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
2023湖北武汉中考语文试卷

2023湖北武汉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30分)1. 拼音填空(每空1分,共5分)(1)她______(zì)信满满地走向考场。
(2)小河里流淌着______(qīng chè)的河水。
(3)夜空中闪烁着______(míng mèi)的星光。
2. 字词辨析(每空1分,共5分)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A. 寂静B. 安静C. 平静D. 宁静(1)夜晚,村庄里一片______。
(2)听到这个坏消息,他的心情久久不能______。
3. 古诗文默写(每空2分,共10分)(1)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 句子排序(每空2分,共5分)请将下列句子按正确顺序排列,并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她先是一怔,继而眼睛一亮。
()她看着这个陌生的孩子,脸上浮出慈爱的笑容。
()“你找谁?”她问。
()“找我妈妈!”孩子大声地说。
()“我就是你妈妈。
”5. 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5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古老的东方,挑选小公牛到竞技场格斗有一定的程序。
它们被带进场地,向手持长矛的斗牛士攻击,裁判以它受伤后向斗牛士进攻的次数多寡来评定这只公牛的勇敢程度。
从此,我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段文字,你领悟到了什么?请填写在横线上。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材料略)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每小题2分,共4分)(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3分,共6分)(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每小题2.5分,共5分)(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05)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05)(四十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隆、阳山、邓尉、西脊、铜井。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亦既去矣,何复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二峰沉浸其间沉浸: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B.百姓扳留之扳留:挽留 .C.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为:替 .D.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于:对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官民关系融洽的一组是 .①而君亦不忍于其民②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③夫令之于民,诚重矣④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 .⑤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不直接从《吴山图》说起,而是极写吴县的山川形胜,而这些自然景观本身又极富文化积淀,显示出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
.B.第二段先交待自己与《吴山图》主人的同年关系,再引出《吴山图》的故事,顺理成章地将一地的山川形胜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贤能之士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坚实的铺垫。
文言文 李安人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每小题3分)李安人,兰陵承人也。
祖嶷,卫军将军。
父钦之,薛令。
安人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随父在县,宋元嘉中,县被魏克,安人寻率部曲自拔南归。
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事平,明帝大会新亭楼,劳诸军主。
摴蒱官赌,安人五掷皆卢。
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相也。
”后为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
齐高帝在淮阴,安人遥相结事。
元徽初,除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
及桂阳王休范起事,安人遣军援都。
建平王景素起兵,安人破其军于葛桥。
景素诛,留安人行南徐州事。
城局参军王回,素为安人所亲,盗绢二匹。
安人流涕谓曰:“我与卿契阔备尝,今日犯王法,乃卿负我也。
”于军门斩之,厚为敛祭,军府皆震服。
高帝即位,为中领军,封康乐侯。
自宋泰始以来,内外频有贼寇,将帅以下,各募部曲,屯聚都下。
安人上表,以为自非淮北常备,其外余军悉皆输遣。
上纳之,故诏断众募。
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至于家国密事,上唯与安人论议。
谓曰:“署事有卿名,我便不复细览也。
”寻为领军将军。
魏攻寿春至马头,诏安人御之,魏军退,安人沿淮进寿春。
先是宋时亡命王元初聚党六合山。
自云垂手过膝。
州郡讨不能禽,积十余年。
安人生禽之,斩建康市。
高帝崩,遗诏加侍中。
武帝即位,为丹阳尹,迁尚书左仆射。
安人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
寻上表,以年疾求退,为吴兴太守。
于家载米往郡,时服其清。
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听事,太守到郡,必须祀以轭下牛。
安人奉佛法,不与神牛,著屐上厅事,又于厅上八关斋。
俄而牛死,葬庙侧,今呼为李公牛冢。
安人寻卒,世以神为崇。
谥肃侯。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劳诸军主劳:劳累B.行南兖州事行:兼摄C.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见:被D.著屐上厅事著:穿着2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李安人能干有为的一组是①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②安人破其军于葛桥③于军门斩之,厚为敛祭④魏攻寿春至马头,诏安人御之⑤安人生禽之,斩建康市⑥于家载米往郡,时服其清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次宴会上玩摴蒱游戏,李安人五次投骰都投中黑色的一面,明帝大惊,说他的面孔方正如田,是封侯之相。
2021高考小题训练2: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有答案)

2021高考小题训练2: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王至殷郊,系堕。
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
”武王勉而自为系。
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
”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由余不肯。
缪公以告蹇叔。
蹇叔曰:“君以告内史廖。
”内史廖对曰:“戎人不达于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
”缪公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
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
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
蹇叔非不能为内史廖之所为也,其义不行也。
缪公能令人臣时立其正义,故雪殽之耻,而西至河雍也。
秦缪公相百里矣。
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如秦,公孙枝请见之。
公曰:“请见客,子之事欤?”对曰:“非也。
”“相国使子乎?”对曰:“不也。
”公曰:“然则子事非子之事也。
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今子为非子之事!退!将论而罪。
”公孙枝出,自敷于百里氏。
百里奚请之。
公曰:“此所闻于相国欤?枝无罪,奚请?有罪,奚请焉?”百里奚归,辞公孙枝。
公孙枝徙,自敷于街。
百里奚令吏行其罪。
定分官,此古人之所以为法也。
今缪公乡之矣。
其霸西戎,岂不宜哉?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
文公用之,果胜。
还,将行赏。
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文公召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于子虎,请赏子虎’。
”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
”公曰:“子无辞。
”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
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
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
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余,犹能以霸,甚由此欤。
(节选自吕不韦《不苟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B.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C.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D.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缪公,谥号“私”,春秋时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为谋臣,颇有作为。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二)

2011年⾼考各地语⽂试卷⽂⾔⽂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安徽卷)⼆、(32分)阅读下⾯的⽂⾔⽂,完成4~7题。
万贞⽂先⽣传[清]全祖望贞⽂先⽣万斯同,字季野,鄞⼈也,户部郎泰第⼋⼦。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册,读之甚喜,数⽇⽽毕;⼜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伯兄期年家课,先⽣欲豫焉,伯兄笑⽈:“汝何知?”先⽣答⽈:“观诸兄所造,亦易与⽿。
”伯兄骤闻⽽骇之,⽈:“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试之,汗漫千⾔,俄顷⽽就。
伯兄⼤惊,持之⽽泣,以告户部⽈:“⼏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失吾⼦。
”是⽇始为先⽣新⾐履,送⼊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则置之絳帐中⾼坐。
先⽣读书五⾏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益之书不必观,⽆益之⽂不必为也,故于书⽆所不读,⽽识其⼤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荐,⼒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徐学⼠元⽂延先⽣往,时史局中征⼠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欲援其例以授之,先⽣请以布⾐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皆送先⽣覆审,先⽣阅毕,谓侍者⽈: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定,虽其后不尽仍先⽣之旧,⽽要其底本,⾜以⾃为⼀书者也。
先⽣之初⾄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徐侍郎乾学居优,先⽣与之语《丧礼》,乃知先⽣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遍成五礼之书⼆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见,⽽先⽣最闇淡,然⾃王公以⾄下⼠,⽆不呼⽈万先⽣,⽽先⽣与⼈还往,其⾃署只⽈“布⾐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为⼈和平⼤雅,⽽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道死,其孙以赂乞⼊死事之列,先⽣斥⽽退之。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和答案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每小题3分,共9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及陈涉等起兵。
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行,烧绝栈道。
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
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
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将果畔B.夫晋,何厌之有?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秦王复轲,被八创【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其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沛公善之,常用其策C.秦军函陵,晋军氾南D.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
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小题4】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4分)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小题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③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3分)答案【小题1】D【小题1】C【小题1】D【小题1】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项籍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 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此子房教之也。
(每处0.5分,共4分)【小题1】①(4分)派遣将官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所以1分,非常1分,大意2分)②(3分)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后,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封1分,阙1分,大意1分)③(3分)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他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
我想杀掉他,
因为他的功多,所以又不忍心。
” (故1分,数1分,大意1分)解析【小题1】A中“畔”通“叛”B中“厌”通“餍”C中“共”通“供”。
【小题1】C与例句活用“名次用作动词”。
【小题1】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错,无直接因果。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如:所以、封、阙、故、数等。