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标准答案(一)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1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1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1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形考作业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方式,通过形考作业的完成,可以了解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掌握情况。

形考作业1是古代汉语1课程中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在这个作业中,学生需要回答一系列与古代汉语相关的问题,以展示他们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形考作业1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形考作业1中,学生需要回答关于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等。

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展示他们对古代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形考作业1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古代汉语的文本分析。

这些文本可能是古代诗词、古代文章等。

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古代汉语的特点,如典故的使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在形考作业1中,学生还可能需要进行古代汉语的翻译。

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避免产生歧义或错误的信息。

在形考作业1中,学生需要进行古代汉语的应用练习。

这包括古代汉语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学生需要通过写作和口语练习,展示他们对古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在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古代汉语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产生语句不通顺或使用词汇不准确的问题。

形考作业1是古代汉语1课程中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通过形考作业1的完成,可以了解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掌握情况。

在完成形考作业1时,学生需要回答关于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问题,进行古代汉语的文本分析和翻译,以及进行古代汉语的应用练习。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通论》形考平时作业(1-4)试题与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通论》形考平时作业(1-4)试题与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通论》形考平时作业(1-4)试题与答案解析平时作业(1)一、填空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任意 ) 性和 ( 线条 ) 性。

2、汉语属于( 汉藏 ) 语系。

3、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4、语言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 和(语法)。

5、《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字母表) ( 声母表) ( 韵母表) ( 声调符号) (隔音符号)6、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7、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精确) 性,(通用) 性,(实用) 性, ( 开放) 性。

8、汉语传统音韵学按照有无介音或介音种类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

具体地说,“四呼”包括:(开口) 呼,(齐齿) 呼,(合口) 呼,(撮口) 呼。

9、普通话语音系统共有四个调类:(阴平) ; ( 阳平) ; ( 上声) ; ( 去声)10、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音素) 文字,(音节)文字,(语素 )文字。

11、“六书”包括( 象形)、(指示)、(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12、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 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包围)关系。

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答:1.多元性的文化起源。

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形成。

春秋至秦汉,汉语同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融合。

长江文化中的楚、越文化也影响了中原文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民族融合中,文化也开始融合。

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始皇“书同文”政策,把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

汉字符号的表意性使其语素义长期稳定,使之记录的汉文化具有了长期稳定的延续性,形成了高度发达稳定的汉字文化。

北语19春《古代汉语》作业1234满分答案

北语19春《古代汉语》作业1234满分答案

北语19春《古代汉语》作业1234满分答案19春《古代汉语》作业1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A.诸侯之币重,XXX病之B.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正确答案:A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中“涕泪”的意思是A.鼻涕和眼泪B.眼泪C.眼泪和鼻涕D.鼻涕正确答案:B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众若眉而B.间益逐鸟C.初齿网休D.牧采取射正确答案:D律诗一般可分为四联,关于这几联的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A.第一句为首联B.第二、三、四句为颔联C.第六、七、八句称尾联D.每联上句称作出句,下句称为对句精确谜底:D以下代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A.吾日三省吾身B.往之女家C.XXX以其君霸D.师之所为,XXX精确谜底:A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中“载”的意思是。

()。

A.开始B.栽种C.和煦D.记载正确答案:A下列句子中的“走”,当“逃跑”讲的是()。

A.双兔傍地走B.XXX败,XXX出走于外C.XXX而还走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正确答案:B子”的词义由“子女”发展为今义“儿子”,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词义扩大B.词义减少C.词义转移D.词义稳定正确答案:B下列句子中的“号”,当“名称”讲的是()。

A.XXX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B.何不号于国中C.事业不同,名声异号D.赐号称王正确答案:CD选出XXX的作品()。

A.XXX,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我见XXX妩媚、见我应如是D.凭谁问、XXX老矣,尚能饭否?正确答案:AB五言律诗的平仄花式有()。

A.仄起平收B.仄起仄收C.平起平收D.平起仄收正确答案:ABCD下列各字属于会意字的是()。

A.政B.采C.伐D.秉精确谜底:BCD指出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是。

A.志——誌B.遁——遯C.煙——烟D.敛——殓正确答案:BCXXX是“春秋五霸”之一T.对F.错正确答案:AXXX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只是齐国的一任皇帝。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古代汉语作业1 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六书:古人认为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3、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4、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即借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5、通假与假借的主要区别。

有两点:(1)通假是“本无其字”,假借是“本有其字”;(2)通假是暂时借用,假借是长期甚至永久的占用。

6、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三个方面:词义程度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7、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几种情形?三种情形:(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8、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词的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或用“繁衍派生”说)。

9、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本义时,要注意那些事项?要注意:参照甲骨文、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10、引申义和假借义的主要区别。

引申义:与本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意义联系。

二、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

20个词,每词1分,共20分。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形容:形体、毛色。

2、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天机:天然的机理,指千里马具有的禀赋。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国:国都。

4、多性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摔跟头,垮台。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兵:兵器。

6、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羹:带汁的肉食。

7、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

专利:垄断财货。

厌:满足。

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病:伤,受伤。

9、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难走的地方。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古代汉语(04637)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高中起点本科)、中文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72学时,共4个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课程代码:04637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 先秦B东汉C魏晋D. 三国2汉字学创建千()时期。

A. 上古B东汉C. 十六国D. 晚唐3. ()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 《汉书》B. 《诗经》C. 《周礼》D. 《三国志》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A太学B. 大学C. 中学D. 小学5. "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出自扬雄()A. 《博学篇》B. 《说文解字》C. 《易经》D. 《扬子云集》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A. 《系辞传》B. 《说文解字》C. 《山海经》D. 《尚书序》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 《大禹谟》B. 《尧典》C. 《左传》D. 《公羊传》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 《老子》B. 《庄子》C. 《尸子》D. 《韩非子》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 胡毋敬D赵高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 《仓颉篇》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大荒北经》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 颜师古B李臼C. 胡亥D赵构12. 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 《郡斋读书志》B. 《汉书艺文志》C. 《隋书经籍志》D. 《魏书地理志》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 清代B. 三国C. 隋代D唐代”。

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沾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A葛洪B. 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15. 陆法言关千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是一篇关于古代汉语专题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古代汉语的相关内容,包括发展历史、文化背景、文字特点等。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古代汉语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期以前,中国各地拥有各自的方言,但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咸阳方言作为国家统一语言,奠定了古代汉语的语言地位。

古代汉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典范阶段、标准阶段和文言阶段。

典范阶段是在秦汉时期,以咸阳方言为典范,并在中国各地普及。

标准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洛阳话为标准,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古汉语的雏形。

文言阶段则是在唐宋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对古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和家庭伦理,并建议通过文化和文字来实现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提升。

这种价值观念深深地融入到古代汉语中,使得古代汉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三、古代汉语的文字特点古代汉语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古代汉字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结构。

古代汉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多种类型。

其中,象形字是通过形状来表达字义的,指事字是通过指代事物的特征来表达字义的,会意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字的意义来表达新的字义的,形声字则是通过将单字合并为音形合一的方式来表达字义的。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句子结构通常是主谓宾的形式,修饰语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同时,典型的古代汉语句子是以主语开头,谓语动词位于句子的中间位置,宾语位于句子的末尾。

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如六经讲解、八股文和四书五经等。

这些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古代汉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语言,其发展经历了典范阶段、标准阶段和文言阶段。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1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1

古代汉语1形考作业1摘要:一、引言二、古代汉语的概念及特点三、形考作业1 的解析1.题目概述2.题目解答思路3.题目解答过程四、总结与反思正文:【引言】古代汉语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针对形考作业1 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业。

【古代汉语的概念及特点】古代汉语是指我国古代用于书面和口语交际的语言。

它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

古代汉语具有以下特点:1.语音方面:声母、韵母、声调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2.词汇方面:大量使用古词、方言词、外来词等。

3.语法方面:词序、助词、量词等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

【形考作业1 的解析】【题目概述】形考作业1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识别古代汉语中的字词。

2.分析字词的词义及演变。

3.运用古代汉语语法进行句子解析。

【题目解答思路】1.对于字词识别,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字形、字义进行判断。

2.对于词义分析,我们需要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同时了解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用法和演变过程。

3.对于句子解析,我们需要运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意义。

【题目解答过程】以下为形考作业1 的部分题目及解答过程:题目1:识别下列字词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1)请——()(2)沐浴——()解答:(1)“请”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为“请”。

(2)“沐浴”在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为“洗澡”。

题目2:分析下列字词的古代汉语词义及演变。

(1)马(2)书解答:(1)马:古代汉语中,“马”泛指马科动物,包括马、驴、骡等。

随着历史发展,词义逐渐缩小,现在仅指马。

(2)书:古代汉语中,“书”主要指书写的文字,与“画”相对。

随着文化的发展,词义逐渐扩大,现在泛指书籍、文件等。

题目3:运用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及意义。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答:这句话是典型的古代汉语判断句。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古代汉语(1)》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20分)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2.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主要区别是3.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4.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宇(30分)(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16分)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2.自始合,苟有I硷,余必下推车。

3.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

”4.薛谭乃谢求反。

5.姜氏何厌之有16.射其右j毙于车中。

7.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8.星队,木I,国人皆恐。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4分)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2.故不能推车而及。

3.亡羊补牢。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5.天行有常。

6.邹忌惰八尺有余。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语法现象(30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8分)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之日寤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影墙。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12分)1.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客何好?四、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
通论练习
一、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六书?各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六书,古人认为是六种造字法,是汉代人对汉字字形规则的一种看法。

具体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的特点是字的线条随着所表达的物体的形状而曲折宛转,即照样画葫芦。

指事字的特点是初看像似可以认识形体,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字义。

会意字的特点是比合两字或数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显现新字的意义。

形声字的特点是以表事类的字为形符,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声符,合形声为新字。

转注字不是造字法,明了它是用字法就可以了。

假借字的特点是本来没有写某词的专字,借一个和该词读音相同的字来寄托该词。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宇的方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的方法。

3.什么是古今字?
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

由于上古文字数量少,常常是一个字表示几个词,后世为了区别,就让使用频率高的词占据原字形,而为其他词造了新字,原字形就是古字,新字形就是今字。

4.什么是通假字?通假与假借有何区别?
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第一,假借字是“本无其字”,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语言中的某个未造字的词;而通假字是“本有其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第二,假借字对所借字形往往长期甚至永久占用,以至人们不得不再造新字以与之区别;而通假字则是暂时借用,随着用字的不断规范,字词关系逐渐固定,除了文人为仿古而使用之外,一般就不再使用了。

5.汉字通假的条件是什么?
汉字的通假主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通假字与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而这种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上古音为标准。

第二,必须有文献的佐证。

6.古今词义范围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7.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兼类有何区别?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灵活运用,便属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作其它类词,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它便恢复常态,原来属于什么词类,仍属原有词类;词的兼类则不同,它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各种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是常驻性的属性。

8.怎样判别名词活用为动词?举例说明。

判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从意义和结构两方面着手:从意义方面判断,某个名词在意义上已不再一般表示原有的词义,而是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变化,那么它便可能活用为动词。

如“共目之”的“目”,表示“用目视”,用眼睛看。

“欲兵之”的“兵”,表示“以兵杀”,
用兵器砍杀。

“皆白衣冠”的“白衣冠”,用作动词,指:“穿白衣戴白帽”。

从结构方面判断,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

如“陈胜王”的“王”字处在谓语的位置,表示“陈胜做王”。

又如“不足生于不农”的“农”字,前有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它已活用为动词,表示“从事农耕”。

9.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哪几个类型?举例说明;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主要有四个类型:
(一)表示行为的处所。

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太守以下郊迎。

”“郊”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二)表示行为的凭依,也可以说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如《列子·汤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作状语,表示运土的工具。

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法”作状语,表示“斩”的依据,即依据秦法。

(三)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如《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人,吾得早事之。

”“兄”作状语,表示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对待项伯。

(四)表示行为的状态。

如《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儿”用作状语,表示像小孩一样地啼哭。

10.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它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它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11.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

12.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几种情况?
三种情况:①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否定句中代词宾词前置;③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13.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为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类。

第一人称代词常用的有:吾、我、予、余。

第二人称有:汝、女、尔、若、乃、而。

第三人称代词在先秦还没有形成,“之”、“其”有时起第三人称代词的作用。

疑问代词分为三类。

指人的有:谁、孰。

指事物的有:何、胡、曷、奚。

指处所的有:安、恶、焉。

指示代词分为三类。

表近指‘的:是、此、斯、兹。

表远指的:彼、夫。

表旁指的:他、它(佗)。

14.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所”和“者”都是辅助性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必须与其他词或词组构成新的“者”字或“所”宇词组,才能称代人或事物,“所”宇和“者”字词组都具有名词性。

它们的不同之处是:“所”位于“所”字词组的前边,“者”位于“者”字词组的后边。

“所”宇词组指代行为的对象,“者”字词组指代行为的主动者。

15.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或”和“莫”都是无定代词,可以称代人、物、事,在句中作主语。

“或”是肯定性的,表示“有的人或事物”,“莫”是否定性的,表示“没有什么人或事物”,现代汉语没有同它们相对应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