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的历史故事

中国旅游的历史故事

中国旅游的历史故事
中国旅游的历史故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古代旅游时期
中国古代旅游以文人墨客为主,他们通过游历名山大川和胜境佳地,进行文化交流和品味人生。

其中著名的文人墨客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他们在游历中创作了众多的诗句和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官方旅游时期
明清时期是官方旅游时期。

在这个时期,官方组织了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包括参观名胜古迹和游览山水风光等。

同时,各地的寺庙和官府也增加了供游客参观的场所,而“驿站”、客栈、茶楼等旅游服务业机构也得到发展。

三、现代旅游时期
20世纪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

1920年代,国内旅游部门开始成立,开办旅游学校和培训机构。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正式成立了国家旅游局,积极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近年来,城市旅游、景点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不断涌现,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总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旅游业正在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

文士漫游例子

文士漫游例子

文士漫游例子谢灵运当属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大漫游家。

他出身官宦世家,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

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在朝廷做官时,他出去旅游,常常十几天不回家,既不事先请假,又不请人代替公干,结果被朝廷免职。

从此,"壮志郁不用"的谢灵运愤然遨游于山水,与大自然相亲相伴。

为登山方便,谢灵运还专门设计了一双带齿的木屐,人称"谢公屐",这或为我国最早的登山旅游鞋。

据说,谢灵运登山时,将前齿取下;下山时,又将后齿解除,穿上这双鞋,上山下山,如履平川,其乐融融。

谢灵运每次出游时,身后总跟着一支庞大的队伍。

这其中有其好友,也有为其挑担铺路的仆人。

有时这支浩大的队伍在行进途中伐木掘石,声势动众,引起众多百姓的观望。

见多识广的旅游生涯,使谢灵运的文学创作成绩斐然。

他的《游名山志》是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的诞生标志之一。

尤其是他的山水诗,意境幽静,画面清丽,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被誉为我国山水诗人的鼻祖。

与谢灵运同时代的大诗人是陶渊明。

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解绶去职",回到老家浔阳(今九江),在悠然南山(今庐山)之下,常与其他文人一起,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唱和诗歌。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

文中通过记叙自己"旅游"到桃花源,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制度的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所以,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因科举制度的实行,中下层知识分子的从政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魏晋以来知识分子远离官场,一味寄情山水的颓废精神状态有了根本改观。

文人旅游景点

文人旅游景点

文人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被誉为"文人旅游景点"的地方:
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皇宫,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2.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被誉为"天下之秀",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作和赞美。

3.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中国五岳之一,登临泰山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壮丽景色和哲思。

4.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吸引了众多文人的游览和描绘。

5.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是一个古老的水乡小镇,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吸引了许多文人前来游览。

6. 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锦江乐园等,以及扬州的个园、壶园等,这些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触发灵感、写作和倾诉情怀的场所。

7. 诗圣杜甫故居: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

这些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能够激发人们的灵感和创作力。

浅析柳宗元的柳州游记

浅析柳宗元的柳州游记

引言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祖籍山西永济,位于黄河以东,被称为“柳河东”。

晚年迁居柳州又被称为“柳柳州”。

生于长安,少年时博览诗文,颇具才华,青年时就有“颇慕古之大有为者”[1]的志向,有“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2]的政治抱负。

贞元九年中进士科,公元789年中博学宏司科,有“辅时及物,利安元元之势”的政治理想。

贞元二十七年,任蓝天蔚县,两年后升为监察御史行里,结识了韩愈、刘禹锡、吕温等人。

深受王叔文的赏识,于顺宗年间参加了由王叔文和王伾倡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后因顺宗失利“永贞革新”失败了。

王叔文和王伾相继被赐死,其他的参与运动的人都被贬为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元和十年(815年)二月)他满怀希望的奉召回京,不料在同年六月被迁为柳州刺史,“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3]现出心灰意冷的失望情绪。

虽迁为柳州刺史,但是把他发放到离政治中心更远的柳州,对他而言,可谓是人生的又一大打击。

他更深切的体会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仕途之险,发出了“花不看开人易老”(《减字木兰花》苏轼)的人生悲情。

在柳州,尽管他那“十年践踏久已劳”[4]的身体又患上了“奇疮钉骨状如剑”[5]“支心揽腹戟与刀”[6]的疾病,甚至还出现过“鬼手脱命争纤毫”[7]的险情,但他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鲁迅),而是强扶病体,身体力行,不仅实现了“皇风不异于遐迩,深泽无间于华夷”[9]的愿望,他还辅佐教化、开发资源游历了桂州的奇山秀水并将之投著于笔墨,不仅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对柳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代柳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柳州时期他的游记创作主要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柳州复大云寺记》、《桂州裴中臣作訾家洲亭记》、《柳州东亭记》。

本文通过浅析他的柳州游记发掘他对柳州的贡献。

第一章:简洁平淡的创作特色柳州时期,他的游记虽然不多,但也能反映作者在柳州的思想轨迹。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古代的旅游活动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与魅力。

以下将介绍几种古代的旅游活动。

一、登山观景在中国的古代,登山观景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活动。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地势复杂多样,山岳众多。

因此,中国的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登山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健身和欣赏美景,更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著名的登山胜地有黄山、华山等。

二、泛舟江河在古代,泛舟江河也是一项受欢迎的旅游活动。

中国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著名的有长江、黄河、西湖等。

古代的人们会租船游览江河,欣赏沿途的美景,并享受水上的悠闲与宁静。

泛舟不仅能感受到江河之美,还能体验船行的刺激和乐趣。

三、参观名胜古迹古代的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这些古迹不仅有着自己的历史背景,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文化遗产很多,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是游客们喜爱参观的景点。

参观名胜古迹不仅能了解历史文化,还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品尝地方美食古代的中国各地方都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品尝地方美食也是一项受欢迎的旅游活动。

例如,广东的点心、四川的火锅、江苏的苏菜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旅游者除了欣赏美景,还能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味。

总而言之,古代的中国旅游活动多样且丰富。

无论是登山观景、泛舟江河、参观名胜古迹还是品尝地方美食,都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些旅游活动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多元魅力和人文底蕴。

在古代中国的旅游活动中,还有许多其他有趣和独特的体验。

五、参与传统节日庆典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参与其中是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会放鞭炮、舞龙舞狮、观看灯会等。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还有传统的中秋游园活动。

参与传统节日庆典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验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国古代文人的资料少字

中国古代文人的资料少字

60位中国古代文人的简介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作品有《望庐山瀑布》等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等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人们耳熟能详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收入课本的有《绝句》等5、辛弃疾: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有《夏日绝句》7、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8、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有《浪淘沙》9、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代表作有《乐游原》10、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1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有《江南春》《山行》12、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作品有《归园田居》等13、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作品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4、孟浩然:唐代诗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

作品有《春晓》15、元稹: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夜读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

夜读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

当醉当歌红尘,睁目闭目青山。

今天的夜读我们就来讲讲古人的山水游记。

在古人的山水游记中,不是名山,却可驻足,不是名水,仍可凭栏。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玩心。

古人是怎么游山玩水的?一处山水,一串足迹,即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于是赏山品水也就有了流芳千古的价值。

这次我们就主要说说古代文人在旅行中的“怪癖”。

一生放荡不羁的张岱有一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山水之乐。

细读古人的山水游记,不难发现,一些颇为怪异的癖好,反而为旅行增加了不少乐趣。

张岱自己在《西湖梦寻·五云山》中,就记录了一例。

说的是杭州五云山地势高寒,见雪独早。

宋代的时候,每岁腊前,僧人必将雪收集起来,呈给官家。

当时这种收集洁净的山中白雪之举,被不少游人效仿,除了因其雅致珍贵之故,雪水也是烹茶的绝妙水源。

收纳山中白雪赠人,听起来至少可以为之,即使化作雪水,大不了一饮而尽,也不算枉费心思。

但是你听过赠送云朵的吗?清代戴延年所著《秋灯丛话》里,还就真有这么一个故事:黄山云海翻腾,尤以天都峰上蔚为壮观,相传为天下第一奇观。

游客慕名而来,常常随身携带一只装饰精美的木盒,跑到峰上,打开盒子,收纳云气,之后需用纸紧紧固定盒口。

等到下山返乡,这个负离子满满的木盒便成为赠送给亲朋好友的地道“旅游纪念品”。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亲友们好奇而郑重地掀开盒盖,瞬间“结成峰朵,直冲霄汉”,引来啧啧赞叹。

云气无影无形,这戴延年笔下的奇观,恐怕十之八九是作者的主观想象。

不过时人千里送云,想必本来也就在于一份情怀吧。

相比之下,明代大家袁宏道的“癖好”就接地气儿得多。

可能是由于自幼长于平原,方圆百里无片石,他因而“野性癖石”。

据说袁宏道每登一座山,必先问山岩几处,肤色如何?他在游记中就曾品评说,如五泄山之石颜色青绿,陡如刀削;飞来峰石苍翠如玉;砚石山石色深紫,可做砚台……他的同道甚多,清代教育家谢章铤,好游山水,尝至岭南,不仅同样每登山必寻石,还解释过其看点:石头之奇,“以理,以形,以态,以窍”,什么可称为理?“五色成文”;什么可称为形?“比物能似”;什么可称为态?“起伏千里,垒珂百仞,若拱若揖,偃蹇一拳”;什么叫做窍?“离缀数穴,窈若灵洞,陷者池,断者峰,穹窿者为岫为坑”。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虽远不及现代旅游发达普及,但却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为当时的西方国家无与伦比。

研究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科学地对其予以分类,对深入了解作为文化现象的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不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多采的中国古代旅游活动,至少可分为如下几类:一、帝王巡游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弘扬功绩,炫耀威力,震慑臣民,往往巡游各地。

有的论者把西周时期的穆王视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说他曾宣称天下诸侯各国要遍布王辇之车辙和御骑之蹄印。

《穆天子传》也记述了他的西征路线和有关故事。

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足迹远涉波斯(今伊朗),中国通往西方的道路最早是由他开辟的。

然而,由于有关周穆王的记述多属传说性的,因此把他作为帝王巡游的实例似乎有些牵强附会。

然而,秦始皇、汉武帝作为帝王巡游的代表却是极其出色的。

公元前220年,他从咸阳出发,沿渭河河谷抵达陇西(今甘肃临洮)。

后北行经泾水上的北地(今甘肃庆阳)返回。

公元前22020年,他东行到山东邹县的峄山刻石记功,登泰山祭记封禅,到烟台芝罘岛,沿渤海向东到成山头,向南到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又南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在泗水寻觅周朝九鼎,后南行过淮河到衡山,由汉水经南阳返回。

公元前22020年,他又向东游历,经河南、山东到芝罘、琅邪(今琅邪山),沿漳水从上党返回。

公元前22020年,他巡游河北,直抵碣石(今河北昌黎北)。

公元前2l0年,他出武关,沿汉水南下到湖北云梦,乘船顺长江东渡到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又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再渡浙江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祭大禹陵;后又北上琅邪、荣城、芝罘游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 是庄子的哲 学名篇。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庄子》书中记载说,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有一天庄子做梦,梦见直接变成了一只蝴蝶,他十分得 意,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周。醒来后,他感到有点不可思 议的是自己又变成了庄周。那么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呢?
五。宋代
(1)戎装之旅 (2)游未忘忧
(3)理学之游 (4)文学之游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阶
先秦时 期
段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 秦汉时
封建社会 时期

三 魏期晋南北朝时 四 隋唐期时
五 宋期 元 明清时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一.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活跃的时期, 也是相对自由民主的阶段。 知识分子阶层——士人 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他们凭借个人的 文化修养,知识才干,思想主张来服务 社会,成为列国纷争中,旅游于天南海 北最为庞大,最为活跃的队伍,成为当 时各种旅游活动中的中坚骨干。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转 彩 流描 光形 纳绘 美影 景画
缤 纷
孔子
孔子34岁问礼老子,35岁向 齐太师学习韶乐,51岁向老 聃问道。
孔子在外14年,游历宋,卫, 陈,齐,楚等国,广泛宣传儒 家思想。
“苛政猛于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 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后路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游宦 : 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
2.泛指外出求官或作官。 宦游 : 〈书〉为求做官而出外奔走:~四方。
士人漫游
所谓士人漫游,是指当时以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 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四处游历 的旅游活动。——选自《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比德伦的山水观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孔子活着的时候是“颇吃苦头的” 他常年旅途奔波,吃的是土磨麦粉,多含灰沙, 泥路又不平,甚至多凹凸,胃里带着沉重的面 食,七颠八颠的,胃就被坠得大起来,得了个 胃扩张的毛病,消化力也随之减弱,时时作痛, 每次非吃生姜不可。——鲁迅
“淫奔的诗”他是不舍得删弃的,美人南子是要见的,闻 音乐至于三月不知道肉味,坐于杏林之中,悠然的鼓着 琴,这生活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郭沫若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
2020/11/2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中国古代的时间界定
史前社会
公元前2070年(夏 朝建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 王朝的建立。 夏朝以前是史前社 会
奴隶制社会时期
夏朝——春秋战国 时期是奴隶制社会 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朝 建立。标志着中国 由奴隶社会转变为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屈原
九歌 天问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的旅游群体大宗师以士人 为主的知识阶层。他们的宦游和漫游是
中国封建社会最亮丽的风景线。
形成了宦游与漫游两大基本形态
由仕而士,投身宦海,为民请命,替天行 道,成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最为规范的自 我角色认同。得官则得志,得意,失官则 失志,失意。在求仕不得时,则有归隐做
游学旅游
指 诸子学者,不辞路遥,不问艰辛,纷 纷去列国四方,边塞山林,城郊树下的
聚学之所,或授业解惑,或拜访名师,
浮沉宦海,或政问治学习色礼彩。 浓烈的功利旅游
游说之旅
诸子百家的创始人都是旅行家,他们为了 施展抱负而奔走于道,纷纷提出治国平天 下之策,他们普遍信奉学而优则仕,纷纷 踏上了游说之道,朝秦暮楚,周游列国, 弘扬主张,以求 受到赏识,建功立业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3)羁旅之游
• 这种旅游在先秦旅游史上称为:流放’或 放逐。
• 代表人物: 屈原
屈原曾经二度放逐。第二 次放逐长达八年,直到楚 国国都被攻破,屈原复国 无望,最后以死殉国。屈 原的羁旅之游是去国还乡 的人生悲歌。放逐是政治 惩罚而形成的一种被迫抑 郁的,但是又是相对自由 的非常高洁的羁旅生活。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2)“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逍遥 游
所谓逍遥游是指不计功利,不惜任何外力,不受任 何限制和约束的自由遨游。
•所以道家不爱游说,只爱游学。不爱都市市肆之游, 只爱山泽之游。旅游就是逍遥,就是使游子获得精 神上的满足和自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心旷神怡。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宦游与漫游两大基本形态
二.秦汉时期
(1)汉代的游宦与宦游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杨雄
(2)学术考察旅游 代表人物:司马迁
三: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的军旅之游 (2)无为避世的玄游
(3)隐逸与修道融合的仙游 (4)踏迹览胜游(学术考察旅游)
四:隋唐时期
(1)豪游 (2)边塞之旅 (3)田园抒怀
(4)宦游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这一时期文人的旅行活动
• 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 (1)游学与游说之旅 • 主要代表人物: • 孔子,孟子,墨子,商鞅,李斯,毛遂,
张仪,苏秦 • (2)“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逍遥游 • 主要代表人物:庄子 • (3)羁旅之游 • 主要代表人物:屈原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1)游学与游说之旅
庄子
《史记》中的《老子韩非子列传》中说: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史,与 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子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 也。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庄子
“道不行,乘桴浮之于海。” 他宁可在贫穷中自在,也不愿意受到束缚。庄子喜欢自然, 自然是他的生命,也是他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封建社会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为封建社会 时期
即中国古代指的是公元前2070年--1840年,
即夏朝到鸦片战争前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文人
在朝为官的士人 放志于自然山水的文人隐士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1]
目录
中国古代文人旅游
1.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阶段 2.中国古代各个阶段的历史背景 3.中国古代各个阶段文人的主要旅游形式 4.不同旅游形式的的主要代表人物 5.主要代表人物的相关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