青金欠充足、照搬国外理论和经验等,并提出了与教育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最后预测T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庄谊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更全面审视和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学习支持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已成为人们住目的焦点。那么,教育枝术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把握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已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欣喜。但我国的教育技术丁作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重视,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产生不良影响: 1.几个误区 (1)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这是一个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十的老问题.往往是重硬件,轻软什。70年代末日。年代初,我国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69焦点。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没备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至此,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还是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建设的路子。 (2)重效应轻效果。这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一,重技术轻理论。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而对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其二,重制作轻应用。人们在制作教育教学软件时,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而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软件稀缺。其三,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获得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机会。 (3)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教育拄术的研究人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实际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学人员,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各有优势和不足,如果能够协力合作,交流沟通,优势互补,将会促进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更快发展。近几年,在这方面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像"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专家与教师密切结合的成功范例。 2.几个问题

国外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美国 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首先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例。 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很早,信息技术课程因州而异、因校而异,不同学区和学校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美国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快,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也走在世界前列。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到以上,同时美国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相当丰富。 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差异,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因校而异,五花八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强调学科系统。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大体可分为二种形态:第一种,不设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第二种,设一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第三种,设一系列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多数高中开设程序设计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996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一于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表示到2000年全国每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都要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形成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了实现到2000年的教育行动纲领,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提出一个专门报告,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Internct联网、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提供建议,主要建议包括:(1)以计算机辅助学习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K12课程,效地使用技术。(2)保障实际投资。(3)保证人人都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权利。(4)在中小学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提高K12教育效率和费用效益。据统计,1980年6月,美国拥有计算机的小学和中学的百分比分别为5%、20%,到1983年4月分别增至40%、75%。1985年,美国小学和高中平均每校的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6台、15台,1990年分别为19台、45台。1985年,美国中小学平均每12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1995年为每12名学生拥有一台,2000年6月为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1995年,约有1亿美国人拥有电脑(约占美国总人数的3/1),其中17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60%。1994、1996、2000年,美国中小学学校入网率分别为35%、65%。自1994年以来,与因特网联网的中小学数目增加了1倍多,联网教室数目增加了8倍,1994年全国有35%的学校上了因特网,到1997年则达到78%,有些地区超过了84%。1998年,美国不惜重金,为学校添置最尖端的电脑设备,经费超过50亿美元。这些举措,使得美国在抢占全球发展教育制高点的竞价中占得了先机。 英国 英国中小学开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采取以政府规划、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和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具体实施的办法。从教育内部看,由教育部、教育技术委负会、教师培训署、资格与考试署、教育协会、大学、中小学教师共同组织和实施。从教育外部看,有国家工业部、就业部(原属教育就业部)、人力服务中心、专业团体、广播公司、出版商、企业培训部、软件公司和硬件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早在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就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使用开始了投人。近二十年来,全英较大规模的涉及信息技术的投资项目就达十三个之多。项目内容包括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累计投资近三亿英镑。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英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修订的(国家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仅浏览一下涉及中小学教育的部分投资项目,便可见一斑(见表二)。

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学习资料: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一、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 1.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967年,美国费城学区给13-14岁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此后,该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技术课程在美国各中小学逐步推广。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发起了有关教育改革长期规划的研制工作。该机构聘请国内外各方面的专家,花费了四年的时间,于1989年完成并公布了题为《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Project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这是一份旨在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素养的教改纲要。第一次将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仍只能纳入到科学教育体系中,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主要办法,为“信息素养”概念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1996年,美国信息技术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教育部发表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式报告——《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作好准备:面向信息素养的挑战》,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目标:全国所所有的教师都要接受训练,教师斑竹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方面的需要都要得到支持;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每一间教室都要连上信息高速公路;将有效的软件和再现学习资源作为每一门学校课程的内在组成部分。 2000年,发表《电子化学习:将世界级的教育置于儿童的指尖》报告。 2005年,发表《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报告。 2.美国信息技术课程形态 美国的教育分权制,使得各州、新洲区、学区、学校都有教育自主权。学校和教师在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的制定、教科书的选择等方面,拥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多元化格局。 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校而异,各式各样,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并不强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技术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它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在我们就来整体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要清楚,何谓教育技术?美国是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较快的国家。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和领域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从1963年到1994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定义。而我国的学者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对教育技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新兴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媒体—工具论:这种观点主要存在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早期,认为教育技术是用于教学的各种媒体和工具。代表媒体—工具论的典型定义如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AECT)1970年定义和Lumsdaine.A.A的1964年定义。 2)手段—方法论: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总和,以系统方法为核心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手段的作用。比较典型的定义如AECT1972年定义、尹俊华等的1996年定义和南国农的1997年定义。 3)理论—实践论:这种观点是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教育技术协会1994年定义的提出而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认可的。理论—实践论认为教育技术由教育技术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关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虽然关于教育技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描述,但是从各种定义可以分析得出:(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 如今,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出口.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可是,教育枝术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把握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已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乐观的看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术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成就,但是,我国的教育技术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重视起来,及时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产生不良影响,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我国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可以预见,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现代信息技术仍将保持它在全球高技术中的先导地位, 在向着它的顶峰攀登的同时, 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包括生物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程, 同时, 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 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的更大变革的前夜, 信息化核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不仅值得科学家们高度关注, 更值得所有人类高度重视。如今,西方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领先中国,并且差距还比较大,国外信息化发展有着许多亮点,如电子信息材料整体稳步向前, 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发展令人瞩目……展望未来,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中文)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走势展望

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走势展望 一、世界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信息技术(IT)是当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的高新技术,它的发展和应用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美国经济为例。信息技术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过去5年内,IT领域在美国经济实际增长中占四分之一的份额。信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在显著增长,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长。1985年,美国信息产业在经济中占的比例为4.9%,随着PC在办公室和家庭中开始普及,1990年这一比例又上升到7.5%,1998年升至8.2%。与此同时,1994年以前,信息技术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在经济中所占份额成正比,而1994年以后,其贡献就几乎是其在经济中所占份额的两倍。 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购并、结盟、合作指向新目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出现了国家之间同行业的企业购并与结盟,目的是占领各国的市场;在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的趋势下,形成了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趋势,由此出现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购并、结盟与合作,旨在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购并、结盟已不再是以增加市场份额为唯一宗旨,共同开发新技术、新系统以及制订标准已成为当今购并、结盟的重要目标和共同特征。 为争夺电子信息高科技优势,政府参与度和干预度增强 在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政府已视它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核心技术,对其发展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支持,在国际经济和外交斗争中给予保护,并直接参与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电子高科技的战略性发展计划,突出体现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政府意图和争夺21世纪技术优势、保持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及国防实力的强烈意图。 二、21世纪初世界电子信息工业发展展望 21世纪,人类将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将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发展潮流。 1997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40个代表方达成《信息技术协议》,承诺在2000年1月1日前取消计算机、计算机软件、通信设备、半导体、半导体制造设备和科学仪器的关税,并允许部分发展中国家于2005年将上述信息产品关税减至零。1997年10月,WTO 在日内瓦召开“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协议”讨论会,准备将电视机、录像机、收音机、印制板制造设备、平板显示器、电容制造设备、音频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也纳入《信息技术协议》零关税产品清单中,但准备在2002年1月1日才把这些产品关税降为零。《信息技术协议》的签署将使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全球化,加剧全球信息产品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使信息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高。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21世纪信息产业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微电子技术与产品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 世界PC、网络相关产品、数字移动通信设备、数字音视频产品和汽车电子设备需求量迅速增加,使得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公司(WSTS)的预测,1998年~200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5%,2002年全球半导体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摘要:文章从国外和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比较,分析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国外教育技术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1970年以前,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是指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教育机器的利用。这一阶段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提供各种机械,电子装备等硬件设备”而定。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各教育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教育机器只不过是教育过程中诸多构成要素中的一个要素。教育技术中不仅包括各种机器的利用,还应该包括媒体的设计,评价,对学生特性的研究等内容。[1] 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外国世界古代最早的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泥板书”图画文字,“泥板”教材即泥板书。若论发明更早的教具,则是古埃及的“纸草”(paperus)。纸草原是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的一种长茎植物。古埃及人将这种植物的茎层层剥开,然后将薄片连接粘结起来,经过加工制成可用于书写的纸。成为一个正方理论探讨教育技术形,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据《荷马史诗》记载,其教师咯戎教导阿喀琉斯的时候,向他传授了骑马、掷标枪、打猎、弹奏七弦琴和医术等方法的技能在雅典教育中要学习纺织、缝纫和弹琴。同样都需要借助器具进行学习,同样渗透了教育技术手段。 1、2 .近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13、14 世纪英法等国学徒制作使用了一些教学仪器。1658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通过图画出版了150 幅插图的《世界图解》,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的诞生。最早提出教育技术理论的当推卢梭,他主张师生共同亲手制造一些仪器用以验证知识。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发音教学中发明了拼读课本,并设计了进行拼读练习的拼读板,在算术教学中所采用的分数表、正方形和算术箱等教具都是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德国的福禄贝尔发明的恩物(Froebel’s Gifts)是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1836 年他创制了1-5 种恩物,后来演变到8 种。这些教具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高了教学效率。[3] 1、3.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美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驱,视觉教育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其主要表现。它是以幻灯和

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英文) 简称IT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摘要] 教育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弄清目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趋势,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本文通过阅读分析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学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综述,希望为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综述 前言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经历一个从发轫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教育技术学也不例外。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者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教育技术学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有关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和实践应用还处于朦胧阶段,如何看待教育技术学的未来,从焦健利的观点看,教育技术的未来走向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立场,一是激进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二是消极悲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三是审慎的乐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及组织序列,同时,对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弄清目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现状,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趋势,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本文试图在阅读分析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学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综述,希望为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综述 国外关于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教育模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探讨和分析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流。通过对关于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归纳出当今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技术网络化和多媒体化 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交互网(In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由于Internet 的前景如此广阔,目前世界各国对Internet的应用都极为重视,不仅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开始进人中小学和家庭。澳大利亚和日本政府已经将Internet网络教学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并开始构建基础教育网络平台。近年来,在关于教育技术的国际性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中有绝大部分都与多媒体有关,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换句话说,目前国际上的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化。日本和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制定发展多媒体教育应用政策。 (二)重视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应用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在大力推广应用教育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演变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e6753257.html,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演变发展 作者:陈彩伟吴卫峰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5期 摘要《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教育部发布的美国未来几年教育技术发展计划,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自克林顿政府第一次发布以来,到现在已经发布了四个版本。本文将对这四个版本的发布背景、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比较,以期勾画出《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发展演变过程。 关键词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 G53/57文献标识码:A The Evolu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CHEN Caiwei, WU Weifeng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Tibet university, Lhasa, Tibet 850000) Abstract"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NETP) is releas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o point out the outline of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Since the first NETP version released by Cliton administration. It has released 4 versions at all. In this paper, authors will analyse and compare the 4 versions to outline the development of NETP. Key wordsNETP; development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系统自然也深受其影响。面对这种状况,美国作为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制定《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以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指导。美国作为教育技术界最发达的国家,该计划也能给我们国家的教育技术计划制定和带来一定的启示。该计划至今已发布了四个版本,在这四个版本中,背景、目标、内容各有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对这4个版本的发布背景、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勾画出《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发展演变过程,以期能对我国的教育技术人员能有一定的启示。 1 四个版本的提出时间和文件名称(见表1)

从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

从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 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远程教育、虚拟现实的发展,使教育教学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本文将撷取一些发达国家及国内香港地区开展信息教育的做法,从中给我们的信息教育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国外中小学信息教育一瞥 1.1美国:教育技术行动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一项“教育技术行动”。行动纲领指出:到2000年,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中受到教育,该行动提出这次挑战的四大支柱是:(1)把所有教室和图书馆都连接到信息高速公路上;(2)让所有老师和学生均可在教室使用新型的多媒体电脑;(3)使优秀软件及在线学习资料成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4)培训和支持所有老师以帮助学生使用电脑和上网学习。 美国政府将用20亿美元推动所有中小学生使用电脑,整个计划每年开支达100亿至200亿美元。 1.2英国:上网学习计划 英国政府于1998年4月16日公布了题为《我们信息时代》的政策宣言,并确定1998年为英国的“网络年”。英

国首相布莱尔于1998年10月正式为全国上网学习计划掀开序幕,这个计划包括: (1)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现代化; (2)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技能。 该计划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络进入一些偏远地 区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教师也能够在网上分享他们的构思,家长则能通过网络协助孩子做作业。布莱尔还宣布,政府将拨出4亿5000万英镑的款项,以资助2000年到2002年间的上网学习计划。 1.3瑞典:信息通讯技术计划 1998年,瑞典国会通过了政府提交的《学习的工具——全国中小学实施信息通讯技术计划》,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1)提高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的技能; (2)加速全国校园网的建设,倡导建立欧洲中小学校园网; (3)为每个学校建立自己的电子信箱; (4)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改善残障学生的学习条件。 为实施计划,瑞典政府专门成立了全国中小学信息通讯技术指导委员会并在3年内为该计划拨款15亿克朗。 1.4新加坡:信息教育规划

信息技术的概念,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的概念,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是区别于农业技术、工业技术、能源技术、商业技术等技术门类的一种技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直是存在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经历了古老的“结绳记事”、“穿珠计数”,到文字的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电报、电话等通信技术,直到今天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得到革命性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有必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信息技术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收集、存储、加工、发布、传送和利用等技术的总和”“信息技术是用于信息操作的各种方法和技能,以及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的相关工具及物质设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是:“针对信息的采集、描述、处理、保护、传输、交流、表示、管理、组织、储存和补救而采用的系统和工具的规范、设计及其开发”“自然技术是硬技术,社会技术是软技术??如果说硬技术是指生产力的话,那么软技术就是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内容。新的广义技术的概念应该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因此,根据技术经学新的广义技术的概念,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一切涉及信息的生产、收集、存储、处理、流通和应用的技术、相关方法、制度和技能,以及相关工具和物质设备等。信息技术涵盖软、硬信息技术范畴,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涉及信息的一切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包括信息劳动者的技能,信息劳动工具和信息劳动对象,包括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方法体系、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和服务体系等。 当前,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 方式。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提出“依靠生物工 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科技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 新体系”。这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把信息技术的农业应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只有不断跟踪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向,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快速应用到农业信息化工作和农 业信息系统建设中去,才能加快实施这一农业发展战略,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和其他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一样,是与所谓的3C 技术互相融合和互 相推动的。[ 3C: 计算机( Computer ) 、通信(Communication) 和控制(Control) 。]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起步于70 年代中期。主要应用的方面有: 2. 1 农业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和使用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 据库系统是一种有组织和动态地存储有密切联系的数据集合,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重复 利用的计算机系统。利用数据库系统,用户可通过应用程序向数据库发出查询和检索等操 作命令,以得到不同的各类信息,满足不同的需要。数据库的建立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 础性工作。 (1) 按收集内容分:综合性和专题性数据(2) 按地域范围分:世界性、国家、地区及农场水平的数据库; (3) 按信息内容分:农业资源、生产资料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政策信息等数据库。我国“七五”以来,科研部门已建成农业数据库70 多个,主要有农林文献数据库、农业文摘数据库、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土地土壤信息系统等;还引进了四大数据库:联合国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国际食物信息数据库、美国农业联机存取数据库、国际农业生物中心数据库等。目前农业部信息中心还初步建成了农村经济数据库和农业产品贸易数据库、农产品价格数据库、世界农产品数据库、农业项目数据库、农业政策数据库等一批数据库,并按月或随时更新数据,为信息的便捷利用打下了基础,现正在进一步集成这些

(发展战略)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简析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院黄荣怀曾兰芳余冠仕 摘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软硬件建设不能同步、重效应轻效果、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践领域的管理体制欠完善、支持教育技术的青金欠充足、照搬国外理论和经验等,并提出了与教育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最后预测T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庄谊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更全面审视和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学习支持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已成为人们住目的焦点。那么,教育枝术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把握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已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欣喜。但我国的教育技术丁作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重视,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产生不良影响: 1.几个误区 (1)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这是一个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十的老问题.往往是重硬件,轻软什。70年代末日。年代初,我国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69焦点。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没备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至此,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还是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软件匮乏”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建设的路子。 (2)重效应轻效果。这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一,重技术轻理论。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而对教育技术理论则持怀疑、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其二,重制作轻应用。人们在制作教育教学软件时,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而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致使真正优质的教育教学软件稀缺。其三,重评奖轻实用。许多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为了获得参加各种比赛、公开课的机会。 (3)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教育拄术的研究人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的实际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学人员,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各有优势和不足,如果能够协力合作,交流沟通,优势互补,将会促进教育技术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更快发展。近几年,在这方面我国

国外信息技术发展启示

国外部分地区信息技术课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普遍意识到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获取知识、从事工作及享受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世界各国都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竞相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以下,我将结合所查阅资料列举国外部分地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并总结其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1.美国: 1996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一项“教育技术行动”。行动纲领指出:到2000年,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中受到教育,该行动提出这次挑战的四大支柱是:(1)把所有教室和图书馆都连接到信息高速公路上;(2)让所有老师和学生均可在教室使用新型的多媒体电脑;(3)使优秀软件及在线学习资料成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4)培训和支持所有老师以帮助学生使用电脑和上网学习。 美国政府将用20亿美元推动所有中小学生使用电脑,整个计划每年开支达100亿至200亿美元。 自1995年美国国会前技术评估办公室发布《教师与技术》以来,己有约40个州将信息技术能力纳人教师资格认证或续证要求,同时各州也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信息技术标准。美国的国际教育技术学会也出台了所谓的《全国教师信息技术标准》。教师教育认证机构如全国教师教育认证理事会也将信息技术纳人对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标准之中。由此而来,各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以及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营利或非营利机构也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学校以及公司和一些基金会为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投人了大量的经费。 2.英国: 英国是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较早的国家。早在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1988》中就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了全国的统一课程中,并于1994年10月正式把信息技术(IT)作为一门国家基础课程,从“设计与技术”科目中分化出来,成为与历史、地理同等地位的课程。1997年10月1日,根据《教育法案1997》,英国新成立的课程与资格署对1995年国家课程进行了修改,将课程名称更改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