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用范画进行幼儿美术教学
关于范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关于范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摘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绘画活动中是否使用范画,如何使用范画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一方面,理论上范画会限制孩子的思维,造成“千画一面”,仔细观察幼儿园里和各种展览上的作品,会发现模式化倾向非常严重,几乎都可以看到教师教给幼儿的关于某种事物的特定画法。
这种做法会限制幼儿自身的想象力和造成脱离了范画就不会画了的情况。
另一方面,实践中范画很好用,省心省力,效果还好。
教师只要将画某种事物的主要步骤分解给幼儿看,幼儿就会依样画葫芦。
在此基础上稍作加工,就会有成人喜欢的效果。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那么教师教学时要不要提供范画呢?怎样提供范画?本人认为范画就像一个阶梯,只要运用时适可而止,巧妙得当,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
因此适当的范画是必要的,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范画的运用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二是范画的运用要注意出示的时机;三是范画的运用要注意呈现的方式。
[关键词] 幼儿园范画运用范画是指针对某个活动设计的供幼儿参考、选择、创新的基础。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范画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阻碍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美术活动中,范画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范画的运用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调节使用范画的频率。
小班和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可以多用,中班后期和大班的幼儿要少用。
小班主要是3-4岁的幼儿,此年龄段的幼儿处在对儿童画的认知阶段,以模仿涂鸦为主。
他们初步接触绘画,对绘画没有太多的认识和接触,假如教师一开始就让幼儿自己画太阳小草,幼儿可能对着一张白纸无从下手。
因此,教师范画的运用以及适当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
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技巧,但是经验还不够丰富,绘画技能还不足以表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适当的范画可以拓宽幼儿的思路和视野,了解绘画表现的各种方式方法,积累经验,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范画合理运用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范画合理运用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孩子们美好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范画是美术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范画是指用已经完成的样板作品作为教学对象,进行模仿与创作的过程。
范画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孩子的美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在艺术创作中更具发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范画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范画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表现技巧,提高绘画技能和美术表现能力。
在幼儿园美术课上,范画常常作为教学范例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和创作,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和艺术潜能。
同时,范画也能够提高幼儿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判断力,帮助幼儿了解艺术表达的含义、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在范画的基础上,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对自己的艺术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
二、范画合理运用的方法1、巧妙安排学习时间范画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教学都可以采用范画的方式进行。
因此,在安排学习时间时,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范画的使用。
可以通过分小组教学、分阶段教学等方式,让幼儿逐步接受范画的引导和学习。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范画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范画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范画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对于较小的幼儿,可以选择有趣的卡通或动物等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则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范画进行学习,以提高幼儿的艺术绘画能力。
3、引导创造性思维三、范画的注意事项1、不能单纯复制范画在起到参考和引导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孩子们具备创造性思维,不能单纯复制范画,从而孩子们无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2、避免给孩子过高的期望范画不同于练习,不是为了特定的复制目的而设计的。
范画的前提是让孩子模仿,而不是学会,更不是为了达到绝妙的复制效果而进行教学。
3、避免孩子过早涉足范画并不是越早越好,太过初期,孩子才刚刚领略基础的画画技术,对一些画画的基本形式、方向、空间等等概念还不太熟悉,此时谈论范画就过早了。
幼儿美术教学中范画运用的策略

幼儿美术教学中范画运用的策略范画是绘画教学中使用的示范性的作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范画是支持绘画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在有很多老师都在避讳范画“示范”这个让人敏感的用词,更有甚者谈其色变,其实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示范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把握第度和方法,示范就是一个阶梯,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
下面针对范画使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名画欣赏丰富幼儿的独特表现和审美体验儿产生审美的心理。
其实幼儿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是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
只有学会欣赏名家名画和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就会使他们运用学过的色彩(色调冷暖等)、线条(曲线、直线、螺旋线等)、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等)、景物(树影、建筑等)等角度来对作品进行分析。
教师只有通过一系列美术欣赏活动,并反复不断地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幼儿的审美心理才能发挥出来。
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正在引导大家欣赏梵高的《星月夜》,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面都有什么”大家都争着回答:“星星、月亮、树、房屋……”老师问:“那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有幼儿说:“看着树好像往上长。
”有的说:“好像它们都在动。
”还有的说:“看起来好像很安静。
”老师说:“我们再来看看星星和月亮周围他是怎么画的”一幼儿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就这样绕绕的,一个圈一个圈的,像螺旋线。
”另一幼儿说:“点点点的。
”后来,老师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画家和作品,并让幼儿创作自己的作品。
再如,修拉的《大碗岛夏天的周日午后》中的点描法,达利的《永恒的记忆》和蒙克的《呐喊》中的变形和夸张,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中的线条和色块,米罗绘画中的童趣幽默和线条笔触,康定斯基作品中的色彩与形体,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疏密、繁简,等等。
这些欣赏性范画既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同时,也可以作为幼儿尝试不同表现技能技巧的先期经验准备。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范画的有效运用研究-最新资料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范画的有效运用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但教师发现,幼儿仅仅欣赏图片,其作品往往比较杂乱,没有主次概念、色彩区分和绘画技巧。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们一直在争论范画对于儿童绘画的利弊。
有的教师觉得使用范画会束缚幼儿的创造力;有的教师认为不宜使用范画并不代表不能使用范画,合理运用范画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
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论述了如何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使用范画。
一、“xx”而非“泛”,按需取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内容,不同作画形式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发展目标也各不相同。
教师应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绘画形式,预设或者去掉范画。
(1)因课而异提供范画。
范画主要有幼儿范画、教师局部范画、世界名作范画三种。
“幼儿范画”能直接建构幼儿之间的对话互动,“教师局部范画”避免了幼儿对教师范画的模仿,“世界名作范画”的欣赏可以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
如在美术活动“妈妈的画像”中,妈妈作为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人物,绘画的重点应该是刻画妈妈的特征。
每个幼儿的妈妈都是与众不同的。
这时候如果出示一幅范画不仅会局限幼儿的想法,而且幼儿绘画出的妈妈会感觉不像自己的妈妈。
因此,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教师可以提供多幅局部范画,有大眼睛、小眼睛;斜刘海、平刘海,柳叶眉、大平眉,直发、卷发等,供幼儿自主选择并组合。
这些局部范画可以留存到绘画活动结束后,这样幼儿画出来的妈妈更符合生活,更靠近现实。
(2)调整范画的出示时间。
范画的出示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对画面的理解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绘画活动“我向往的职业”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可以从现有了解的职业中联想到自己喜欢的职业。
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呀?”幼儿众说纷纭,有的说想当医生,有的说想当宇航员,有的则说想做一名教师。
而这些职业人物的特征对幼儿来说是熟悉的,范画比较适合在幼儿想象之后出示,对幼儿的想象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范画合理运用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范画合理运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范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范画是指借用大师作品或者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教学示范,让幼儿在观摩范画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
范画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美术水平和创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范画可以为幼儿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
通过观摩优秀的艺术作品,幼儿可以学会欣赏艺术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范画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要素,感受到美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艺术欣赏的经验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非常重要。
范画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范画中的技巧和手法是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挑选和总结的,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通过观摩范画,幼儿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线条勾勒轮廓、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明暗和质感等技巧和方法。
范画还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基本构图和透视原理,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范画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范画中的作品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想象力。
幼儿可以通过观摩范画,学习到如何富有想象力地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范画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思考和发散思维的空间,激发他们对于绘画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创作的过程,幼儿可以不断开拓思路,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范画可以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幼儿在观摩范画的可以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和评价。
幼儿可以主动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进而进行反思和改正。
范画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范画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
通过观摩范画,幼儿可以了解到不同艺术家的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范画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通过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知识,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范画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
范画可以为幼儿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帮助幼儿学习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
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范画使用改进策略

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范画使用改进策略发表时间:2019-05-13T14:58:08.1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作者:邹伶芝[导读] 教师能否正确使用范画对幼儿绘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教师使用范画目的太过狭隘、出示太随意、内容形式上太单一,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端正范画使用目的,强调其兴趣、回忆、审美及想象价值(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325112)摘要:教师能否正确使用范画对幼儿绘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教师使用范画目的太过狭隘、出示太随意、内容形式上太单一,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端正范画使用目的,强调其兴趣、回忆、审美及想象价值;根据绘画目标及幼儿表现,把握出示范画的时机、数量、持续时间;采用有层次、引导性等指导语言,调动幼儿主动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师;范画;误区;最近发展区;策略一、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中使用范画的误区(一)教师仅仅把范画用于让幼儿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运用范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绘画提供模仿,掌握相关技能两方面,而在启发幼儿想象力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等方面稍显欠缺,新时期的幼儿绘画教学更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使用范画的目的过于狭隘。
(二)教师出示或使用范画的时机、数量、持续时间太随意1.范画出示的时机不符合幼儿当前需要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范画大多在确定主题之后直接出示,并未考虑到幼儿是否需要,也未给予幼儿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和自己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会养成幼儿不思考,不想像的惰性习惯,不再拥有自己独立的创造力的空间。
2.范画出示的数量太多或太少现在的绘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就出示一张范画,这大大束缚了幼儿的思维。
有些教师认识到这点,于是就改变了策略,出示各种各样的范画提供幼儿参考,可是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而盲目的出示范画,虽然这样做比起只出示一张范画会好点,不会限制住幼儿思维,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画,能有多种方向去想象。
让美术成为儿童自由表达认知和情感的一种语言——无范画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儿 共 同确 定 艺 术 表 达 表 现 的 主 题 ” ,并 “ 充 分 创 造 条 件 和 机 会 ,在 大 自 然 和 社 会 文 化 生 活
2 0 1 3 . 7 、 8 磊 止 瓤 7 5
■ 晨
[ 案
例]
的, “ 幼 儿 对 事 物 的 感 受 和 理 解 不 同 于 成 人 他 们 表达 自己认 识和 情 感 的方 式 也 有别 于 成 人 。 幼 儿 独 特 的 笔 触 、动 作 和 语 言 往 往 蕴 含
[ 案
例] 匣
■
让 美术 成 为儿童 自由表达 认知和情感 的一种语言
无 范 画 美 术 教 学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福 建 幼 儿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校
吴 丽 芳
4 ; 3 — 6岁 儿 童 学 习 与 发 展 指 南 》 ( 以下 简 称 《 指 南》 )艺术 领 域部 分 明确 要 求 , “ A D J L
“ 美 术 教 学 不 示 范 怎 么 行 , 一 定 要 范 画 ,要 不
丰富 的审 美 情 境 不能 狭 隘 地 理解 为 美术
教 学 现 场 , 也 不 能 宽 泛 地 等 同 于 学 前 儿 童 的
然 幼 儿根 本 不会 画 ” 。 这 种 高 控 的 美 术 教 育 必
然 导致 学 前 儿 童 多 元化 、个 性 化 的艺 术 表 现 归 集 为 模 式 化 、成 人 化 的 符 号 表 达 , 导 致 教
学 前 儿 童 的表 现 与 创 造 不可 能 是 无 本 之 源 ,
所 以要 让 美. - , i t 真 正 成 为J L 童 自由表 达认 知和
个 严 峻 的挑 战 。虽 说基 础 教 育改 革 已推 进
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范画”的理解与实践

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范画”的理解与实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有一段阐述:“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引起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热议。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一、“示范”与“范画”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示范”是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绘画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现场示范的一个过程,是绘画技能,绘画元素的一个传授过程,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示范,给予帮助,只要干预的适时,适当,会给孩子力量和信心,从而敢画爱画,教师把握好度,是不会局限幼儿的创作思维的。
示范的环节我觉得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是可以有的,只是对教师的绘画专业素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范画”则是教师在活动前就精心绘制出的,一张完美的图画,教师在活动中,贴在一个显眼的每个孩子都能看到的固定位置,让幼儿照着画的图,这样“范画”就不能有,这就真正的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形成了满堂灌。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在讨论“范画”的“是与非”之前,首先应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作一番了解。
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罗恩菲尔德为代表的“工具论”及以艾斯纳为代表的“本质论”。
罗恩菲尔德作为“工具论”的代表,他提出儿童早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人成长,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全发展。
而艾斯纳作为“本质论”的代表,他强调以学科为中心,主张实现美术学科的自身价值,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儿童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发展他们的审美判断力,使其创造具有美感和表现性的美术作品。
三、“范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是什么?1.“范画”其实质是“示范演示法”的具体载体与运用。
即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如宋代王唯一于1026年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成铜人模型、刻示经络腧穴位置并进行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不用范画进行幼儿美术教学
作者:章跃华
来源:《江西教育C》2016年第10期
美术教学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在幼儿美术课上,教师一般通过范画的方式指导孩子模仿进行美术创作,这也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
不过,采用范画模式进行幼儿美术教学,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束缚和遏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其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对此,笔者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针对艺术领域提出的“不宜用范画进行美术教学”作为教研重点进行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不用范画的美术课进行解读剖析,就如何更好地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深入探索实践,以利于运用到实践中,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幼儿美术教学中使用范画的利弊
1.使用范画的益处
教师范画可以让幼儿较快地初步掌握绘画技巧,有利于他们日后过渡到画写生画、写意画、命题和创作画等。
它让幼儿更直观地明白画的内容,懂得绘画的步骤。
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使用范画是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2.使用范画的弊端
教师示范画让幼儿“依葫芦画瓢”,阻断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有些孩子在拿掉范画后就无从下笔,不会画画了;有些孩子们的画虽然“很像”教师的范画,但却缺乏个性,很难让他们体会到不同绘画形式所带来的创造性和童趣,其素质能力也很难得到锻炼提高。
二、美术教学中不用范画的思考建议
笔者曾经指导一节美术课程“节日礼仪”,课上简单地让幼儿仔细观察灯笼、鞭炮等图画,之后让幼儿自由创造一幅具有情境的作品。
在那堂课中,孩子们画出了富于想象力、独具特色的作品,有的画出了包含烟花、糖葫芦等物品的过年景象,有的画了动物过春节的场景,精彩纷呈。
所以,不用范画教学有时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不用范画的美术教学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习,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了教育的方向,特别强调了要注重素质教育。
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也要时刻注意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尊重幼儿的想象,要积极引导幼儿去理解艺术,努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例如,笔者结合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开展的“送给妈妈的贺卡”绘画活动,就不采用范画的方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注重发散思维、即兴发挥、艺术表现等,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引导他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2.鼓励自主创作,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
幼儿教师在不用范画进行美术教学的情况下,要时刻牢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创作。
比如,笔者在上主题为“春天来了”的美术课时,首先引导幼儿描述春天的景象,然后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创作作品,幼儿兴致很高,并自由创作了关于春天的画作。
如孩子们把太阳画成了太阳公公、太阳公主、太阳宝宝,而把柳树画成柳树姑娘、柳树妈妈,还在柳树上画了燕子等小动物,而蝴蝶、蜜蜂、小蝌蚪这些小动物在孩子们笔下更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们还画了潺潺的溪流、五彩缤纷的野花、嫩绿的青草……把春天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他们真正实现了在没有范画的帮助下,独立地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不论画工如何、色彩表现如何,这都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尝试。
因此,要多鼓励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理解分析、构思创新,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内涵就会更丰富、生动,更有艺术感染力。
3.合理优化教法,着力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培育幼儿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创新发现更多更适合自己和幼儿的教学方法手段。
例如,可以多带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到公园写生、郊游采风,开展欣赏、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幼儿在畅谈想法和感受中成长。
当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感知与欣赏的徒手操作法让幼儿加深绘画印象,在游戏中引起绘画的兴趣,还可以让幼儿自由操作,用感知的方法引起幼儿绘画兴趣,更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法激趣,让幼儿现场作画。
总而言之,采用多种绘画方式激发兴趣,采用多样的导入方式,并多用游戏性语言鼓励幼儿作画,设置游戏情境、选择日常生活中幼儿喜爱的事物、运用儿歌策略增强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注重评价环节提高幼儿成就感等,都是旨在真正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