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贮运保鲜思考题
食品冷藏与贮运学 理论与思考题

冷藏学(理论+思考题)绪论目前发展冷冻与冷藏食品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率和提高效益。
第一章食品原料特性及冷藏加工原理食品主要包括: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人们取之于食品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无机物质就是自然界中的水和盐,而有机物质则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1-1 食品的化学成分食品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酶、水分和矿物质等。
一、蛋白质(proteins)1、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某一特定的pH值)时,将失去胶体的稳定性而发生沉淀现象,从而造成蛋白质的沉淀。
3、蛋白质的热变性。
当蛋白质受不同温度(加热or冷却)或其他因素作用时,蛋白质的构象会发生变化,使其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也随之变化,蛋白质的这种特性就称为蛋白质的热变性。
蛋白质的变性是导致肉类解冻后汁液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脂肪(fats):防止脂肪氧化的办法是:向食品中添加天然抗氧化剂or 合成抗氧化剂,控制合理的加工贮藏条件,食品贮藏环境应尽量干燥,低温、低氧和避光。
三、糖(sugar):在食品冻结时,应尽快通过-1~-5℃这个最大冰结晶区。
四、维生素(Vitamin)五、酶(enzyme):抑制酶的活性是食品加工贮藏的主要内容之一,而降低温度可有效抑制酶的活性,使其不发生催化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是极为重要的活性物质。
酶的催化作用常使食品的营养质量和感官质量下降。
六、矿物质(mineral)七、水分(Water)水分活度就是指食品中呈溶液状态的水蒸气压与纯水蒸气压之比,即:A w=(P/Po)T显然,纯水的A w=1,全干食品的A w=0;而大部分新鲜食品的A w≥0.9。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水分活度为:细菌:A w≤0.86 酵母:A w≤0.78 霉菌:A w≤0.65§1-2 食品的变质●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三大因素为:1、微生物的作用;2、酶的催化作用;3、非酶氧化作用。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思考题答案汇总

10食科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课后思考题绪论(P10)1.名词解析食物(P1):食物是指可供食用的物质,主要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品(P1):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恩格尔系数(P3):是反映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第一章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及其保鲜(P64、65)1.名词解析果蔬呼吸强度(P28):在酶的参与下的一种缓慢地氧化过程,使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并放出能量。
这种能量一部分维持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
无公害农产品(P64):实质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产品。
绿色食品(P64):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
有机食品(P64):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2.水分在新鲜果蔬中的作用及影响果蔬水分蒸发的因素?作用:一般果蔬的含水量在85-96%,由于果蔬组织中含有丰富的水分,使其显现出新鲜饱满和脆嫩的状态,显示出鲜亮的光泽,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
此外,水分还可以参与代谢,是果蔬体内诸多可溶性物质的溶剂。
因素:不同种类和品种、果实成熟程度、果皮厚度、蜡质层厚度、细胞间隙、细胞液浓度等;外部因素如贮藏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光照、风速4.酶在果蔬加工中的作用与影响?1.用于除果胶,提高出汁率和澄清果蔬菜果蔬中的果胶是植物细胞的间隙物质。
果胶具有很高的粘稠度,它的存在给榨汁、过滤和澄清带来困难。
使用果胶酶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榨汁收得率和果汁澄清效果。
食品贮藏与保鲜课后习题

前三章课堂复习要点•1、食品的色泽-类胡萝卜素与花黄素的性质及在食品中具体的体现。
•2、食品的香气形成途径。
•3、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
•4、食品贮藏加工对蛋白质的影响。
•5、呼吸强度、呼吸跃变及呼吸与耐藏性和抗病性的关系。
•6、果蔬的失重与失鲜。
•7、果蔬的成熟与衰老。
•8、粮食的后熟与陈化。
•9、果蔬的休眠与生长。
•10、脂类物质的变化。
•11、食品微生物败坏的类型。
•12、病原菌入侵和传播途径。
•13、肉的腐败变质。
•14、冷害与冻害的机理及避免措施。
•15、食品贮藏中湿度的控制。
•16、栅栏技术。
•17、冷藏和冻藏的原理及异同点。
•18、食品低温贮藏条件。
•19、食品的冷藏链和保鲜链。
•20、食品气调贮藏原理及气调库设备和气体指标的控制。
•21、食品减压贮藏技术的特点。
22、生物防治拮抗作用机理。
后三章复习要点1、判断水果和蔬菜成熟度的方法。
2、苹果、梨、柑橘的综合贮藏措施。
3、葡萄、黄瓜、蒜薹、猕猴桃、冬瓜、南瓜的采收。
4、萝卜贮藏特性。
5、洋葱、大蒜的抑压方法。
6、蚕豆贮藏特性。
7、粮仓的分类。
8、粮食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
9、鲜乳保鲜新技术。
10、水产品鲜度化学评定常用指标。
11、面粉贮藏期间的变化。
12、油脂贮藏特性。
13、干制品贮藏。
14、面包贮藏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15、饼干贮藏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6、葡萄酒的贮藏条件。
17、食品在消费中的保护措施。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食品中主要色素物质有哪些?在食品贮藏加工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各类食品的主要香气成分有哪些?♦3、引起食品各种风味的主要物质是什么?♦4、怎样评价食品的质地?♦5、食品中各种营养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有哪些变化?第二章♦1、呼吸强度与果蔬采后寿命有何关系?如何控制呼吸强度?♦2、失水对果蔬采后品质、生理、抗病性有何影响?♦3、乙烯对果蔬采后有哪些作用?♦4、果蔬采后软化的原因是什么?♦5、为什么贮藏粮食品质会下降?♦6、低温和缺氧贮粮的原理是什么?♦1、引起食品败坏的原因和食品败坏控制方法主要有哪些?♦2、引起果蔬生理失调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简述栅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应用。
果蔬贮运思考题答案

1.论述果蔬的呼吸作用对于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的意义..1 果蔬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2 呼吸作用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是进一步合成新物质的基础..3 呼吸作用过强;使贮藏的有机物过多消耗;含量迅速减少;果蔬品质下降;且过强的呼吸作用;会加速果蔬衰老;缩短贮藏寿命..所以控制和利用呼吸作用来延长贮藏期至关重要..2.跃变型果实与非跃变型果实在采后生理上有什么区别1 内源乙烯的产量不同:所有的果实在发育期间都产生微量的乙烯..然而在完熟期内;跃变型果实所产生乙烯的量比非跃变型果实多得多;而且跃变型果实在跃变前后的内源乙烯的量变化幅度很大..非跃变型果实的内源乙烯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没有产生上升现象..2 对外源乙烯刺激的反应不同:对跃变型果实来说;外源乙烯只在跃变前期处理才有作用;可引起呼吸上升和内源乙烯的自身催化;这种反应是不可逆的;虽停止处理也不能使呼吸回复到处理前的状态..而对非跃变型果实来说;任何时候处理都可以对外源乙烯发生反应;但将外源乙烯除去;呼吸又恢复到未处理时的水平..3 对外源乙烯浓度的反应不同:提高外源乙烯的浓度;可使跃变型果实的呼吸跃变出现的时间提前;但不改变呼吸高峰的强度;乙烯浓度的改变与呼吸跃变的提前时间大致呈对数关系..对非跃变型果实;提高外源乙烯的浓度;可提高呼吸的强度;但不能提早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4 乙烯的产生体系不同:非跃变型只有乙烯合成系统I而无乙烯合成系统II;跃变型果实两者都有..3.在贮藏实践中;哪些措施可调控果蔬采后的呼吸作用1)温度:呼吸作用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适宜的低温;可以显着降低产品的呼吸强度;并推迟呼吸跃变型产品的呼吸跃变高峰的出现;甚至不表现呼吸跃变..在不出现冷害的前提下;果蔬采后应尽量降低贮运温度;并保持冷库温度的恒定;否则;温度的波动可刺激果蔬的呼吸作用;缩短贮藏寿命..2)湿度:在大白菜、菠菜、温州蜜柑中已经发现轻微的失水有利于抑制呼吸..一般;在R H高于80%的条件下;产品呼吸基本不受影响;过低的湿度则影响很大..如香蕉在RH低于80%时; 不产生吸跃变;不能正常后熟..3)气体成分:在不干扰组织正常呼吸代谢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环境氧气浓度;并提高CO2 浓度;可以有效抑制呼吸作用;减少呼吸消耗..C2H4是一种成熟衰老植物激素;它可以增强呼吸作用..4)化学物质:如青鲜素、矮壮素、2;4-D等对呼吸作用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作为产品的保鲜剂..4.论述乙烯对果蔬成熟衰老的影响;说明乙烯生物合成的主要步骤及影响因素..乙烯是成熟激素;可促进果蔬成熟衰老;主要根据如下:①乙烯生成量增加与呼吸强度上升时间进程一致;通常出现在果实完熟期间;②外源乙烯处理可诱导和加速果实成熟;乙烯对跃变和非跃变型果实都具有促进成熟、衰老的作用..③通过抑制乙烯生物合成如使用乙烯合成抑制剂或除去贮藏环境的乙烯如减压抽气、乙烯吸收剂; 能有效延缓果蔬成熟衰老;④使用乙烯作用拮抗物如Ag + ; CO 2 ; 1-MCP 可抑制果蔬成熟..作用机理:1.提高细胞膜透性;2.促进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3.乙烯受体与乙烯代谢..主要合成步骤:蛋氨酸Met—S- 腺苷蛋氨酸SAM —1- 氨基环丙烷-1- 羧酸ACC —乙烯.. 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1.乙烯对乙烯生物合成的调节乙烯既可自身催化;也可自我抑制..用少量的乙烯处理成熟的跃变型果实;可诱发内源乙烯大量增加;提早呼吸跃变;乙烯的这种作用称为自身催化..2.逆境胁迫刺激乙烯的产生胁迫的因素包括机械损伤、高温、低温、病虫害、化学物质等..胁迫因子促进乙烯合成是由于提高了ACC 合成酶活性..3.Ca 2+调节乙烯产生采后钙处理可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减少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软化..4.其它植物激素对乙烯合成的影响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乙烯的生物合成有一定的影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是几种激素平衡的结果..果实采后;GA、CTK、IAA 含量都高;组织抗性大;虽有ABA 和乙烯;却不能诱发后熟;随着GA 、CTK 、IAA 逐渐降低;ABA 和乙烯逐渐积累;组织抗性逐渐减小;ABA 或乙烯达到后熟的阈值;果实后熟启动..5.论述蒸腾作用对果蔬贮运的影响..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1.失重和保鲜:果品蔬菜采后只有蒸腾作用而无水分的补充因此在贮运过程中;随着蒸腾失水;果品蔬菜的水分含量减少;自然损耗率不断增加.2.破坏正常的代谢过程:果品蔬菜的蒸腾失水会引起果蔬代谢失调.3.降低耐贮性和抗病性;失水萎蔫破坏了正常的代谢过程;水解作用加强;细胞膨压下降造成结构特性改变;必然影响果品蔬菜的耐藏性和抗病性.影响因素:1.果蔬自身因素:1)表面积比:即单位重量或体积的果蔬具有的表面积..因为水分是从产品表面蒸发的;表面积比越大;蒸散就越强..2)种类、品种和成熟度:水分在产品的表面的蒸散有二个途径;一是通过气孔、皮孔等自然孔道;二是通过表皮层..气孔的蒸散速度远大于表皮层..表皮层的蒸散因表面保护层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差别很大..角质层不发达;保护组织差;极易失水;角质层加厚;结构完整;有蜡质、果粉则利于保持水分..3)机械伤4)细胞保水力:原生质亲水胶体和固形物含量高的细胞有高渗透压;可阻止水分向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渗透;利于细胞保持水分..此外;细胞间隙大;水分移动的阻力小;也会加速失水..2. 环境因素1)空气湿度:是影响产品表面水分蒸腾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大时;饱和差小;蒸腾就慢..2)温度:温度变化主要是造成空气湿度发生改变而影响到表面蒸腾的速度..温度高时;饱和湿度高;饱和差就大;水分蒸散快..此外;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产品的新陈代谢旺盛;蒸腾也加快..3)空气流动:在靠近果蔬产品的空气中;由于蒸散而使水气含量较多;饱和差比环境中的小;蒸腾减慢;空气流速较快的情况下;这些水分被带走;饱和差又升高;就不断蒸散..4)气压:采用真空冷却、真空干燥、减压预冷等减压技术时;水分沸点降低;很快蒸腾; 要加湿以防失水萎蔫..6.控制果蔬蒸腾失水的措施有哪些1)降低温度:低温下饱和湿度小;饱和差很小;产品自身蒸腾的水分能明显增加环境相对湿度;失水缓慢;另一方面;低温抑制代谢;对减轻失水也有一定作用..2)提高湿度;这样可缩小产品与空气之间的水蒸气压差;减少产品水分蒸腾.①直接增加库内空气湿度;地面洒水、库内挂湿帘;用自动加湿器向库内喷迷雾和水蒸气;②增加产品外部小环境的湿度;用塑料薄膜或其他防水材料包装产品;使小环境中产品依靠自身蒸散出的水分来提高绝对湿度;从而减轻蒸散..3)控制空气流动;适当减少空气流动可减少产品失水.4)包装;打蜡;或涂膜;包装可降低失水程度;打蜡和涂膜不但可减少果蔬水分蒸腾;还可以增加产品色泽和改善外观..5)减少机械损伤7.为什么说机械损伤是影响果蔬贮藏寿命的致命伤1)伤呼吸导致营养损耗2)微生物入侵导致腐烂损失3)蒸腾加剧导致失鲜4)外观品质下降;风味劣变。
食品贮藏与保鲜思考题及答案

思考题第2章食品原料的生理代谢与控制1.生鲜食品贮藏过程中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答:僵直和软化。
2. 什么是呼吸作用,衡量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有哪些?答:呼吸作用是在许多复杂的酶系统参与下,经由许多中间反应环节进行的生物氧化过程,能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保鲜的意义?(1)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的积极作用提高果蔬耐藏性和抗病性☐提供果蔬生理活动所需能量☐产生代谢中间产物☐呼吸的保卫反应(2)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的消极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分解消耗有机物质,加速衰老;☐产生呼吸热,使果蔬体温升高,促进呼吸强度增大,同时会升高贮藏环境温度,缩短贮藏寿命。
4.试分别举出三种以上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1)跃变型果实苹果、梨、杏、无花果、香蕉、番茄等。
(2)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柑桔、葡萄、樱桃、菠萝、荔枝、黄瓜等5.影响果蔬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1) 种类与品种(2) 成熟度(3) 温度(4) 气体的分压(5) 含水量(6) 机械损伤(7) 其他6.控制果蔬蒸腾生理的措施有哪些?➢降低温度:迅速降温是减少果蔬蒸腾失水的首要措施;➢提高湿度:直接增加库内空气湿度或增加产品外部小环境的湿度,但高湿度贮藏时需注意防止微生物生长;➢控制空气流动:减少空气流动可减少产品失水;➢蒸发抑制剂的涂被:包装、打蜡或涂膜。
7.什么是果实的成熟、生理成熟、完熟和后熟?果实的成熟:果实达到生理成熟到完熟的过程。
生理成熟(maturation):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果实完成了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发育的最后阶段,充分长成时,达到生理成熟,也称为“绿熟”或“初熟”。
完熟(ripening):果实停止生长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形成本产品固有的色、香、味和质地特征,然后达到最佳的食用阶段。
后熟(post-maturation):果实采收后呈现特有的色、香、味的成熟过程。
食品贮藏与保鲜思考题与答案

思考题第2章食品原料的生理代与控制1.生鲜食品贮藏过程中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答:僵直和软化。
2. 什么是呼吸作用,衡量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有哪些?答:呼吸作用是在许多复杂的酶系统参与下,经由许多中间反应环节进行的生物氧化过程,能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
3.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保鲜的意义?(1)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的积极作用提高果蔬耐藏性和抗病性☐提供果蔬生理活动所需能量☐产生代中间产物☐呼吸的保卫反应(2)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的消极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分解消耗有机物质,加速衰老;☐产生呼吸热,使果蔬体温升高,促进呼吸强度增大,同时会升高贮藏环境温度,缩短贮藏寿命。
4.试分别举出三种以上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1)跃变型果实苹果、梨、杏、无花果、香蕉、番茄等。
(2)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柑桔、葡萄、樱桃、菠萝、荔枝、黄瓜等5.影响果蔬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1) 种类与品种(2) 成熟度(3) 温度(4) 气体的分压(5) 含水量(6) 机械损伤(7) 其他6.控制果蔬蒸腾生理的措施有哪些?➢降低温度:迅速降温是减少果蔬蒸腾失水的首要措施;➢提高湿度:直接增加库空气湿度或增加产品外部小环境的湿度,但高湿度贮藏时需注意防止微生物生长;➢控制空气流动:减少空气流动可减少产品失水;➢蒸发抑制剂的涂被:包装、打蜡或涂膜。
7.什么是果实的成熟、生理成熟、完熟和后熟?果实的成熟:果实达到生理成熟到完熟的过程。
生理成熟(maturation):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果实完成了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发育的最后阶段,充分长成时,达到生理成熟,也称为“绿熟”或“初熟”。
完熟(ripening):果实停止生长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形成本产品固有的色、香、味和质地特征,然后达到最佳的食用阶段。
后熟(post-maturation):果实采收后呈现特有的色、香、味的成熟过程。
8.植物体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9.乙烯与呼吸模式有何关系?10.什么是果蔬的休眠?什么是果蔬的采后生长?休眠的概念:一些块茎、鳞茎类蔬菜在结束其田间的正常生长时,体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原生质流动减缓,新代明显降低,水分蒸腾减少,呼吸作用减弱,一切生命活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增加,这就是休眠(dormancy)。
食品保藏原理及食品的脱水思考题

食品保藏原理及食品的脱水思考题常见的食品变质由那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其他因素(环境污染,农兽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
其中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微生物污染,酶促生化反应和非酶促化学反应。
控制: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变质可以通过化学包藏剂控制。
对于生物类食品或活体实物类,1.加热杀菌处理2.抑制微生物活动3.发酵保藏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简述干藏原理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微生物,酶,化学反应)均需要利用食品中的水。
水的可利用度与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有关。
要使食品具有搞的稳定性,最好将水分活度保持在结合水范围内。
这样,既可使化学变化难以发生,同时又不会使食品丧失吸水性和持水性。
什么是干制品的复性?如何衡量?干制过程中的导湿性,导湿温性,干燥比,复水比,复重系数?干制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水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及其他可见因素等各方面恢复原新鲜状态的能力。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够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或用复水比,复重系数等表示。
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
导湿系数随水分和物料结合形式而异,与温度和含水量有关。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从高温处相低温处转移。
导湿温系数仅与物料与水的结合状态有关。
干燥比:物料干燥前后重量之比,反映了食物被脱水的程度。
复水比:物料复水后沥干重和干制品试样重的比值,M复/M干。
复重系数:复水后制品的沥干重和同样干制品试样在干制前的相应原料之比。
简述干燥机制和干制过程特性。
干燥机制:干燥是利用热能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的单元操作。
干燥过程为湿热转移,即热量传递给食品,组织中水分向外转移,同时存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过程。
特性:见材料P3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从机制上控制干燥过程。
若以空气为加热介质,则可通过以下机制缩短干燥时间:一.干制条件的影响1.提高空气问题,干燥加快但作用有限。
食品技术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食品的低温处理和保藏1、冷却和冷藏的概念答:冻结贮藏:将食品的温度下降到食品冻结点以下的某一预定温度,使食品中绝大部分的水形成冰结晶,达到使食品长期贮藏的目的。
P2冷却贮藏:将食品的温度下降到食品冻结点以上的某一合适温度,食品中的水分不结冰,达到使大多数食品短期贮藏和某些食品如苹果、梨、蛋等长期贮藏的目的。
P22、低温对酶的影响答: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上升而上升,随温度下降而下降,低温不破坏酶的活性,只能降低。
温度回升后酶的活性会重新恢复,甚至较降温处理前活性还高。
温度每降低10℃,酶的活性会降低至原来的1/2至1/3。
3、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答: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①温度的高低(-2~-5℃对微生物的危害最大)②降温速度(冻结温度以上时,降温越快,死亡率越高,冻结时间则相反)③结合水分和过冷状态(结合水分含量较高,在降温时较易进入过冷状态而不形成结晶,使其不易死亡)④介质(高水分和低PH的介质会加速微生物的死亡)⑤贮藏期(冻结贮藏时间越长,微生物越少)⑥交替冻结和解冻4、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减弱和死亡的原因答:a、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酶活动下物质代谢的结果。
因此温度下降,酶活性随之下降,物质代谢减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随之减慢。
b、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细胞内各种生化变化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但降温时,由于各种生化反应的温度系数不同,破坏了各种反应原来的协调一致性,影响了微生物的生活机能。
c、温度下降时,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黏度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并且最后还可能导致了不可逆性蛋白质变性,从而破坏正常代谢。
d、冷冻时介质中冰晶体的形成会促使细胞内原生质或胶体脱水,使溶质浓度增加促使蛋白质变性。
e、同时冰晶体的形成还会使细胞遭受机械性破坏5、冷藏和冷冻的常用温度答:冷藏温度范围为温度范围-2~15℃,而4~8℃为常用冷藏温度。
冻藏温度范围为-12~-30℃,常用温度为-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1.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及其与食品品质的关系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低聚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淀粉、糊精、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一般果实都是充分成熟时含糖量达到最高值,以此确定采收期。
贮运过程中,糖份因呼吸消耗不断减少,消耗量越多,糖分降低越快,果蔬品质越差。
2.简述水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微生物生长:aw降到0.7以下,防止微生物生长化学及生化反应:促进酶促反应底物的移动性,影响酶的构象物理特性:高水分活度的食品,多汁鲜嫩而富有弹性;低水分活度的食品松脆水分迁移:水分会从高水分活度区域迁移到低水分活度区域3.影响食品质地的因素质地与以下三方面有关:1、用手或手指对食品的触摸感2、目视的外观感觉3、口腔摄入时的综合感觉,包括咀嚼时感到的软硬、粘稠、酥脆、滑爽等影响因素:1、果胶物质的质和量2、纤维素的质和量3、水分含量4.食品中主要化学成分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生麦拉德反应蛋白质:变性。
变性蛋白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性破坏、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分解。
脂类:氧化:自动氧化、光氧化、酶促氧化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产生不良气味(酸败)异构化:几何异构、位置异构高温反应:热聚合维生素:物理流失或化学降解矿物质:加工流失或产生不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形态水分:失重(水分蒸发)或吸潮1、什么是食品品质,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食品的品质:包括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应具有的形态、重量及达到的卫生标准。
(其构成要素包括感官品质和内在品质)感官品质:就是指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到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外观因素、质地因素、风味因素)内在品质:营养价值,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质和量。
卫生品质:是指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2、食品贮藏过程中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成熟与衰老、休眠与生长、僵直与软化3、什么是呼吸作用,衡量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有哪些?呼吸是呼吸底物在一系列酶参与的生物氧化作用下,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将生物体内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并释放出化学键能的过程。
衡量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呼吸商(RQ)、呼吸热4、呼吸作用对果蔬贮藏保鲜的意义?积极作用:提高果蔬耐藏性和抗病性:1、提供果蔬生理活动所需能量2、产生代谢中间产物3、呼吸的保卫反应a. 提供能量和底物,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原菌感染;b. 抑制水解作用的加强;c. 有利于分解、破坏微生物分泌的毒素。
消极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1、分解消耗有机物质,加速衰老;2、产生呼吸热,使果蔬体温升高,促进呼吸强度增大,同时会升高贮藏环境温度,缩短贮藏寿命。
指导意义:果蔬贮藏过程中,在保证果蔬正常的呼吸代谢、正常发挥耐贮性和抗病性的基础上,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降低呼吸强度,延长贮藏寿命。
5、试分别举出三种以上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
跃变型果实:苹果、杏、香蕉、鳄梨、中华猕猴桃、芒果、桃、梨、柿、李、西红柿非跃变型果实:葡萄、柠檬、甜橙、菠萝、蒲桃、草莓、黄瓜6、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的区别跃变型果实:也称呼吸高峰型果实。
此类果蔬在成熟期出现的呼吸强度上升到最高值,随后就下降。
(成熟期产生呼吸高峰)非跃变型果实:采后组织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变化平缓,不形成呼吸高峰,这类果实称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
7、影响果蔬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内因:(1) 种类与品种(2) 发育年龄与成熟度、采收期外因:(3) 温度(4) 气体的分压(氧气、二氧化碳、乙烯)(5) 含水量(相对湿度)(6) 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其他:(7) 其他:涂膜、包装、避光、辐照和生长调节剂处理8、控制果蔬蒸腾生理的措施有哪些?降低温度:迅速降温是减少果蔬蒸腾失水的首要措施;提高湿度:直接增加库内空气湿度或增加产品外部小环境的湿度,但高湿度贮藏时需注意防止微生物生长;控制空气流动:减少空气流动可减少产品失水;蒸发抑制剂的涂被:包装、打蜡或涂膜。
9、什么是果实的成熟、生理成熟、完熟、后熟和衰老?生理成熟(maturation):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果实完成了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发育的最后阶段,充分长成时,达到生理成熟,也称为“绿熟”或“初熟”。
完熟(ripening):果实停止生长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形成本产品固有的色、香、味和质地特征,然后达到最佳的食用阶段。
成熟:通常将果实达到生理成熟到完熟过程都叫成熟。
生理成熟是完熟的前提。
衰老(senescence):由合成代谢的生化过程转入分解代谢的过程,从而导致组织老化、细胞崩溃及整个器官死亡的过程。
果实中最佳食用阶段以后的品质劣变或组织崩溃称为衰老。
10、植物体内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1)S-腺苷蛋氨酸(SAM)的生物合成及作用(蛋氨酸循环)(2)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的合成(3)乙烯的合成(ACC→乙烯)(4)丙二酰基ACC11、乙烯与呼吸模式有何关系?①乙烯的产生系统不同☐植物体内有两套乙烯合成系统:☐系统Ⅰ:所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能合成并释放微量的乙烯;☐系统Ⅱ:跃变型果实在完熟期前期合成并大量释放乙烯,既可随果实的自然完熟产生,也可被外源乙烯所诱导。
②两类果实中内源乙烯的产量不同(完熟期内)☐跃变型果实——内源乙烯产生量多,且乙烯量变化幅度大。
☐非跃变型果实——内源乙烯一直维持在低水平,没有上升现象。
③对外源乙烯的反应趋势不同☐跃变型果实——只在跃变前期处理才有作用,可引起呼吸上升和内源乙烯的自身催化,且反应不可逆。
☐非跃变型果实——任何时候处理都可以对外源乙烯发生反应,但除去外源乙烯后呼吸恢复到处理前水平(可逆)。
④对外源乙烯的反应程度不同☐跃变型果实——提高外源乙烯浓度,呼吸跃变出现的时间提前,但不改变呼吸高峰强度。
☐非跃变型果实——提高外源乙烯浓度,可提高呼吸强度,出现假峰,但假峰出现时间不会提前。
12、什么是果蔬的休眠?什么是果蔬的采后生长?休眠(dormancy)一些块茎、鳞茎类蔬菜在结束其田间的正常生长时,体内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原生质流动减缓,新陈代谢明显降低,水分蒸腾减少,呼吸作用减弱,一切生命活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增加,这就是休眠(dormancy)。
采后生长指不具休眠特性的蔬菜采收以后,其分生组织利用体内的营养继续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采后生长会导致产品内部的营养物质由食用部分向非食用部分转移,造成品质下降,并缩短贮藏期。
13、休眠与采后生长对贮藏保鲜的意义?休眠期:新陈代谢下降,生理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产品外层保护组织完全形成,水分蒸发减少。
采后生长会导致产品内部的营养物质由食用部分向非食用部分转移,造成品质下降,并缩短贮藏期。
14、什么是侵染性(病理性)病害?什么是生理性病害?微生物病害(病理性病害):是指果蔬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而引致果蔬腐烂变质的病害,即通常所说的腐烂,它能互相传播,有侵染过程,也称为侵染性病害。
生理失调(生理病害):由于采前不适宜的生长环境或采后不适宜的贮藏条件引起的果蔬代谢异常、组织衰老以致败坏变质的现象,统称为生理病害或生理失调(生理紊乱),不是由病原微生物的直接侵染所致,故又称非侵染性病害。
15、什么是肉类的宰后僵直和软化?对贮藏保鲜分别有何意义?僵直又称为尸僵,是畜、禽、鱼失去生命活动后的一段时间里肌肉失去原有的柔性和弹性而呈现僵硬的现象。
僵直与贮藏的关系1、肉类尸僵时,肉质粗老坚硬,保水性低,嫩度差,缺乏风味,消化率低,不适于食用;但处于僵直期的鱼新鲜度最高,食用品质好。
2、肉类僵直期pH值较低,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故保藏性较好。
3、宰前避免牲畜运动,降低储藏温度都能延缓僵直的发生和延长僵直的持续时间,有利于保藏。
软化又称为解僵,是指肌肉在僵直达到最大程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其僵直缓慢解除,肌肉变得柔软多汁,肉的风味加强,食味最佳,肌肉组织即已成熟。
软化与贮藏的关系1、肉软化时由于蛋白质的降解和pH值的回升,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肉的贮藏性能已显著下降,不再适于贮藏。
2、软化使肉保水性增加,嫩度提高,增强了肉的滋味和香气,提高了肉的食用价值,是畜禽肉获得食用品质所必需的成熟过程,鱼类则应防止其死后发生软化。
3、生产罐头时,宰后的猪、牛肉必须经过软化成熟处理,以保证成品的质量。
16、试分析食品质量变化的原因及控制措施17、什么是栅栏技术,主要的栅栏因子有哪些?栅栏技术:又称“复合保藏技术”,是指多种保藏技术共同使用以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确保食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栅栏因子:1、物理性栅栏:温度、照射、电磁能场、超声波、压力、气调、包装等2、化学性栅栏:水分活度、氧化还原势、PH、烟熏、保藏剂、气体等3、微生物栅栏:抗菌素、拮抗菌等第四章1、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是什么?食品的低温保藏:低温保藏是指将食品保持在冷却或冻结终了的温度下,将食品低温贮藏一,定时间。
可分为冷却保藏和冻结保藏。
(冷却物冷藏温度一般在0℃以上。
冻结物冷藏温度一般在-18℃以下。
)2、常用的食品冷却技术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食品?冷风冷却:常用于冷却水果、蔬菜、禽、蛋、调理食品以及不能用水冷却的食品差压式冷却:适宜各种果蔬的预冷冷水冷却:可用于水果、蔬菜、家禽、水产品、罐头等食品的冷却碎冰冷却:主要用于鱼的冷却,此外也可用于水果蔬菜的冷却真空冷却:适用于表面积大的蔬菜、蘑菇等;含有水分的蒸煮、烹饪熟食品类,如快餐、豆制品类、炒菜等。
3、什么是气调贮藏?根据气调方式如何分类?气调贮藏:是调节气体成分贮藏的简称,指改变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通常是增加CO2浓度,降低O2浓度以及根据需求调节其气体成分浓度)来贮藏产品的一种方法。
自发气调(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MA):利用新鲜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降低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同时提高CO2浓度,如塑料薄膜保鲜袋、硅窗气调保鲜袋等。
人工气调(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CA):根据产品的需要人为地调节贮藏环境中各气体成分的浓度并保持稳定,如气调贮藏库。
4、简述气调贮藏的原理。
(1)气调对代谢的影响高CO2浓度和低O2浓度会抑制呼吸作用和其它的代谢作用,延缓果蔬成熟和衰老,保持品质。
低O2浓度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高CO2浓度会减轻果蔬对乙烯的敏感性,减弱乙烯的生物作用。
(2)气调对食品成分的影响低O2浓度可以减弱或抑制脂肪氧化酸败,减少脂溶性维生素的损失;低O2可以抑制维生素C、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的氧化,保持营养价值。
(3)气调对病害的影响好气性微生物在O2环境下生长繁殖受到抑制;适宜的低O2和高CO2浓度可抑制果蔬生理病害和病理性病害;同时提高CO2浓度和降低O2浓度能抑制成熟和衰老,因而也提高了果蔬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