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二单元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 开古堡百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 能力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认识假象、把握本质、什么是本质? 3、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如何?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二者紧密相连,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说一说: 一个人的品质是通过哪些方 面表现出来的?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假使在东方地平线下有一艘轮船,一般情况是 看不到它的。但由于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 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就比海 面附近的空气稀疏,来自船舶的光线 先由密 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气层,并在上层发 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 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我们的眼中,我们 就能看见它的像。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 是来自直线方面的,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轮船 映像比实物抬高了许多,多在海面上或江面上 发生。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明辨是非,区分 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 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 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 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 良、遵纪守法的人。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 明辨是非
快乐拓展
标准一:“拉人头” 标准二:高额入门费 标准三:虚假宣传
快乐体验
说一说: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的寓意。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 种现象。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 的分析和研究。
政治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一、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眼见未必 都为实
• 你认同“眼见 为实,耳听为 虚”这句话吗? 为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带箭头的两条直线,两条一样长吗?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 错觉。
交叉处是否 有黑点在闪烁? 仔细看看,其实 它并不存在。
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双“慧 眼”,开动思想机器,要做到“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 提 高 辨 别 是 非 的 能 力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到什么?
奇幻图形-这些竖线是否弯曲的?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1.真相、假象、错觉 真相:真实的、直接的、肯定的形式
【解析】它们其实一样长
真相、假象、错觉
2.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 假象的特点: 1、人的器官受到生理素质等方面的限制,认识工具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2、客观事物本身是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定过程
辩证启示: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辨别出真相,剔除掉假 象。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 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 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 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让路边的景 象在地面上形成了倒影,远看仿佛地面有水一样,这种
现象叫下蜃。
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现象 假相: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
二者的关系:对立关系,但都是由事物的 本质决定的,同样是事物本质的体现。
错觉: 由主观的幻想、臆想造成是虚幻的主观 现象。如: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井绳等。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能够促进公平正义,排除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现象。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逻辑思维
运用逻辑性,辨别事物之 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知识储备
积累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 提高辨别事物的准确率。
多角度思考
考虑多种观点和立场,拓 展思维和认知方式。
在生活中应用明辨是非的例子
1
选择工作
明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目标,选择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现象指的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
特点
现象具有显性、变异性、时空性和因果性。
例子
树叶的颜色、鸟儿的鸣声、水的凉爽等都是现象。
不同的现象类型
1
物理学的现象
2
如运动、力、能量等。
3
社会学的现象
4
如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
形而上学的现象
如真理、理性等抽象概念。
媒体素养
2
合适的工作。
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免受误
导和欺骗。
3
和家庭的利益。
结论和总结
明辨是非是人类认知和判断的基础。只有准确分辨事物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 地掌握世界和自我。
心理学的现象
如感觉、知觉、情感、思维等。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
是我们感知事物的表象。
本质
是事物的内在质量和实质。
例子
鲨鱼的外表是现象,而其强 大的捕食能力和地位则是其 本质。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1 促进健康发展
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盲从和迷惑。
2 提高判断能力
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事物,提高自身认知和思维水平。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3.现象与本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 ①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 现象表现出来。
• ②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
人们用“五光十色"来形容自然界无 数多变的颜色,其实这些不同的颜 色都是电磁波运动这一本质的表现。
4.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看看下面的图片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
即将下雨
秋天到了
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性,是事物的外在 表现。
• 本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性质
2.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
①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
• 如太阳的东升西落
• 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 般的,共同的东西。
②因果联系
• 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叫因果联系。
•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 •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
• 一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 • 常言道:”钟不敲不响“
• 二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事物有因必有果,只不过在结果中有预期的结果 和未预期的结果,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之分。
•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 必然性。
•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 粹偶然性。
• 如时势造英雄
•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 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 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 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 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 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 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 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 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 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 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2)本质
概念:本质是指客观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特点: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通过大脑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参见P80小字自然段材料)
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
(1)真象是从正面直接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比如,我们所说的真话、老实话,就是直接地表现我们的思想品质。
(2)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假话、空话则是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木棒在水中的折射、太阳早上大,中午小造成早上离我们远中午近的假象等等。
第三,现象是显露在事物外部的表面东西,因此,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思维才能认识它,把握它。如,多少世纪以来,人们未能发现太阳和地球的真实运行关系,而只感觉到太阳冷热远近的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天天买商品,但谁也没有看出隐藏在商品内部的价值,也是这个道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参见P83)
第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参见P84)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以下成语可以体现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有 ( ) ①绵里藏针 ②似是而非 ③皮笑肉不笑 ④声东击西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C
2、下列行为中,属于正直的行为的选项是(
A、王某经常纠集个别不良学生向低年级学生索取 “保护费” B、有的同学对毁坏校园花草树木的行为,视而不见 C、某司机开车撞倒一老人后逃逸 D、小军向老师举报了在考试中作弊的小林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中职生要做到明辨是非,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2)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评论: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客观分 析,不要受别人评论所左右。 (3)不急于下定论:事情都有很多方面,一开始可能只 看到其中某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完整,要给自己多一点 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4)战胜自己,抵制诱惑:坚持正确的行为就要战胜自 己的软弱,不向诱惑屈服,如果是对自己成长有害的事 情,无论怎样新奇有趣,有利可图,都不能去做。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天上真能掉馅饼?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虚假招聘广告 1、“爆炸式招聘” 一次招人过百,岗位从总经理到属下员工 一线贯穿; 2、“永久式招聘” 广告长期有效,长年招聘,且报名不受限 制者。这两类招聘一般要求前来求职的学生交纳一定数额的 “保证金”或“服装押金”,等学生到指定地点面试时早已人 去楼空。 3、“垃圾式招聘” 招聘广告贴在马路边、电线杆、私人民 宅,或贴在人才市场的外墙借光者,大多是为了捞取不菲的报 名费。 4、“无收入招聘” 一些服装店、小门面长年在门口竖着钢 印的“急聘”字样。此类招聘一般无工资,需要靠工作量提成, 等于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5、“拔高式招聘” 打出招聘财务总监或部门主管、总经理 者。此类招聘一般难以兑现,需要你经过漫长的考核期,“高 招低用”现象明显。 6、“中介式招聘” 招聘条件极低,却拒不透露公司细节, 先要你交一笔咨询费。此类招聘实际上就是中介公司为骗取咨
哲学与人生第8课课件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22
(4)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Hale Waihona Puke 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19
案例分析:
古故 堡事 擒: 凶
请问: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 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
20
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 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 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 象看本质上。另外,我们还学会了要把现象作 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 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 力。
8
说明“日升日落”的现象与本质
9
说明“海市蜃楼”的现象与本质 结论: 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10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1
1.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做法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 各种现象。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那么我们亲眼 所见的现象都是真实可靠的吗?为什么?
分析讨论: 我们应当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 网络诱惑,正确认识所谓的“科学算命”?
18
2.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 明辨是非
(1)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 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 所迷惑。 (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 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 展能力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能够辨别出生活中的真像和假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活动意图:激趣明理教师引导总结: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学生活动1:看教材第80页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根据漫画学生进行讨论,一组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一组学生讨论什么是本质?两组学生分别讨论出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活动目的:提高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明确“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
“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教师引导总结: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现象和本质的内涵 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三、认识原因与结果,明辨是非 四、合理利用生活中的偶然和必然,把握 人生机遇
第八课
一、现象和本质的内涵
故事导入: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到齐 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 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 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 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 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2. 现象是不稳定的,容易逝去的;本质是相对稳定 的。
3. 现象是表面的,可以凭感觉或借助于仪器进行直 接的观测;而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靠 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比如:打折促销
怎“ 么我 没看 看到 到了 万苹 有果 引落 力地 ?, ”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2、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
第一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人们科学认识、科学研 究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 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 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 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 升起,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 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 转。
一、深入实际,积极从事调查研究的工作 二、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现象 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
(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 现象把握本质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人看 得比较肤浅,有的人看得比较深刻,有的人能够列举一大堆 现象,有的人只停留在表面上说不到点。这就说明一个人认 识能力的高低了。
第82页最后一段的故事----惊弓之鸟
(二)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首先,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 物的各种现象。
小故事:老天使和小天使 老天使和小天使寄宿时遇上了两个不同的主人,一家很 富有,但对人冷漠刻薄,一家很贫穷,但富有同情心,小天使 问老天使:富有的叫我们住地下室为何帮他填补破墙洞,穷人 那样热情却不拯救他家一头快要病死的奶牛?老天使对小天使 说: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里面有个秘密的夹层,堆 满了金块,我把墙洞填上是不让他发现这些财富。而昨天晚上, 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善良的妻子,是我用奶牛代替了她啊! 小天使这才恍然大悟,转怒为喜。 思考:小天使亲眼所见是不是真实的?为什么?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 象。真象是从正面直 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 表现本质的现象。
它们都是对事物本 质的表现,都是客观 的。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是指二者之间的相互
依赖、互为存在前提的关系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对立的主要表现:
1. 现象与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 ;本质具有重复性和普遍性,是同类现象中一般 的、共同的东西;而现象则是本质的具体的、个 别的表现。
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 识。
地心说统治1000多年,直到哥白尼日心说。认识不是一 帆风顺的。
“海市蜃楼”现象。 怎么形成的,认识的 局限性,而引发很多 的传说。P82页
第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告诉人们达到科学认识、科学研究 的根本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方法。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 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 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 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 个人的每一个言行西”指的是什么意思?
眼光注视哪一块,哪一块就会停止
她闭 的眼 眼的 睛女 会人 突: 闭 然盯 眼 睁着 的 开这 女
个人 女 人 看 ,
!
少 女 还 是 老 妇 ?
上述的种种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看到了事物的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 我们看见的未必是真实的,经验分析出 来的结果也未必是真实的,那么我们究 竟要相信什么?什么都相信,或者什么 都不相信...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 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 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讨论分析:
1、是盒子重要还是珠宝重要?为什么?
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概念
现象: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是 事物的外在表现。 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借 助于人的思维才能把握的事物的内部 矛盾,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另外一个事 物的最根本的性质。
米勒-莱尔透视幻觉: 哪条红线更长?
其实一样长哦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 其实一样大哦!
这两条线是弯曲的吗? 它们实际上是平行的
无 中 生 有 的 点
闪烁的网格:当你的眼睛环顾图像时,连接处的圆片将会 一闪一闪。 【解析】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威斯特于 1997年发现勒索闪烁的网格幻觉。这种幻觉产生的原因目 前还不十分清楚
第八课
哲
学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与 人
生
• 你认同“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这句话吗? 为什么?
故事
眼见未必都为实
•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日未进 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 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 子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道:我方才睡着,梦 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 回知道老师在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 才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 就把那点儿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这才发现错 怪了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 眼睛,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这个小故 事蕴涵着一个道理: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事情, 是很容易失误的。
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 保存自己。
请列举真象与假象的事例
大家可以再举些这样的成语及故事。如: 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意在。。。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在纷繁复杂的社 会环境下,看清事物的本来面貌,减 少错误的判断。
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