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实验

合集下载

大物实验报告光学实验

大物实验报告光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如平行光管、透镜、光栅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定律,加深对光学理论的理解。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平行光管2. 透镜3. 光栅4. 光具座5. 读数显微镜6. 分光计7. 激光器8. 光屏9.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1)将待测材料放置在平行光管与光屏之间。

(2)调节平行光管,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材料表面。

(3)观察并记录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

(4)根据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计算材料的反射比和透射比。

2. 采光系数测量(1)在室内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安装采光系数测量仪。

(2)打开光源,调整光强,使室内光照达到正常水平。

(3)观察并记录采光系数测量仪的读数。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室内采光系数。

3. 室内照明实测(1)在室内选择多个测量点,安装照明实测仪。

(2)打开光源,调整光强,使室内光照达到正常水平。

(3)观察并记录照明实测仪的读数。

(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室内照明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4. 用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将平行光管、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平行光管和透镜,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3)观察并记录光屏上成像的位置。

(4)根据成像位置,计算透镜的焦距。

5. 傅立叶光学实验(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包括傅里叶透镜、光栅、光源等。

(2)调节光栅,使光束通过傅里叶透镜。

(3)观察并记录光屏上的图像。

(4)分析图像,验证傅立叶光学原理。

6.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研究(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包括单缝、双缝、光栅等。

(2)调节光源和光栅,观察并记录干涉和衍射现象。

(3)分析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光学定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反射比和透射比。

2. 根据采光系数测量结果,分析室内采光情况。

光学测试_实验报告

光学测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光学测试是研究光学现象、光学元件性能和光学系统性能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2.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3.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光强分布发生规律性变化。

4. 光的衍射:当光波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波在空间中发生弯曲。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折射仪、反射仪、干涉仪、衍射仪、光具座、光源、狭缝、平板、透镜等。

2. 实验材料:光学元件、光学材料、实验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步骤1. 折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折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折射现象,记录折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2. 反射实验(1)将待测光学元件放置在反射仪的测量平台上。

(2)调整光源,使其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元件上。

(3)观察反射现象,记录反射角度。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3. 干涉实验(1)将两束相干光分别引入干涉仪的两个臂中。

(2)调整干涉仪,使两束光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3)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4)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4. 衍射实验(1)将光波通过狭缝,形成衍射现象。

(2)观察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3)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折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折射率为n,与理论值相符。

2. 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待测光学元件的反射率为r,与理论值相符。

3. 干涉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干涉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4. 衍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到衍射条纹间距为D,与理论值相符。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光学元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

3.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现象和光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后,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现象。

4.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产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具座2. 平面镜3. 激光器4. 分束器5. 成像系统6. 透镜7. 光栅8. 光电池9. 数字多用表10.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将平面镜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激光束的折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数据。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分束器上,使激光束分为两束。

(2)将两束激光分别照射到透镜上,形成干涉条纹。

(3)调整透镜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光栅上,观察衍射条纹。

(2)调整光栅角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3)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折射率n,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光的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射率R,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光的干涉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光的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衍射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常见光学实验

常见光学实验

常见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研究光学性质和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原理,并且应用于光学仪器和光学技术的发展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光学实验。

一、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是研究光的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之一。

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两条相距较远且相邻的狭缝上,观察到在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光的波动性质以及光的波长等参数。

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双缝干涉的一种变形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光的干涉现象研究中。

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一个有两个细缝的半透明薄片上,通过观察在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相位差等特性。

三、马赫-曾德干涉仪实验马赫-曾德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干涉现象研究光的波动特性的高精密光学仪器。

通过将光分成两束,沿着不同的光路传播,再将它们重新合成在一起,观察到干涉条纹来研究光的相位差等参数。

马赫-曾德干涉仪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和干涉图案的分析等领域。

四、杨氏实验杨氏实验是研究光的衍射现象的一个重要实验。

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一个有细缝或细小孔的屏幕上,观察到在屏幕后出现的衍射图样。

通过对衍射图样的研究和观察,可以进一步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衍射现象。

五、瑞利衍射实验瑞利衍射实验是用来研究光的衍射现象和光波的传播特性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一个狭缝上,观察到在屏幕上出现的衍射条纹。

瑞利衍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衍射现象,以及应用于光学领域的相关技术。

光学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光的干涉、衍射、反射等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并且应用于光学仪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方面。

希望本文对常见光学实验有所介绍和帮助。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高中物理光学实验
1. 双缝干涉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和双缝实验台,通过调节缝宽和间距来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运动。

2. 杨氏双缝衍射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双缝和屏幕,在不同的距离和角度下观察衍射图样的形态和变化规律。

3. 单缝衍射实验:使用一台激光器、黑色单缝和屏幕,通过调节单缝宽度和光源的位置来观察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实验:使用一个玻璃棱镜、一台激光器和屏幕,观察光线在棱镜内部折射和反射的情况。

5. 凸透镜成像实验:使用一个凸透镜、光源和屏幕,通过调节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和凸度来观察成像的过程和规律。

6. 平面镜成像实验:使用一个平面镜、光源和屏幕,通过调节物体距离镜面的距离和角度来观察成像的规律。

7. 光栅谱仪实验:使用一台光栅谱仪和光源,观察通过光栅的光线被分散成各种颜色条纹的现象,并测量其频率和波长。

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

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

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光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探索它的奥秘。

以下是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1. 反射和折射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一块平面镜和一块透明三棱镜来进行。

首先,将平面镜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然后将三棱镜放在镜子上方,直接照射一束光线。

观察光线在平面镜和三棱镜的反射和折射路径。

你将会发现,光线在照射到镜子上时会发生反射,而在照射到三棱镜上时会发生折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路径。

2. 薄膜干涉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两块玻璃片和透明胶水来进行。

首先,在一个玻璃片上涂上一层透明胶水,然后将另一块玻璃片放在上面,将其压平并保持水平。

然后,将组成的结构放在反射光源下方,观察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光。

你将会发现,在某些角度下,反射光会变得非常亮,并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由于两块玻璃片之间形成了薄膜,在光线发生干涉的地方产生了干涉条纹。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干涉现象,以及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3. 棱镜分光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三棱镜和一束白光来进行。

首先将三棱镜放在白光源前面,将光线照射在三棱镜表面上。

你将会看到,白光在经过三棱镜后被分成了七种不同的颜色,形成了彩虹色的光谱。

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

4. 光纤通信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一根光纤和一个光源来进行。

首先将光源接在一端,并将另一端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

你将会发现,即使在极暗的环境下,光线仍然可以通过光纤传递,并在另一端形成光点。

这是因为光纤的内部由一层层反射面组成,可以将光线保持在光纤内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以及在传输过程中如何保持信号的清晰度。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的原理和现象,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乐趣。

希望你能够尝试其中的一些实验,探索光学的奥秘!。

光学实验

光学实验


sin
i'
1min
sin A 1 ( 1 )2 cos A 1
n
n

sin
i'
1min

sin
A
n2 1 cos A
n
( cos
A

sin
i'
1min
)2
1
sin A
实验内容: 1.调整分光计 (1)目镜的调整:十字叉丝和亮十字清晰 (2)望远镜的调焦 (3)调整望远镜的光轴垂直于旋转光轴 (4)将分划十字线调成水平和垂直 (5)平行光管的调焦 (6)调整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于旋转主轴 (7)将平行光管狭缝调成垂直
1.狭缝与棱脊严格平行,狭缝足够小,才能调出 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样。
2.测微目镜鼓轮在运转测量过程中只能一个方向 ,不能回转,因为齿纹有空程差;且测微目镜的 一条十字叉丝应与条纹或虚光源像平行。
光学实验---用掠入射测折射率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学习分光计的调整方法。 2.学习使用分光计测量玻璃三棱镜顶角。 3.了解掠入射原理,并用掠入射测量三棱镜的折
狭 缝
测微目镜
D
D>4f
用测微目镜测得大像两虚光源S1、S2的间距l ,
以及小像两虚光源S1、S2的间距l 。
a
b
狭 缝
测微目镜
b
a
大像 l l
D
小像 l l
ab
ba
l
ll
鼓轮上有100个等分格,旋转一圈,通过丝杆带动显微镜指针平移1 mm,因 此每一个等分格相当于0.01mm,再估读一位,最小读数为0.001mm。
三垂直——望远镜轴线垂直中心转轴;载物平台垂 直中心转轴;平行光管轴线垂直中心转轴

有趣的光学小实验

有趣的光学小实验

有趣的光学小实验:
1.人造彩虹
彩虹是比较难得的天气景观,每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看。

其实,我们只要利用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在阳光下制造出一道人造彩虹,给孩子一个惊喜。

具体做法是:在阳光下放一盆清水,将镜子竖立在盆边,并对着一面墙。

这时,墙面就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

2.阳光点火
我们都知道用放大镜可以在阳光下取火,方法就是把放大镜放在阳光和要点燃的物体中间,使得透过放大镜的亮点刚好落在物体,如火柴上。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而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这就是放大镜点火的原理。

3.简易照相机
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我们就可以制作简单的光学照相机。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一块硬纸板、一根蜡烛和一张白纸,通过小孔成像原理就可以给孩子模拟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首先,在硬纸板上钻一个小孔,竖立放置在点燃的蜡烛和白纸中间(如图)。

拉上窗帘,使屋内尽量显得昏暗。

慢慢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清晰的蜡烛倒影。

这个倒影,就相当于用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实验专题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小刚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请在如图甲所示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小刚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之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表格中空缺的数据是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与s的关系图象.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A.三角形光斑圆形光斑蜡烛的正立像蜡烛的倒立像请你猜想要想使像明亮些,半透明纸应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小孔.若将小孔遮去一半,像会变得更______清晰、模糊.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茂密的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选填“像”或“影子”.2.如图所示,小云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图中反射角是______度;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同组的小马选择不同的入射角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四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3.实验时应选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4.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______度。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_____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选填“”、“”或“”。

5.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个现象称为光的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棱镜对______ “A”、“B”的偏折作用更强.由此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可以把光屏上的光大致分为7种颜色:红、橙、黄、绿、蓝、______ 、紫,A处应该是______ 光,B应该是______ 光.答案和解析1.【答案】8;实像;光的直线传播;D;靠近;模糊;太阳;像【解析】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如下图所示;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当横坐标上的点即半透明纸距小孔时,在h随s的变化曲线上对应的纵坐标的点为8cm,即为像的高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的对应点,然后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如图: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D;要想使像明亮些,像应小些,所以半透明纸应靠近小孔,若将小孔遮去一半,由于入射到像点的光减少,像的大小不变,像将变模糊.故答案为:见上图;;见上图;实像;光的直线传播;;靠近;模糊;太阳;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成的像;根据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能看出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式,把表格中的数据描在图象中,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要想使像明亮些,半透明纸应靠近小孔.若将小孔遮去一半,入射光线较少,像变暗;结合中小孔成像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本题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作图: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本题探究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及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只有做过此类的实验才能明白小孔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的,故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一定要做一下,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2.【答案】漫反射;;变小;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了【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研究过程,需要学生能规范的用物理语言表达.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图中反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应把反射光线所在纸板前后翻折;为了证明光路是可逆的,应该让光线沿着反射光线方向传播,看光线能否原路返回;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由表中数据可知,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解答】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由图可知,入射角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图中反射角也为,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随之减小;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让光线沿着FO方向射向镜面,若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则光路是可逆的;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不是、、,而、、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原因是将反射角看成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答案为:漫反射;;变小;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了.3.【答案】薄;大小相等;虚;到平面镜的距离【解析】解: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故答案为:薄;大小相等;虚;到平面镜的距离。

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4.【答案】反射折射增大小于零OA【解析】解: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则激光在空气中的光路是O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大小等于。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增大;小于;零;;。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夹角为,即入射角为,反射角也为,折射角为。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从水中斜射如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答案】色散;B;靛;红;紫【解析】解: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图可知,三棱镜对B的偏折作用更强;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A是红光,B是紫光.故答案为:色散;B;靛;红;紫.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